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7,(10):1386-1387
目的:观察消痰通络饮Ⅰ号方联合针灸辨治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内服联合颈椎牵引;观察组患者则加用消痰通络饮Ⅰ号方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治疗前后颈肩疼痛程度、分级指数及强度变化,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经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0%、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VAS、PRI、PP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程度减轻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痰通络饮Ⅰ号方联合针灸辨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收效满意,利于促进颈肩痛感的缓解,是中医内外合治颈椎病的优势体现。  相似文献   

2.
张军 《光明中医》2016,(19):2833-2835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减内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2015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11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颈椎牵引,并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颈椎牵引的基础上给予身痛逐瘀汤加减内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分级指数PRI及疼痛强度PPI评估颈肩疼痛,记录主要症状的缓解时间,计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2%,低于观察组有效率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VAS、PRI、PPI评分为(2.33±0.82)、(13.26±1.29)、(2.13±0.2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4.23±1.04)、(25.34±1.58)、(2.54±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指麻木缓解时间、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消失时间(6.26±2.74)d、(5.71±2.41)d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10.35±3.25)d、(7.23±2.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减内服联合颈椎牵引利于改善患者的颈肩疼痛,缩短病程,疗效确切,是内外合治颈椎病的有效方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椎蒸敷方热敷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颈椎蒸敷方热敷颈项部,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对颈项部肌群进行松解和骨关节调整。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以及疼痛、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0%和76.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疼痛VAS、NDI及颈椎病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各指标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蒸敷方治疗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满意,可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懿 《河南中医》2016,(5):890-892
目的:观察蠲痹汤内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11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并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蠲痹汤内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分级指数PRI及疼痛强度PPI评估颈肩疼痛,记录主要症状的缓解时间,计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7.2%,低于观察组的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症状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VAS、PRI、PPI评分为(2.33±0.82)、(13.26±1.29)、(2.13±0.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3±1.04)、(25.34±1.58)、(2.54±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指麻木缓解时间、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消失时间(6.26±2.74)d、(5.71±2.41)d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10.35±3.25)d、(7.23±2.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汤内服联合颈椎牵引利于改善患者的颈肩疼痛,缩短病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颈椎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72.2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物质、IL-6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物质、IL-6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当前疼痛程度、疼痛分级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以上三项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颈椎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有效的降低炎症反应,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椎操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颈椎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优于于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疼痛分级指数、视觉模拟评分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操配合常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减轻疼痛,可降低住院费用和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海荣  曹林忠 《新中医》2018,50(10):110-113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肩疼痛、颈椎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改善情况,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颈部压痛、颈肩疼痛、肢体麻木、颈部活动障碍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4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5)。治疗后,2组现有疼痛强度(PPI)、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4项评分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治疗组3项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控制炎症反应,效果优于单纯颈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8.
《新中医》2018,(10)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汤。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肩疼痛、颈椎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改善情况,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颈部压痛、颈肩疼痛、肢体麻木、颈部活动障碍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4项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5)。治疗后,2组现有疼痛强度(PPI)、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治疗组4项评分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治疗组3项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控制炎症反应,效果优于单纯颈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推拿法联合针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8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中医辨证推拿法联合针刺)与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各43例。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疗效、疼痛积分、颈椎生理曲度及颈椎活动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治疗后疼痛积分呈降低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疼痛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疼痛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均呈升高趋势(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生理曲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颈椎活动度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推拿法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颈椎活动及颈椎生理曲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0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颈舒颗粒联合针灸治疗,试验组采用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14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CASCS和VA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和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血清炎性因子IL-1β,TNF-α及IL-6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3%,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IL-1β,TNF-α及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联合针刺可以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减轻疼痛,下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强肾除痹汤联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1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强肾除痹汤联合电针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5.00%,观察组有效率93.2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肩部疼痛与不适、上肢疼痛与麻木、手指麻木、工作和生活能力、手的功能、椎间孔挤压试验、颈项活动功能、PRI感觉评分、PRI情绪评分、VAS评分、KP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肾除痹汤联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CSR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例。由于治疗过程中三组均有病例脱落,最终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参与疗效评价者分别为28例、29例、28例。三组患者均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针刺穴位选取颈夹脊、天柱、后溪、申脉、悬钟、手三里、少海;对照1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针刺选穴与操作手法同观察组;对照2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针刺选穴与操作手法同以上两组。三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三组患者颈肩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NDI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的颈肩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颈肩部VAS评分低于对照1组(P<0.001)和对照2组(P=0.042)。三组患者治疗后的N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的NDI评分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36,P<0.001);对照1组治疗后的NDI评分低于对照2组(P=0.010)。三组患者治疗后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观察组治疗后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47,P<0.001)。观察组痊愈率、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平衡正脊手法配合针刺治疗CSR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NDI,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推拿手法结合针刺治疗及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仅用针刺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康复后肩臂疼痛症状复发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240例,治疗组给予脊柱旋捉手法治疗、口服中药、颈椎康复操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口服西药、佩戴颈围的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后疗效及1个月后随访临床控制、显效患者肩臂疼痛症状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控显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可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且有复发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颈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问卷调查表评分(DHI)、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椎动脉血管相关指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DHI评分为(50.97±3.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24±4.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痛、眩晕、耳鸣、颈痛、视物模糊及旋颈试验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双侧椎动脉PI、R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的效果较明显,不仅可改善双椎动脉血流状态,缓解头痛、眩晕、耳鸣、颈痛及视物模糊等临床症状,还有利于颈部动力平衡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4号方配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颈椎病4号方配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配合推拿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颈椎病4号方配合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降低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皮下血肿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 与电针配合推拿治疗相比,颈椎病4号方配合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针刺、经皮穴位电刺激及针刺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颈椎病颈痛的疗效。方法:将58例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经皮组和结合组,治疗后用NPQ颈痛量表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和治疗结束随访1个月时的组间评分差异。结果:针刺组、经皮组与结合组有效率分别为94.74%、89.47%与100%,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NPQ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结束时,结合组与经皮组N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合组均数低于经皮组;结合组与针刺组NP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均数低于针刺组;随访1个月时,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是治疗颈椎病颈痛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将针刺与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应用,可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评估针刺病变节段颈夹脊穴配合手法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病变节段颈夹脊穴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20例口服舒颈汤合剂;借助临床评价量表、视觉模拟量表等评定两组之间的综合疗效、单项症状、时效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患者临床评价量表(CAS)积分显著上升,头、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值显著下降,且均优于对照组(P<0.01);而患者上肢疼痛改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于头、颈、肩部疼痛,治疗组止痛即刻起效时间、疼痛消除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于上肢疼痛,治疗组止痛即刻起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而疼痛消除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针刺病变节段颈夹脊穴配合手法是一种更完善的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方联合疏经通督推拿对颈椎病患者颈肌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推拿科门诊的颈椎病患者2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给予温经通络方联合常规推拿法治疗,治疗组给予温经通络方联合疏经通督推拿法治疗,应用等速肌力测速仪和表面肌电图测量患者治疗前后颈脊旁肌、斜方肌以及胸锁乳突肌的中位频率值(MF)和颈部的前屈和后伸50%的最大主动收缩力量值(MVC)。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前屈运动和后伸运动50%MVC值均显著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脊旁肌、斜方肌以及胸锁乳突肌的MF值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通络方联合输经通督推拿治疗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颈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