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丹皮酚-壳聚糖膜的制备方法,了解药膜的性状及体外释放规律。方法:以1∶1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混合物作为基质,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丹皮酚药膜。通过对4种不同甘油含量的膜的多种物理性质的研究来寻找最佳的制膜配方,同时以体外释放法研究药膜对丹皮酚的控释能力。结果:以1∶1的壳聚糖和羧甲基壳聚糖混合为溶质(甘油含量为2%)制备的药膜具有较理想的物理性质和药物缓释能力。结论:丹皮酚-壳聚糖膜制作工艺简单,物理性质优良,缓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六味地黄丸中牡丹皮灭菌工艺对丹皮酚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坚 《中成药》1999,21(8):392-393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牡丹新旧两种灭菌工艺中丹皮酚的含量,以及所制备的六味地黄丸的丹皮酚的含量,提高了药材牡丹皮(按丹皮酚计)的含量控制指标,确保成品丹皮酚的含量和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丹皮综合提取的工艺。方法①丹皮多糖浸泡提取、冻干;②丹皮酚蒸馏提取、重结晶。结果①丹皮多糖含量测得为84.0%;②丹皮酚含量测得为99.7%。结论该综合提取的工艺方法可行,丹皮多糖及丹皮酚的收得率及含量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4.
丹皮浸膏为牡丹皮的提取物,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丹皮酚。本文采用温提(40~50℃)-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丹皮酚含量,并与浸渍法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温提法提取效率高,提30min即可将丹皮酚提取完全。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本法可用于丹皮浸膏的质量控制和药材中丹皮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垫江丹皮乙醇浸出物、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的影响因素,为垫江丹皮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牡丹皮"标准项下规定方法测定稀乙醇浸出物含量,采用HPLC方法测定丹皮酚、芍药苷含量。结果:所有垫江丹皮样品均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对丹皮的质量标准要求。栽培品种、生长土壤类型、采收时间均会影响垫江丹皮的内在质量。结论:白花单瓣品种的乙醇浸出物、芍药苷含量在三种品种中最高,且其丹皮酚含量也较高。矿子黄泥中出产的丹皮乙醇浸出物和芍药苷含量均最高,但其丹皮酚含量却最低。9月初采收的丹皮乙醇浸出物、丹皮酚、芍药苷含量均较高。传统生产于9月上旬采挖丹皮暗合了科学道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胶体磨法包合丹皮酚及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采用胶体磨法、气相色谱法,以丹皮酚含量为考察指标,对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强光照射、高温和高湿试验.结果:在光、热、湿等因素影响下,包合物中丹皮酚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单纯丹皮酚混合物的含量明显下降.结论: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较好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单纯丹皮酚混合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胶体磨法包合丹皮酚及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采用胶体磨法、气相色谱法,以丹皮酚含量为考察指标,对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进行强光照射、高温和高湿试验。结果:在光、热、湿等因素影响下,包合物中丹皮酚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单纯丹皮酚混合物的含量明显下降。结论: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较好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单纯丹皮酚混合物。  相似文献   

8.
徐长卿野生品及栽培品化学成分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卫贤  刘宁 《中药材》1989,12(12):37-38
本文通过薄层层析对徐长卿野生品及栽培品中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比较;采用乙醇提取——差示光谱法测定了徐长卿野生品及栽培品中丹皮酚的含量。结果:徐长卿野生品及栽培品中所含化学成分基本相同;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的徐长卿,丹皮酚含量相差较大;不同采集时间,其中丹皮酚含量也有差别;而根及根茎中丹皮酚含量较全草高。  相似文献   

