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天山雪莲愈伤组织生长及总黄酮产生的影响,探讨组织培养生产总黄酮的可能性.方法:通过脱分化培养获得天山雪莲愈伤组织,并对该组织含有的总黄酮进行测定.结果:在MS NAA 6-BA培养基上培养10~15d,能获得紫红色愈伤组织,且总黄酮含量较高;温度梯度、NH4NO3浓度、培养基和培养时间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和总黄酮产生均有显著影响.结果:天山雪莲愈伤组织培养条件对总黄酮产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理化因素对天山雪莲组培苗生长和总黄酮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理化因素影响下天山雪莲组培苗干质量和总黄酮量。结果利于天山雪莲生长及黄酮积累的培养条件:MS培养基附加6-BA 0.5 mg/L,NAA 0.05mg/L,氮源浓度40 mmol/L,NH4+-NO3比例为15︰25,碳源蔗糖质量浓度40 g/L,pH值5.0~6.0,光照强度2 500 lx,温度25℃。结论各项最佳培养条件的组合总体上可以促进天山雪莲生长和总黄酮生物合成,氮源、碳源和温度对天山雪莲生长及总黄酮量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长春花愈伤组织诱导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春艳  马伟丽  于荣敏 《中药材》2008,31(7):955-956
目的:通过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与培养条件的优化建立长春花愈伤组织培养体系。方法:以长春花的幼嫩叶片为外植体,在不同激素组合的脱分化、分化培养基上培养。考察抗氧化剂Vc对愈伤组织褐化的影响。结果: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2,4-D;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5 mg/LNAA+0.5 mg/L 2,4-D,并在该条件下进一步悬浮继代培养。10 mg/L Vc可有效抑制长春花愈伤组织的褐化。结论:激素KT对该愈伤组织的诱导效应不明显,NAA、2,4-D和6-BA均有一定的诱导效应;Vc具有抑制长春花愈伤组织褐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戴莹  杨世海 《中草药》2016,47(10):1768-1774
目的建立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愈伤组织培养体系,并考察种子、全草及愈伤组织中总黄酮醇苷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外植体、培养基、光照条件、激素种类及其配比等对蒺藜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的影响,确定蒺藜愈伤组织培养体系,采用HPLC测定其种子、全草及愈伤组织中总黄酮醇苷量。结果以蒺藜茎段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2,4-D 0.5 mg/L+6-BA 0.1 mg/L,25℃全天恒温暗培养;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2,4-D 1.0 mg/L+6-BA 0.2mg/L+ZT 1.0 mg/L,12 h/d光培养,p H 6.2,继代周期为35 d。种子、全草及愈伤组织中总黄酮醇苷量分别为1.46%、2.01%、5.22%。结论愈伤组织质地疏松,适合建立稳定高效的组织培养体系,其有效成分总黄酮醇苷量高于种子和全草。  相似文献   

5.
三叶木通愈伤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影响三叶木通愈伤组织诱导因素,建立三叶木通愈伤组织培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方法,比较不同外植体、培养基、pH、温度、光照、植物生长物质种类及其配比对三叶木通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叶片的诱导率最高,为87.5%;茎段次之,叶柄较差;培养基MS,B5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达到了80%以上,高于培养基H,SH和改良White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偏低的pH对愈伤组织生长有利,出愈率高,但从愈伤组织生长质量方面看,不同pH差异不明显;愈伤组织诱导最适温度为25 ℃。结论:三叶木通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为MS+2,4-D 4.0 mg·L-1+NAA 1.0 mg·L-1+KT 1.0 mg·L-1(pH 5.8),培养温度为25 ℃,暗培养。  相似文献   

6.
