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李晓锋  王拥军  叶秀兰  周重建 《中医杂志》2012,53(18):1543-1545
介绍施杞教授运用膏方治疗慢性筋骨病的学术思想,认为在治疗过程中应倡导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体现以气血为纲、标本兼顾,整体调摄、重在肝脾肾,心身同治、精气神共养的学术思想.并举膏方医案一例.  相似文献   

2.
洪善贻主任中医师临床善于运用膏方治疗慢性脾胃病,其原则是“肝脾同治、调节升降、不忘补肾”。洪师在临诊中以调节中焦气机升降之枢纽为目的,立足于“虚则补脾肾,实则调肝胃”,宗“开膏方既辨病又辨体质”“膏方药物以平为期”思想,为中医同道运用膏方治疗慢性脾胃病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介绍徐莲薇教授运用膏方从肝脾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徐莲薇教授认为多囊卵巢综合 征的病机本质为本虚标实,应从肝、脾、肾论治,健脾填精养血以资其“本”,化痰疏肝消瘀以祛其“实”。冬 令膏方依辨证化裁用药严谨,剂型易服方便可坚持,故临床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   

4.
介绍何立人教授应用膏方治疗心血管病的经验.其临床辨证注重辨证辨病结合,脾肾同治,阴阳相配,方药对证,善用药对,大方复治;组方配伍注重五脏相关,辨证施补,不求峻补.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及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强调“肝脾同治”理论在气血津液及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对小儿机体的影响,并指出“肝脾同治”理论在儿科疾病的诊疗及预防中的重要性。本文试从“肝脾同治”理论出发,阐述咳嗽、厌食、心肌受损及多动症等儿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治法及方药特点,并通过总结临床经验及各家见解,为“肝脾同治”理论治疗及预防儿科疾病提供新观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刘真教授膏方治疗心系疾病的辨证思路及方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2017年—2020年刘真教授门诊膏方病案,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进行信息采集并建立数据库。通过统计报表和数据分析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刘真教授应用膏方的辨治思路和方药规律。结果 收集膏方252首;病种包括胸痹、心悸、心衰病等;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位中药是党参、五指毛桃、茯苓、百合、黄芪。将支持度设置为60,置信度设为0.95,提取出药物组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其中的关联度,置信度为1的药物组合共有20对,包括党参和茯苓、党参和五指毛桃等。结论 刘真教授膏方治疗心系疾病以五脏同调、健运中焦、调畅气机为原则,用药有三因制宜、动静结合、润燥相合、畅达气机等特点。体现其“治心不唯心,五脏同调,以脾胃为中心,重视肝脾两脏同治,兼顾肺肾,畅达气机”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治未病”思想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特色理论。文章首先论述了“治未病”思想的理论来源、含义及其发展和形成过程,并以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为例介绍了肝脾两脏对于“治未病”的重要意义以及肝脾同治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基于“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从五行制化的正常和异常、脏腑关系与肝脾同治的关系角度探讨了肝脾同治的重要性。其次,通过论述治未病与肝脾同治的关系,阐释了肝脾同治在治未病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阶段中的重要性。最后,通过肝脾同治在抑郁症和亚健康失眠防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说明了肝脾同治对于治未病的临床意义,以期为治未病思想的发展和应用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964-1966
"异病同治"反映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罗颂平教授擅长用膏方治疗各种妇科常见疾病,文章介绍导师通过辨证论治,运用协定膏方进行异病同治的经验,对膏方治疗带下过多、痛经、经行乳房胀痛病进行总结及分析。罗教授应用本协定膏方通常用来治疗脾肾不足,气血两虚,肝郁气滞所致的妇科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介绍虞鹤鸣教授辨治眩晕的经验.虞教授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主要责之于肝脾肾,病理因素主要有风、火、痰、瘀,治疗倡导肝脾肾同治,组方用药擅用泽泻、白术,钩藤、菊花,天麻、山茱萸,煨葛根、川芎等药对,强调结合膏方进行整体调理,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介绍肖长江教授从肝脾肾论治微血管性心绞痛(MVA)的经验.肖教授认为,MVA多与情志相关,其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临床辨证应以“心”为中心,脏腑辨证为主体,气血津液辨证为补充.肖教授坚持采用“双心”医学治疗模式,建立“国学病房”,倡导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患者精神世界.并将“语言疗法”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疏导患者情绪,达到身心同治的目的.同时肖教授还注重饮食、运动的综合调摄,建立“素食病房”,改变患者饮食习惯,并教患者其自创的“拍膻中、拍百会、小鸟飞”等养生保健运动,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心律失常属中医“惊悸”“怔仲”范畴,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相兼;刘真教授擅用膏方治疗心律失常,多从“本虚”“痰湿”“郁滞”“血瘀”等方面辨证施治,灵活运用“健脾和胃,化生气血”“斡旋中焦,运化痰湿”“调和肝脾、解郁宁心”“祛痰理气、活血通络”等法则,尤其重视后天脾胃的顾护、中焦气机之调畅。  相似文献   

