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笔者在三伏天运用温肾暖宫灸治疗阳虚质原发性痛经患者5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6例均为2020年6月至2020年7月于湖北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预约行温肾暖宫灸治疗患者,年龄16~30岁,平均(23±4)岁;病程0.2~8.5年,平均(4.5±1.3)年,均符合《妇产科学》[1]和《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3]纳入阳虚质转化评分≥40分且状态维持≥3个月的患者;排除过敏体质、皮肤高度敏感者,妊娠或哺乳期及正在服用其他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药物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刘芳榕  刘朝圣  成雪  程晓 《新中医》2023,55(11):40-45
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荨麻疹与中医体质的关联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华医学全文数据库、万方、维普、Pubmed、Embase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5月关于荨麻疹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性的研究文献,由2名研究者分别依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横断面研究,样本量总计2 48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气虚质(17%)、特禀质(12%)、湿热质(11%)是我国荨麻疹患者人群中分布比率超过10%的体质类型(P<0.01)。西南地区荨麻疹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为特禀质(21%)、气虚质(15%)、湿热质(11%)、气郁质(11%)。华南地区荨麻疹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为湿热质(18%)、特禀质(13%)、气虚质(12%)。华中地区荨麻疹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为痰湿质(34%)、气虚质(33%)、平和质(12%)、阳虚质(10%)。结论:气虚质、特禀质、湿热质是荨麻疹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不同地域荨麻疹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中医饮食控制方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中医饮食控制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将来源于昌平中医院和平谷中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4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2例与对照组72例,对治疗前后具体测定值自身及组间差值变化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积分法判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血糖的测定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医证候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中医药性理论的2型糖尿病饮食控制方案比基本饮食治疗方案更符合中国人的体质及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中医体质与行为生活方式研究的现状、热点和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建库至2020年12月收录的中医体质与行为生活方式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并开展计量学研究.[结果]共纳入563篇文献.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刊载文献量≥5篇的20本期刊中核心期刊13本,占65.00%;学位...  相似文献   

5.
[主要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与中医体质关系。[资料来源]在山东省莱芜市妇幼保健院病案室,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于山东省莱芜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住院治疗,正常妊娠期产妇和PIH产妇病历。[选择文献量及依据]1研究类型:临床观察。2研究对象:符合妊娠高血压诊断标准;中医四诊资料齐全;同一患者反复入院症状发生变化时重复纳入,无明显变化时仅纳入第一次入院情况。3诊断分型:正常型、肝郁气滞、肝肾阴虚、脾肾气虚、情志化火和气血两虚。4评价指标:中医体质分型。5干预措施: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共60例住院病历。[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中医体质分型方法参照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九分法为基础,按照中医辨证将孕妇体质再并成6种类型。PIH中医体质整理分析,孕期根据怀孕时间分成早孕期、中孕期和晚孕期,12周以内为孕早期,13周~27周围孕中期,28周~40周为孕晚期,孕妇中医体质上的转变多数于孕中、晚期,需要在孕晚期重新为产妇进行中医体质分型。使用Microsoft Excel2013建立数据库,早期与中晚期人数与孕中晚期PIH情况分布。[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孕中晚期中医体质多转变为脾肾气虚,脾肾气虚和情志化火产妇患PIH人数较多。[未来展望]根据中医体质分型方法将产妇中易转型或易发病型进行统一监护,并采取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艾滋病 (AIDS) 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舌脉特点。方法:选取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2016 年 1 月 —2018 年 1 月收治的 138 例 AIDS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对比不同中医体质类型 AIDS 患者初治后的生活质量,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并统计分析患者的舌脉特点。结果:138 例 AIDS 患者中,中医体质类型以平和质为主,占 44.93%,气虚质次之,约占 24.64%;中医体质类型与临床分期、中医证候显著相关(P<0.05);气虚质患者心理状态、身体状态及生活质量总分低于平和质、阳虚质、痰湿质及其他中医体质类型患者 (P<0.05);舌象以舌色淡红 (占 65.22%)、舌体胖 (占 57.25%)、苔厚 (占 56.52%)、苔腻 (占 42.75%)为主;脉率以脉率不齐 (占 69.57%) 为主,脉象以虚 (占 74.64%)、弦 (占 47.10%)、结 (占 34.06%) 为主,脉位以中位为主(占 86.23%),脉势以低平虚 (占 89.13%) 为主。结论:AIDS 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舌脉特点有其特定规律,临床诊治中辨证、辨体相结合能更有效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口服中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CBM、PubMed和万方数据库等资源,收集以激素为对照的口服中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 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 RevMan 5.2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共22项(1 33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激素比较,口服中药可提高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有效率[RR=1.29,95%CI(1.16,1.42),P<0.000 01];缓解咳嗽[MD=-0.57,95%CI(-0.83,-0.30),P<0.000 1]、喘息[MD=-0.67,95%CI(-1.20,-0.14),P=0.01]、气短[MD=-0.45,95%CI(-0.65,-0.25),P<0.000 1]等症状;改善肺部Velcro啰音[MD=-0.49,95%CI(-0.73,-0.25),P<0.000 1];提高用力肺活量(FVC)[SMD=0.37,95%CI(0.16,0.58),P=0.000 7]、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百分率(FEV1%)[MD=6.63,95%CI(1.67,11.60),P=0.009]、动脉血氧分压(PaO2)[MD=4.87,95%CI(2.74,7.01),P<0.000 01];减少肺部再感染次数[RR=0.75,95%CI(0.67,0.84),P<0.000 01]。结论:口服中药较激素治疗肺间质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偏低,影响了结论的可靠性,该结论尚需更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8.
