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汉钧治疗慢性窦瘘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红雨  李巍  马智勇 《中医杂志》2003,44(12):904-905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唐汉钧教授从事中医外科临床多年,治疗窦瘘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方法独特。现试总结其经验如下。 1 审证察因明了窦瘘形成的原因是拟订治疗措施的前提条件。临床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深部脓肿形成的窦瘘,患者多有发热、疮周肿痛史,引流不畅是伤口难愈的主要原因。(2)手术切口感染形成的窦道,外口多在手术切口上或切口周围,其内可能有污染的线结,或通向脏腔。(3)外伤引起的窦瘘则需要考虑管腔内异物存留的可能。(4)淋巴结核窦道好发于颌下、颈部,皮色  相似文献   

2.
漏包括瘘管和窦道,因溃口处脓水淋漓不止故名,是中医外科临床上的常见病、难治病。窦道是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道,一般只有外口而无内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瘘管是指体表与有腔脏器之间的病理性管道,一般由内口、管道、外口三部分组成,叫完全瘘;若只有外口而无内口者,叫外盲瘘;若只有内口而无外口者,叫内盲瘘。临床上传统治疗方法为切除、挂线、扩创引流等外治,且忽视内治,虽有一定疗效,但有创伤大、治愈率低、疗程长、易复发等缺点。  相似文献   

3.
窦道是一种由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只有外口的病理性盲端,尤以手术后患者多见。术后继发窦道,多因感染而形成。常规采用腐蚀法、冲洗法、灌注法、手术扩创法、垫棉加压法治疗,但疗效差,易致疮口久不愈合。自2003年10月~2005年10月,笔者对24例术后窦道患者采用中药外敷为主治疗,取  相似文献   

4.
窦愈灵治疗慢性结核性窦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窦愈灵治疗慢性结核性窦道的疗效。方法 :共收治结核性窦道患者 95例 ,均用中药制剂窦愈灵灌注 ,凡士林纱条阻塞窦口 ,隔日灌注 1次。结果 :窦道愈合时间 <3周 35例 ,3~ 4周 31例 ,4~ 6周 2 7例。随访 5~ 5 8个月 ,平均 31个月 ,治愈 93例 ,复发 2例 ,治愈率达 97 5 %。结论 :窦愈灵具有较强的抑菌、杀菌 (结核菌 )、祛腐生肌作用 ,因油包水剂型具有保留窦道时间长 ,小死骨、干酪组织易排出 ,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为慢性结核性窦道找到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5.
温柔膏是已故名老中医朱广典先生家传秘方,笔者临床外用治疗各种窦道48例,其中结核性14例,胸腹部手术后10例,耳疮瘘管8例,外伤耳廓感染4例,深部疮疡数月不愈11例,晚期淋巴肉瘤溃破1例。经使用本方后深部疮疡在20天左右愈合;耳疮瘘管、外伤耳廓感染在1月内愈合;结核性窦道在20天至2个月愈合。  相似文献   

6.
<正> 垫棉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近年来笔者用此法治疗33例慢性窦道患者,疗效满意,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3例,男21例、女12例;10岁以下2例,10~30岁18例,30~50岁9例,50岁以上4例;一般炎症感染24例,结核性感染9例,复杂性窦道(2条以上)7例,单纯性窦道26例;病程最长12年,最短3个月。治疗方法常规消毒后作局麻,用刮齿将窦道内壁进行搔刮,清除疤痕及分泌物,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再用大于窦道面积的消毒棉  相似文献   

7.
肛旁脓肿是直肠肛管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的感染发展而成的 ,是肛肠科常见疾病 ,我院自 1996~ 1999年共收治 15 8例 ,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 8例中男 113例 ,女 4 5例 ;年龄 14~72岁 ,平均 4 3岁。肛门周围脓肿 76例 ,坐骨肛管间隙脓肿 4 6例 ,其它 36例 ;合并痔疮 2 3例 ,肛瘘 12例。1.2 治疗方法 :136例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并同时切开原发瘘管 ,患者均在骶管麻醉下取截石位 ,常规探查直肠 ,排除其它疾病 ,用探针进入脓腔 ,证实有窦道后 ,探针穿出内口 ,沿着窦道切开内括约肌、肛管粘膜 ,直达窦道内口 ,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挂线治疗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超声定位脓腔中心点切开脓腔,排出脓液,分离脓腔纤维隔,清除坏死组织,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后填塞无痛生肌散凡士林纱条引流,塔形敷料压迫,丁字带外固定,无处理内口动作。治疗组30例挂线:取膀胱截石位,彩超、指诊等确定脓肿范围,以脓腔中心位置在臀部垂直投影为形成肛瘘外口位置,索罗门定律寻找内口,即经过肛门两侧坐骨结节画一横线,外口在横线前方,距肛门5cm内,则内口在齿线上与外口相对应;外口在距肛门5cm外或在横线后方,则内口多在肛管后部齿线处;术者左手食指放入肛内协助,右手持球头探针沿切口轻轻探入,在相应齿线附近探查原发感染内口;以食指伸入肛内作引导,另一手持探针经脓腔寻找内口;内口已溃破,探针可顺利引出;内口寻找困难,在针指间最薄弱处穿出,引入橡皮筋将切口与肛门间皮肤切开,橡皮筋松紧适度后结扎,同时结扎原发内口两侧肛腺组织,填塞无痛生肌散凡士林纱条引流,塔形敷料压迫,丁字带外固定。治疗1次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1次),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好转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67%;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36.67%。[结论]挂线治疗坐骨直肠间隙脓肿,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麝香外敷治疗经多次手术清创及抗结核、抗感染不愈的脊柱结核性窦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脊柱结核性窦道患者,均采用外科清创去腐,窦道外敷麝香,纱布条填塞引流排脓,内服抗结核药物等治疗。结果:30例脊柱结核性窦道患者均二期愈合,效果满意,随访无复发。结论:局部清创后外敷麝香及全身使用抗结核治疗,对脊柱结核性窦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1990~2004年,我们采用半环槽外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感染1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4例中,男13例,女1例;年龄21~56岁,平均32岁。均为外伤后感染或术后感染。其中术前诊断为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4例,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10例。骨外露或窦道流脓10例,术后骨缺  相似文献   

