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显微定量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促进中药显微定量法的发展。方法:在对中药显微定量法的简史、特点和原理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再对近几十年来显微定量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类介绍。结果:中药显微定量法在中成药的含量测定、中药炭药的质量判别、易混淆中药的鉴别及单味药材显微特征常数与指标成分的相关关系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结论:显微定量法在中药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并具有不同于化学方法定量的特点,将对中药研究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痔清消袋泡茶并制定其质量标准。方法:将痔清消袋泡茶处方中的黄连、黄柏、苍术、秦艽、当归低温干燥,粉碎成粗粉;另9味药材采用水提、减压干燥后与上述药材粗粉混合制粒,并以显微图像法和薄层色谱C法对黄柏、秦艽、黄连、苍术、黄芩进行鉴别。结果:黄柏、秦艽显微特征明显,黄连、苍术、黄芩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重复性良好。结论: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制剂质量稳定,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鲜黄连的生药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连城  王雅娟 《中药材》1992,15(4):16-19
本文对鲜黄连进行了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定,为鲜黄连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中药显微定量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利用优化的显微定量法作为化学方法的补充来检测中药吴茱萸质量。方法:对吴茱萸选取非腺毛为显微特征,以均匀设计法优化实验条件,采用优化的显微定量法测定不同吴茱萸样品粉末中非腺毛的显微特征常数值大小;采用高效液相法对吴茱萸中的指标性化学成分柠檬苦素进行含量测定;用统计方法对不同吴茱萸样品中的非腺毛的显微特征常数值与化学成分柠檬苦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吴茱萸中非腺毛显微特征常数值与柠檬苦素含量有相关性(P0.01)。结论:采用优化的显微定量法测定不同吴茱萸样品中的非腺毛的显微特征常数大小,可以判断吴茱萸质量的优劣。本研究为吴茱萸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为中药质量检测体系进行有益的充实。  相似文献   

5.
蒋玲  彭飞燕  饶伟文  肖聪 《中草药》2011,42(7):1344-1347
目的 对市售黄连染色品中化工染料进行鉴定,并研究其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TLC、HPLC-PAD、HPLC-MS法,对多批市售黄连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共检测42批市售品,有15批检出金胺O,其质量分数在0.26~1.65mg/g.结论 黄连染色用化工染料为金胺O,本实验建立的检测方法,可满足定性定量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药显微定量法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显微定量法是有别于化学方法的一种中药的含量测定方法。介绍了显微定量法的原理及方法,简要归纳了该法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在中药鉴定研究中的应用作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显微定量法测定制剂中羚羊角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爱华  王丽君 《中成药》1991,13(10):13-14
应用显微定量法对羚翘解毒丸及羚羊感冒片中贵重药和作为成方中主药羚羊角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提出羚羊角的显微定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应用显微定量法对蒙成药嘎日迪─13中贵重动物药材珍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珍珠在方中的显微定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都格斯勒5汤散的定性质量控制标准。方法:用显微法鉴别都格斯勒5汤散中诃子、甘草、金莲花、土茯苓等药材;用TLC法鉴别黄连、诃子等药材。结果:显微鉴别法特征明显;TLC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方法简便可靠,重现性良好,可用作都格斯勒5汤散的定性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短萼黄连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其使用和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从基源鉴定、形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四个方面对短萼黄连进行研究。结果短萼黄连生药学特征和黄连相似,但可以从性状和横切面特征区别,短萼黄连成分和黄连一致,主要为小檗碱,含量为5.29%~8.52%。结论生药学研究表明短萼黄连符合药典对黄连药材的要求,可以作为黄连药用。  相似文献   

11.
