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用氢考Ⅰ型(肾上腺皮制裁激素过多),氢考Ⅱ型(肾上腺皮质机能抑制)方法塑造大鼠“阴虚”、“阳虚”病理模型。运用现代时间生物学多点取样的动态观测方法和节律分析技术,比较研究“阴虚”、“阳虚”大鼠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CS)昼夜节律参数的差异。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血中ACTH,CS均具有明显昼夜节律,峰相位分别在301.67度(20:00)和9.05度(00:36);“阴虚”大鼠ACTH,CS仍保持昼夜节律,但与对照组比较,ACTH节律的振幅,中值有一定的下降趋势,而CS昼夜节律的振幅,中值有一定的升高趋势,“阳虚”大鼠ACTH,CS的昼夜节律消失,与对照组比较,振幅,中值减小;“阳虚”大鼠ACTH,CS昼夜节律峰相位明显超前于“阴虚”大鼠节律峰相应,研究结果提示:“阴虚”、“阳虚”具有不同的时间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不同中医阴阳体质人体温节律参数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阴阳体质人体昼夜节律特征,为中医药防治疾病提供基础。方法用统一的中医阴阳体质分型标准分型,筛选出25名不同阴阳体质的男青年(阴不足组14人,阳不足组11人)为对象,按Moog氏法于测试日连续24小时在恒温隔离室内进行昼夜高频次体温监测,描记体温曲线,并进行余弦节律分析法统计。结果发现两组人的体温24小时中都随时间呈现出近似余弦规律的波动,余弦法统计阳不足组深部体温峰相位247.44度(即16.5时)超前于阴不足组的287.26(即19.1时)(P<0.05),各组间振幅和中值的差异不明显。不同中医阴阳体质人体温节律参数存在差异,体温昼夜节律的相位阳不足组超前于阴不足组。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辰针刺对金黄地鼠自发活动及体温昼夜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针刺调整生物昼夜节律的时间规律性.方法:在子、午、卯、酉不同时辰电针金黄地鼠"肾俞"穴,运用时间生物学研究方法观察分析不同时辰针刺对动物自发活动及体温昼夜节律的不同影响.结果:对于自发活动昼夜节律,午时针刺使其节律振幅降低(P<0.05),卯时针刺使其节律峰相位迟后(P<0.05),酉时针刺使其节律峰相位超前(P<0.05);对于体温昼夜节律,卯、酉时针刺对节律峰相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卯时针刺使峰相位迟后22.36度,酉时针刺使峰相位超前39.32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申脉、照海穴对模型大鼠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和松果体(PG)中芳基烷化胺-N-乙酰基转移酶(AANAT)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针刺调节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的效应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经穴组和针刺非经穴组,每组各35只,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的方法构建大鼠昼夜节律紊乱睡眠障碍模型。针刺经穴组针刺申脉、照海穴,每日1次,每次20 min,共5 d。利用自动化睡眠生物解析系统进行脑电及肌电数据采集,观察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变化,同时分别在ZT0、ZT4、ZT8、ZT12、ZT16、ZT20(ZT代表授时时间,将开灯时刻记为ZT0)6个时间点剥离PG,测定其中AANAT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进行节律分析。结果: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分析显示,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觉醒(Wake)、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sleep)昼夜节律消失(P > 0. 05),振幅减小(P < 0. 05),峰相位有后移趋势;干预后,与模型组和针刺非经穴组比较,针刺经穴组Wake中值减小(P < 0. 05),NREM sleep中值增高(P < 0. 05),振幅有升高趋势,峰相位有前移趋势。PG 中 AANAT 表达量及节律分析显示,造模后模型组 PG 中 AANAT mRNA 相对表达量在 ZT0、ZT12、ZT16、ZT20 4个时间点显著降低(P < 0. 05),AANAT mRNA昼夜节律消失(P > 0. 05),中值与节律振幅明显减小(P < 0. 05)。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经穴组在 ZT12、ZT16、ZT20 时间点 AANAT mRNA显著升高(P < 0. 05);与针刺非经穴组比较,针刺经穴组在ZT16、ZT20时间点AANAT mRNA显著升高(P < 0. 05),AANAT mRNA 表达昼夜节律恢复(P < 0. 05);中值与节律振幅显著升高(P < 0. 05)。结论:针刺申脉、照海穴可调节模型大鼠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 PG 中AANAT的相对表达量与表达节律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血清α—淀粉酶倒相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军 《江苏中医》1999,20(10):47-48
本文在中医理论及现代时间医学的指导下,对实验性大鼠血清α-淀粉酶活性的昼夜节律进行了观察,并针刺足三里穴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性大鼠血清α-淀粉酶有典型的昼夜节律,实验性大鼠塑造成急性时间相位转移模型(昼夜颠倒)则使上述节律发生倒相,针刺足三里可使其倒相节律加快恢复,本实验为急性时间相位移转对消化系统节律的影响提供了客观依据,证实了针刺对消化系统失常节律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6.
