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光明中医》2021,36(10)
目的对张涤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组方用药规律及经验进行挖掘分析。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软件,对张涤教授门诊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处方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纳入处方200首治疗小儿厌食症处方,用药共81味,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分别是:甘草、茯苓、山楂、鸡内金、薏苡仁;药物类别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为主;药性以平性为主;药味以甘味居多;主要入脾、胃、肺经。常用药物组合为"甘草、茯苓""鸡内金、山楂""甘草、鸡内金、山楂""甘草、鸡内金""甘草、山楂",聚类分析得到5个核心类方。结论张涤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立足于脾胃,兼顾肺气,用药配伍以甘平补虚为主,注意平调脾胃阴阳,寒温并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膏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搜集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文献中的药物进行分类,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总结。结果:除膏方所需的辅料外,共涉及药物100余味,所出现的频次为182次,其中补虚药使用率最高(36.3%),其次是活血化瘀药(10.1%)、清热解毒药(7.1%)及利水渗湿药(4.9%),化痰药、解表药、消食药、化湿药再次之。结论:治疗原发性肝癌膏方用药有自身规律和特点,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应重视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及利水渗湿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清代名医张玉书膏方组方与用药规律。方法收集筛选张氏第8代传人张玉书膏方100张,运用频数统计法,对其用药频次、功效进行分类统计,依次排序,总结其膏方用药规律和组方思路。结果在100张膏方的3 718味药中,补虚药出现2 280频次,其中黑穞豆为其主要特色;安神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等用药频次依次递减,其余各类药物则根据具体辨证加减。结论张玉书膏方以补虚药为主,注重补益脾肾,兼顾安神、理气、化瘀;用药和缓,补消兼施,多脏并调;体现了精、气、神三位一体的中医整体思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中治疗小儿泄泻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治疗小儿泄泻原文进行精读,对涉及的9种泻证进行分析与整理,建立病-证-方-药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统计共17首方剂,涉及51味中药,药物频次累计148次,药物频次≥6次的有7味,依次是甘草、白术、陈皮、茯苓、生姜、人参、砂仁。功效分类位于前3位的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及理气药,四气五味以甘平、辛温为主,多归于脾胃二经。进一步通过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有25组,以补虚药与补虚药、补虚药与温中药、补虚药与行气药配伍为多。药物聚类可分为3类,第一类:砂仁、陈皮、甘草、人参、麦芽,第二类:茯苓、甘草、泽泻、白术、灯心草,第三类:甘草、人参、白术、陈皮、生姜。得到新处方2个,以健脾清热利湿为主,核心处方为异功散加味。结论:《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中认为小儿泄泻核心病机为脾虚湿盛,兼有寒、热、虚、食、惊之因;治疗时健脾补虚,常参辛温祛湿法;选方以名方为基础,注重调理脾胃气滞,重视“健脾以运脾为贵”的思想,其药物配伍巧妙灵活,切实合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叶天士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方法:统计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六·泄泻》中的药味出现频次,并对其按药物功效分类,从泄泻病因和涉及脏腑两方面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叶天士治疗泄泻用药以利水渗湿药、补虚药、理气药、化湿药最多,频次上以茯苓为最多,出现频率较高的药对有陈皮、茯苓,人参、茯苓,茯苓、泽泻;脏腑辨证多从脾、肝、肾论治,重视脾虚,药物归经以脾胃两经最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杨秉秀教授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杨秉秀教授门诊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病历,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方法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对其处方中常用药物的类别、使用频次、药物间的关联规则等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病例46例,共计156诊次、156首处方,共使用中药78味、2710频次。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类别是补虚药,其次为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收涩药。常用的药物配伍是补虚药+补虚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结论杨秉秀教授治疗特发性男性不育症的组方用药,以补肾填精为主,益气健脾为辅,清热利湿化浊为佐,体现了补中有清、清中有补、补泻结合、标本兼治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李学铭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李学铭教授治疗慢 性肾脏病的处方298 份,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通过药物频次、药物四气五味及功效、关联规则、聚 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298 份处方进行用药频次分析,涉及296 种中药,药物使用共计 3 694 次。高频用药18 味;药物五味以甘味、苦味为主;四气以温性、寒性、平性为主;归经以脾、肝、心、 肾为主;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强关联药物组合16 个,关联规则 分析发现补虚药多脾肾并补,祛邪辅以和中焦,化瘀配伍不伤正,核心药物组合4 个。结论:李学铭教授治疗 慢性肾脏病用药注重补虚,重视脾肾二脏,补虚药多为二脏并补,祛邪不忘和中,化瘀而不伤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9—2019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国内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文献,统计分析临床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的处方、药物组成及功效。结果:共纳入106篇文献,出现54种处方名称,组成中药共计100味,总频次1117次;根据中药的功效及分类,使用频次较多的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涉及药物种类数较多的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次前2位的化痰止咳平喘药为半夏、瓜蒌,活血化瘀药为丹参、川芎,补虚药为甘草、白术,理气药为陈皮、薤白。