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善贻主任中医师临床善于运用膏方治疗慢性脾胃病,其原则是“肝脾同治、调节升降、不忘补肾”。洪师在临诊中以调节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为目的,立足于“虚则补脾肾,实则调肝胃”,宗“开膏方既辨病又辨体质”“膏方药物以平为期”思想,为中医同道运用膏方治疗慢性脾胃病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膏方是中医药学中汤、丸、散、膏、丹五大主要剂型之一。所谓“膏”者,《正韵》释为“泽”,《博雅》释为“润泽”。而近代名医秦伯未先生曾云:“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亦称膏滋药”(《膏方大全》),说明膏方乃滋润、补养之方剂。然世人往往把“膏方”与“进补”划上等号,一味蛮补,以致虚虚实实,反为药害。今以制备养血膏方为例,浅谈一点临证运用经验,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介绍徐莲薇教授运用膏方从肝脾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徐莲薇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 征的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应从肝、脾、肾论治,健脾填精养血以资其“本”,化痰疏肝消瘀以祛其“实”。冬 令膏方依辨证化裁用药严谨,剂型易服方便可坚持,故临床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   

4.
胡国华教授擅长用膏方治疗妇科疾病,主张妇人产后月经过少为肝肾亏虚、冲任损伤,属于慢性疾病,适合用膏方治疗。分析其病案,发现胡国华教授临证时审证求因,治病求本,他认为冲任之病,治在肝肾气血,组方时应注重平衡,遵循三大原则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5.
从狭义膏方与广义膏方、膏方发展历史源流、膏方的适应病症范围、膏方的配伍原则、膏方的适用方药、膏方的用方季节6方面入手探讨现代膏方理论及临床应用,指出传统意义上的膏滋方受地域、时令及理论限制,故用方局限于冬令进补,方剂以补虚为功。随着现代膏方临床实践的深入,狭义膏滋方逐渐发展为广义膏方,从外用发展到内服,从补益发展到补虚、却病、纠偏,从冬令进补发展为四时可服,从固定方药到"煎膏代汤丸"。膏方在继承传统膏滋方的基础上,遵循中医基本理论,丰富了现代膏方理论及临床运用,推动了对膏方的进一步探索,为中医临床治疗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对中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沈敏  常惠  孙玉英 《吉林中医药》2014,(12):1249-1252
绝经前后诸证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发生由卵巢功能衰退,激素水平波动或减少导致,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但激素替代疗法存在一定的风险及禁忌症。中医认为该病的病机以肾阴阳平衡失调为主,而膏方作为中医的传统剂型之一,治疗妇科疾病的历史源远,与中药汤剂相比,具有全面调理、易于吸收、便于携带、药力和缓、药效持久等特殊优势。因众医家对绝经前后诸证的认识各有侧重,故膏方的遣方用药亦各有千秋。膏方在临床治疗绝经前后诸证多通过燮理阴阳,使女性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共奏扶羸补虚、治病纠偏之功。  相似文献   

7.
李廷荃教授在继承“肖氏中医流派”学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主次相兼、肝脾同治之法,强调“有虚方可言补”,并将其灵活运用于膏方配伍中,因膏方药味较多,故明确辨证是根本,在辨证基础上,主次兼顾,肝脾同治,方能使方药杂而不乱,李廷荃教授在近十年的膏方治病调理过程中,不断借鉴前人,因地制宜,总结经验,在运用膏方长期守法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964-1966
"异病同治"反映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罗颂平教授擅长用膏方治疗各种妇科常见疾病,文章介绍导师通过辨证论治,运用协定膏方进行异病同治的经验,对膏方治疗带下过多、痛经、经行乳房胀痛病进行总结及分析。罗教授应用本协定膏方通常用来治疗脾肾不足,气血两虚,肝郁气滞所致的妇科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我院中药膏方配制工艺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膏方(亦称膏滋)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剂型,近代名医秦伯来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据学者研究,中药内服膏剂历史悠久,始于汉唐时期,有《伤寒论》的鳖甲煎(古代“膏”和“煎”混称)、《肘后方》的黑膏、  相似文献   

10.
总结陶凯教授运用肺通膏治疗肺纤维化稳定期的经验。陶凯教授认为肺纤维化稳定期以正虚邪恋为主要病机特点,治疗当以补虚祛邪,兼顾体质为根本大法。肺纤维化稳定期之虚主要表现为肺脾两虚,病程较长的也常可见到肾虚,肺纤维化稳定期之邪则为热毒之邪,痰饮之邪,瘀血之邪。陶凯教授指出,肺纤维化为慢性疾病,按照中医"慢病慢治"的原则,此病不可急攻,只可缓图,而冬令膏方则符合此病冬季加剧、慢性进展的特点,故以膏方为剂型和基本手段进行治疗。陶凯教授遵"补虚通痹"的原则,以"补益脾肺、清热化痰活血"为基本治法,并在注意"顾护体质""病证结合"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研制出了专门针对肺纤维化稳定期的肺通膏,并特别指出"慎用虫药"。  相似文献   

