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疏肝清热法结合外治法治疗浆细胞乳腺炎(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60浆细胞乳腺炎,内服治以疏肝清热法,药用柴胡清肝汤加减,配合中医切开扩创术、拖线等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以观察此方法治疗浆细胞乳腺炎的疗效。结果:60例浆细胞乳腺炎经疏肝清热法结合外治法治疗,总有效率100%,复发2例,复发率3.33%。结论:疏肝清热法结合外治法治疗浆细胞乳腺炎具有良好疗效,同时具有乳房变形小,减少复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32例粉刺性乳痈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及其变化,辨为肝经蕴热证和余毒未清证,施以相应的内外治法,观察中医辨证治疗粉刺性乳痈的治疗效果。结果中医辨证治疗粉刺性乳痈的痊愈时间为25.66(20~44)d,治疗后3个月的复发率为6.25%(2/32)。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粉刺性乳痈可缩短痊愈时间,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清化痰湿方联合外治法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采用清化痰湿法治疗的粉刺性乳痈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 98例患者平均创口愈合时间为31.3 d,总复发率3.37%。结论目前粉刺性乳痈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若临床上患者见体态丰腴、苔白厚腻等,辨证为痰湿症者,即可采用清化痰湿法联合外治法治疗,清热燥湿、散结消肿。清化痰湿方合外治法治疗粉刺性乳痈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消痈乳康汤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疗效及对外周血泌乳素(PRL)、IgG及Ig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2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科治疗的10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纳入患者均实施乳腺导管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术后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消痈乳康汤口服及中医外治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的乳房包块直径、乳房皮肤评分、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LQ-C30)、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安全性以及外周血PRL、IgG、IgA水平,并对纳入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追踪,统计其复发率。结果2组治疗后乳房包块直径、乳房皮肤评分、疼痛评分及外周血PRL、IgG、IgA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QLQ-C30中自我感觉、情感领域、社交领域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以上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3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安全性优于对照组(P<0.05),且随访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痈乳康汤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安全有效,能够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加速疾病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抑制PRL分泌,提升免疫力,同时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粉刺性乳痈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观察中医综合疗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1以30例健康女性志愿者为正常组,观察60例患者(治疗组)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2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手术、疏肝清热中药内服、中药外治)进行治疗,疗程为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其对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全部治愈,总有效率达100%。2治疗组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CD4+、CD8+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CD3+、CD4+、CD4+/CD8+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Ig G水平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Ig G、Ig A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刺性乳痈与免疫平衡紊乱有关,中医综合疗法对粉刺性乳痈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浆乳方结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5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浆乳方结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通过内服中药浆乳方,并配合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观察此方法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浆乳方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总有效率100%,平均治疗时间(28±13.61)d,复发率1.82%。结论浆乳方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复发,更好保持良好乳房外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化痰湿方治疗痰湿型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粉刺性乳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均给予相同的箍围法治疗;同时,观察组口服清化痰湿方,对照组口服头孢克洛胶囊,疗程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为13.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即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后,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且均低于对照组各项积分(P0.05)。结论清化痰湿方治疗痰湿型粉刺性乳痈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粉刺性乳痈为乳腺常见疾病,临床常可表现为乳头乳晕区的红肿疼痛、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症状,病程较长,反复难愈,愈合较差。粉刺性乳痈中医辨证分型有肝热郁滞、痰瘀互阻等类型,许芝银教授认为亦有肝热痰瘀互阻类型,确立了此证型的基本治法为疏肝清热、化痰破瘀。在急性炎症期热像偏重,治疗以清热为主、辅以化痰祛瘀,化脓期配合中医外治法与切开充分引流法促脓排出,临床获效颇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改良切开扩创术联合中药对陈旧性肛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改良切开扩创术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内括约肌侧切术联合西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术后疼痛。结果: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术后疼痛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切开扩创术联合中药可有效的提高对陈旧性肛裂的治疗效果,且能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切开扩创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陈旧性肛裂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陈旧性肛裂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改良扩创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切开扩创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d、5d疼痛程度及疼痛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为(9.2±0.7)d,对照组的为(10.3±1.1)d;观察组的痊愈率为80.6%,总有效率达100.0%;对照组的痊愈率为54.8%,总有效率为90.3%;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切开扩创术联合中药熏洗治疗陈旧性肛裂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推拿对早期外吹乳痈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80名早期外吹乳痈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推拿结合肌腱线疏通的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进行干预,疗程均为5天。观察两组的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1月后的复发率和母乳喂养率。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结果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一月后两组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母乳喂养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推拿对早期外吹乳痈有着较好疗效,且优于抗生素治疗,其对于维持和促进母乳喂养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三联外治法(火针疗法、粉刺祛除术、中药面膜法)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为中医外治法进一步推广提供临床试施依据。[方法]将1 40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医三联外治法治疗)700例,对照组(给予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和他扎罗汀乳膏治疗)700例,治疗4周后观察皮肤损害的临床症状总积分和临床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皮损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三联外治法能明显改善寻常性痤疮患者的皮损,效果显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3.
