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肝实肾虚"是慢性前列腺炎性不育的基本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研究发现慢性前列腺炎性可以导致不育。根据临床观察及理论总结,提出“肝实肾虚”是慢性前列腺炎性不育基本病机的学术观点,肝实(肝经湿热、肝经气滞、肝脉瘀阻)为慢性前列腺炎性不育实证的基本病机,肾气亏虚是慢性前列腺炎性不育虚证的基本病机,且具有肝实与肾虚互为因果、夹杂为患、相互影响的病机特点,进而确立了“泻肝补肾”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2.
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精浊"、"白淫"等范畴,从肝的经络归属、生理功能及特性能够很好地说明慢性前列腺炎与中医肝经的密切关系。王万春教授在临床上对于慢性前列腺炎从肝论治,常能达到较好的疗效,而且辨证明确,方药变化多样。兹录其医案四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3.
总结李应存教授运用泻肝调气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李教授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为肝经郁结,气血不畅,故以泻肝调气血法进行治疗。本文举隅其应用敦煌大泻肝汤合疗风虚瘦弱方加减辨治慢性前列腺炎医案,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学“精浊”范畴 ,根据其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 ,认为该病的脏腑定位主要在肝肾 ,病机特点主要是“肝实肾虚”。肝经湿热、肝经气滞和肝脉瘀阻是其实证的基本病机 ,肾气亏虚是其虚证的基本病机 ,“浊瘀阻滞”是其缠绵难愈的症结所在 ,“泻肝补肾”是其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5.
慢性前列腺炎病机及治则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安方 《中医药学刊》2003,21(4):623-624
慢性前列腺炎属中医学“精浊”范畴,根据其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认为该病的脏腑定位主要在肝肾,病机特点主要是“肝实肾虚”。肝经湿热、肝经气滞和肝脉瘀阻是其实证的基本病机,肾气亏虚是其虚证的基本病机,“浊瘀阻滞”是其缠绵难愈的症结所在,“泻肝补肾”是其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6.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科常见疾、多发病,张敏建教授依据中医学肝经的循行路线及肝生理病理基础,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八大治法:疏肝理气、清肝利湿、疏肝清热、柔肝止痛、暖肝散寒、疏肝化瘀、疏肝健脾、滋补肝肾。张教授从肝论治慢性前列腺炎,治验丰富,其中疏肝理气法贯穿始终,同时根据疾病的临床传变特点灵活运用八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所收治的3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患阳痿者72例,占18.9%。慢性前列腺炎所致的阳痿病不但呈现肾虚症状而且多具肝经湿热症状,故治疗不但要从肾论治,也要从肝实论治,我们将病人分为五型辨证施治。一、肝胆气郁型:证见阳事不举,情志抑郁、心烦易怒,胸胁胀满。舌红少苔,脉弦数。  相似文献   

8.
从辨治理论基础、分型论治(肝郁气滞、肝经湿热、瘀阻肝络、寒凝肝脉、肝肾亏虚、心肝血虚)、验案举例等方面分析介绍曾庆琪教授从肝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的相关经验,为广大男科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慢性前列腺炎性不育症的基本病机及治则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炎性不育属于中医“精浊”、“不育”范畴,根据其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认为该病的脏腑定位在肝肾,病机特点是“肝实肾虚”。肝经湿热、肝经气滞、肝脉瘀阻是其实证的基本病机,肾气亏虚是其虚证的基本病机,浊瘀阻滞是其治疗棘手的癌结所在,“泻肝补肾”是其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炎从肝论治经验介绍山东利津县中医院(257400)郭弢,彭树国,陈美昌前列腺炎为泌尿科常见病之一,近年笔者着眼从肝论治本病收到了满意效果,介绍如下。一、肝经湿热感受湿热之邪,或酒食不节酿成湿热,侵及肝经,流注下焦或蕴结膀胱。除表现排尿不畅、尿道...  相似文献   

11.
Fitz-Hugh-Curtis综合征(FHC)系盆腔感染合并肝周围炎疾病,在妇科盆腔炎、附件炎、不孕症等疾病中可见。由于该病发病率较低,症状不典型,临床常被医生与患者所忽视,但随着诊断手段的不断增加与医者的高度重视,大部分患者得到及时诊治。为探索FHC发病规律、诊断要点以及可靠治法,参照国内外研究文献,从如何明确诊断入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在配用抗生素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旨在缩短FHC疗程、提高治愈率。FHC明确诊断时常常产生一些并发症,诸如输卵管积水、梗阻,卵巢周围粘连等,且机体抗病能力处于不佳状态,对此中医具有一定的优势。根据患者脉证,结合FHC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规律、用药技巧进行剖析,临床观察认为FHC与肝郁气滞、肝经湿热、痰湿瘀结、气血不和等有内在联系,分别采取疏肝解郁、理气通滞,疏肝清热、利湿化浊,化痰利湿、理气除滞,益气养血、扶正祛邪等法,并根据具体病情配合服用敏感抗生素,临床观察无论是对盆腔感染还是肝周围炎,均具有良好效果,对尽快解除患者痛苦、恢复感染器官功能,与单一西药或单一中药治疗比较,其疗效皆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这一探索成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FHC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傅红卫  张蕾  裴文意 《河北中医》2010,32(2):180-182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2例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予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对照组31例予盐酸阿米替林口服,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总有效率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积分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治疗前后积分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积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0.95%,对照组总有效率38.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中药疗法明显改善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七花治疗亚健康伴失眠(肝气郁结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56例,以三七花治疗;对照组52例口服谷维素,连续用药30天。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中医证候评分量表观察各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阿森斯失眠量表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和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三七花能改善亚健康失眠(肝气郁结型)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郁气滞型、脾胃虚弱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肠激素的变化,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型与血浆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103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肝郁气滞证组35例,肝郁脾虚证组38例,脾胃虚弱证组30例,正常对照组10例。运用放射免疫同批测定血浆胃动素(MOT)、胆囊收缩素(CCK)和生长抑素(SS)水平。