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儿宝颗粒对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脑肠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运脾复方儿宝颗粒(简称儿宝)对小儿厌食征模型大鼠中枢和外周脑肠肽的调节作用。方法:模拟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病因制作细龄大鼠厌食模型,并用儿宝治疗;应用放免检测技术测定模型大鼠下丘脑、胃窦部和外周血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和β-内啡肽(β-EP)的含量。结果:模型大鼠中枢和外周血CCK-8含量均增高(P〈0.05或P〈0.01),外周血β-EP含量减低(P〈0.05)。用儿宝治疗后CCK-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生大黄、清半夏、常山对正常大鼠血浆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和脑-肠轴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2只健康Wisr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大黄组、清半夏组和常山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生大黄水煎液、清半夏水煎液和常山水煎液,连续10d.测定各组大鼠的血浆AChE活力和血浆、下丘脑、胃窦、小肠中β-EP含量.结果:生大黄和清半夏组血浆中AChE活力增大(P<0.01,P<0.05),常山组活力降低(P<0.05);生大黄组大鼠下丘脑、胃窦、小肠中β-EP含量降低明显(P<0.05,P<0.01),血浆中β-EP含量有上升的趋势;清半夏组大鼠胃窦、小肠中β-EP含量降低较明显(P<0.05),下丘脑和血浆中含量变化不大;常山组大鼠血浆中β-EP含量下降趋势较大(P<0.05),其他位点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生大黄、清半夏和常山能明显影响AChE活力和β-EP的含量,对消化系统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泌素在幼龄厌食大鼠胃窦、十二指肠和结肠中的含量变化及其运脾中药儿宝颗粒对其的干预。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幼龄厌食大鼠和中药干预后大鼠胃窦、十二指肠和结肠中胃泌素的含量。结果:幼龄厌食大鼠胃窦、十二指肠和结肠中胃泌素含量明显低于中药干预后的大鼠,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脾中药儿宝颗粒能调节幼龄厌食大鼠胃窦和十二指肠中紊乱的胃泌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脾消食颗粒对厌食症大鼠模型胃泌素(gastrin)、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因模拟法建立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分别对模型大鼠摄食量、体质量以及gastrin、CCK-8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运脾消食颗粒可以明显增强厌食症大鼠的食欲,增加体质量,提高胃窦部gastrin含量,降低血清CCK-8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运脾消食颗粒对厌食症模型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其发挥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gastrin、CCK-8含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幼龄厌食大鼠模型血浆及胃窦黏膜中CCK-8和β-EP含量的变化,探讨厌食康丸对CCK-8和β-EP的调节作用。方法:将50只日龄30~35天、雌雄各半的健康SD大鼠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消食片组、厌食康丸大、小剂量组。造模,4周后检测血浆及胃窦黏膜中CCK-8和β-EP含量。每周称大鼠体质量。结果:模型组血浆CCK-8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大、小剂量组与消食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浆及胃窦黏膜β-EP浓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消食片组血浆及胃窦黏膜β-EP浓度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大、小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消食片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厌食康丸能提高幼龄厌食症大鼠血浆及胃窦黏膜中β-EP的含量,降低血浆中CCK-8的含量,增加厌食大鼠的体质量。  相似文献   

6.
捏脊疗法对幼龄厌食大鼠血浆CCK-8、β-E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测捏脊疗法对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血浆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探讨捏脊疗法预防和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机理。方法:病因模拟法制作幼龄厌食大鼠模型,用捏脊、中药治疗,并用放免法测定外周血CCK-8和β-EP的含量。结果: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较模型组体重和食量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血浆CCK-8含量均增高,血浆β-EP含量减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浆CCK-8含量降低,血浆β-EP含量显著增加。结论:捏脊或中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小儿厌食症,两者疗效相近。捏脊的作用机制与调节该模型外周β-EP和CCK-8的分泌与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脾颗粒治疗脾虚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将脾虚型小儿厌食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运脾颗粒治疗组40例予运脾颗粒治疗,1~3岁3 g/次,3~6岁4.5 g/次,6~12岁6g/次,3次/d,餐前半小时开水冲服;儿宝颗粒对照组40例服用儿宝颗粒,1~3岁5 g/次,4~6岁7.5 g/次,6岁以上10 g/次,3次/d,餐前半小时开水冲服;2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对照组为90.00%,2组疗效接近;治疗后2组患儿食量、体质量均升高,症状积分均下降;治疗组食量优于对照组。结论:运脾颗粒治疗脾虚型小儿厌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刘翠瑛  邓丽莎 《新中医》2002,34(8):48-49
