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医证候肾脏病理的相关性,探讨中医辨证在推断IMN病情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IMN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病理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各证型间临床及病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IMN患者本虚证以脾肾阳虚型居多,标实证以血瘀证为主。气阴两虚型发病年龄要明显高于脾肾阳虚型和脾肾气虚型(P0.05)。脾肾阳虚型患者肾病综合征发生率要高于脾肾气虚型和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型与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脾肾阳虚型与水湿证呈正相关(P0.01);脾肾气虚型与水湿证、湿浊证呈正相关(P0.01)。气阴两虚型患者体重指数要明显低于脾肾阳虚组和脾肾气虚组(P0.05)。各组间CKD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BUN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肾气虚型患者病理分期以Ⅰ期为多(P0.05),脾肾阳虚组、气阴两虚型患者则以Ⅲ期多见(P0.05)。气阴两虚型患者肾脏病理中慢性化及小管间质积分要高于脾肾阳虚型和脾肾气虚型。结论:IMN患者主要的中医证型有脾肾阳虚型、脾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本虚证与标实证之间存在相关性,气阴两虚型患者病情较其余证型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取糖尿病肾病(DN)的证候要素,研究证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证候要素提取,并统计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提取80例符合DN诊断标准的病例证候要素,其分布频率分别为气虚证(25.6%)阴虚证(14.7%)阳虚证(22.1%)湿浊证(22.4%)血瘀证(15.2%),其证型中主证气阴两虚证17例,脾肾气虚证12例,脾肾阳虚证51例为主,兼证:湿浊证42例,血瘀证28例。结论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中医证候主证由气阴两虚证向脾肾气虚证再由脾肾阳虚证进行演变,同时兼证中水湿向湿浊再由浊毒进行演变,其与主证的变化相关。其中气阴两虚证好转率为82.3%,脾肾气虚证好转率为33.3%,脾肾阳虚证好转率为23.5%,提示:随着DN疾病的发展,中医病机由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损及阳至脾肾阳虚证的发展演变规律,其中脾肾阳虚证预后最差,29.2%的患者转入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3.
蒋晓松  郭莉 《新中医》2009,(4):34-36
目的:观察梗阻性肾病围手术期中医辨证规律的变化?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及数理统计分析技术对梗阻性肾病住院手术患者进行样本定群病例的前瞻性研究,建立信息数据库,进行聚类统计分析。结果:梗阻性肾病术前分为脾肾气(阳)虚兼湿浊型、脾肾气虚兼湿热型、脾肾阳虚兼血瘀型、脾肾气虚兼血瘀型、湿热蕴结型、肝骨阴虚型6大证型,术后则分为气阴两虚兼湿浊型、脾肾气虚兼湿浊型、气阴两虚兼湿热型、脾肾阳虚兼血瘀型、睥肾气虚兼血瘀型、湿热蕴结型6大证型。结论:脾肾阳虚兼血瘀、脾肾气虚兼血瘀型和脾肾气(阳)虚兼湿浊型的病人多数延续术前的证候:术后呈现气阴两虚的病例明显增加,术前表现为肝肾阴虚和湿热蕴结型的病人,术后也有很多转为气阴两虚型。术前脾肾气虚兼湿热型病人很多转为术后的脾肾气虚兼湿浊型。  相似文献   

4.
