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脉微循环由冠状动脉微血管组成,冠状动脉微血管指直径〈150μm的血管(包括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等),冠脉微循环对维持心肌组织和细胞正常生理代谢和功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冠脉微循环障碍发病机制包括血管内皮损伤、机械性压迫、缺血再灌注损伤、冠脉微栓塞等[1]。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再通后无复流、慢血流和X综合征。中医学认为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病机多属心络受损、血瘀络阻[2-4]。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开展为临床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证据,一部分胸痛患者通过介入技术干预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另外约30%胸痛患者冠脉造影结果显示无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或无术后再狭窄现象,而这一类患者日常生活中仍频繁出现憋闷、胸痛等缺血症状。随着对冠脉循环的不断认识,已逐步意识到冠脉微循环障碍是这类患者症状发生的关键,在病情发展和预后中伴有重要角色。中医理论认为心脏是血液产生和循行的地方,血液的生成、循行和灌注依靠气的推动和调节作用,气的升发和输布依赖血的濡养和载运作用。气血调和则血流顺畅,心肌组织血液供应充沛;气血失和则心脏失去濡养致缺血缺氧而出现类心绞痛症状。临床冠脉微循环障碍的治疗应气血并重,因此,浅析中医"气血同治"法在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应用,可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SCAD)管理指南重新定义了SCAD的发病机制,指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或痉挛是SCAD发病的重要原因,需密切关注冠状动脉微循环及心肌细胞水平的再灌注。由于目前微血管功能障碍机制尚未明确,仍需探索包括中医药在内的多种治疗方法。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或痉挛与中医"络脉为病"相似,具备多虚、多瘀、多变特点,加之其病理变化极具风证表现,提出络风内动病机理论,认为心脉瘀阻是SCAD的基本病机,而络风内动是其重要补充,络风内动-心脉瘀阻互为因果、合而为害,最终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心血管急危重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冠脉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心肌病的最主要病理特点,是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心室重塑等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介入手术或西医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微循环是人体最小的功能单位,与中医"络病"有相对应的生理基础。中医认为"玄府为络脉之门户",玄府闭塞不通最终形成冠脉微循环"虚、毒、瘀、滞、痰"等病理特点,顺应玄府"复其开阖,贵于通利"的特性,借风药论治或补虚通络或行气宣痹或荡涤络,发挥"1+12"的增效作用,以期为糖尿病心肌病冠脉微循环障碍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风”代表了以不稳定为特征的中医病因病机,据此,本团队既往提出了“络风内动”病机学说,以概括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不稳定的病理生理学特征。2019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重新定义了冠状动脉疾病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状态,将原指南中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修正为“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这一改变强调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不稳定性,即中医学理论中“风”的特性,与“络风内动”病机理论不谋而合。在慢性冠脉综合征中“风”与痰浊、瘀血同为重要病机,其病理生理学实质为斑块局部炎症反应、斑块内毛细血管增生、微循环病变及冠脉痉挛。将“络风内动”病机理论扩展应用于慢性冠脉综合征,将为中西医临床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冠脉微循环障碍是由于冠脉微血管结构、功能的异常所致的心肌缺血综合征。随着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的逐年增加、医学影像技术的推陈出新及冠脉再灌注技术的日趋成熟,冠脉微循环障碍疾病检出率逐渐增加,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及针对性药物。西医学对于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药物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缺乏临床研究证据的支持。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多靶点起效、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在临床得以广泛运用。结合对本病的临床诊疗经验,以益气活血为法,自拟消溶稳斑方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临床疗效甚捷。对益气活血法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现况做一综述,以启同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疆自治区中医医院2013年上半年406例住院患者冠脉造影情况。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住院病历分为冠脉病变组与冠脉正常组,探讨2组的主诉分布、中医证型、疼痛分级、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冠脉病变组与冠脉正常组主诉构成比、中医证型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与冠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血尿酸与冠脉病变程度无相关性。结论:冠脉病变与患者的主诉症状、疼痛级别、中医证型均无明显关系;血尿酸与冠脉病变程度无相关性,HDL-C与冠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正在成为21世纪我国心血管病领域的突出问题,其机制的研究尚未完全清楚。心肌声学造影等技术用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诊断。临床上尚缺乏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将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机制、诊断技术、分型及中西医治疗展开综述,旨在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闫思琪  冯利民 《河北中医》2023,(1):129-132+153
原发性高血压病程漫长,治愈困难,还可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微循环障碍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关系密切。中医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中医的络脉理论与西医的微循环有相似之处,中医所讲的络病发病机制也与原发性高血压有相通之处,因此本文从络脉与微循环的联系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以求为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心通络胶囊防治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诊断明确的冠心病PCI术后微循环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心通络胶囊。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微循环阻力系数(IMR)、慢血流现象(CSFP)、内皮细胞损伤因子(ET-1)、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同治疗前比较,2组均能改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积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2组微循环阻力系数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1);在TIMI血流分级方面,治疗组TIMI血流分级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均能降低ET-1、IL-6、hs-CRP水平,治疗组在改善内皮损伤,抑制炎症因子方面优于对照组(P 0. 05或P 0. 01)。结论益心通络胶囊能降低中医症状积分,抑制炎症反应,纠正内皮细胞损伤,改善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微循环障碍,提高临床疗效,为中医学在治疗冠脉微循环障碍方面提供重要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微循环是心肌细胞发生营养交换的部位和行使正常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当冠状动脉微循环系统受到一种或者多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出现结构或者功能的异常后,可导致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的发生。CMD是PCI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CMD的临床主要表现类型。周亚滨教授运用经络学说,认为CMD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属心络受损、血瘀络阻之证,治疗应以通络为主,益气养心、活血通络为原则,分清主次虚实,用药方可见效。  相似文献   