9.
由于各地对牡丹皮的炮制方法尚不统一,《中国药典》仅收载生牡丹皮。为此本文以丹皮酚和丹皮酚甙为指标,采用直接蒸馏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炮制品中丹皮酚和丹皮酚甙的含量变化。结果,牡丹皮炮制后,丹皮酚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丹皮酚甙的含量则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0.
韩小燕  刘政安  王亮生 《中药材》2008,31(3):327-331
目的测定我国牡丹野生种及主要药用栽培品种的丹皮酚、芍药苷含量,为丹皮产业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HPLC法检测芍药苷、丹皮酚含量,多重比较不同资源药效成分含量差异.结果(1)野生牡丹的丹皮酚、芍药苷含量范围分别为0.10%~0.61%,2.22%~5.57%;(2)栽培品种的丹皮酚、芍药苷含量范围分别为0.33%~1.43%,1.60%~2.85%.(3)北京昌平相同地块不同品种的丹皮酚、芍药苷含量范围分别为0.27%~0.75%,1.87%~3.96%;(4)不同地块同一品种的丹皮酚含量范围为0.34%~1.10%,芍药苷含量差异不大.结论野生种药效成分含量并不高于栽培品种,目前栽培的药用品种间差异显著,'建始粉'的丹皮酚含量较高,丹皮生产时应注意品种和适宜栽培地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采收期丹皮中丹皮酚含量,揭示丹皮中丹皮酚的积累规律,提示丹皮的最佳采收期。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05版方法即水蒸气蒸馏法,752N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收度,计算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结果:样品中丹皮酚含量随生长年限而呈递增变化,5年达一顶峰,3—4年无明显差别;3—6月、11—12月采收样品丹皮酚含量较高。结论:生长3~4年,花期或初冬采收牡丹皮丹皮酚含量较高,可能是牡丹皮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2.
紫外光线法测定气阴养骨片中丹皮酚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控制气阴养骨片的质量,建立气阴养骨片中丹皮酚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制剂中丹皮酚,并定容至规定量。检测波长274 nm,吸收系数(E1%1 cm)862。结果丹皮酚线性范围2.4~12.0μg/m 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98%,RSD为0.1%(n=5)。结论该法能准确测定丹皮酚含量。  相似文献   

13.
唐茜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4):49-50
目的:建立五丹利肝丸中丹皮酚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结果:丹皮酚在0.0408~0.408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78%,RSD=0.70%。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牡丹皮主要成分为牡丹酚,牡丹酚含量的高低是衡量牡丹皮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作者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凤丹皮、连丹皮等进行了牡丹酚含量测定。结果连丹皮中牡丹酚含量为3.00%;凤丹皮为2.68%。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貂冬保心丸中丹皮酚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结果:丹皮酚在0.04096~0.4096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32%,RSD=0.98%。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牡丹皮不同干燥品中丹皮酚含量的考察黑龙江中医学院中药厂付起凤,杨炳支,张秀云佳木斯市药材公司吕齐牡丹皮性激寒、味苦、辛。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之功效。牡丹皮中的丹皮酚具有镇痛、解痉及抑菌作用,是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本文对晒丹皮及不同温度下的烘丹应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妇乐泡腾颗粒剂中丹皮酚的含量。方法选用C18柱,流动相为水-乙腈-冰乙酸(52∶46∶2),检测波长274 nm。结果该品每袋含牡丹皮以丹皮酚(C9H10O3)计,不得少于28 mg。结论此方法可以用于妇乐泡腾颗粒剂中丹皮酚的含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赵保瑛  蒋近云 《中成药》1990,12(7):10-11
本文对肺露口服液质量与工艺进行初步研究,以紫外扫描和薄层层析同已知丹皮酚吸收曲线行为基本一致,采用系数倍率分光光度法测定丹皮酚的含量,借以控制本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多种因素引起垫江牡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苷2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垫江牡丹皮主要有效成分动态特征,探索垫江牡丹皮的适宜种植条件和质量控制措施。方法:HPLC测定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并对其随着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土壤条件、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采收季节的变化规律进行多维动态分析。结果与结论:不同生长海拔高度、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采收季节采集,垫江丹皮中丹皮酚、芍药苷及酚苷比值存在明显的动态变化规律。海拔400~800 m均适宜种植药用牡丹,但600 m种植的牡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最高。3种土壤比较表明,矿子黄泥为最适宜土壤,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最高。从三年生至五年生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逐年提高,四年生、五年生牡丹均适宜采收牡丹皮,但五年生最佳。采收期从8~11月丹皮酚含量呈抛物线型变化,10月最高,芍药苷亦呈积累趋势,但10月以后积累速度显著下降,11月比10月几乎没有增加,垫江牡丹皮的最佳采收季节为10月上中旬。丹皮酚与芍药苷含量的比值(简称酚苷比值)是垫江丹皮的重要质量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牡丹皮配方颗粒和饮片进行质量比较,为牡丹皮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和应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牡丹皮配方颗粒和饮片中的丹皮酚含量.结果:建立了牡丹皮配方颗粒和饮片中丹皮酚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两者丹皮酚含量差异较大.结论:应进一步进行配方颗粒和饮片的等量性研究,制定出科学的配方颗粒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