吴兴波  柯嘉儿  鲁欢  陈刚毅  罗月中 《新中医》2017,49(12):119-122
目的:观察2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及各证型、兼证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中医四诊对2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辨证,统计患者中医本证、兼证的分布情况,分析透析时间、原发病及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280例血液透析患者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其他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兼证以血瘀证、湿热证最多,其他兼证依次为湿浊证水气证风动证。从各中医证型来看,脾肾气虚证多兼湿浊证,肝肾阴虚证多兼血瘀证,脾肾阳虚证多兼湿浊证,气阴两虚证多兼血瘀证。透析年龄≤36月的患者均以脾肾气虚证为主,透析年龄36月的患者均以脾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慢性肾炎及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及气阴两虚证为主,高血压病及梗阻性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多囊性肾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及肝肾阴虚证为主。肝肾阴虚证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高于脾肾阳虚证患者(P0.05)。风动证患者PTH水平高于水气证患者(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阳虚为主,标实以血瘀、湿热、湿浊为主,虚实夹杂贯穿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探索临床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自制问卷调查收集450例肾移植术后的中医证候及实验室指标相关资料,应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χ2检验等统计方法,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以期对其客观分型,并找出临床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结果肾移植术后1周中医证型有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兼证有外感、血瘀、湿热、湿浊。与气阴两虚证比较,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肾气虚证白细胞计数及Na+浓度降低,PLT计数升高(P0.05);与脾肾阳虚证比较,肝肾阴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证尿WBC计数降低(P0.05);与肝肾阴虚证比较,脾肾阳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证间接胆红素降低,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证血糖降低(P0.05)。结论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梗阻性肾病梗阻解除后中医证候分布的规律。方法:选择梗阻性肾病梗阻解除后病例212例,搜集四诊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构成比及频率、样品聚类等统计学处理,观察梗阻性肾病梗阻解除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以最小方差法(Ward’s method)分别采用聚五类、六类、七类分析,并征求专家意见,认为聚六类比较符合临床实际,包括气阴两虚兼湿浊型、脾肾气虚兼湿浊型、气阴两虚兼湿热型、脾肾阳虚兼血瘀型、脾肾气虚兼血瘀型、湿热蕴结型等6种证型。结论:梗阻肾梗阻解除后中医证候具有虚实夹杂、正虚邪实的特征,正虚表现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邪实以湿浊、血瘀、湿热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医证型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病内科收治的DN患者164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本证5型:阴虚燥热型18例、肝肾阴虚型24例、气阴两虚型55例、脾肾气虚(或阳虚)型32例、阴阳两虚型35例;标证3型:湿浊证41例、血瘀证51例、痰瘀证33例;另选同期单纯糖尿病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DN本证、标证及对照组患者间的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本证中阴虚燥热型T3、FT3、T4、FT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SH低于对照组(P0.05);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阳虚)型、阴阳两虚型T3、FT3、T4、FT4明显低于对照组,TSH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证型T3、FT3、T4、FT4水平依次为阴阳两虚型脾肾气虚(阳虚)型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P0.05)。湿浊证、血瘀证、痰瘀证T3、FT3、T4、FT4均低于对照组(P0.05),TSH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水平与DN的中医证型密切关系,可作为反映DN进展和转归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浆TGF-β1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T2D)及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45例患者血浆TGF-β1水平,同时检测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 T2D、DN患者血浆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量蛋白尿组更加明显(P0.05),且与患者蛋白尿水平呈正相关(r=0.644,P=0.003);脾肾阳虚患者外周血TGF-β1水平最高,其次是阴阳两虚患者,明显高于肝肾阴虚与气阴两虚患者,而脾肾阳虚患者与阴阳两虚患者(P=0.310)、气阴两虚与肝肾阴虚患者(P=0.530)未见显著性差异;血浆TGF-β1在浊毒证患者中水平最高,水饮证患者次之,血瘀证及湿热证患者紧随其后,但二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浊毒证、水饮证及血瘀证患者均显著高于无兼证、肝阳上亢及燥热证患者(P0.05);无兼证患者血浆TGF-β1水平最低,与燥热证、肝阳上亢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TGF-β1水平与DN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其变化规律符合DN中医证型演变,可考虑将TGF-β1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中医证型的变化规律,为慢性移植肾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对我院450肾移植术后受者症状进行分析,以期对其客观分型并探索规律。结果:肾移植术后1周证型可分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4类,第1类在脾肾阳虚基础上或外感或兼有血瘀,第2类在肝肾阴虚基础上或湿热或兼有湿浊,第3类在脾肾气虚基础上兼湿热或血瘀、湿浊,第4类在气阴两虚的主证上兼湿热、血瘀、湿浊。肾移植术后1年证型可聚为3类,第1类在脾肾阳虚基础上或兼外感或兼血瘀,第2类在脾肾气虚基础上兼有湿浊、血瘀,第3类在气阴两虚基础上或湿浊或兼有血瘀。