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对葛根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建立HPLC测定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组合中葛根素含量的方法,研究配伍对葛根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L8(2^7)正交设计及统计软件SPSS10.0统计分析,以HPLC测定葛根素的含量。结果 黄芩、黄连、甘草对方中葛根素含量的影响差异不存在显著性,两两交互作用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实验中观察到凡是黄连与葛根的配伍组合中皆有沉淀产生,并且发现沉淀中含有一定量的葛根素。结论 黄芩、黄连、甘草对葛根素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含黄连和葛根配伍煎液产生的沉淀中含葛根素可能与pH值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姜制黄连炮制前后的"谱-效-性"关系,阐明不同姜汁炮制黄连的作用差异。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将不同姜汁炮制黄连对其药性和药效作用参数进行转换,将姜黄连炮制前后的指纹图谱共有峰的峰面积分别和药效指标、药性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姜黄连炮制前后指纹图谱的共有峰均为9个,生姜汁制黄连中盐酸药根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小檗碱、表小檗碱4种成分的含量均高于生黄连和干姜汁制黄连,干姜汁制黄连中盐酸巴马汀的峰面积低于生黄连和生姜汁制黄连。生姜汁制黄连在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止呕和抑制胃黏膜损伤方面作用更强,干姜汁制黄连对白色念珠菌和改善胃肠动力方面作用更加明显,干姜汁制黄连降低寒性作用优于生姜汁制黄连;这些作用与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盐酸黄连碱、表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等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相关。结论:研究结果与姜制黄连"缓寒,增强清胃和胃止呕"的传统理论相一致,采用不同姜汁炮制黄连会使物质群存在差异,进而导致药效和药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气味客观化的黄连及其炮制品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味是鉴别黄连炮制品的重要评价指标,其不同炮制品具有各自独特的气味。该研究以气味客观化为切入点,采用电子鼻技术,建立适合黄连的电子鼻检测方法,分别对生黄连、酒黄连、姜黄连及萸黄连的气味进行检测,依据获得的客观化气味信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黄连及其不同炮制品进行区分判别。结果表明,黄连及其不同炮制品在气味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QC)与软独立建模分析(SIMCA)模型能够实现黄连炮制品与生品的区分,主成分分析(PCA)分析可明显区分黄连及其不同炮制品;另外,对黄连及不同炮制品的区分识别,判别因子分析(DFA)模型正确判别率为100%,线性判别分析(LDA)模型的初始判别率以及交叉验证识别率分别为100%,94.4%。该研究采用电子鼻技术实现了黄连及其炮制品的气味特征差异表征,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实现了黄连及其不同炮制品的鉴别区分;该研究为中药气味客观化鉴别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有利于传统气味鉴别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戊己丸不同配伍对代表成分吸收及肝脏摄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肠道吸收、肝脏摄取的角度解释戊己丸的配伍机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得到9个戊己丸复方,加上9个单味药,共18个复方为对象。建立单次肠肝灌流模型,于十二指肠给药后0、1、5、10、15、30、60、90、120min在门静脉、肝静脉插管处同时取样,LC-MS检测代表成分浓度,计算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肝脏摄取率,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极差分析。结果:吴茱萸与黄连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白芍代表成分芍药苷吸收呈负相关,白芍与黄连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吸收呈正相关,而与吴茱萸代表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吸收呈负相关;吴茱萸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与黄连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肝脏摄取呈正相关,黄连与白芍代表成分芍药苷肝脏摄取呈负相关,白芍与黄连代表成分小檗碱、巴马汀肝脏摄取呈负相关。并且得到了针对代表成分吸收、肝脏摄取的最优配伍比例。结论:吴茱萸抑制黄连、白芍代表成分的吸收;白芍促进黄连代表成分、抑制吴茱萸代表成分的吸收。吴茱萸促进黄连代表成分的肝脏摄取;黄连、白芍相互抑制其代表成分的肝脏摄取。  相似文献   

15.