粉刺性乳痈,相当于西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属于难治性疾病.中医药内外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具有复发率低、乳房变形小的优势.其中中医药外治及扩创引流手术是本病脓肿期、瘘管期治疗中必要的手段.本文介绍了粉刺性乳痈结块红肿期、成脓期、成漏期、术后祛腐期、腐去新生收口期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医内外综合疗法治疗产褥期乳痈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用中医内外综合疗法治疗产褥期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产褥期乳痈初起未形成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内服自拟乳痈消汤配合外敷、局部按摩手法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静脉给药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83.3%,两组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内外综合疗法治疗产褥期乳痈初起未成脓患者,见效快、复发少、对控制乳腺脓肿发生起着积极作用,收到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乳痈方结合外治法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到阳春市中医院就诊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乳痈方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乳痈方进行治疗的同时采取外治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现象,并对患者的乳房红肿状态、脓肿形成、痛感、乳房肿胀物、乳头凹陷以及乳房瘘管情况采用积分法进行记录,并对参与诊疗的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方面,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乳房肿胀、乳房肿物等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采取乳痈方结合外治法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6,(4):716-717
粉刺性乳痈乃临床一类特殊型乳腺炎,随发病率逐年上升受到关注,西医治疗容易反复,中医治疗地位日益凸显,中西医灵活结合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乳房外观保护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联合激素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2017年10月—2018年5月收治的83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肿块期31例,脓肿期32例,溃后期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中医外治组18例给予以"提脓祛腐"为核心的外治法治疗,中医外治+激素组30例在中医外治组基础上给予激素治疗,中医内外治+激素组35例在中医外治+激素组基础上给予温阳散结化痰中药内服。观察3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总疗效及不同分期疗效,统计3组患者治疗周期,随访3组患者治愈后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中医外治组、中医外治+激素组、中医内外治+激素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72.2%(13/18)、80.9%(24/30)、85.7%(30/35),中医内外治+激素组明显高于中医外治组(P0.05),中医外治+激素组、中医内外治+激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外治+激素组和中医内外治+激素组中肿块期与脓肿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中医外治组(P均0.05),且中医内外治+激素组脓肿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医外治+激素组(P0.05);3组溃后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医外治+激素组和中医内外治+激素组肿块期与脓肿期患者治疗周期及中医内外治+激素组溃后期患者治疗周期均明显短于中医外治组(P均0.05),中医内外治+激素组脓肿期与溃后期患者治疗周期均明显短于中医外治+激素组(P均0.05)。中医内外治+激素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中医外治组(P0.05),中医外治组和中医外治+激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治疗更适用于肿块期及脓肿期患者,肿块期疗效最佳,溃后期未发现正向作用。中医内外治联合激素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疗效显著,可显著缩短治疗周期,有助于减少愈后复发。  相似文献   

18.
卓文杏  赵萍  蔡丽珊 《新中医》2019,51(7):173-176
目的:应用3D超声断层显像技术评价瓜蒌牛蒡汤联合加味双柏膏治疗乳痈早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0例乳痈早期气滞热壅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瓜蒌牛蒡汤治疗,观察组给予瓜蒌牛蒡汤内服联合加味双柏膏外敷治疗,1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定中医证候积分及应用3D超声断层显像技术测定病灶灰阶值中位数(GSM)。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6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1)。2组病灶GSM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1,P 0.05),观察组病灶GSM值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瓜蒌牛蒡汤内服联合加味双柏膏外敷治疗乳痈早期疗效明确、安全有效,联合用药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并加速乳痈病灶灰阶值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2例粉刺性乳痈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抗生素治疗,观察组给予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在治疗效果,胃肠道反应、药物性皮疹以及疼痛方面的不良反应,TNF-α、IL-6等血清水平变化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95. 65%)高于对照组(69. 57%),差异明显(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 52%)明显低于对照组(26. 09%),差异明显(P 0. 05)。观察组TNF-α、IL-6等血清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 05)。结论清肝解郁汤加减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是非哺乳期发生的以乳腺导管扩张和浆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炎症病变。多数患者有先天乳头凹陷,多因乳晕部的肿块就诊,肿块化脓溃破后脓中夹有脂质样物质,易反复发作,形成窦道或瘘管,经久难愈,全身炎症反应较轻[1]。中医学浆细胞性乳腺炎属于“乳痈”范畴,因其脓液中含有脂质样物质,也称为“粉刺性乳痈”。西医治疗本病的措施可以分为手术疗法和以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为主,偶见抗结核治疗的保守疗法。中医药治疗粉刺性乳痈方法多样,且在本病的治疗中充分发挥了中医外科的优势,疗效显著,如拖线、挂线、敷贴、药捻、垫棉、箍围、引流、冲洗等,均是本病治疗中的重要手段[2]。故本研究旨在通过相关中医外治法文献相关信息的进行数据处理,总结出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中医外科特色制剂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