结论: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痰浊阻塞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淋浊的医案,探讨叶天士治疗淋浊的用药特色。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聚类、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叶天士治疗淋浊的用药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4首方剂药物105味,用药总频次是295次,平均每方用药少于7味,高频使用药物共18味占47. 8%。药性最高频为寒性,药味最高频为甘味,药效最高频为补虚,归经最高频为肾经,聚类分析得到4组多味药物聚合组和7组药对聚合组。关联规则得到6组药对关联组和1组多味药关联组。结论:叶天士认为淋属肝胆、浊属心肾,并提出了奇脉病的概念以治疗淋浊,数据挖掘中得出的高频用药、药对及药物组合为其基础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精研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月经后期医案,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处方用药规律,探讨叶天士治疗月经后期学术思想及用药特色,为吴门医派经验传承及临床治疗月经后期开拓新思路。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所有月经后期医案,将处方所涉及药物标准化,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药物的出现频次、性味、归经、药物类别。结果:整理医案37篇,总用药频次267次,用药83种;出现频次较多的药物为茯苓、当归、甘草、白芍、桂枝等,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为主,主要归脾、肝经;药物类别排前5位的依次是补虚药(31.84%)、解表药(11.61%)、理气药(10.86%)、活血化瘀药(10.49%)、清热药(8.99%)。结论:叶天士治疗月经后期注重调摄肝脾,擅用甘味药、补虚药,旨在调补气血阴阳、温经通络以调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中药治疗眩晕的临床文献报道进行检索和筛选,对符合纳入条件的原文进行中药复方及药物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条件的复方(包括经典方和自拟方)共18首,对18首复方进行药物分析,共计55味中药,分属10种类别。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安神药、理气药、解表药、化痰药、祛风湿药。结论:眩晕的病因病机多为"痰"、"瘀"、"虚",为临床中药治疗眩晕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吴良村辨治消化系统肿瘤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2019年3月31日吴良村教授门诊消化系统肿瘤患者79例583诊次。将患者临床信息转化为方剂基础数据库,对药物累计频数、药物类别、药物性味采用描述性分析,对频数最高的50种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79例患者583诊次共用药199种,累计用药频次10 753次,其中用药频次最多者为佛手,其后依次为白芍、茯苓、山药、甘草等。药物类别使用最多的为补虚药,其后分别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以及理气药等。药性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平性,药味使用频次最多的为甘味。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16类,涉及方剂四君子汤等。二药关联规则涉及太子参与山药、茯苓、白术等药对,三药关联规则涉及补虚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补虚药、消食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补虚药等配伍。结论:吴良村辨治消化系统肿瘤以健脾益气为主,随证辅以利水渗湿、解毒抗癌、消食和中之法,临证用药善于甘、苦、辛、平配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文献对中医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筛选1990~2015年期间中医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关文献,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其所用的中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频次超过10次的药物共23味,共计使用528次,累计频率为67.4%,频次超过20次的药物共有9味,共计使用308次,累计频率39.3%。所使用药物分类前3位为解表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药物归经以肝、脾、心、肺经为主。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大多为辛、甘、苦。结论:中医药治疗颈型颈椎病以解表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为主,药味大多为辛、甘、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万密斋医学全书》中关于万密斋诊治月经紊乱的方药进行数据分析,为现代中医临床诊治月经病证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万密斋医学全书》中万密斋治疗月经疾病的文献,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18.0和SPSS Statistics22.0软件对其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功效、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数据清洗,最终符合条件的方剂共计36首,包含中药61味,用药总频次共计418次。数据结果显示,万密斋治月经病高频常用药物中,当归使用频次最高,川芎和甘草位居其后;药物功效使用频率位于前三位的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药性以温性药使用频率最高,药味则多选用甘、苦、辛味;按药物归经划分,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脾经,其次是肝经和心经。通过关联分析,共得到关联数据20条(7条二项、11条三项、2条四项),核心组合为"当归-川芎-生地黄-甘草"。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得到3类药组,包括"四物汤活血补血组(川芎-甘草-当归-白芍-生地)""补血滋阴药熟地黄+益气健脾药(人参-白术-茯苓)+理气活血药(陈皮-香附-牡丹皮)""清热凉血药(黄芩-黄连-赤芍)"。结论:万密斋辨治月经病证多主张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调和心脾,补益精血;善用苦寒之药,清泄肝火;结合补益之品,益气补虚;组方思路多以行气止痛、滋阴补血、益气健脾、理气和中、清热凉血等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索分析文献,探讨膏方治疗小儿哮喘的辨证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中2000年~2020年所收录的膏方治疗小儿哮喘的全部文献并筛选,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对中医证型、证候要素、方剂、药物名称及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索出膏方治疗小儿哮喘的文献424篇,实际共纳入文献45篇,共计成方51个。