葛根芩连汤不同配伍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建立 RP- HPL C法测定葛根芩连汤各配伍组合中的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研究配伍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 L8(2 7)正交设计及统计方法 (统计软件 SPSS10 .0 ) ,以 HPL 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葛根、黄连对方中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甘草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葛根、黄连、甘草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不存在两两交互作用。凡是黄连与黄芩的配伍组合皆有沉淀产生 ,并且沉淀中含有较多的黄芩苷。结论 葛根芩连汤配伍中葛根、黄连能降低黄芩苷的含量 ,甘草没有增加黄芩苷的溶出的作用。 p H值的改变可能是含黄连和黄芩配伍煎液产生沉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基于系统药理学采用数据挖掘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分析黄连-半夏药对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CMSP)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化学专业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获得黄连-半夏药对的化学组分;然后通过ADME筛选得到其有效成分;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有效成分进行靶点预测,并使用分子对接和结合自由能分析对靶点进行验证和筛选,从而获得黄连-半夏药对治疗胃癌的作用靶点;进一步分析靶点对应的生物功能、疾病及相关的信号通路,进而阐述黄连-半夏药对治疗胃癌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最终通过MTT试验、划痕试验、Transwell小室试验和Western blot试验验证黄连-半夏对人胃癌细胞MKN-45的抑制作用。研究共筛选出黄连-半夏药对的有效成分46个,对应靶点77个,与胃癌及其并发症相关靶点共38个,相关信号通路前8条,GO分析相关度前20个靶点分子功能。细胞实验证实了黄连-半夏水提物能有效抑制MKN-45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并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黄连-半夏药对具有多种有效成分,能够调控神经和精神系统、细胞周期、细胞分化和转移,增强抗炎和免疫功能,在胃癌及其相关并发症发挥着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抗癌作用,为后续临床治疗胃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HPLC-MS~n法快速识别黄连多糖中的单糖组成。方法:黄连药材经过提取、分离、除蛋白、除色素,最终得到黄连多糖,用2 mol/L的三氟乙酸水解黄连多糖,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作单糖衍生化试剂,利用HPLC-MS~n识别黄连中单糖的组成,并解析其衍生物的裂解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得到的黄连多糖中含有甘露糖、核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木糖、岩藻糖,其中核糖、岩藻糖为首次在黄连多糖中报道的单糖。结论:HPLC-MS~n法对中药多糖组分中的单糖成分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相关联的黄连药材量等级评价方法和标准。方法:以市场收集的18批黄连药材为研究对象,构建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相关联的黄连的质量等级评价手段。对18批黄连药材进行了水分、灰分、浸出物、长度、直径、小檗碱含量、表小檗碱含量、黄连碱含量、巴马汀含量和色度检测;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手段,筛选分级指标,进行黄连等级划分研究。结果:经筛选认为长度、浸出物和小檗碱含量为黄连品质评价的关键指标,且外在指标(长度)与内在质量(浸出物和小檗碱含量)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性正相关,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制定了黄连一等、二等、统货的质量等级标准。结论:该质量等级不仅从外观特性上对黄连药材进行了等级评价,同时也在其内在质量差异上进行了表征,补充了现有团体标准的不足,也为后续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黄连中39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分析方法,为黄连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波高压消解法对样品进行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样品中39种无机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分析方法符合测定要求,67批次样品中K、Mg、Mn、Zn、Fe 5种元素的平均含量最高,稀土元素的含量则普遍较低。各产地黄连在遗传距离为10时,表现出了较好的产地聚集性特征。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结果可靠,适用于黄连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感冒胶囊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碧清  夏新华 《中成药》2003,25(12):958-961
目的:确定感冒胶囊(黄连、麻黄等)中黄连、麻黄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盐酸小檗碱浸出量为评价指标,对黄连单提与黄连、麻黄混提进行比较;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以盐酸小檗碱、麻黄碱的浸出量为评价指标,对黄连、麻黄的水提工艺进行优选。结果:黄连单独提取比黄连、麻黄混合提取效果好。黄连水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浸泡0.5h,提取3次,加水量分别为12倍、10倍、10倍量,提取时间分别为1.5,1.0,1.0h。麻黄水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浸泡0.5h,提取3次,加水量分别为10倍、8倍、8倍量,提取时间分别为1.5,1.0,1.0h。结论:试验结果为确定该胶囊中黄连、麻黄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