2002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IFMHN)主办的"全球睡眠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45.5%的人存在睡眠问题(28%失眠,17.4%可疑失眠)[1]。近年来随着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对失眠症的发病与中医体质关系的研究也日趋深入。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护士亚健康状况与中医体质类型关系。[方法]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表》和《亚健康状态躯体症状自评量表》东莞市中医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全院各临床科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婚姻、民族、籍贯、科室;习惯与嗜好:饮食习惯、睡眠习惯、运动习惯、个人嗜好:既往史、过敏史、最近1周身体状况。问卷当场发放并及时回收。[结果]健康人群中平和体质占57.10%:偏颇体质占42.90%。亚健康人群中平和体质占13.80%;偏颇体质占86.20%。疾病患者中,平和体质占26.50%;偏颇体质占73.50%。[结论]健康护理人员多为平和体质.亚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以血瘀、气郁、阴虚体质为多。健康人群转为亚健康,中医体质随之变化.在进行体质状态调理时.需将偏颇体质逐渐转化为平和体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辨识与健康干预对肥胖症的疗效.方法:从2010年到医院体检的人群中抽取20例肥胖症偏颇体质的患者,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批准〈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1],进行体质分类,根据辨识结果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的健康干预指导,并观察12个月,统计调理前后体质辨识分数以及体重的变化.结果:根据辨识结果(体质)的不同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指导干预后,其偏颇体质辨识分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相似文献   

11.
[主要目的]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治疗不寐的应用。[资料来源]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MEDLINE数据库,检索时间:建库至2016年6月。同时追溯纳入文献参考文献。[选择文献量及依据]1以数据挖掘技术研究中医治疗不寐相关文献。2治疗不寐的古代文献或现代文献的相关研究。3中医治疗不寐临床研究。排除1非中医疗法文献。2中西医结合的疗法的文献。3非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中医治疗不寐文献。4重复发表文献。[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讨论解决或征求第三方意见,缺乏的资料尽量与作者联系补充。筛选时首先阅读文献标题及摘要,排除明显不相关文献,进一步阅读全文再确定是否纳入文献。采用自制资料提取表,提取文献发表时间、研究方向、数据挖掘软件及数据挖掘算法。[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治疗不寐数据挖掘相关文献37篇,文献发表量呈上升趋势;药物组成规律32篇,占86.5%;针灸取穴规律4篇,占10.8%;研究病位1篇,占2.7%;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为使用频率最高计算方法;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为使用率最高的软件。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治疗不寐的研究中使用的越来越多,但对针灸取穴规律的研究较少,仍需要继续研究。[未来展望]传统中医与现代数据结合研究中医治疗疾病已成为一种趋势,将对临床工作提供更有依据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体质判定,观察分析不同证候类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263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脾虚痰湿证居多,83例,占31.6%,其次为肾虚肝郁证77例,占29.3%;痰瘀互结证70例,占26.6%、肾虚血瘀证33例,占12.5%。中医体质以气虚质(74例,28.1%)、血瘀质(53例,20.2%)、痰湿质(51例,19.4%)3种体质占主要比例。4种中医证候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证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要体质;肾虚肝郁证的体质以气虚质及气郁质为多;痰瘀互结证中以血瘀质和痰湿质占主要比例;肾虚血瘀证中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间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的特异性影响中医证候的类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24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病史和体质因素进行横断面调查,对其发病状况及中医体质分布进行探究。[方法] 依照纳排标准选取于2020年门诊就诊的24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对其进行病史采集和中医体质辨识。采用Pearson-χ2对各项数据间差异性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4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主体质分布较多的为平和质、阳虚质和特禀质。3种最常见的中医体质为:特禀质120例(占18.8%)、阳虚质107例(16.7%)、湿热质89例(占13.9%),这3种体质共占49.4%。男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分布较多的中医体质是特禀质49例(占20.0%)、湿热质45例(占18.4%)、气虚质34例(占13.9%),这3种体质共占52.3%;女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分布较多的中医体质是阳虚质76例(占19.2%)、特禀质71例(占18.0%)、湿热质44例(占11.1%),这3种体质共占4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方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前3位的分别是:阳虚质、特禀质和湿热质;南方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前3位的分别是:特禀质、阳虚质和湿热质;西北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最多的是特禀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变应性鼻炎较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为特禀质、阳虚质和湿热质。不同性别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具有差异性,不同地区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不存在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朱英姿 《新中医》2018,50(7):34-38
目的: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PubMed等数据库,纳入所有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体质类型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单组率的Meta分析,并以百分率及其95%可信区间表达效应值。结果:共纳入7项病例对照研究和8项横断面研究,共2095例患儿。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平和质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比例为0.31[95%CI(0.15,0.48), P <0.000 1];气虚质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比例为0.47[95%CI(0.28,0.67), P <0.000 1];阴虚质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比例为0.36[95%CI(0.21,0.51), P <0.0001];湿热质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比例为0.24[95%CI(0.14,0.35),P <0.000 1]。纳入的资料中有7项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相对较高,8项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低,总体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结论: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是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主要偏颇体质类型;受纳入原始文献数量和质量等因素所限,上述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来,笔者采用自拟祛瘀安胎汤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纳入标准:1符合先兆流产的诊断标准﹔2B超示:宫内胎儿存活伴有宫腔积血﹔3依从性好﹔4同意接受调查者。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医妇科学》[3]。1.3排除标准: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  相似文献   

16.