证型共14个,频次居前3的是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肾阴虚证,共涉及15个病机要素,频次居前5的为气虚、痰、阴虚、血瘀、阳虚,共计使用94味药物,最常见的有黄芪、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等。结论:膏方所治疗的小儿哮喘为虚实夹杂证,其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邪实主要为痰,病位在肺脾肾,缓解期证型以肺脾气虚、肺肾阴虚为多见,用药以补气化痰药为主,处方多为以玉屏风散化裁的自拟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万密斋医学全书》中关于万密斋诊治月经紊乱的方药进行数据分析,为现代中医临床诊治月经病证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万密斋医学全书》中万密斋治疗月经疾病的文献,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运用IBMSPSSModeler18.0和SPSSStatistics22.0软件对其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功效、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数据清洗,最终符合条件的方剂共计36首,包含中药61味,用药总频次共计418次.数据结果显示,万密斋治月经病高频常用药物中,当归使用频次最高,川芎和甘草位居其后;药物功效使用频率位于前三位的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药性以温性药使用频率最高,药味则多选用甘、苦、辛味;按药物归经划分,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脾经,其次是肝经和心经.通过关联分析,共得到关联数据20条(7条二项、11条三项、2条四项),核心组合为"当归-川芎-生地黄-甘草".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得到3类药组,包括"四物汤活血补血组(川芎-甘草-当归-白芍-生地)""补血滋阴药熟地黄+益气健脾药(人参-白术-茯苓)+理气活血药(陈皮-香附-牡丹皮)""清热凉血药(黄芩-黄连-赤芍)".结论:万密斋辨治月经病证多主张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调和心脾,补益精血;善用苦寒之药,清泄肝火;结合补益之品,益气补虚;组方思路多以行气止痛、滋阴补血、益气健脾、理气和中、清热凉血等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龚廷贤诊治胃痛的方药进行数据分析,为现代中医临床诊治胃痛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龚廷贤医学全书》中龚廷贤治疗胃痛的文献,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18.0和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对其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功效、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清洗,最终符合条件的方剂共计83首,包含中药118味,用药总频次共计508次。数据结果显示,龚氏辨治胃痛高频常用药物中,甘草使用频次最高,栀子和半夏位居其后;药物功效使用频率位于前三的依次为理气药、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药性以温性药使用频率最高,药味则多选用辛、苦、甘味;按药物归经划分,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脾经,其次为胃经和肝经。通过关联分析,共得到关联数据30条,核心组合为"陈皮-半夏-甘草"。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得到"活血理气药组(五灵脂、当归、木香);二陈汤结构组(半夏、甘草、茯苓、陈皮);理气化湿药(枳壳、香附、苍术)+温里药组(肉桂、干姜)+活血化瘀药组(川芎)等多种药物组合。结论:龚氏辨治胃痛多以虚为本,多采用温补的治法,健脾和胃;巧用理气、活血化瘀药,疏肝理气,调和肝脾;善用栀子,清热泻火;多用二陈汤等经典方加减治疗,组方思路多以理气解郁、温里散寒、清热泄火、化湿逐痰、活血化瘀等为主,其辨治胃痛的处方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龚廷贤诊治胃痛的方药进行数据分析,为现代中医临床诊治胃痛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龚廷贤医学全书》中龚廷贤治疗胃痛的文献,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18.0和SPSS Statistics 22.0软件对其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功效、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清洗,最终符合条件的方剂共计83首,包含中药118味,用药总频次共计508次.数据结果显示,龚氏辨治胃痛高频常用药物中,甘草使用频次最高,栀子和半夏位居其后;药物功效使用频率位于前三的依次为理气药、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药性以温性药使用频率最高,药味则多选用辛、苦、甘味;按药物归经划分,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脾经,其次为胃经和肝经.通过关联分析,共得到关联数据30条,核心组合为"陈皮-半夏-甘草".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得到"活血理气药组(五灵脂、当归、木香);二陈汤结构组(半夏、甘草、茯苓、陈皮);理气化湿药(枳壳、香附、苍术)+温里药组(肉桂、干姜)+活血化瘀药组(川芎)等多种药物组合.结论:龚氏辨治胃痛多以虚为本,多采用温补的治法,健脾和胃;巧用理气、活血化瘀药,疏肝理气,调和肝脾;善用栀子,清热泻火;多用二陈汤等经典方加减治疗,组方思路多以理气解郁、温里散寒、清热泄火、化湿逐痰、活血化瘀等为主,其辨治胃痛的处方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杨漾  梁昊  张秋雁  何莉 《中医药导报》2019,25(11):132-13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筛选近10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文献,对临床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处方、药物组成和功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7篇文献,出现81种处方名称,中药共计121味;根据中药的功效及分类,使用频次较多的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止血药、理气药;用药频次前4位的补气药分别是黄芪、人参、甘草、党参,用药频次前4位的活血化瘀药分别是丹参、川芎、红花、桃仁。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止血药、理气药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软件,分析和挖掘《颜德馨膏方精华》中所载膏方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特色,为传承颜德馨膏方学术思想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颜德馨膏方精华》所载膏方,构建颜德馨膏方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对378首方剂分析,涉及中药439味,使用频次≥150次的药物共35味,药组多以调畅气血药物为主。结论:颜德馨教授膏方体现了气血衡法的学术思想,也显示了组药配伍的"动静结合"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