该文研究转基因天山雪莲和非转基因天山雪莲愈伤组织的类黄酮成分和对人食管癌细胞Ca Es-17的抗肿瘤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单体酚种类和含量,用CCK-8法、细胞凋亡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Ca Es-17细胞生长的影响,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凋亡基因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转基因愈伤组织的总黄酮含量是非转基因愈伤组织的2. 72倍,且在转基因愈伤组织中大量积累了非转基因愈伤组织中没有检测到的矢车菊素半乳糖苷。转基因愈伤组织醇提物对Ca Es-17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IC50较非转基因愈伤组织低26. 4%。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愈伤组织醇提物对Ca Es-17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明显较非转基因愈伤组织强。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愈伤组织中促凋亡基因Bax表达量的上调和抑凋亡基因Bcl-2表达量的下调均比非转基因愈伤组织强。因此,与非转基因愈伤组织相比,转基因天山雪莲愈伤组织醇提物对人食管癌细胞Ca Es-17的抗肿瘤活性显著提高,这与愈伤组织中矢车菊半乳糖苷及其代谢相关类黄酮化合物的积累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柴胡愈伤组织生长和不定根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柴胡愈伤组织生长和其不定根诱导的适宜培养条件。方法以无菌苗为外植体诱导获得愈伤组织后,对不同种类和不同质量浓度的生长素进行实验,并对光和温度对柴胡愈伤组织生长和其不定根诱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柴胡的愈伤组织适宜于在MS NAA4mg/L KT0.2mg/L培养基或MS NAA2mg/L KT0.2mg/L培养基上继代培养。诱导其不定根时宜采用的培养基为MS IBA2mg/L KT0.2mg/L。25℃条件下,黑暗培养既有利于柴胡愈伤组织的生长又有利于其不定根的诱导。结论比较适宜于柴胡愈伤组织生长的生长素为NAA,而有利于不定根诱导的生长素为IBA。温度对愈伤组织的生长影响非常明显,光照是其发根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侯茜  郭美  张帆  周金霞  刘丽莎 《中药材》2012,(5):675-678
目的:为扩大和提高甘肃道地药材秦艽资源的利用效率。方法:以秦艽种子的萌发所获得的幼芽作为外植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筛选诱导愈伤组织产生的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并继代培养;应用HPLC法测定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秦艽愈伤组织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1.0 mg/L)+6-BA(0.5 mg/L),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2,4-D(1.0 mg/L)+6-BA(0.5 mg/L)+NAA(0.5 mg/L),最佳继代时间为30 d。龙胆苦苷积累量在指数生长后期(28~30 d)达最高,为0.78 mg/g DW。结论:筛选出了适宜的秦艽愈伤组织培养方法。秦艽愈伤组织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曲线呈"S"型,且愈伤组织中龙胆苦苷的积累量随愈伤组织增殖而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9.
采用化学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典型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条件对甘草愈伤组织次生代谢产物多样性的影响,这些诱导培养条件包括甘草种属(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外植体(胚轴和子叶)、光照条件(24 h 光照和24 h黑暗)和2种激素组合。以化学成分总黄酮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评价不同诱导培养条件下获得的甘草愈伤组织的总黄酮含量,结果显示甘草种属、外植体和光照条件对甘草愈伤组织中总黄酮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采用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度评价不同诱导培养条件对甘草愈伤组织次生代谢产物多样性的影响发现:诱导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有显著影响,激素组合(差异度=0.37)和光照条件(差异度=0.45)对甘草愈伤组织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影响最大。上述结果对选择合适的愈伤组织和细胞系培养生产甘草药用次生代谢产物或活性组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乌拉尔甘草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乌拉尔甘草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建立乌拉尔甘草愈伤组织培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比较不同外植体、光照、植物生长物质种类及其配比对乌拉尔甘草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外植体中,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平均 94%),且发生最早,愈伤化程度高,筛选出下胚轴是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外植体,在MS+6-BA(1.0~2.0)mg/L+NAA(0.5~1.0)mg/L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可分化产生不定芽;2,4-D诱导产生非胚性愈伤组织,一定浓度的6-BA与NAA配合,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光照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生长.结论:不同外植体、激素含量及光照是影响乌拉尔甘草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山楂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从山楂叶的乙醇提取物热水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对羟基苯甲苹果酸(Ⅰ)、槲皮素(Ⅱ)、金丝桃甙(Ⅲ)、牡荆素(Ⅳ)、牡荆素鼠李糖甙(Ⅴ)、盐酸二乙胺(Ⅵ)与山梨醇(Ⅶ)。  相似文献   

12.