阴虚阳虚证患者的体温昼夜节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阳虚、阴虚患者和正常人腋温和肢端温度的昼夜节律,发现三组腋温昼夜节律时相无明显差异,峰值相位都在下午5时左右,谷值在凌晨4时左右,振幅差异亦不显著。肢端(手足心)皮肤温度变异较大,阳虚和阴虚组都表现为清晨最低,夜晚上升,易受昼夜节律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中医针灸理论为指导,结合"子午流注"思想,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生物节律分析方法,探讨择时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昼夜节律的影响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假摘除肾上腺组(假摘组)、摘除肾上腺组(摘除组)、摘除肾上腺艾灸组(摘灸组),各组分4个时间点,分别为0点组、6点组、12点组、18点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采用右后足足垫部皮内注入弗氏完全佐剂建立RA模型。造模后对摘除组、摘灸组大鼠进行摘除双侧肾上腺预处理。艾灸组、摘灸组大鼠接受麦粒灸"肾俞""足三里"治疗,每穴5壮,每日1次,6d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各组大鼠在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分别进行足容积测定。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的含量。Halbeg余弦法进行昼夜节律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右后足肿胀度明显升高(P0.05),HPAA各指标保持昼夜节律性(P0.001,P0.05),峰相位有前移趋势,振幅有增高趋势,CORT中值明显降低(P0.05),其他HPAA指标中值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右后足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HPAA各指标存在昼夜节律性(P0.001,P0.05),峰相位有后移趋势,振幅有降低趋势,CORT中值明显升高(P0.05),其他HPAA指标中值明显降低(P0.05);与艾灸组比较,摘灸组大鼠右后足肿胀度明显升高(P0.05),CORT和CRF昼夜节律消失,峰相位有前移趋势,振幅有降低趋势,CORT中值明显降低(P0.05),其他HPAA指标中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RA大鼠HPAA各指标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特征;艾灸可能通过调整RA大鼠HPAA各指标节律,达到控制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刺调整消化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倒相节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在中医理论及现代时间医学的指导下,探讨针刺作用机理的时间影响。方法对实用性大鼠空肠隐窝上皮细胞及舌粘膜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MI)的昼夜节律进行了观察,并针刺足三里穴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二者皆有典型的昼夜节律,实验性大鼠塑造成急性时间相位转移模型(昼夜颠倒)则使上述节律发生倒相,针刺足三里可使其倒相节律加快恢复。结论急性时间相位转移对消化系统节律的影响提供了客观依据,证实了针刺对消化系统部分失常节律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以往研究事实,结合"子午流注"治疗思想和现代节律研究方法,探索艾灸治疗RA的IL-1节律调控机制。方法以144只SD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假摘除肾上腺组(以下简称假摘组)、摘除肾上腺组(以下简称摘除组)、摘除肾上腺艾灸组(以下简称摘灸组),各组分4个时间点(分别为0点组、6点组、12点组、18点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各组大鼠实验全程给予LD12:12的光暗周期限制,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动物采用右后足足垫部皮内注入福氏完全佐剂建立RA模型。造模后对摘除组、摘灸组大鼠摘除双侧肾上腺预处理。艾灸组、摘灸组大鼠在上午7:00~9:00进行单侧麦粒灸肾俞、足三里治疗(双侧交替治疗),其它组大鼠同法固定,但不艾灸治疗。各组大鼠在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分别进行体重及足容积测定。治疗结束后分别在各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血,用酶免法做相关指标检测。