结论:肾移植术后1周至1年内,肾移植术后患者证候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可能的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初步探讨不同分期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结果: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以脾肾气虚为主,兼有血瘀。3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可兼有不同程度的阳虚、血瘀证。4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兼脾肾阳虚、血瘀证及湿浊证。5期虚实夹杂,气血阴阳俱虚,阳虚证表现突出,兼挟湿浊、水气、血瘀证。结论: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血瘀证贯穿疾病的始终;本虚证从早期的气阴两虚证,逐渐发展到晚期的阴阳俱虚,标实证以血瘀证、湿浊证为主。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7,(8):1051-1053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中医证候分布、病理分期与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60例确诊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病理分期与理化指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证型间病理分期及理化指标等方面的异同。结果:60例IMN患者中,中医证候均以本虚标实证为主。本虚证以脾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多见,标实证以血瘀证多见,其次为湿热证。本虚证与标实证相关性显示,脾肾气虚证与水湿证、湿浊证呈正相关,脾肾阳虚证与水湿证呈正相关,气阴两虚证与血瘀证呈正相关。中医证型与病理分期相关性显示,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病理分期以Ⅰ、Ⅱ期多见,气阴两虚型病理分期则以Ⅲ期多见。中医证型与理化指标相关性结果提示,脾肾气虚型24hUp、血清Scr水平均高于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CHO、TG、尿NAG水平高于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URBC计数结果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脾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气阴两虚型是IMN的主要证候,本虚证与标实证有一定相关性;气阴两虚型在肾脏病理分期、理化指标等方面变化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相关指标,初步探讨各证型与神经电生理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客观量化指标。方法:将纳入的80例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依据中医辨证标准分为脾肾气虚型、湿浊型、血瘀型、脾肾阳虚型各20例。所有患者采用肌电图仪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分别检测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结果:4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组病程最长,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气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神经的MCV均高于脾肾阳虚组、湿浊组、血瘀组(P0.05);脾肾阳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神经的MCV均低于脾肾气虚组、血瘀组、湿浊组(P0.05)。脾肾气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SCV均高于湿浊组、血瘀组、脾肾阳虚组(P0.05);脾肾阳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SCV均低于血瘀组、湿浊组、脾肾气虚组(P0.05)。脾肾阳虚组CMAP波幅减小程度最大,脾肾气虚组减少程度最小。脾肾气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CMAP波幅均高于脾肾阳虚组、湿浊组、血瘀组(P0.05);脾肾阳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CMAP波幅均低于脾肾气虚组、湿浊组、血瘀组(P0.05);湿浊组腓神经CMAP波幅高于血瘀组(P0.05)。脾肾气虚组SNAP波幅减少程度最小;脾肾气虚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浅神经SNAP波幅均高于脾肾阳虚组、血瘀组、湿浊组(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周围神经病变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存在统计学差异,神经电生理是观察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指标,可作为该疾病中医分型研究和干预治疗的客观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6,(5):905-908
目的:了解浦东中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基层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提供基础。方法:对浦东六灶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证型分5个,即阴虚热盛、湿热困脾、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血瘀脉络(作为主证或兼夹证)。结果:年龄阴阳两虚型最大,与阴虚热盛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60~75岁组比较,60岁组的阴阳两虚型少于阴虚热盛、气阴两虚和血瘀脉络型(P0.05或P0.01);75岁组的阴虚热盛型少于湿热困脾、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型(P0.05或P0.01),血瘀脉络型少于阴阳两虚型(P0.05)。病程阴虚热盛型最短,阴阳两虚型最长;阴虚热盛型与气阴两虚、血瘀脉络和阴阳两虚型比较均有差异(P0.05或P0.01)。与5年和5~10年组比较,10年组的阴虚热盛型少于其余四型(P0.01),阴阳两虚型多于湿热困脾和气阴两虚型(P0.05)。结论:社区中医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最多,阴阳两虚最少;阴虚热盛型的年龄最小,病程最短,兼血瘀证比例最低;阴阳两虚型的年龄最大,病程最长,兼血瘀证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其与尿蛋白、肾功能、血脂和血糖的相关性。方法:对360例DN患者的一般情况、分期、中医主证和标证进行统计分析,并检测尿蛋白、肾功能(BUN、Scr)、血糖(B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DNⅢ期136例,DNⅣ期144例,DNⅤ期80例,其中Ⅲ期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证(51.5%)为主,Ⅳ期以气阴两虚证(33.3%)为主,Ⅴ期以脾肾阳虚(45.0%)为主。标证的分布各期则以瘀血和湿浊多见。脾肾阳虚证和阴阳两虚证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血糖(BS)与中医证型无关;瘀血证和湿浊证的尿蛋白,BUN,Scr,TC,TG、LDL-C水平显著高于湿热证患者(P<0.05或P<0.01)。结论:DN证型演变规律为阴虚—气阴两虚—阳虚,标证以瘀血及湿浊为主。尿蛋白,BUN,Scr,TC,TG,LDL-C水平可反映中医证型的动态变化,与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瘀血证及湿浊证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合并消化道症状患者的中医证候与营养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方法 将81例腹膜透析合并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各证型患者进行消化道症状临床评分,测定患者平均每日每千克体重能量摄人(DED、蛋白质摄人(DPI)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结果 本虚证中脾肾气虚39例(48.1%)、气阴两虚16例(19.8%).