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外奇穴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TGF-β,IGF-1及FGF-2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79例,给予经外奇穴温针灸治疗,共治疗3周。比较治疗前后WOMAC评分、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因子和关节液内炎性因子含量。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膝关节炎患者经外奇穴温针灸治疗总有效率为92.41%(73/79);膝关节炎患者行经外奇穴温针灸治疗后WOMAC各项评分和综合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膝关节炎患者行外奇穴温针灸治疗治疗后TGF-β,IGF-1及FGF-2含量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膝关节炎患者行外奇穴温针灸治疗治疗后关节液TNF-α,IL-1及NO含量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外奇穴温针灸可有效的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疗效,促进软骨细胞增殖,降低关节液内炎性因子含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主要是机体对自身滑膜发生免疫反应的疾病,以慢性进行性关节损害为特点,是一种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和骨组织侵蚀的滑膜组织增生性疾病。炎性细胞因子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病理介质,在炎性滑膜组织中,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在抗原的不断刺激下增生并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主要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白介素-6等。  相似文献   

3.
程坤 《中医正骨》2008,20(6):48-48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附着点的慢性炎症的全身性疾病,以炎性腰痛、肌腱端炎、外周关节炎和关节外表现为特点。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及四肢关节,表现为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韧带、椎间盘的钙化,椎间关节和四肢关节滑膜的增生,最终发展为骨性强直。目前西药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慢作用药(如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等)、糖皮质激素以及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因子-α单克隆抗体),但临床疗效不确定,且副作用大。作者在临床上采用电针夹脊穴配合展筋丹揉药治疗AS患者23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补肾活血方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关节液中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骨关节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2组均治疗4周。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评分、关节液中炎性因子及其他血生化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关节疼痛、头晕耳鸣及活动表现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2组关节液IL-1β、hs-CRP、MMP-1和MMP-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双氯芬酸钠基础上,对骨关节炎患者给予针灸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关节液中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及MMP-1、MMP-3水平,效果佳。  相似文献   

5.
黄黎  万萍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356-357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有效方法。云克(锝亚甲基二膦酸盐)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骨科疾病,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及破骨修复作用。我院2008年8月-2009年2月对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云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思路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目前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如下建议;(1)必须加强临床研究设计的科学性;(2)动物模型的选择不必局限于佐剂性关节炎;(3)应注重对关节滑膜影响的研究;(4)应注重对关节内细胞因子调节作用的研究;(5)从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综合调节的角度探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病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关节疾病,又称退行性关节炎,主要特点是关节软骨退变和骨赘形成,最终导致关节畸形、运动能力丧失,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虽然OA以关节软骨退变为主要病理表现,但其病理变化又决不仅限于软骨局部,而是影响关节内所有组织的全关节疾病。骨细胞,软骨细胞和滑膜细胞之间通过释放可溶性介质及机械信号完成进行细胞间通信。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滑膜炎症在OA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关节炎滑膜中以巨噬细胞为主体的混合性炎症浸润则是关键。滑膜巨噬细胞被微环境刺激所激活,分化为促炎因子的M1亚型和产生抗炎因子的M2亚型两种功能极化状态,这一过程会产生一系列的炎症因子间动态变化。由于巨噬细胞的动态平衡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巨噬细胞已经成为OA病理机制和治疗策略的研究热点。本综述将回顾和总结涉及滑膜炎与OA的研究,这些研究强烈提示滑膜炎和活化的滑膜巨噬细胞在促进OA病理学中的重要性。特别是,我们将概述滑膜巨噬细胞在促进OA炎症和破坏性反应中的作用以及针对巨噬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作为该疾病治疗策略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310-131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特点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进行性的关节滑膜炎症,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最终导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变化。因为其致畸和致残率很高,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疾病。目前治疗RA方法有限,且西药长期服用有较大毒副作用,而运用针刺、艾灸、中药等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安全、简便、经济、毒副作用小。文章就近年来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报道、文献进行综述,展望针灸治疗类风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21,36(19)
目的 探究薏苡仁汤加味结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择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诊疗的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患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参照组32例予以西药治疗,结合组32例在参照组基础上予以薏苡仁汤加味结合温针灸治疗。观察对比组间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关节肿胀、疼痛、活动不利及晨僵等症状积分,以及血沉、类风湿因子和CRP等炎症因子水平对比,P 0. 05;治疗后结合组上述症状积分,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参照组低(P 0. 05)。结论 对于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予以薏苡仁汤加味结合温针灸治疗效果确切,有利于缓解或消除病患临床症状,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仙除痹汤对大鼠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二仙除痹汤低、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建立大鼠CIA模型。二仙除痹汤低、高剂量组于造模后第7日起分别给予二仙除痹汤8、16 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评估发病率及临床积分,观察关节组织病理形态和放射学改变,检测关节组织匀浆上清和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血清炎症介质前列腺素(PG)E2的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CIA发病率100%,关节炎最高临床积分8.2,踝关节出现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血管翳形成、软骨和骨破坏等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关节面虫蚀样破坏等影像学改变,关节和血清中IL-1β、TNF-α、IL-6以及血清PGE2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二仙除痹汤低、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关节炎的发病率(分别为60%、40%)、临床积分(分别为5.7、3.8)和改善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二仙除痹汤高剂量组还能明显抑制骨破坏程度,降低关节和血清中IL-1β、TNF-α、IL-6及PGE2的含量,二仙除痹汤低剂量组的亦显著抑制血清中IL-1β、IL-6以及关节中IL-6的含量。结论二仙除痹汤能控制大鼠CIA病情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对系统和关节局部促炎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有效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2.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3.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对压疮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Ⅰ、Ⅱ期压疮患者治疗组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每次灸至感传现象消失,每日1次。对照组不避热敏化穴,在患者压疮部位附近穴区采用红外线照射40min后,将百多邦软膏敷于压疮疮面,以无菌纱布覆盖,每日1次。两组同时加强专科护理措施,并在疗程(包括不足7d痊愈者)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72.4%。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对压疮患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工作与生活的节奏加快,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9.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20.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