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试析《名医类案》外治法之运用刘惠玲*童光东*主题词《名医类案》外治法《名医类案》是明中叶安徽歙县医家江父子编撰的我国第一部医案研究专著。共选录明以前历代著名医家及经史子集所载之验案二千四百余例,内容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其中包括历代名医运用的大量...  相似文献   

2.
袁宜勤  罗坚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875-876
《名医类案》是明代医家江瓘及其子应元、应宿编辑,后经清代魏之琇等医家重校的古代名医验案。全书共12卷,分205门,辑录了明以前的历代名医治案,内容涉及临床各种疾病,反映了古代名医的精湛医术和学术特点。本文精选其中针刺疗法的9则医案,探讨古代名医的刺法经验及其学术特色,为现代中医临床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名医类案》是明代医家江璀编辑,其子江应宿增补,后经清乾隆年间魏之磅等重校的古代名医医案。全书共12卷,分205门。辑录了明以前历代名医治案,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传染各科,反映了古代名医的精湛医术和学术特点。本文在众多医案中,精选4则刺血验案,在医案原文的基础上加以评述、分析,以供现代中医临床参考。颜面火热【医案】东垣治参政年近七十,春间,病面颜郁赤,若饮酒状,痰稠黏,时眩晕,如在风云中,又加目视不明。  相似文献   

4.
《名医类案》中医心身医学成就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明代医学家江罐编辑、其子增补而成的《名医类案》,是中国医学史上一部较有影响的医案类著作。据史料载,江罐,字廷莹,安徽歙县人。早年因病弃儒学医,为“宣明往范,昭示来学”,历时二十载,编撰《名医类案》12卷,草创未就,后由其子补撰成书面世。该书采录从汉至明著名医家验案,间附作者个人评议,在其所收中医内、外、妇、儿等科多种病证中,有不少中医心身医学方面的记载,本文拟对书中相关内容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甄雪燕 《北京中医》2010,(12):914-916
《续名医类案》是清代名医魏之琇继明代江瓘《名医类案》之后的一部中医医案巨著,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案著作。作者魏之琇不拘门户之见,兼收并存不同学术观点的案例,共集录了清初以前历代名医共308人的临证验案。该书以病名为纲,以病案为目,一病数例,互相参证,互相启发,其主要内容涉及伤寒、温病、内科杂病及妇、儿、外伤、五官、针灸等,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同时也体现了魏之琇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颇受历代医家推崇。  相似文献   

6.
《名医类案》治法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明代江瓘编集的《名医类案》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医案类书,该书广泛搜集了明以前历代名医验案、家藏秘方和编者个人医案,同时旁采经、史、子、集有关资料,所载医案广及内、外、妇、儿、五官和传染病等各科,不仅病种广泛,而且治疗方法上内容也十分丰富,并对给药途径、服药时间、剂型选择等方面都有详尽的论述。为此,笔者将《名医类案》中治法较为独特、新颖或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者,归纳整理如下,供医林同道临证借鉴。  相似文献   

7.
舌诊源流已有不少研究。《名医类案》和《续名医类案》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面向历代所有医家的医案专著,因此两书的舌诊在中医舌诊学说的历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本文在先前从各类、各种舌象出现的频数和所占比例角度探讨《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舌象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斯皮尔曼(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方法,从该两书各种舌象间相关性的角度探讨其特点。研究发现,两书各种舌象间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系数比例较低,且这些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较小,说明各种舌象间有相关关系者较少,有相关关系者其相关的密切程度也较低。不同舌象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系数个数的多少,基本上与该舌象出现频数所占的比例正相关。结论:《名医类案》《续名医类案》各种舌象间有相关关系者较少,有相关关系者其相关的密切程度也较低,应该是由于其舌诊发展仍较初步,所以对不同舌象间内在联系规律的掌握较薄弱。  相似文献   

8.
周荣  张敏 《四川中医》2012,(12):40-41
明代江瓘编著的《名医类案》内容丰富,记载了诸多古代名医的证治案例。通过对《名医类案·郁》中先贤医家对郁证诊治的探讨,借以完善郁证的诊治思路,以期对情志病症的临床诊疗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下称《类编》)系近代名医何廉臣所选编,全书分上下两集,上集为风、寒、暑、湿、燥、火,四时六淫病案计六卷;下集为温疫、喉痧、白喉、霍乱、痢疫、瘄疫六种传染病案计六卷。全书十二卷的医案,有关中医的时病,大体都已备列。而其案正如何氏所云:“多潜心于经旨,参酌历代名医之治验,学有渊源以疗病,间有旁参新  相似文献   

