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开郁降逆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治疗组予开郁降逆汤加减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单项症状、胃镜下炎症、Hamilton焦虑自评量表(HAMA)、Hamilton抑郁他评量表(HAMD)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在主要单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内镜下评分、HAMA总分及HAMD总分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主要单项症状中除反食一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郁降逆汤加减能明显改善肝胃郁热型GERD患者主要单项症状、修复黏膜损伤及缓解焦虑、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健脾方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单盲、阳性药对照的方法,将74例患者分配为疏肝健脾法联合雷贝拉唑组(治疗组)38例,双倍雷贝拉唑组(对照组)36例,2组均治疗6周,采用中医学证候标准调查表和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Gerd Q)调查方法,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西医各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比较2组临床总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为77.7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单项症状比较,2组治疗前后反酸、烧心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嗳气、咽紧不利、吞咽困难、胸背胀痛等症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西医单项症状比较,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各中西医单项症状中除恶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以疏肝健脾法联合雷贝拉唑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GERD比单纯使用雷贝拉唑治疗疗效好,症状改善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辛开苦降法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及酸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就诊于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门诊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予辛开苦降方免煎剂口服,安慰剂组予中药安慰剂口服,疗程4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高分辨食管测压指标、24小时p H监测指标及血清胃肠激素水平,评估辛开苦降法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及酸反流的影响。结果 (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中血清胃泌紊、胃动素、P物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明显下降,且与安慰剂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酸反流总次数、p H4的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时间5分钟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De Meeste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及远端收缩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7.8%,安慰剂组总有效率43.9%,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开苦降法明显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患者反流症状,调节血清胃肠激素水平,促进食管蠕动,减少酸反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上焦宣痹汤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上焦宣痹汤。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咳嗽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烧心、泛酸、胸痛、上腹痛、咽部不适);咳嗽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焦宣痹汤联合泮托拉唑可以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中医症状及咳嗽症状,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为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湿热证)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四逆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6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采取半夏泻心汤联合四逆散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积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四逆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罗胜  唐毅  张高  周莺  冼宙宁 《新中医》2019,51(3):139-143
目的:探讨"聚于胃,关于肺"理论从胃论治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治疗组62例,2组均接受埃索美拉唑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根据"聚于胃,关于肺"理论,采用中药配方颗粒,组方以半夏泻心汤合止嗽散加减。治疗2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中医症状积分、日间及夜间咳嗽症状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日间及夜间咳嗽症状积分、VAS评分均改善(P 0.05),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LCQ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各项积分均较前改善(P 0.05),治疗组生理状况、生理健康、社会功能及总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咳嗽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随访6月,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94%,对照组为86.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聚于胃,关于肺"理论从胃论治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可提高临床疗效,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柴芩温胆汤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柴芩温胆汤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清NO水平、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单项评分及中医症状总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总有效率为97.06%,较对照组的76.47%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O水平及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NO水平及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芩温胆汤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胆热犯胃证在临床疗效、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改善、血清NO水平及中医症状总积分方面均优于单纯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十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老十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药奥美拉唑治疗。结果:治疗28天后,两组患者单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反酸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烧心、反食及总症状积分及GER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与对照组(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2,P0.05)。结论:"老十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疏肝和胃方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80例,均行电子胃镜检查,符合纳入标准;按照就诊的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对照组按照2∶1纳入;治疗组予疏肝和胃方加减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观察时间为8周;通过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内镜下黏膜炎症、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评价疏肝和胃方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临床症状愈显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症状有效率为83.81%,对照组为70.7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镜下黏膜炎症有效率为60%,对照组为47.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疏肝和胃方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和胃方可以明显改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症状、食管黏膜炎症和生活质量,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拟和胃降逆汤辅助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相关性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GERD相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和胃降逆汤治疗,统计2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积分、内镜胃黏膜分级水平、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及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食管反流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内镜胃黏膜分级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均<0.05);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及FEV1%、FEV1及P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均<0.05)。