山里红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刘荣华  余伯阳 《中药材》2006,29(11):1169-1173
目的:研究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Bge.var.majorN.E.B r.)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大孔树脂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Quercetin(1),金丝桃苷Hyperoside(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 3-O-β-D-glucoside(3),芦丁Rutin(4),槲皮素3-O-[α-L-鼠李糖(1-4)-α-L-鼠李糖(1-6)-β-葡萄糖苷]Quercetin 3-O-[-αL-rhamnopyransoyl(1-4)--αL-rhamnopyranosyl-(1-6)--βglucopyranoside](5),牡荆素V itexin(6),6″-O-乙酰基-牡荆素6-″O-acetyl-vitexin(7),牡荆素2-″O-鼠李糖苷V itexin 2-″O-rhamnoside(8),牡荆素4″-O-葡萄糖苷V itexin4-″O-glucoside(9),绿原酸Chlorogen ic ac id(10),熊果酸Ursolic ac id(11),β-谷甾醇-βS itosterol(12),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13),正三十烷醇n-Triacontanol(14)。结论:5和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宽叶缬草药用功效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宽叶缬草的镇静活性、抗抑郁活性、调节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胆囊结石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等七个方面综述了近三年来国内对宽叶缬草药用功效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人参果总皂苷水解产物中稀有活性皂苷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人参果总皂苷水解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常规水解和硅胶柱层析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人参果总皂苷水解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20(S)-人参二醇(Ⅰ)、20(R)-原人参二醇(Ⅱ)、20(S)-原人参二醇(Ⅲ)、20(S)-人参三醇(Ⅳ)、20(R)-原人参三醇(Ⅴ)、20(R)-达玛烷-3β,12β,20,25-四醇(Ⅵ)、20(R)-达玛烷-3β,6α,12β,20,25-五醇(Ⅶ)。结论: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人参果总皂苷酸水解产物中分得的人参皂苷衍生物。Ⅱ、Ⅲ为首次在人参果中发现。化合物Ⅵ为本课题组从人参果皂苷中首次发现的新天然产物,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5.
16.
A careful investigation of cultures of Myrothecium verrucaria has shown that this fungus produces all four roridin E isomers (3a-d), diastereomeric at the C-6' and C-13' centers. The stereochemistries at these centers were established by a combination of X-ray crystallographic analysis, NMR spectroscopy, and chemical transformations. NMR data from these and other macrocyclic trichothecenes allows for the assignment of configurations at the C-6' and C-13' centers for most of these compounds, the exceptions being those congeners having a C-4' ketone group in the macrolide ring.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动态荧光透视技术(VFSS)研究头体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康复组。针刺组采用头体针治疗,康复组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患者治疗前后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VFSS进行临床评估,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后,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康复组(66.7%);治疗2星期后,两组患者经VFSS检测,在口期滞留、咽期滞留及误吸、渗透方面发生率均明显减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星期后,经VFSS检测时间参数,两组在口腔传递时间、咽传递时间、腭咽部关闭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且针刺组较康复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头体针治疗可明显缓解中风后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X Ding  Y Jiang  Y Zhong  C Zuo 《中国中药杂志》1990,15(5):295-7, 319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queous extract of the leaves of 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 major and seven of them were identified as 2-(4-hydroxybenzyl)malic acid, quercetin, hyperin, vitexin, rhamnosylvitexin, diethylamine hydrochloride and sorbitol respectively by UV, IR, NMR, MS, some chemical techniques by comparison with the standard spectra of known compounds.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娑罗子(天师栗A.Wilsonii Rehd.种子)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及反相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0-β-D-葡萄糖甙(1)、山奈酚-3-0-β-D-半乳糖甙(2)、槲皮素-3-0-[β-D-木糖基(1→2)]-β-D-葡萄糖甙(3)、槲皮素(4)。结论:化合物1、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0.
经国务院第3次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下称《条例》),将于2003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保护人类健康,推动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繁荣国民经济,协调中医药事业和社会发展的大事。 中国加入WTO后,有关中医药的GMP、GAP、GSP和GLP标准即将实行,由于我国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