脾肾阳虚10例(12.3%)、阴阳俱虚9例(11.1%)、肝肾阴虚7例(8.6%);脾肾阳虚证的DEI比脾肾气虚证及气阴两虚证明显减少(P<0.05或P< 0.01),脾肾阳虚证及阴阳俱虚证的ALB比脾肾气虚证明显下降(P<0.01).标实证中血瘀证36例(35.3%),湿热证26例(25.5%),湿浊证25例(24.5%)、热毒证12例(11.8%)、无标证3例(2.9%);湿浊证及湿热证与热毒证比较,临床评分明显偏高(P<0.01).结论 腹膜透析合并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本虚证候中以脾肾气虚证为主,而标实证候中以血瘀、湿热、湿浊证为主,且与营养指标中DEI、ALB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医证候特点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中医证型在IMN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将65例IMN患者分为脾肾阳(气)虚及气阴两虚型两组,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脾肾气虚型与湿浊证、水气证呈正相关(P〈0.01),脾肾阳虚型与水气证呈正相关(P〈0.01),而气阴两虚型与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气阴两虚型发病年龄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P〈0.05),两组间CKD分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eGFR、Scr、BUN及L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肾脏病理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肾小管间质积分及慢性化积分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P〈0.05、P〈0.01)。结论脾肾阳(气)虚及气阴两虚是IMN的主要中医证型,中医本虚证与标实证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脾肾阳(气)型比较,气阴两虚型IMN患者临床及肾脏病理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医证候特点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中医证型在IMN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将65例IMN患者分为脾肾阳(气)虚及气阴两虚型两组,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脾肾气虚型与湿浊证、水气证呈正相关(P〈0.01),脾肾阳虚型与水气证呈正相关(P〈0.01),而气阴两虚型与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气阴两虚型发病年龄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P〈0.05),两组间CKD分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eGFR、Scr、BUN及L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肾脏病理分期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型肾小管间质积分及慢性化积分明显高于脾肾阳(气)虚型(P〈0.05、P〈0.01)。结论脾肾阳(气)虚及气阴两虚是IMN的主要中医证型,中医本虚证与标实证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脾肾阳(气)型比较,气阴两虚型IMN患者临床及肾脏病理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尿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rate,UAER)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的C677T突变、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糖、血脂及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检测63例早期DN患者MTHFR基因的677碱基多态性情况,测定血浆Hcy、叶酸、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 c、UAER及血脂,并记录患者的中医辨证证型。结果 6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17例辨证为阴虚热盛、24例辨证为气阴两虚、22例辨证为阴阳两虚,其中35例兼血瘀证。63例患者MTHFR基因的677碱基多态性情况:CC型19例,TT型17例,CT型27例。兼血瘀证的患者具有更高的UAE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的UA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基因型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UAER与Hcy的水平具有线性回归关系,为正相关(r=0.67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叶酸、血糖、HbA1 c等其他因素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组间UA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兼血瘀证的患者具有更高的UAER水平。UAER与Hcy的水平具有线性回归关系,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治疗成本昂贵.通过对北京地区DN中医证候的调查研究,发现DN的中医证候特征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挟血瘀,Ⅲ期主要为气阴两虚,可兼挟血瘀;Ⅳ期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挟血瘀;Ⅴ期中医证候均表现为气血阴阳俱虚、湿浊、瘀血阻滞的虚实夹杂重症.血瘀证贯穿病程始终,提示了血瘀证的重要地位.通过对专家的问卷调查发现,多数专家在DN的治疗上也强调益气养阴活血.北京地区近几十年来名老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也多以益气养阴活血立法.该法在DN的治疗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附以一典型案例说明该法在临床上治疗DN疗效显著,并进行了对该病病机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龚英  王红 《新疆中医药》2007,25(5):15-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气阴两虚证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83例西医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患者,再按照是否兼湿证和兼瘀证而分为单纯型、兼湿型、兼瘀型、兼湿兼瘀型4组,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兼瘀证组在血尿酸水平上高于单纯气阴两虚、气阴两虚兼湿、气阴两虚兼湿兼瘀3组P<0.05。气阴两虚兼湿兼瘀组在血尿酸水平上,高于气阴两虚兼湿组P<0.05;单纯气阴两虚与气阴两虚兼湿组尿酸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瘀有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型中,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的一个因素,尚不能认为湿可能是导致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型中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