中医痰湿体质与HLA-Ⅱ类基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洁  吕凤娟  林蒋海 《陕西中医》2007,28(5):622-625
目的:研究中医痰湿体质与HLA-Ⅱ类基因(DPB1、DRB1、DQB1)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BT(sequence-based typing)分型方法对正常体质、痰湿体质人群样本进行DPB1、DRB1、DQB1基因分型.比较组间表型频率(PF)并计算相对危险度(RR).结果:与正常质组比较,痰湿质组DRB1*09012、DRB1*15021、DQB1*03032、DQB1*05011表型频率显著升高(P=0.002、0.04、0.0006、0.02);DRB1*11011表型频率显著降低(P=0.04).结论:HLA基因与中医体质类型有一定关联,为中医体质的免疫遗传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医体质诊断客观化规范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国内研究概况中医对体质的认识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但一直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更没有统一规范的体质类型判定标准。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王琦教授提出7种中医体质类型(后增补为9种),并对每种体质特征进行描述[2]才正式揭开中医体质诊断的帷幕。此后,王琦教授及其所带领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质研究课题组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通过计算机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 、万方数据资源系和维普数据库( VIP)统,检索从建库起截至2016年1 月,严格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相关桂枝茯苓胶囊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进行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一共纳入11个RCT,共97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Meta结果分析显示:(1)总有效率: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OR=3.80,95%CI[2.57,5.62] (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性激素水平:试验组在降低雌二醇(Estrogen,E 2)水平[MD=-18.42,95%CI(-27.19,-9.65)(P<0.0001)]以及降低孕酮(Progestone ,P)水平[MD=-0.15,95%CI(-0.23,-0.06)(P=0.0007)]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在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 [MD=-0.07,95%CI(-0.39,-0.26)(P=0.68)]以及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 [MD=-0.05,95%CI(-0.39,0.29)(P=0.78)]这两个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妊娠率:试验组妊娠率优于对照组[OR=2.85,95%CI(1.85,4.37)(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复发率: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OR=0.29,95%CI(0.17,0.49)(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不良反应:试验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 [OR=0.45,95%CI(0.24,0.8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比单用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上具有更好的疗效。但由于现有研究质量偏低以及纳入研究比较局限,本研究的可靠性仍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改进雷达图对中医体质健康状态进行综合评价,旨在更直观全面地呈现中医体质健康状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完成为期26周中医体质综合干预项目研究的受试者临床资料,按照性别、年龄设置青年男性组、青年女性组、中年男性组、中年女性组、老年男性组和老年女性组。分析3个时间点[干预前(T1)、干预13周(T2)、干预26周(T3)]中医体质量表的9种基本中医体质测评信息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测评的生命质量信息。对9种基本中医体质评分绘制改进雷达图进行中医体质健康状态综合评价的可视化呈现,并提取图形特征函数(面积S值、周长L值),构建体质综合健康指数(H值);采用斯皮尔曼相关分析法分析H值与SF-36总分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分析509例受试者临床资料,其中老年男性组45例,老年女性组76例,中年男性组60例,中年女性组140例,青年男性组53例,青年女性组135例。中医体质健康状态综合评价雷达图显示,各组在T3时雷达图总面积较T1时均有所升高,青年人群升高最明显,而中年人群在T2时出现部分体质扇形面积较T1时降低的情况;T3时同年...  相似文献   

20.
天麻钩藤饮及其加减治疗眩晕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系统、全面评价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的临床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万方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查找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3 年3 月31 日。由2 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2 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计纳入33 项试验,涉及2 922 例眩晕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有效性方面,中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对比(OR=3.67,95%CI[2.66~5.07])、中西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对比(OR=3.28,95%CI[2.33~4.62]),中医联合其他方法(如针灸、推拿)治疗组与中医其他方法治疗组对比(OR=2.29,95%CI[1.34~3.91]),试验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在复发率方面,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与对照组相比(OR=0.27,95%CI[0.12~0.65]),天麻组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与对照组相比(OR=0.40,95%CI[0.13~1.24])天麻组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如生活质量,由于并没有完全报道的文献,未能进行下一步的分析。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与其他方法相对比,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具有更好的临床有效率,且复发率较低,但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价。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不高,当前证据尚不能确定完全适用于临床,但其疗效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特别需要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及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