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石氏针刺疗法结合太极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2020年6月—2022年2月治疗的6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单纯药物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针刺太极组给予石氏针刺疗法结合太极拳治疗,针药太极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及石氏针刺疗法结合太极拳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腰痛VAS评分及ODI功能障碍评分,评估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3组受试者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治疗后针药太极组VAS疼痛评分绝对分数(治疗前VAS疼痛评分-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单纯药物组(P<0.05)。治疗后针刺太极组和针药太极组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药物组(P均<0.05),ODI评分绝对分数(治疗前ODI评分-治疗后ODI评分)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组(P均<0.05)。针刺太极组和针药太极组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单纯药物组(P均<0.05),针刺太极组和针药太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头针结合运动疗法与常规针刺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2例,脱落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穴取L1~L3夹脊穴、阿是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委中;观察组采用头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头针穴取健侧足运感区,患侧攒竹、瞳子髎,留针期间行麦肯基疗法。均留针4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 d,共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腰部疼痛部位红外热像温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腰部疼痛部位红外热像温度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结合运动疗法可减轻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功能障碍、升高疼痛局部温度,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刀联合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的63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2例给予针刀联合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31例给予单纯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2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失访者1例,未按要求进行治疗者1例;对照组失访者1例。治疗前2组下腰痛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治疗结束后3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2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单用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与针刀联合腰背肌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均有效果,均能降低VAS分值、ODI评分,但联合治疗在近期症状改善及远期疗效维持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方法:将48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治疗组(n=24),分别采用单纯穴位注射和穴位注射结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15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次后和治疗15次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3次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次后,治疗组VAS评分、ODI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结合悬吊运动训练能显著改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腰痛及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外热成像技术(IRT)对平乐推按法治疗腰臀肌筋膜炎临床疗效的评价效果,验证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腰臀肌筋膜炎患者30例均用平乐推按法治疗1周,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者腰部红外热图局部平均温度、VAS评分和ODI评分,观察治疗前后红外热图温度与VAS评分及ODI评分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治疗后,患者的VAS、ODI、红外热图温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与红外热图温度具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治疗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与红外热图温度亦具有相关性,且呈正相关。结论:各患者治疗前后红外热图温度与疗效评分标准成正相关关系,说明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作为腰臀肌筋膜炎患者临床疗效的一种客观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圆针联合Mckenzie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对照组采用长圆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Mckenzie疗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VAS评分和Roland-Morri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和Roland-Morri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VAS评分和Roland-Morr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圆针联合Mckenzie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瘀滞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所有患者中医辨证均属于瘀滞证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于阿是穴(肌筋膜触发点)区域行刺络放血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口服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指地间距水平(Finger to Floor Distance,FFD),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ODI评分、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ODI评分、VAS评分、FFD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且观察组降幅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单纯刺络放血法相比,加味芍药甘草汤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更能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腰部功能障碍,减轻下腰部疼痛,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贺氏火针疗法配合毫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按照是否同意火针治疗分配到火针组和毫针组各60例,毫针组给予毫针针刺双侧肾俞、大肠俞、悬钟、申脉、昆仑、环跳穴,留针30 min,每周3次.火针组在毫针组基础上选取双侧肾俞、大肠俞、阿是穴,予贺氏火针点刺,每周2次,在毫针治疗之前进行.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火针组临床显效率为75.0%,毫针组为41.7%,火针组明显优于毫针组(P<0.0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 明显降低(P <0.05或P<0.01),且两组间比较火针组较毫针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 贺氏火针疗法配合毫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效果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腰痛症状和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毫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结筋病灶点结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电针结筋病灶点结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和对照组(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各42例。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临床疗效有效率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出现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筋病灶点结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效果确切,该疗法可作为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疗效,并建立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运动处方。方法:将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核心稳定性训练组(治疗组)和传统腰部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各30例,连续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部功能和测定腰部背伸肌力量,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OD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腰部背伸肌力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2组治疗4、8周后VAS评分、ODI评分和腰部背伸肌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和传统腰部康复训练均能缓解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疼痛,改善腰背部功能,增强腰椎稳定性,但核心稳定性训练疗效优于传统腰部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结合壮医药物竹罐治疗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5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试验组7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结合壮医药物竹罐疗法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VAS评分、ODI评分、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O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结合壮医药物竹罐治疗腰痛较常规西医疗法临床疗效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身垂直律动结合威伐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3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收治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身垂直律动结合威伐光治疗,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功能障碍调查(RMDQ)进行评估,8周后观察其疗效情况。结果:试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AS、RMDQ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干预后的VAS、RMD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垂直律动结合威伐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纠正异常呼吸模式训练在老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NLBP)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五点支撑式腰背肌锻炼,观察组额外增加纠正异常呼吸模式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指地距离、ODI评分及疗效。结果:经过1个月、3个月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指地距离、ODI评分均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在常规五点支撑式腰背肌锻炼基础上进行纠正异常呼吸模式训练能显著缓解CNLBP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配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火针疗法配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仅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结论: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6.70%,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疗法配合核心肌力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能明显缓解不适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4D PRO悬吊训练联合Mulligan技术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表面肌电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1月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12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采用4D PRO悬吊训练联合Mulligan技术治疗,两组均完成4周治疗,疗程完毕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腰部功能ODI评分、表面肌电水平、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治疗4周后VAS评分、腰部功能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4周后多裂肌和腹横肌的表面肌电RMS、MF、MP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4周疗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疗效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4D PRO悬吊训练联合Mulligan技术用于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中可获得较高的近期疗效,改善患者腰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远期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应力点松解术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0例慢性下腰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治疗组采用高应力点松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指数(ODI)。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VAS评分及ODI均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高应力点松解术治疗慢性下腰痛较普通电针疗法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龙氏治脊疗法治疗非特异性腰痛(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NLB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2组患者在电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龙氏治脊疗法治疗,隔日治疗1次,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OA)改善指数、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1%(34/35),对照组为82.9%(29/35);组间比较(秩和检验),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JOA改善指数、ODI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对JOA改善指数、ODI评分和VAS评分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龙氏治脊疗法治疗NLBP患者疗效确切,能通过促进腰椎力学的平衡而恢复腰椎功能稳定,其疗效优于传统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训练结合深层肌肉刺激仪(DMS)对非特异性腰痛(NSLB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2),对照组采用核心肌群训练,治疗组则采用核心肌群训练结合DMS治疗,治疗6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Oswestry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VAS、OD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核心肌群训练结合DMS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储药罐疗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疼痛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66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试验组采用储药罐疗法,对照组采用平衡罐疗法。每3天1次,7天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4、7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变化。结果试验组从治疗第1天开始、对照组从治疗第4天开始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从治疗第1天开始,2组疼痛VAS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试验组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储药罐疗法效果优于平衡罐疗法,且起效时间更早。  相似文献   

20.
宋山峰 《陕西中医》2018,(11):1565-1568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结合中医手法按摩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塞来昔布胶囊(0.1~0.2 g/次,2次/d),对照组给予中医手法按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独活寄生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两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腰痛肌屈伸肌群峰力矩(PT)情况、疼痛程度及腰痛功能障碍改善情况、腰椎活动度及临床疗效,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7、10、14 d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屈伸肌PT评分升高,OPDQ评分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屈伸肌PT及OPDQ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前屈、后伸、右侧屈、左侧屈、右旋转、左旋转活动度均显著增加,观察组活动度增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33/36)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27/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独活寄生汤结合中医手法按摩可显著改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临床疼痛症状及腰部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