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47倒脉管炎患者的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和VW因子(VWF)等血淤证血液学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患者TXB_2↑,6—酮-PGF_1α↓,T/K值↑,井VWF↑,Fn,FDP↑,AT一皿↓,说明脉管炎的TXA2-PGI_2失衡,体内促凝物质增多和抗凝物质减少,是血淤证的病理基础,且与寒热辨证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高凝状态时微循环的变化,我们检测了47例TAO患者的多项高凝指标,并对部分病人同时作了唇粘膜,甲襞微循环的观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AO组甲襞微循环变化主要为毛细血管变细、短、数目稀少;排列紊乱,畸形管袢增多,袢顶瘀血,微血流流态异常,多呈粒流或粒缓流,且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内毒素休克早期大鼠血浆TF、TFPI的变化。结果:静脉给予内毒素的大鼠MAP呈进行性下降,至120min时降至(58±25)kPa,TF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而TFPI无显著改变(P>005)。血浆TNF含量明显增高(P<001),ATⅢ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WBC计数减少(P<001),PL计数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内毒素休克早期休克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易化因素增强,而拮抗因素不变或减弱  相似文献   
4.
补阳还五汤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扎沙鼠两侧颈总动脉45分钟后再灌流45分钟造成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发现脑组织水和Na含量显著增高,微量元素Cu含量降低,但脑组织K、Fe和Zn含量无明显变化。再灌注前5分钟腹注补阳还五汤(14克生药/kg)或川芎嗪(0.032g/kg),可使该模型脑组织水和Na含量明显降低,川芎嗪尚可抑制再灌注后脑组织Cu含量的降低。结果提示两药均可通过改善脑组织水和Na代谢而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川芎嗪的作用还与其提高脑内Cu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量肝素对大鼠内毒素休克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大鼠内毒素(LPS)休克模型,观测其平均动脉压(MA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含量、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的变化、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大鼠内毒素休克的作用。结果:LPS组大鼠MAP呈进行性下降,血浆TNF和TF含量显著升高,ATⅢ活性明显降低,TFPI/TF比值降低,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而LMWH+LPS组的以上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证明LMWH对LPS所致的大鼠休克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将普通生物显微镜改装后对75例正常人及263例常见病进行了唇粘膜微循环检测(除管径、管长、数目在放大照片上测量以外,其余指标均在镜下直接观察记录)。结果,正常人管袢以发夹型为主,占65.07%,变异型占34.93%;输入支在5~10μm之间,输出支在8~15μm之间,管径>20μm的管袢占4.53%,<5μm者  相似文献   
8.
9.
冠心病微循环变化的实验观察深圳市人民医院(518000)赖真,郭恕,汪建红,肖苏红主题词冠状动脉疾病/血液,冠状动脉疾病/病理学,冠状动脉疾病/中医病机,血瘀/致病力有关冠心病患者的外周微循环变化近年来屡见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外周微循环变化在中医辨证...  相似文献   
10.
探测脑出血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水平变化及其意义。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了脑出血患者的血浆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结果: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浆TF抗原和TFPI抗原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而TFPI/TF比值降低;而恢复期患者TF与TFPI抗原水平以及TFPI/TF比值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意义。提示:急性期脑出血患者有血液高凝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