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隔药饼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治疗北美地区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北美地区肩周炎患者接受隔药饼灸治疗,共治疗10次。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疗效、McGill量表测评、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适记录等。结果62例肩周炎患者治疗后,有18例获得痊愈,总有效率为90.3%;McGill量表测评表明,治疗后的PRI感觉分、PRI情绪分、PRI总分、VAS和PPI治疗前后的积分差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中,所有患者没有出现因治疗导致的特殊不适。结论隔药饼灸能够有效地干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疼痛,促进其临床痊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右侧内关穴和非穴时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探讨针刺穴位对脑中枢的激活效应。方法:将14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内关穴组和非穴组,分别针刺右侧内关穴和非穴;同时,运用GE公司1.5T超导核磁共振系统完成脑部fMRI扫描,获得局部脑组织激活与否的试验数据,采用感兴趣区(ROI)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内关穴和非穴,对双侧顶叶、额叶、枕叶、颞叶、基底节区、扣带回、小脑、脑桥、脑岛等多个脑区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从激活几率、激活数量和激活强度上看,针刺右侧内关穴以激活左侧顶叶、额叶、颞叶、枕叶为主,并且特异性激活左侧海马和双侧桥脑;尽管在脑区的激活上,有上述趋势,但是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和非穴激活的脑区有相对的差异性,针刺外周穴位能特异性的激活脑中枢。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fMR I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外关穴配伍阳陵泉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对不同脑功能区的激活异同。方法:8例青年志愿者分别接受外关穴配伍阳陵泉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的2次针刺刺激,分别进行fMR I脑部扫描。统计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状态下,脑部各感兴趣区(ROIs)的激活几率、激活点数、激活强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外关穴配伍阳陵泉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对不同脑区的激活数量、激活强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有皮部浅刺多激活各浅表脑区,而常规针刺还能激活较为内在的某些核团和小脑的趋势。结论:外关穴配伍阳陵泉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均能激活脑部不同功能区,有趋势表明,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主要激活的脑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肝胃百合汤是湖南中医学院夏度衡教授的经验方[1]。夏老认为胃脘痛病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情志因素 ,二是饮食因素。但其基本病机就是肝胃气机失调。笔者多年临床亦体会到 ,消化性溃疡多由忧思、恼怒引起肝胃不和或饮食不节、劳倦内伤而致土虚木乘 ,终致胃络损伤而成。近五  相似文献   
5.
腧穴配伍协同和拮抗效应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腧穴的配伍是针灸处方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近年来腧穴配伍的临床和实验研究都表明腧穴配伍在产生协同作用之外,还能够产生拮抗作用。协同作用的研究开展较多,对可能产生协同的机制也有神经信息学方面的探索,现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 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九天灸对过敏性鼻炎症状的干预作用。方法:对30例患者采用三九天灸治疗。通过治疗前、后、1月后随访和6月后随访症状评分的结果,观察症状改善情况,以及分析病程、性别、年龄、天灸治疗史对三九天灸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症状的影响。结果:打喷嚏、流涕、鼻塞、鼻痒和症状总体改善在治疗后和1月后随访均有明显好转(P〈0.01,P〈0.05);打喷嚏、流涕和症状总体改善在6月后随访均有明显好转(P〈0.01,P〈0.05),但鼻塞和鼻痒症状评分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5年患者与〉5年患者在打喷嚏、鼻塞症状改善方面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流涕、鼻痒和总体症状改善方面分别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P〈0.01,P〈0.05)。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在喷嚏、流涕和鼻塞症状改善方面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鼻痒和总体症状改善方面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少年、青年和中年在喷嚏、流涕、鼻塞、鼻痒和总体症状症状改善方面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曾经接受天灸治疗的患者与第1次接受天灸治疗的患者在喷嚏、流涕、鼻塞、鼻痒和总体症状症状改善方面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九天灸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弯角穿刺针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疗效及预后.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7年1月—2019年6月北京大学民航临床医学院骨科收治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穿刺PVP组和弯角穿刺针PVP组,各50例.普通穿刺PVP组行常规双侧穿刺PVP治疗,男性12例,女性38例;年龄65~82岁,平均68.8岁;扭伤30例,摔伤20例.弯角穿刺针PVP组行弯角穿刺针PVP治疗,男性10例,女性40例;年龄64~83岁,平均69.7岁;扭伤27例,摔伤23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疼痛程度和胸腰椎功能状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手术前和手术后VAS、ODI、伤椎相对高度和伤椎Cobb角.随访12个月,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与普通穿刺PVP组比较,弯角针穿刺PVP组患者手术时间缩短[(41.08±5.36)min vs.(50.14±6.27)min],术中出血量减少[(5.25±0.93)mL vs.(6.58±1.22)mL],骨水泥注入量减少[(3.94±0.95)mL vs.(4.70±0.81)mL],骨水泥渗漏率降低(4.0%vs.16.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VAS降低[普通穿刺PVP组(7.42±0.63)分、(2.54±0.56)分、(2.18±0.45)分;弯角针穿刺PVP组(7.61±0.70)分、(2.47±0.49)分、(2.05±0.46)分],ODI降低[普通穿刺PVP组(40.55±4.81)%、(19.68±3.85)%、(18.70±3.23)%;弯角针穿刺PVP组(40.17±4.64)%、(19.13±3.62)%、(17.86±3.19)%],伤椎相对高度增加[普通穿刺PVP组(40.94±9.52)%、(45.63±8.38)%、(47.50±8.11)%,弯角穿刺针PVP组(39.85±9.16)%、(46.27±8.59)%、(48.24±8.05)%],伤椎Cobb角减小[普通穿刺PVP组(18.26±1.12)°、(5.14±0.69)°、(3.45±0.54)°;弯角穿刺针PVP组(17.95±1.06)°、(4.93±0.66)°、(3.27±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VAS、ODI、伤椎相对高度和伤椎Cobb角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椎体高度丢失、继发性后凹畸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弯角穿刺针PVP治疗在取得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恢复胸腰椎相对高度及恢复胸腰椎功能的疗效和良好预后的同时,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骨水泥注入量,降低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院前死亡病例的急救现状,对院前死亡病例的急救影响因素进行归纳研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2年中我市120分布在各区域的五个急救分站的院前死亡病例126例,对急救反应时间,救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出救至到达现场进行急救的时间平均为9.70min。另外我市120出救的通讯调度时间平均为1min,因此急救反应时间平均在10min以上。救护车到现场前,极少数患者有机会接受心肺复苏。126例病例中仅有2例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结论今后的院前急救发展方向:①应加强网络分站建设,力求缩短急救半径和急救反应时间;②在市民中普及急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意识;③加强院前急救的规范性,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健康人神门穴真针刺和假针刺对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影响的不同。方法 60例试验者随机分为神门穴针刺组和神门穴假针刺组,用Actiheart心电记录仪记录针刺前10 min,留针时10 min,出针后10 min的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短程记录分析程序分析后,导出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数据。结果①与针刺前比较,两组留针时和出针后BPM下降幅度大(P均<0.01),针刺组出针后LF/HF升高幅度大(P<0.05);与留针时比较,两组出针后BPM上升幅度大(P均<0.01),针刺组出针后lnHF降低幅度大,LF/HF升高幅度大(P均<0.01)。②与神门穴假针刺同时段比较,神门穴真针刺留针时BPM下降幅度大(P<0.05);SDNN、RMSSD、lnLF、lnHF升高幅度大(P<0.01或P<0.05)。出针后,两组BPM及HRV各项指标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针刺神门穴,可引起心脏自主神经的变化,导致心率减缓和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改变,可能是其治疗相关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