数据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用Halbeg余弦法软件进行昼夜节律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肿胀度明显升高(P0.05),IL-1保持昼夜节律性(P0.05),但峰相位有后移趋势,振幅有增高趋势,中值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足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IL-1存在昼夜节律性(P0.05),峰相位有前移趋势,振幅有降低趋势,中值明显降低(P0.05);与艾灸组比较,摘灸组大鼠足肿胀度明显升高(P0.05),IL-1昼夜节律消失,峰相位有后移趋势,振幅接近,中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实验性RA大鼠血浆IL-1具有明显的病理性昼夜节律特征;在HPAA完整的条件下,艾灸可能通过调整实验性RA大鼠IL-1的昼夜节律,从而发挥控制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阙穴外贴大蒜膏对抗睡眠剥夺所致昼夜节律紊乱的整复作用,初步探讨大蒜膏的抗昼夜节律作用。方法:将南方医科大学20名健康成年男性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A)、睡眠剥夺组(B)、睡眠剥夺并贴药组(C),对B和C组同时进行48小时睡眠剥夺,A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A组及睡眠剥夺后B和C组的体温昼夜变化。结果:三组的体温都有昼夜节律性,A组峰值为280.620,大约出现在19:11;B组峰值305.538,出现在20:37左右;C组峰值278.130,出现在18:54左右。B组经睡眠剥夺后虽然仍保持着节律性,但是其峰值、振幅及峰相位均与A组相差较大,而C组的各项指标则更接近于A组,但A组和B组、B组和C组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蒜膏穴位贴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节律的稳定性,促进节律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艾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炎性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节律调控机制。方法:将144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假摘除肾上腺组(假摘组)、摘除肾上腺组(摘除组)、摘除肾上腺艾灸组(摘灸组),每组24只,各组分4个时间点(即0:00组、6:00组、12:00组、18:00组),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各组大鼠实验全程给予Light-Dark(LD)12∶12的光暗周期限制,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右后足足垫部皮内注入福氏完全佐剂建立RA模型。造模后对摘除组、摘灸组大鼠摘除双侧肾上腺预处理,假摘组不摘除肾上腺,但手术步骤相同。艾灸组、摘灸组大鼠在上午7:00-9:00进行单侧麦粒灸"肾俞""足三里"治疗(双侧交替),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其他组大鼠同法固定,但不行艾灸治疗。各组大鼠在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分别进行整体状况评价及足容积测定。治疗结束后分别在相应各个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血,采用酶免法检测IL-6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肿胀度明显升高(P0.05),IL-6保持昼夜节律性(P0.05),但峰相位有后移趋势,振幅有增高趋势,中值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足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IL-6存在昼夜节律性(P0.05),峰相位有前移趋势,振幅有降低趋势,中值明显降低(P0.05);与艾灸组比较,摘灸组大鼠足肿胀度明显升高(P0.05),IL-6昼夜节律存在,但是峰相位前移,中值明显增高(P0.05)。结论:RA大鼠血浆IL-6具有明显的病理性昼夜节律特征;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完整的条件下,艾灸可能通过调整RA模型大鼠IL-6的昼夜节律发挥控制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晨用补阳药,晚上用补阴药的旦助阳暮益阴治法与阳药阴药混合服用的传统补阴补阳法的区别,探讨治疗阳虚、阴虚的新方式。方法:将SD大鼠480只随机分为阳虚12345,阴虚①②③④⑤和空白6共11组。阴虚组用氢考Ⅰ型,阳虚组用氢考Ⅱ型方法造模。分别采用旦助阳(早晨运用助阳药,如1、2组)或/和暮益阴(晚上运用养阴药,如①②组),旦益阴暮助阳(早晨用阴药,晚上用阳药反证)和传统补阴补阳(将阳药与阴药混合早晚服)等方法治疗。观察其对阳虚与阴虚大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昼夜节律的影响,进行组间及同阳虚模型5、阴虚模型⑤和空白6组之间比较。结果:阳虚组和阴虚组CRH 6个时间点组间比较和组内数据波动均表现出1、2组与6组吻合性较好。但不论阳虚还是阴虚,治疗组的峰谷值均与空白组不一致。结论:传统补阴补阳法和旦助阳暮益阴均有调节阳虚、阴虚大鼠CRH昼夜节律作用,但旦助阳暮益阴治法优于传统补阴补阳法。  相似文献   

13.
