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经行腹痛乃妇科常见、多发病症,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楼凯凌主任医师每于临证必审证求因,治病求本,认为痛经治疗首辨虚实,并灵活运用行滞、散寒、化瘀、清热、补虚、泻实等法,对于久病虚实夹杂者,注重补泻兼顾。自拟"痛逆方"用治实痛者、"八珍理痛方"疗虚实夹杂之痛经,令气顺血和,月水畅通,则痛可蠲,选方精当而多效验,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
国家级名老中医,浙江省中医院裘笑梅主任医师,擅治妇科杂病,对痛经之辨治,尤其独到.他认为,痛经有原发性、继发性之分及虚实之辨,原发性痛经多数是由精神创伤而致,继发性痛经多数是由于生殖器官某些器质性病变引起.经行腹痛有虚实之分,实者有寒凝、气滞血瘀或热滞;虚者有血虚、气虚、气血两虚及肝肾亏损.实者多痛于行经之前,经通而痛减,虚痛于经行之后,血去痛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往往与引起禀质有关.兹根据其临证经验,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3.
唐宋教授擅治失眠,汲取众家所长又兼有创新,辨证用药,具有"证分虚实、方兼标本"的鲜明特点。失眠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之别,或三者夹杂存在,临证补虚与安神并重。失眠实证有痰饮、湿阻、实热、气滞、血瘀之异,临证注重急则治其标,以祛邪为先。虚实夹杂者,常根据虚实不同,兼顾祛邪、补虚、安神,标本兼治:实邪较甚者,以祛邪为主,稍佐补虚安神之品;正虚为甚者,以补虚、安神为主,稍佐祛邪之味。通常失眠一症以虚实夹杂者居多,临证须把握整体。  相似文献   

4.
通过整理《伤寒论》中关于"心悸"的论述,发现《伤寒论》中论治心悸的内容分散于"太阳""少阳""少阴""厥阴"四篇中.病因各有不同,病机不外乎虚实两端,虚以先天亏虚为主,或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乏源,心脉失养;实以气机郁滞为主,气之升降出入失常,精血津液运行受阻,痰瘀由生,痹阻心脉.病位以心为主,与肝、脾密切相关.本病可分为气血亏虚、阳虚水停、阴虚阳亢、阳气郁滞、肝郁气滞5个证型,在治疗上应从把握病机出发,首辨虚实,对于虚实夹杂者,辨清主次,虚者益气、补血、温阳,配伍养血安神之品;实者理气、温通、化饮,配伍重镇安神药物,辅以心理疏导,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吴桐  张巧丽  沈芳  郝传铮 《河南中医》2011,31(11):1261-1262
放射性肠炎证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既存在肿瘤正气亏虚之本,同时又有癌毒结聚之实,加之射线"热毒"侵犯,湿热毒邪侵袭,血瘀痰凝,湿热下注,腐肉败血,大泻所致水液丢失,气津耗伤。疾病后期,正气耗伤,往往有虚实夹杂的表现。一般治以清热解毒、补虚除湿、温阳健脾、柔肝止泻、涩肠止泻法。中医重在辨证论治,整体调理,对机体副作用小,且作用持久。  相似文献   

6.
陈媛妮  苏慧森 《河南中医》2012,32(5):653-653
闭经不外乎虚、寒、气三因,应以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虚实夹杂者当补中有通,攻中有养为治疗大法.笔者以八珍益母汤治疗气血虚弱型闭经1例,气血双补,活血调经,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吴沛田 《中医杂志》2005,46(11):873-874
答:小儿再发性腹痛(RAP)临床常见,属功能性者较多.研究表明,本病多为综合因素导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肠管运动异常,致使肠内容物推进障碍,则小肠部分扩张,引起腹痛、腹胀、便秘等症候群.小儿脏腑清灵,纯阳之体,病情变化多端,总为易虚易实,虚实夹杂,或先虚致实,或因实而虚,临证宜细察体验,切忌孟浪草率.  相似文献   

8.
痛经 ,为妇科常见病 ,以青春期居多。西医学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中医治疗痛经多从辨证分型论治。为了便于掌握 ,将临床心得编成歌诀 ,供初涉临床者记忆理解。1 歌 诀 痛经应辨虚与实 ,先痛多实后痛虚。 虚因肾损气血弱 ,气滞寒凝血瘀实。 更有湿热结冲任 ,不通则痛实邪居。 经通痛减为实证 ,血去仍痛多为虚。 拒按拒揉当实辨 ,可按可揉知是虚。 亦有虚实夹杂证 ,形气禀质兼辨析。 肾损隐痛经量少 ,头晕耳鸣淡质稀。 小便清长腰腿软 ,面晦舌淡脉沉细。 补肾填精调肝汤 ,养血止痛功效奇。 气血双虚面苍白 ,头晕心悸疲…  相似文献   