12.
颈心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病变患者表现的各种心脏症状 ,尤其是心绞痛样发作与冠状动脉的关系。方法 临床病例 36例 ,除行颈椎摄片外 ,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36例颈椎病患者 ,除 3例冠脉造影有 10 %~ 30 %的冠脉狭窄 ,余均正常。结论 颈椎病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脏症状 ,临床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3.
综述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介绍冠脉再通术后心肌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机制、检测方法及防治措施;论述其与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的关系,以及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脊髓损伤的中、西医主要发病机制,深入探讨脊髓损伤中医病机。结果显示血瘀证与微循环障碍关系密切,但血瘀证和微循环障碍不能完全等同,而脊髓损伤患者出现微循环障碍为血瘀证的表现之一。血瘀是脊髓损伤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微循环变化的实验观察深圳市人民医院(518000)赖真,郭恕,汪建红,肖苏红主题词冠状动脉疾病/血液,冠状动脉疾病/病理学,冠状动脉疾病/中医病机,血瘀/致病力有关冠心病患者的外周微循环变化近年来屡见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外周微循环变化在中医辨证...  相似文献   

16.
冠脉微循环是心肌组织的基本保障。本文通过冠脉微循环异常的病理生理,中医理论关于冠脉微循环的解释,冠脉微循环的西医治疗,冠脉微循环的中医治疗不同角度诠释冠脉微循环的生理病理及其治疗。  相似文献   

17.
痰浊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重要病机之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发生率较高,已经证实中医药治疗有防治再狭窄作用,本文从冠脉造影结果、血脂、血黏度、纤溶系统、自由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胰岛素抵抗等多方面证据说明痰浊与冠脉介入后再狭窄有直接关系,因而指出痰浊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重要中医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18.
89例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结果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利用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累及支数、狭窄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正常的胸痹患者中,以气滞心胸证为主,其次为气虚痰阻证、气虚血瘀证及痰浊闭阻;而虚实夹杂证多见于单支、多支病变及重度狭窄者中,以气虚兼痰、兼瘀或痰瘀互结者为多.结论: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证候演变规律。方法对1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内进行了中医辨证论治。结果搭桥术后气虚痰瘀仍是基本病机,术后易出现痰浊壅肺、胃肠症状。结论冠脉搭桥术前后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可为防治并发症、提高成功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中医证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冠心病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化指标。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87例,术前通过对其临床症状、体征分析归纳,判断其证型,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实证(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患者冠脉病变范围和程度重于虚证(心气虚弱型、心肾阴虚型)患者(P均0.01);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在中医证型上存在明显差异,实证重于虚证(P0.01)。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与中医证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