1143例风湿病疼痛的昼夜节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143例风湿病(痹证)患者疼痛昼夜变动常见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表明,昼夜各时段风湿病疼痛的发作率依次为:下半夜>上午、上半夜>下午(P<0.01),反映出明显的节律特性。对照分析发现不同种类患者间疼痛昼夜节律存在一定的相位差异,不同性别患者间疼痛昼夜节律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颠倒光-暗周期模拟“夜班工作”和“跨时区飞行”造成倒相活动节律大鼠模型,动态地观察了头针对倒相活动节律大鼠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的影响。结果表明:头针能加快其节律相位的转移,有利于NE与DA含量变化节律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太渊穴伏安特性昼夜节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太渊穴伏安曲线特征及其昼夜节律性。方法:在昼夜环境中连续48h检测20名正常大学生太渊穴伏安曲线。结果:太渊穴伏安曲线特征与以前研究结果一致,具有非线性和惯性两大特征;通过余弦分析及振幅检验(F检验),发现太渊穴的伏安面积不存在节律性,而惯性面积存在明显的节律性(P<0.01)。结论:本实验结果提示古人提出的经穴的时辰节律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同时反映脏腑功能和经气的盛衰有一定节律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25名不同阴阳体质的男青年为对象,按Moog's法于夜班前及连续夜班期的不同阶段,在地下隔离室内进行昼夜高频次地体温和脑电监测,分析体温与睡眠的昼夜节律,结果显示:1.夜班后,代表体温相位转移的体温最低值时刻点的转移速度,阳不足组日均后移32.78min,大于阴不足组的17.36min/日(经t检验P<0.05)。2.两组人自由睡眠的起止时间夜班后均发生了近似程度的后移,夜班前后均无差异。3.夜班后阳不足组体温节律与睡眠节律分离,阴不足组体温与睡眠节律同步。研究提示:阴不足组体温节律稳定性较好,阳不足组则易于调整,夜班后体温与睡眠节律失同步。  相似文献   

17.
“氢化考的松阳虚”动物模型的反思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氢化考的松阳虚”动物模型的反思彭成(成都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成都610075)60年代初,国内著名内分泌专家邝安教授首次建立了“氢化考的松阳虚”动物模型。但争议颇大,经历了肯定、否定、再肯定的过程,时至今天,分歧仍很明显,尤其某些人利用“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神阙穴外贴大蒜膏对抗睡眠剥夺所致昼夜节律紊乱的整复作用,初步探讨大蒜膏的抗昼夜节律作用.方法 将南方医科大学20名健康成年男性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睡眠剥夺组(B)、睡眠剥夺并贴药组(C),对B和C组同时进行48 h睡眠剥夺,A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A组及睡眠剥夺后B和C组的体温昼夜变化.结果 3组的体温都有昼夜节律性,A组峰值为280.620,大约出现在19:11;B组峰值305.538,出现在20:37左右;C组峰值278.130,出现在18:54左右.B组经睡眠剥夺后虽然仍保持着节律性,但是其峰值、振幅及峰相位均与A组相差较大,而C组的各项指标则更接近于A组,但A组和B组、B组和C组之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蒜膏穴位贴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节律的稳定性,促进节律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神阙穴外贴大蒜膏对睡眠剥夺所致昼夜节律紊乱的整复作用.方法:将20名健康成年男性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睡眠剥夺组(B)、睡眠剥夺并贴药组(C),对B和C组同时进行48小时睡眠剥夺,A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A组及睡眠剥夺后B和C组的体温昼夜变化.结果:3组的体温都有昼夜节律性,A组峰值为280.620,大约出现在19:11;B组峰值为305.538,出现在20:37左右:C组峰值为278.130,出现在18:54左右.B组经睡眠剥夺后虽然仍保持着节律性,但是其峰值、振幅及峰相位均与A组相差较大,而C组的各项指标则更接近于A组.结论:大蒜膏穴位贴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节律的稳定性,促进节律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电针足三里对小白鼠胃肠运动昼夜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通过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正常及病理状态下小白鼠胃肠运动昼夜节律的影响,探索针刺调整节律的作用。实验选择小鼠胃肠运动峰相位亥时及谷相位巳时的胃肠运动情况作为节律的标志。观察了:1.电针对正常小白鼠排空节律的影响。2.电针抗利血平性胃溃疡过程中对胃排空节律的维持作用。3.电针对“脾虚”模型胃肠运动节律的调整作用。表明针刺具有增强维持及恢复节律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