9.
薛静燕 《新中医》2006,38(10):88-89
痛证常见于妇科经带胎产疾病。妇科痛证病因较复杂,但基本病机不外虚实两端,即“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二者往往错杂为患,形成虚中夹实、实中夹虚、虚实夹杂的不同证候。笔者遵循治痛证的基本法则,实者以通为用,虚者以补为主,虚实夹杂则通补兼施,临证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痛之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晓东教授认为"痛经"有虚实寒热,核心为瘀。先天禀赋、贪凉饮冷、感受外邪等均可引起气血阴阳失衡,形成瘀阻,瘀存则气血难以通流全身,补虚之力难以畅达,尤以肝、肾、胞宫为甚,故化瘀为治疗之首。有虚实之分,虚则风寒乘袭使气血不畅,积冷结气而成瘀阻;实则风寒湿等邪客胞中,凝于经络,淫于冲脉及胞宫,发为瘀阻,更有瘀而化热等机变。据痛、经、兼证、舌脉,四辨之法全面分析,辨明虚实,痛经本源:"凡经来腹痛,在经后痛则为气血虚弱,经前痛则为气血凝滞""大多可揉可按为虚,拒揉拒按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经水先期而至者,血热也……后期而至者,血虚也……";创立通经止痛汤,小茴香、炮姜各10g,延胡索、香附各15g,五灵脂、蒲黄各10g,荔枝核15g,肉桂10g,白芍15g,炙甘草10g,温化瘀滞、兼顾活血,化瘀止痛,辅以兼证之药;临证病因各异,表现不同,既要抓住辨治根本,又须据不同兼证,加减化裁,因证制宜,药到病除;对未发现有形实邪的痛经,疗效显著;兼有癥瘕等有形实邪的痛经,也有较好疗效,疗程更长。附痛经(寒凝血瘀)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11.
张师论眩,首辨虚实,虚者当责脾气亏虚、肝血不足、肾精亏虚;实者乃肝郁化火、瘀阻脑络、痰湿中阻、肾浊上犯所致。其中强调痰湿中阻与肾浊上犯致眩的区别。眩晕一病纯虚、纯实者鲜见,多虚实夹杂为患,治宜补虚泻实,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2.
总结周安方教授运用泻肝补肾法治疗男科疾病的经验.认为肝实肾虚是男科疾病的基本病机,但肝实与肾虚较少孤立存在,二者常常互为因果,互相影响,虚实夹杂,肝肾同病.从而形成“肝实肾虚”相兼的病机特点.鉴于男科疾病属纯实纯虚者少,而以虚实相兼者多.因此,临床上必须根据其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补泻并举,虚实同调;又因其实多虚少,因此,又当泻实为主,补虚为辅.  相似文献   

13.
<正>熊继柏教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第4批、第5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级名中医。他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儿科、妇科疾病,并有许多独到的经验,学生有幸跟师待诊学习,获益颇多。熊继柏教授根据古人的经验总结,通过辨证论治,治疗痛经,取效显著。痛经有寒,热,虚,实之分。明代《景岳全书·妇人规》有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凝,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  相似文献   

14.
彭爱新  李霞 《光明中医》2007,22(3):21-22
刘瑞芬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多年,学验俱丰,尤其对闭经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闭经虽有虚实之分,但从临床上来看,属虚者多,纯实者少,即使有实,亦多虚实夹杂之证.笔者有幸侍诊,今对其治疗虚证闭经的经验介绍一二,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虚和实,单就字意讲,是正反两方面;按哲学看来是矛盾的双方,是存在一切事物之中的;在医学中确是指正气和邪气,在机体存在的情况,何者强,何者弱,即谓“正邪盛衰”也。具体而言,虚和实是中医诊断中八纲内容之一,以此来判断疾病的正邪盛衰,从而决定治疗原则,当补还是当泻。早在《难经》中尽有详言,第48难云:“人有三虚三实,何谓也?然:有脉之虚实、有病之虚实、有诊之虚实。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言者为虚,不言者为实;缓者为虚,急者为实。诊之虚实者,濡者为虚,牢者为实;痒者为虚,  相似文献   

16.
文章总结刘燕池教授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临床经验。刘老认为该证病机多属于虚实夹杂,虚证多为肾虚,实证多为肝郁痰阻。在治疗时当首辨虚实,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虚实夹杂者,补泻兼施。补肾当以补肾中精气为主;陈述了疏肝解郁类药物应用的重要性,治疗时,当以人为本,疏其情志;强调了脾胃健运的重要性,酿生痰饮者可进一步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7.
浅谈针法补泻1何谓补泻补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法则,而在针灸治疗上尤其重要。补泻这一法则是在"虚实"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而虚者指正气虚而言,实者乃指邪气实,正虚须要扶正,邪盛须要去邪。《内经》云:"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如果没有虚实...  相似文献   

18.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学"妇人腹痛"、"带下"、"癥瘕"、"痛经"等范畴.其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虚"指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正气亏虚,"实"指余邪未尽,气血失和,冲任阻滞,或湿热下注,寒凝血脉,胞脉失畅.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正气亏虚的主要病理变化,导致本病呈慢性过程,即有病程长、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的特点.所以,解决湿、热、瘀、虚并存是辨治本病之关键.  相似文献   

19.
王菲  施红  夏韵 《环球中医药》2013,6(5):392-395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动脉粥样化的重要肢体表现,中医药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大量古籍及临床研究,系统回顾中医药对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论述,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论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特点,肝脾肾正气不足是"本",而"虚"、"痰"、"瘀"既是"标",也是本病发病的主要病理产物,结合中医药现代临床研究,从虚实角度出发,治疗中以扶正补虚、祛痰化浊、祛瘀通络等方法,探求中医治疗的特色及优势。冀以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 人届老年,脾肾本虚,衰退既至,众病蜂起.正因为暮年本虚,抗病能力减弱,或无力托邪外出,或邪正对峙交争,故临床上往往反映出虚实兼并,虚实夹杂之复杂证候.不可否认,老年人也有摄养有方,老当益壮而患病属实者,也有不注摄食,早衰之节单纯属虚者,但这些毕竟不是普遍现象,而临床常见者多系本虚标实之证.对实证当攻,对虚证宜补,此乃尽人皆知.惟遇虚实相兼者,补虚则忌留寇,泻实又恐伤正.对此,绝非单方面施补或取攻所能取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