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消化系统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一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一定优势,一些临床研究及专家经验,与"气机升降失常"理论有关。该文从"升降出入"溯源及相关理论在脾胃病中的应用,结合相关脾胃病学专家经验,着重讨论赵荣莱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论述"气机升降失常"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重要性,恢复气机升降正常运行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理论可作为临床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病(GERD)为消化系统动力障碍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GERD发病人数逐年升高,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在GERD临床治疗中,中医讲究由整体出发,对患者治疗效果突出,另外相关学者研究发现,此病和"气机升降失常"有一定联系。本研究溯源"升降出入"理论和这些理论在GERD内的一些应用,分析古今医家结合"升降出入"理论对GERD一些治疗经验,探究"气机升降失常"在疾病发生中的重要性,使患者气机升降正常为治疗GERD中关键步骤,为临床患者诊疗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肝胃不和、胃气上逆、食管失于通降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基本病机,运用叶天士"脾宜升为健,胃宜降为和"的基本理论,利用其脾胃分治和甘润养胃阴的学术观点,从脾胃、肝胆生理特点入手,总结了叶天士脾胃病理论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周晓波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胃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功能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时,擅长配伍浙贝母,扩宽了浙贝母的临证应用范围,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王德明教授经过多年临床诊疗经验,总结出一套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方案,其见解独到,疗效显著。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分析王德明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6.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姜树民教授经过多年科研及临床诊疗经验,总结出一套中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方案,其见解独到,疗效显著。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分析姜树民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白兆芝教授为山西省首届名老中医、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近50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中,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笔者有幸跟师临证,获益良多,现将白兆芝教授运用四二调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介绍如下。1病机概要白兆芝教授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形成与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脾胃升降失常密切相关。临床常见脾胃虚弱或气阴亏虚、痰瘀互结、肝气犯胃、肝胃郁热、痰湿中阻、寒热失调、胃阴不足等证。  相似文献   

8.
王振民  杨威涛  李洁  袁素民 《河北中医》2012,34(9):1316-1317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改变,是消化系统常见性、多发性、难治性疾病。目前西医主要是给予抑酸药、促胃动力药及胃黏膜保护药治疗。2010-03—2011-10,我们应用三行汤治疗RE 79例,并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63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药之四维"为明代医家张景岳之著名理论,指具有峻性的大黄、附子、人参、熟地黄四味药。介绍仝小林教授临床运用此四药治疗糖尿病等疑难杂症的配伍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整理、挖掘现代有关反流性食管炎的文献,探析现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证治规律。方法:通过搜集、整理、归纳相关文献,对现代342首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方剂用药进行药类、药性、药味等频次、频率统计分析以及药物关联规则、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现代342首方剂研究显示:补虚药(主要为甘草),使用频次最高(22.75%),其次是化痰止咳平喘药(18.75%)、清热药(14.13%)、理气药(12.45%)、解表药(8.05%)、温里药(6.58%)、祛湿药(4.94%),累积频率达87.65%,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药类。使用频次大于33的常用30味药物中,去除多作调和之用的甘草,频率最高的是半夏(7.00%);药性中温性最高(29.62%),寒性(23.90%)、平性(20.29%)药物使用频次也明显高于其他药性;药味以苦(35.18%)、辛(26.68%)味居多,其次是甘(16.72%)味。在较高(80%)的置信度下,支持度最高的药对是柴胡-甘草(39.77%),其次是吴茱萸-黄连(35.09%),白芍-柴胡(30.70%),白芍-甘草(30.41%),吴茱萸、甘草-黄连(27.78%)。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得到8个现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新处方。结论:现代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以寒、湿、痰、热、瘀、滞、虚为主;病机以脾胃升降失司为关键,涉及肝肺气机不畅;调节脾胃肝肺气机升降为主要治法,兼顾清除寒、湿、痰、热、瘀、滞等病理产物,佐以益气健脾助运;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四逆散、左金丸等为常用方剂。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6,(11):981-982
从方证角度认识外台茯苓饮,冯世纶教授提出通过辨太阴、识方证来应用该方。不囿仲景原方,注重根据方证、药证进行合方与增损药味。常用该方治疗胃炎、肠炎等属中医学痞满、泄泻范畴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十二指肠胆汁反流至胃内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可为胃食管反流病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的一部分,是慢性胃炎的特殊类型。予自拟愈胃舒胆颗粒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200例,疗效满意,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及生存压力增大,其发病率逐渐攀升,此病难以根治,极易反复发作。李应存教授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多属肝脾不和,胆热上扰,木胜乘土,故常以泻肝实脾为法运用敦煌古医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皆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章总结李应存教授灵活化裁敦煌古医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经验,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60例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门诊及住院的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以加减半夏泻心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对照组60例以常规口服三九胃泰。两组同服1个月,参照判定标准,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胃痛、脘腹胀满、嗳气反酸和大便稀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减半夏泻心汤用于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疗效显著,积极推广中医药治疗慢性胃炎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乐胃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AQP3、AQP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酶素组、乐胃饮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用2%水杨酸钠灌胃、自由饮用MNNG溶液结合饥饱失常等综合因素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造模后各组予以灌胃治疗4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乐胃饮各剂量组胃黏膜AQP3、AQP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论:乐胃饮可增强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AQP3、AQP4蛋白的表达,可能通过改善胃黏膜水盐代谢,调节胃酸分泌,进而达到治疗CAG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从该病的病因病机出发探讨该病的常见分型及辨证论治;通过临床病例的分析其辨证、治则、选方用药;并简要阐述现代医学手段的微观辨证在本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清和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肝胃郁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分两组,治疗组60例,选用徐珊教授经验清和法中药治疗,对照组46例,服用胃复春,观察临床症状和胃镜病理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对胃脘疼痛、泛酸嘈杂、心烦易怒、口干口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③治疗组对胃黏膜萎缩、肠化、胃黏膜糜烂、胆汁反流等的治疗有效率和HP根除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清和法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顾玮  顾庆华 《河南中医》2016,(6):960-962
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寒湿中阻证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寒湿中阻证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多潘立酮、铝碳酸镁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3.33%,治疗组有效率90.3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黏膜病理炎症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寒湿中阻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病证结合的模式下,对209例慢性胃炎病例进行临床研究,探讨微观指标幽门螺杆菌(H pylori)、血清胃泌素(GAS)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相关性,为深入开展湿热证临床及本质研究打下基础。方法:运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指进行Hpylori检测,放射免疫法检测分析GAS。结果:脾胃湿热证组的H pylori感染阳性率及血清胃泌素均明显高于非脾胃湿热组(均P0.01)。结论: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高度相关,血清胃泌素升高可能是"脾胃湿热证"的微观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20.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款冬花具有以下特点:用量多为6~41.4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润肺化痰、下气止咳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干燥综合征等免疫系统疾病,为6~41.4 g;化痰下气治疗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为2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润肺化痰常配伍炙百合、炙紫菀、黄芪;下气止咳常配伍贝母、白果、射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