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的研究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来,随着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不断发展,国内许多学者都采用了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中药复方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对比传统的中药复方研究方法,阐述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的优点;分析、归纳、总结近几年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几个主要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中药复方在中医药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入手,探讨了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的研究在中医药基础研究中的意义。对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研究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的研究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梁  崔志清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271-2272
近几年来。随着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不断发展。国内许多学者都采用了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中药复方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对比传统的中药复方研究方法,阐述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的优点;分析、归纳、总结近几年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几个主要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历来重视对中药复方时效关系的研究,在中医经典古籍中多有论述.中药复方时效关系的研究包括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减弱时间、消失时间.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的提出和不断拓展为中药复方的时效关系规律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基于血清药理学的中药复方时效关系的研究,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病-证-方-量-时-效”理论体系,对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药及中药复方研究制剂已成为中医药与国际质量标准相接轨的重要桎梏。中药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理化学相结合,成为中医药复方发展最重要的手段。本文通过综述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条件和血清药理学发展,以期将血清药理学与血清药物化学更多地应用于中药及复方的药理和机制研究中,为中药谱效关系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因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复杂,为其药效机理研究带来极大困难,因此研究者采用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血清药理学。总结了血清药理学的一般方法、最新发展进程及应用现状等,对血清药理学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和血清药理学研究、中药谱效关系相关性研究三个方面阐明: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主流思路是通过化学结合药理学等其他方法来阐明复方中化学成分不是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药物间复杂的配伍过程包含了质的变化,从而阐明配伍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中药复方复杂多样,在研究其药理机制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中药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理学是指用含有药物成分的血清施加于体外实验反应体系的一种半体内实验方法,目前正趋于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对中药复方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的研究。中国血清药理学起步晚,缺乏经验,中药血清药理学作为一种新的药理实验方法,在药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有待规范化。本文就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一般方法、研究应用现状、优势和不足,结合笔者在实验中的经验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肝星状细胞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是针对中药及其复方复杂多样的化学成分特点,用含药血清代替煎剂或粗提物进行实验研究的新方法,其可信性和科学性更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在肝纤维化病理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学者采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对肝星状细胞进行了大量  相似文献   

10.
试从中药配伍的特殊性谈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血清药理学和生物效应法同时运用进行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方法:首先以生物效应法研究配伍组方对效应指标的药动学参数影响,初步推测其有效成分及毒性成分的相关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而采用高效液相法,进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与血清药理学协同研究。结果:血清药理学和生物效应法相须为用,分别对能代表复方效应的效应成分和效应指标同时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能综合反映中药复方的药动学规律。  相似文献   

11.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解静  高杉  李琳  徐一兰  高树明  于春泉 《中草药》2019,50(10):2257-2265
中药是一个多成分、多作用靶点和多作用途径的复杂系统,中药及其复方治疗疾病遵循整体观思想。网络药理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整体性、系统性和注重药物间相互作用的特点与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相吻合,是一门从系统层面揭示中药对机体调控网络作用的新兴学科,为研究传统中药与现代药理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搭建了桥梁。综述网络药理学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关键技术及应用方法与策略,以期为采用网络药理学揭示中医药现代科学内涵提供指引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述近年来中药血清药理学在生殖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为其进一步拓展提供参考。方法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利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对生殖系统作用及其机制的最新进展。结果运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能够真实有效地体现药物在体内对生殖系统的活性。结论血清药理学方法在研究中药对生殖系统在体活性中具有很大的优势,但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桂枝汤功用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中医理论和药理研究从7个方面评析桂枝汤的功用。方法:回顾近年来桂枝汤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文献,评析其中医理论与现代研究的相关点。结果:中医理论和药理研究皆支持桂枝汤7方面的功用。结论:桂枝汤功用广阔,可辨证用于内、外、妇、儿、神经精神等各科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许敏  姜壮壮  陶丽  刘延庆 《中草药》2019,50(14):3477-3483
中药血清药理学通过从正常与疾病模型动物血清中分离、鉴定血清移行成分从而寻找药效物质基础,此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大部分中药药效成分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属于低溶解-低渗透性药物,生物利用度低但生物效应高,血清药理学不能评价非血清移行成分的功效关联规律。基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中药成分的渗透性相互作用可能影响各自的渗透性行为,形成不同的口服吸收处方。因此中药成分的渗透性尤其是多组分共存条件下的中药渗透性规律研究是解决中药功效物质基础问题值得探索的方向之一。首先概述了中药肠渗透与跨生物屏障渗透性评价的体内外实验模型及其各自的应用价值;然后探讨了常见中药活性成分的结构与渗透动力学的关系,特别是中药渗透性研究的定量构动关系研究;最后基于渗透性实验模型与构动关系研究,评述近年来关于中药多组分渗透动力学规律及其渗透机制研究进展,发现中药化学成分之间可以通过促进药物转运或者形成离子配伍而影响成分间的渗透吸收,以期为寻找和预测复杂化学成分的中药渗透性规律研究及成分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甘草是中医中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在方剂中应用极为广泛,也在西医药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治疗多种疾病。研究主要探讨甘草的功用。方法总结甘草从古至今的运用及演变,从甘草在方剂中的运用,甘草的君臣佐使及用量考究,阐述甘草治疗中医病症的功效;从甘草在西医药理中的作用,讲述甘草在西医病症中的应用。结果甘草在中西医治疗疾病中均有疗效。结论甘草应用广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面对新形势 ,如何正确评价中医药学?如何进行中医药研究?怎样发展中医药学?笔者认为 ,中医药的疗效确切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目前的形势堪忧 ,其发展的关键是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相似文献   

17.
18.
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中医理论的特殊性是导致中药药效成分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晰的关键原因。中药指纹图谱为中药质量评价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并协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和中药血清药理学一起推动中医药学向中药成分明确化、作用机制清晰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中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整理和分析中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的影响。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危害较大,VSMC的表型转化、过度增殖和迁移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和高血压等血管疾病形成的主要环节,故研究中药对VSMC的调节作用对血管疾病的防治意义重大。对中药促使VSMC表型转化、抑制细胞异常增殖和迁移及其分子机制、基础动物实验等方面的研究文献报道进行总结,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内皮祖细胞及巨噬细胞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药在AS等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其成分复杂,作用机制难以明确、质量难以控制及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故结合中药血清药理学等方法,加强中药活性单体化合物对VSMC调节作用的深入研究或将给血管疾病的防治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