11.
养生抗衰老是一项长期持续任务,要获得健康体质以达延年益寿非朝夕之功。每个人的体质在“九种体质分型”的基础上又有一定的症状差异,养生用药不能千篇一律。而膏方的特点是补虚扶正,救偏却病;随病加减,功专效宏;易于贮存,便于服用。所以抗衰老补虚宜用膏方,既可补益脏腑气血的不足,又能通过配伍达到祛病养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补阳还五汤方出清代王清任之《医林改错》,为治疗中风后遗症和瘘证的著名方剂.以补气为主,活血通络为辅,药以黄芪生用为君,大补元气,而使气旺血行而瘀去;归尾祛瘀不伤正而为辅;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以佐归尾活血化瘀,地龙通经络,共奏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之效。故原书曰治“固虚致瘀”者。笔者据其补虚祛瘀之原则,将其用于妇科疾病治疗,疗效卓著,现举验案如下。1 崩漏  相似文献   

13.
膏方又叫膏剂,属于中医四大基本剂型之一。膏剂是在复方汤剂基础上,依据人的体质、临床症状等确立不同处方,将药物分为君臣佐使进行配伍,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成的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女性的月经、胎孕、产育及哺乳等生理特点及病理状态皆易耗损血液,机体相对易处于阴血不足状态。故滋补强壮之膏方是调治妇科慢性疾患的适宜剂型,妇人经带胎产或杂病皆可用膏方调治。岭南妇科名医罗元恺教授的传人罗颂平、张玉珍两位教授结合患者病情、体质及岭南地域气候特色,应用膏方治疗产后病、复发性流产再孕前调理、卵巢功能减退、围绝经期综合症等妇科疾病疗效颇佳。现介绍两位教授病案二则以达抛砖引玉之效,与同道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14.
顾耘 《河南中医》2012,32(11):1471-1472
虚衰夹瘀为老年病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因此,补益脏腑之虚,兼以活血为治疗老年病的主要方法.膏方用药讲究以平为期,以脾胃接受为度.应注意补而不腻,讲究补中有泻,通补兼施,寓治于补.在把握膏方以补虚扶弱为重点的同时,讲究气血的流畅万万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膏方是中医传统的冬补法。“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亦称膏滋药”。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膏方是一种具有营养滋补和预防治疗综合作用的方剂,它是在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的不同配伍的处方,药物经过浓煎后,掺入某些特殊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的膏状物。冬令进补主要就是指膏方调理,其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膏者,泽也,《正韵》解释为“润泽”。《膏方大全》言:“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可因人而异,辨证进补,可滋补强身,纠偏祛病,益智,美容养颜,纠正亚健康状态。现将笔者临诊所遇,整理一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吴门医派代表人物叶天士的膏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临证指南医案》全书共计32首膏方,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从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叶天士膏方的药物使用偏好及立法处方原则。结果:膏方中88种药食物共计203频次,高频次主要集中于补虚药、清热药、收涩药等,性味多以甘平为主,补虚药中补脾气、养胃阴之品尤多。结论: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叶天士使用膏方具有"甘平补虚""顾护脾胃""药食同源"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膏方在传统中医药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古代医家遗留的宝贵文化财富之一。自古以来膏方的功效以整体调理、滋养补虚为主,兼以治病祛邪。甘爱萍教授认为肾者,先天之本也;脾者,后天之本也。脾肾功能运行正常,肾储藏精气而不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功能方可正常运行。甘爱萍教授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常常运用膏方治疗脾肾两虚之证,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心律失常属中医“惊悸”“怔仲”范畴,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相兼;刘真教授擅用膏方治疗心律失常,多从“本虚”“痰湿”“郁滞”“血瘀”等方面辨证施治,灵活运用“健脾和胃,化生气血”“斡旋中焦,运化痰湿”“调和肝脾、解郁宁心”“祛痰理气、活血通络”等法则,尤其重视后天脾胃的顾护、中焦气机之调畅。  相似文献   

20.
任光荣老中医擅长治疗慢性胃肠病而精于膏方。任光荣膏方立意为调补脾土、使之蕴藏万物而助生长也。具体应用就叶天士"胃属戊土,脾属己土、戊阳己阴"之论进行了阐述和发挥:脾有阴(津)阳(气);脾病有脾阴(津)虚、脾阳(气)虚之别,治脾首当调补脾脏之阴阳,要在气阴。其膏方用药特点以调为补、不在于温阳而在于益气以助脾用、不以药生血而尤重养阴以安脾体。常以白扁豆、砂仁、豆蔻、鸡内金、麦芽等助运防腻以利中焦之运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