10.
《名医类案》在大量保存明代及以前临床各科验案的同时,也广泛记载了张仲景经方在古代的应用情况。小柴胡汤为临床最常用的经方之一,掌握其辨证精髓是临证灵活运用的前提,历代所存医案较为丰富。《名医类案》中小柴胡汤案25例,根据各案反映出的问题将25例医案分为五类,现从表里同病、或然证加减、瘥后复热、特殊诊断、汤散误用五个方面展示运用小柴胡汤时的辨证思维过程、方药加减方法以及服用注意事项,不求其全,但求其真,体现了作者"宣明往范,昭示来学"的初衷,临床运用小柴胡汤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全国名医验案类编》是清末民初著名医家何廉臣的代表著作。该书为何氏搜集当时全国90位名医的验案300余则分类汇编而成。书中内容以急性外感热病的中医治疗为主,并附以何氏按语进行点评,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价值。为了更好地学习《全国名医验案类编》,笔者将该书的学术特色归纳为"专注外感,资料宏富"、"格式统一,记录翔实"、"按语精当,画龙点睛"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名医类案》导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医类案>是我国第一部中医全科医案专著,既是明代以前著名医家临床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密切结合的成果.<名医类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中医高校教材<中国医学史>赞扬<名医类案>"是一部资料空前丰富的医学专辑,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名医类案》大量搜集了明以前的历代名医验案,并收录了编者个人的医案,其中不乏运用经方治疗的医案。经方医案记载案例数较多,记录内容详实,疗效确切。因白虎汤为阳明气分实热证的代表方剂,故手工筛选出经方医案中的白虎汤医案,并以方为纲,进行归纳对比研究。并试从原方、加减方、合方的角度进行分类探讨,以总结白虎汤更多的辨证应用方法,以活跃我们临床运用白虎汤的思路,使我们能够以更宽广的视角重新审视白虎汤的疗效与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名医类案》乃明代名医江瑾及其子江应元、江应宿先后经过40多年努力所著的医案类专著,该书收集了先秦时期至明代2000余年的临证验案,开创了后世医案整辑之先河。《名医类案》不但反映了所辑前贤的精湛医术及其临证经验,而且也反映了他们各自的学术特点,对学习和汲取古代名医的治病经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以下简称《类编》)为浙江名中医何廉臣于1927年编纂。他别出心裁地先厘定医案程式,“照此程式,登报征求”,全国各地医家无论属何学术流派、撰写医案习惯如何,均须按此格式撷录临床验案,寄何氏遴选。此举得到热烈赞同,“各省来稿约近千种”,何氏从中选出371则验案,分上下  相似文献   

16.
正消渴病又称"消瘅""消中"等,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导致的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1]。《名医类案》是明代医学家江瑾及其子江应元、江应宿编撰而成,该书收集了大量明代以前著名医家的验案,既是明以  相似文献   

17.
甄雪燕 《北京中医药》2010,29(12):914-916
<续名医类案>是清代名医魏之琇继明代江瓘<名医类案>之后的一部中1医医案巨著,也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案著作.作者魏之琇不拘门户之见,兼收并存不同学术观点的案例,共集录了清初以前历代名医共308人的临证验案.该书以病名为纲,以病案为目,一病数例,互相参证,互相启发,其主要内容涉及伤寒、温病、内科杂病及妇、儿、外伤、五官、针灸等,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同时也体现了魏之琇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颇受历代医家推崇.  相似文献   

18.
《名医类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医案类书,由明代医家江瑾、江应宿父子经20年撰辑而成.辑录了明代以前及明代诸医家的医案.还有江氏个人临证验案共2400余则。江氏父子精心选取医案,并进行了细致、系统的研究,依据病因、病位、病性等原则分门别类,病种门类以中风、伤寒、内伤、火热、痰、喘、泻、痢、瘾瘕等为主,全书共有205门,涉及内、外、妇、儿、伤、眼、五官、传染病等科。医案是医家进行医疗活动的忠实记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医学理论及临床实践发展的状况。现就《名医类案·痰》作一分析.以资临床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甘遂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续名医类案》中记载有使用甘遂治疗疾病的医案,通过甘遂的一般概况、病证应用、炮制方法和剂型四个方面来分析和总结其在《续名医类案》中所治疗的病证和减毒增效的方法,以及从《伤寒杂病论》到《续名医类案》期间历代医家使用甘遂时的继承和发展情况,为临床使用甘遂和治疗相关病证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名医类案》与《续名医类案》所载的116例中风医案为依据,运用文献理论研究方法,并借助于医学统计学手段,对所用药物及药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精确计算,概括出了对内科急症——中风的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用药规律,对气虚、痰湿、阴虚、阳虚四型中风分别总结出规范方剂,并加以概要的理论分析,使之更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