结论自拟和胃降逆汤辅助西药治疗GERD相关性支气管哮喘可有效缓解消化道症状体征,减轻胃黏膜损伤,提高哮喘控制效果,并有助于改善肺部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08年7月至2012年10月咳喘专科门诊的64例胃食管反流相关哮喘患者,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2例,采用半夏泻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射干麻黄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支气管哮喘控制评分和胃食管返流症状评分及FEV1。结果: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哮喘控制评分和胃食管返流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治疗组支气管哮喘评分和胃食管返流症状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相关性哮喘有较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吴茱萸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吴茱萸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及莫沙必利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及复发率的变化情况。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组内与治疗前比较,各分项症候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四肢不温、大便稀溏等证候积分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RDQ/GERD量表积分: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6%和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停药4周后观察组复发率为8%,对照组复发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8周后观察组复发率为17.4%,对照组复发2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汤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清热化淤汤对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9月一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清热化淤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中医症候积分、MTL(血浆胃动素)水平、GAS(胃泌素)水平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MTL、GAS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清热化淤汤在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方面更具有优势,可以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胃阳汤联合盐包烫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阳不运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阳不运证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治疗组予温胃阳汤(桂枝15 g,红参10 g,茯苓20 g,砂仁10 g,益智仁15 g,炮姜10 g,生姜15 g,白豆蔻10 g,陈皮15 g,乌梅15 g,炙甘草10 g)联合盐包烫熨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积分、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GerdQ)评分、内镜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内镜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镜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为78.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GerdQ评分及内镜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8.3%)低于对照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胃阳汤联合盐包烫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阳不运证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GERD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袁奕清 《河南中医》2020,40(6):885-889
目的:观察和胃降气汤联合揿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片联合铝碳酸镁片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自拟和胃降气汤联合揿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胃镜疗效及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量表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有效率为78.9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有效率为57.89%,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RDQ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9例,治疗组复发2例,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胃降气汤联合揿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上焦宣痹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湿热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上焦宣痹汤。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咳嗽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咳嗽症状和其他中医症状(烧心、泛酸、胸痛、上腹痛、咽部不适)积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4.0%、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焦宣痹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可以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中医症状及咳嗽症状,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方剂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97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SAS10.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分为中西医组48例(疏肝和胃方剂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单纯西医组(单纯西医治疗)各49例,两组患者连续治疗8周。结果:治疗8周后,中西医组患者的烧心、反酸、胸骨后痛、嗳气、胃痛、咽部异物感、腹胀症状评分均低于单纯西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患者的CDP、EGJP、LESP、PEAP、DEPA均高于单纯西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中西医组痊愈率39.58%、显效率47.91%,单纯西医组痊愈率26.53%、显效率40.8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方剂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能够改善患者的胃食管动力,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子汤合乌贝散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2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6例给予柴芍六君子汤合乌贝散治疗,对照组96例给予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评分、RDQ积分与HADS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对照组为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症状评分、RDQ积分、HADS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合乌贝散治疗难治性GERD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症状及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下气汤辅助治疗中虚气滞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虚气滞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加味下气汤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治疗后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记录其症状缓解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和生活质量指标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的88.33%(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率5.00%VS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味下气汤辅助治疗中虚气滞型胃食管反流病其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方剂联合西医基础疗法治疗湿热血瘀型反流食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5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的埃索美拉唑、枸缘酸莫沙必利进行治疗,中西医组同时服用红藤棱莪方治疗,疗程8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食管压力测定结果、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的反酸、烧心、脘腹胀闷、口渴少饮、便溏不爽、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舌苔、舌质评分均低于西医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内镜下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的内镜下评分均低于西医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1β、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IL-8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中西医组和西医组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下括约肌松弛率、下段蠕动波压力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高于西医组(P0.05);两组患者下括约肌松弛率、下段蠕动波压力测定结果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组的痊愈率3.51%、显效率59.65%、有效31.58%、无效5.26%,西医组的痊愈率1.72%、显效率43.10%、有效44.83%、无效10.34%,中西医组的疗效有效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医方剂联合西医基础疗法治疗湿热血瘀型反流食管炎能更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食管下压力,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