结果脾胃虚弱证组患者血浆MO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郁气滞证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个证型组间比较,脾胃虚弱证组MOT水平显著高于肝郁气滞证组(P〈0.01)和肝郁脾虚证组(P〈0.05)。3个证型组血浆S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其中肝郁气滞证组明显高于脾胃虚弱证组和肝郁脾虚证组(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上述胃肠激素存在不同的变化。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候与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原发性肝癌中医候规律。对象与方法:临床调查广州地区5所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80人,获得有效病例资料352例,对常见中医症状频数、中医证候(虚证、实证)分布、以及证候与临床分期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症状频数最高为神疲乏力(78.7%),其次为纳呆(76.6%)、食少(75.3%)、痞块(70.5%)、情绪抑郁(69.9%)、形体消瘦(62.8%)、胁痛(61.4%)、口苦(60.5%)。以出血(6.8%)、青筋暴露(6.5%)、盗汗(5.1%)发生机率最低。(2)舌苔以白腻苔、薄黄苔、黄腻苔为多见,舌质以黯红、红色为多见,脉象以弦脉最多见;(3)脾虚证最多见,占38.0%,其次是气滞证,占34.4%,血瘀证占23.6%,湿热证占19.0%;较少的是心虚证,占1.9%,热毒证占2.3%。二证相兼共153例,占43.5%,三证相兼共70例,占19.9%;以脾虚气滞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湿热、肝脾两虚证最为常见,多分布于Ⅱ期肝癌患者中。在三证相兼中肝虚、肾虚合并阴虚证最为多见,且多分布在Ⅲ期患者。结论:广州地区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主要集中在脾虚证、气滞证、血瘀证、湿热证,Ⅱ期患者多见脾虚气滞、气滞血瘀、脾虚湿热、肝脾两虚证,Ⅲ期患者多见肝肾阴虚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欣悦颗粒辨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52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中药组82例、西药组70例,中药组根据辨证分型结果分别给予欣悦颗粒1~5号治疗,西药组给予氟西汀治疗,疗程均为8周。中药组及西药组患者在入组前均进行辨证分型,在治疗第0天(基线期)、第7天(访视1)、28天(访视2)、56天(访视3)行中医症状积分及HAMD抑郁量表评分。运用HAMD抑郁量表评分减分率、中医症状积分减分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在8周末,中药组HAMD抑郁量表评分减分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减分疗效均优于西药组(P0.05);其中肝郁痰阻、心肾不交两证型患者的疗效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值分别0.05、0.01)。肝郁痰阻、心脾两虚、心肾不交3个证型的起效时间中药组比西药快,均在访视1(7天)开始起效,从访视1开始,中药组上述3证型的HAMD抑郁量表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与各自基线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结论:中药欣悦颗粒1~5号序列方辨证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优于西药氟西汀,起效时间较氟西汀早,是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证候调查及专家问卷咨询探讨原发性青光眼抗青光眼术后中医证候特点,以建立青光眼术后证候诊断标准。方法将青光眼术后证候调查结果汇总为调查问卷进行专家咨询,根据回馈建议修正证候分型并通过术后1个月、6个月及1年对比分析总结其证候特点,确定证候诊断。结果 (1)根据专家咨询建议将证候类型修正为气郁证、气虚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4种,且绝大多数患者可纳入此4种证候分型。(2)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在术后1个月气郁证46例,气虚证18例,气血两虚证19例,肝肾阴虚证23例;术后6个月上述4种证型分别为37、15、33、29例;术后1年分别为32、9、36、31例。(3)青光眼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证候转化率为28.9%,1年时证候转化率为10.2%。(4)血瘀证兼证在青光眼术后1个月、6个月、1年的比例分别是73.6%、64.1%、75.9%。结论 (1)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后均可分为气郁证、气虚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4种证型。(2)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在术后早期均以气郁证多见;证型稳定后以气郁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多见;随着病程延长,存在着证候由气郁证向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转化,即由实转虚的趋势。(3)原发性青光眼在术后6个月以后证型相对稳定,说明术后青光眼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病例基础。(4)血瘀证是青光眼术后重要的病理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B超、C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探讨NAFLD影像学指标与中医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D患者200例,辨证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肝肾不足5个中医证型,同时运用B超、CT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脂肪肝进行分度和定量诊断,分析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各中医讧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NAFLD中医辨证分型以湿热内蕴最常见(37.00%),肝肾不足最少(6.00%)。2种检查方法均提示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经’X^2检验,各中医证型间的脂肪肝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各中医证型肝/脾CT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各组间比较,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肝/脾CT比值逐渐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FLD各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指标(B超、CT)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超、CT检查可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其诊断和治疗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了临床上不少的认识及诊治误区。本文阐述了笔者对慢性前列腺炎尿分叉、尿道滴白等临床症状,前列腺液检测改变,慢性前列腺炎诊断,Ⅲ、Ⅳ型前列腺炎分型,慢性前列腺炎与性功能障碍和不育症关系的认识,论述了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药选择方法,以期为提高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中医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胃炎肝胃气滞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经中医辨证,属肝胃气滞型者服用四逆散加味汤剂治疗,每天1剂,早晚各1次,1周为1个疗程,治疗4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愈26例(46.4%),好转23例(41.1%),未愈7例(12.5%),总有效率为87.5%。[结论]四逆散加味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胃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