11.
<正> 几年来,我们采用祛腐生肌散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溃疡、窦道等173例,对促进伤口愈合,缩短病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在173例中,胸、腹部各种手术、外伤所致伤口感染或窦道占88例,脓肿32例,下肢溃疡26例,臀部、三角肌注射感染13例,颈、胸部结核性溃破8例,肛瘘4例,褥疮2例。多数患者经过多次换药及扩创处理后,形成溃疡或窦道。二、药物配制及用法:1.药物配制:以红升丹为主方,配成不同浓度的祛腐生肌散,简称为Ⅰ、Ⅱ、Ⅲ号。  相似文献   

12.
窦道是深层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道,只有外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1]。笔者将窦道辨证分型为余毒未清、正虚邪恋两型进行托法治疗收效甚好,介绍如下。1透托法李某,女,13岁,于2019年9月11日初诊。大腿内侧窦道病史半年余,用抗生素治疗愈后又溃,反复出现,现疮口脓液淋漓、质稠色黄、无异味,疮口周围暗红略肿,触之较皮温略高,有疼痛感、瘙痒感,平素嗜爱甜食,小便略黄,舌尖红苔薄腻,脉滑。证属余毒未清型。  相似文献   

13.
<正> 腹壁窦道是腹部手术切口常见的并发症,常因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而导致腹壁窦的形成,在各种腹部手术切口中均可发生。其中以胆道手术及阑尾手术切口发生者最高,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一些基层医院遇此情况后,往往经短期治疗无效便嘱患者出院,待数月后再次住院行窭道切除术,该法欠妥。作者主张只要积极采取预防切口感染、窦道形成的有利措施,或在窦道形成的早期认真处理,争取一次性短期治疗痊愈,避免形成慢性窦道是很有可能的(特殊情况例外)。近十年来作者亲自治疗腹壁窦道24例,并全部采用非手术治疗获得成功,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腹壁窦道是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以往常规治疗采用搔刮引流,窦道切除等。术后换药使之生长肉芽组织,疤痕愈合。一般需1个月左右,有时因异物,坏死组织清除不彻底导致长期不愈。1990年以来我们对19例腹壁窦道患者采用窦道切除全层缝合法获成功,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5例,女4例,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者9岁,病史,最长者1年,最短者3个月,以6个月内者为多。窦道部位阑尾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的腹壁窦道12例,剖腹探查肠梗阻术后感染腹壁窦道6例,剖腹取胎术后感染并发腹壁窦道1例。1.2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或蛛…  相似文献   

15.
骨与关节结核手术后引流管放置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与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方法彻底病灶清除术后,在残腔最底位经过健康肌肉组织作隧道至切口旁的皮肤处,小切口引出带侧孔皮管,引流负压20~40 mmHg,72 h之内拔除。观察引流量、术后体温、窦道形成的比例。结果引流口无一例形成窦道,切口形成窦道10例,发生率2.65%。结论放置引流管与术后慢性窦道形成无相关性;放置引流管有利于骨与关节结核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从事疡科多年,运用中医药内服外治方法治疗漏病,每获良效。现撷举验案三则,以飨同道。 案1:腹壁漏管(术后伤口感染窦道) 张某,女,47岁。于1980年9月行“全宫并双侧附件切除术”。术后切口感染,久治不愈。至1981年1月第2次住院,行“腹壁窦道切除术”。伤口仍未能愈合,分泌物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981年3月10日转中医外科就医。 检查:一般情况良好,下腹部手术疤痕中有绿豆大漏口,探针插入2cm,基底及四周坚硬,分泌物甚少,探查中亦少有出血,漏口周围皮肤紫黯。诊断为  相似文献   

17.
《内经·生气通天论》记载:“陷脉为瘘,留连肉腠。”慢性窦道或瘘管,迁延难愈,为外科棘手病症之一。而恶性肿瘤手术后形成的窦道,治疗更为不易,现报导治愈的膀胱肿瘤术后之窦道两例。例1:职××,男,60岁。住院号:165790。患者因血尿到河南医学院检查,为膀胱肿瘤,于1970年3月在该院作胱膀肿瘤单纯切除。术后应用噻(口替)派及放射治疗。至1971年10月又出现全血尿,  相似文献   

18.
<正>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多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1.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相似文献   

19.
在切开挂线扩创的基础上,以低浓度白降丹制剂联合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肛瘘,报道25例。笔者认为该术式重视处理内口及引流,突出中医“祛腐生新”法的实际意义,现报导如下。1 一般资料1.1 病例选择 25例为住院病人,有明确外口及痿管,经PCR或活组织检查证实为结核性肛瘘,肝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20.
行直肠或肛管癌根治术后常在骶前腔放置引流,从会阴部切口中引出,部分病人因局部感染,致使拔管后创口不愈合,或暂时愈合后,局部又有红肿痛而破溃出脓,创口经久不愈,最后形成窦道,窦道呈细长盲管,深的有十几厘米长,浅的也有几厘米长,窦道内常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有的虽经窦道刮除术或行会阴部窦道切除术,亦不能治愈.我们使用提脓祛腐中药七三丹蘸在药线上,按窦道的深浅插入创口中,并留出一小部分在创口之外,将留出的药线末端,向创口侧方或下方折放,再以红油膏纱布盖贴,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