12.
介绍陈红风教授运用膏方治疗乳腺癌术后的临床经验。乳腺癌术后多以虚证为主,兼有邪滞;陈教授重视肝脾肾辨证,善调补气血,寓祛邪于扶正之中。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3.
冬令膏方是依据“秋冬养阴”为原则的养生和疾病防治方法。凌耀星教授在膏方辨证施治的过程中,尤重脾胃,从《内经》理论出发证实了“脾胃”在“秋冬养阴”中占有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阐述“肺脾同治”思想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不同时期的用药思路;介绍董氏儿科在顾护脾胃方面的方药“苏脾饮”、针刺四缝疗法、经络导频治疗、饮食调整及冬令膏方。  相似文献   

15.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消化系统多发性疾患,其致病因素多样,以反流、烧心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近些年来,中医以辨证论治、审证求因等为诊治原则,在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李廷荃教授根据“致中和”理论提出,本病主因肝、脾、胃不和,寒、湿、热兼杂而发作,治疗时选用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自拟顺胃降逆方以理气机、调寒热、和气血。本文旨在介绍李廷荃教授基于“致中和”思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证经验,以期为本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7,(3):221-223
介绍乳腺增生症从肝论治、从肾论治到从脾论治的理论发展,并总结唐汉钧教授从肝、脾、肾—冲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证经验。介绍唐汉钧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处方用药特点和乳房局部辨证施治方法,以及对更年期乳腺增生症用药特点和异病同治的临证特色。  相似文献   

17.
介绍叶利群教授运用膏方调经助孕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经验。叶利群教授认为肾虚是不孕症的基本,治疗时注重肝脾肾三脏同调,基本原则有补肾为本调阴阳、疏肝为要顾脾胃、通补兼施调冲任、衷中参西审病因,充分利用膏方全面兼顾、力缓效久、便携味佳等特点,根据患者体质辨证施治,使经调精摄而孕成。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7,(9):1827-1829
介绍林丽珠教授运用膏方治疗癌因性疲乏,认为癌因性疲乏辨证立足脾肾,以"阴阳平衡"思想指导膏方辨治,用药配伍注重健脾生髓、脾肾同调,动静结合、行补相随,三因制宜、变化膏方,同时兼顾兼症治疗,并举膏方医案一例以说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邱俊  王超  曹彬  郭亚蕾 《环球中医药》2012,5(11):846-847
刘友章教授治疗病毒性肝炎,主张有是证用是药,辨证应先于辨病,辨证辨病相结合,不能一味清热解毒;强调肝脾相关,肝病应肝脾同治,健脾固本应贯穿治疗始终;认为用药应当灵活对证,其尤善使用岭南特色药材,如五指毛桃、白背叶根、岗稔根等等,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见解独到,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朴星春 《环球中医药》2012,(10):757-758
赵志付教授创立刚柔辨证理论治疗心身疾病。该理论认为,失眠病病位在肝,旁及心、脾,病机为肝之刚柔不能相济,心主神、肝藏魂功能异常使然,临床常见证型有心肝火旺证、心肝阴虚证、肝气郁结证和肝郁脾虚证,临床常用自拟方治疗,并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心身同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