目的:观察儿血宝口服液治疗小儿疳病的疗效。方法:对100例疳病患儿用儿血宝口服液口服,每次20ml,每天2次,连服1月为1疗程,连用3疗程。结果:显效70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2%;治疗前体重、身高分别为(13.71±0.78)kg、(89.50±3.89)cm,治疗后体重、身高分别为(16.15±0.81)kg、(92.94±4.11)c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该方具有补脾益肾、益气生血之功,可明显提高疳病患儿的体重和身高,对疳病患儿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调脾增食颗粒对幼龄厌食大鼠血浆β-EP(β-内腓肽)及CCK-8(胆囊收缩素)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幼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调脾增食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喂饲常规鼠饲料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特制高蛋白高脂饲料喂养1周,建立幼龄厌食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调脾增食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按33.86、16.93、8.47 g/(kg·d)剂量给药,阳性组给予健胃消食片0.675 g/(kg·d),连续给药4周;记录各组大鼠进食量,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浆β-EP及CCK-8的含量。结果:调脾增食颗粒中、高剂量组第3周和第4周的进食量明显多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调脾增食颗粒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浆β-EP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CCK-8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调脾增食颗粒治疗厌食症与调节血β-EP及CCK-8的分泌与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幼龄厌食大鼠胃窦、十二指肠和结肠组织中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一氧化氮(NOS)、5-羟色胺(5-HT)及P物质(SP)与厌食症的相关性及其儿宝颗粒对其的干预.方法:模拟小儿厌食症的病因制备幼龄厌食大鼠模型,然后运用儿宝颗粒和西沙必利对其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正常组和幼龄厌食大鼠胃窦、十二指肠和结肠组织中GAS、SS、NOS、5-HT及SP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厌食模型组大鼠胃窦、小肠黏膜中的GAS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胃窦黏膜中SS阳性细胞增多,胃窦、小肠黏膜及结肠黏膜5-HT阳性细胞明显减少,胃窦、十二指肠及结肠肌层中NOS阳性纤维明显增多,胃壁肌层中SP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结论:GAS、SS、NOS、5-HT及SP的紊乱与厌食症存在相关性,而儿宝颗粒对其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脾颗粒对幼龄厌食模型大鼠胃肠激素水平和小肠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幼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儿宝颗粒,1.75g/kg)、运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4.20、2.10、1.05 g/kg),每组10只,采用特制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厌食症大鼠模型,造模和给药期间监测大鼠的体质量和摄食量,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胃泌素(GAS)及生长抑素(SS)含量,取胃窦部胃壁组织,制备组织匀浆,ELISA法测定胃窦GAS及SS含量。结果:造模后大鼠体质量和24小时摄食量明显减少,血清和胃窦GAS含量明显降低、SS含量明显升高(P0.05);给药后,运脾颗粒不同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和24小时摄食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高、中剂量组血清GAS均升高,胃窦GAS升高,胃窦SS降低(P0.05)。结论:运脾颗粒对幼龄厌食模型大鼠胃肠激素水平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评价运脾开胃散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从在我院就诊的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厌食症患儿选取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运脾开胃散联合复方胃蛋白酶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复方胃蛋白酶颗粒口服。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食欲、食量均较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更佳(P0.05)。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21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2%;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8.05%(P=0.0410.05)。结论运脾开胃散联合复方胃蛋白酶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同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脾温阳颗粒对脾虚泄泻大鼠胃黏膜结构及血浆中胆囊收缩素(CCK)、胰多肽(PP)浓度的影响。方法:用大黄加饮食失节法制作大鼠脾虚泄泻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思密达组和运脾温阳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同批次正常大鼠10只作为正常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10d后,检测大鼠胃黏膜细胞形态学改变和血浆中CCK、PP浓度。结果:脾虚泄泻模型大鼠胃黏膜细胞受损,血浆CCK浓度下降,PP浓度升高;给予高、中剂量运脾温阳颗粒治疗后,上述指标均得以明显改善而接近正常大鼠。结论:运脾温阳颗粒改善脾虚泄泻大鼠症状可能是通过保护胃黏膜细胞,调整血浆中CCK、PP浓度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幼龄厌食大鼠胃窦黏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形态变化,探讨儿宝颗粒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电镜观察,CMIAS-98A北航图像分析仪比较厌食大鼠和儿宝颗粒干预后大鼠胃窦黏膜上皮细胞和壁细胞内线粒体及主细胞内酶原颗粒的个数、面积、周长、长径、短径及圆度值的变化。结果:厌食大鼠胃窦黏膜上皮细胞和壁细胞内线粒体及主细胞内酶原颗粒的个数、面积、周长、长径、短径及圆度值等与空白组比较发生明显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儿宝颗粒组胃窦黏膜细胞超微结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厌食大鼠胃窦黏膜细胞超微结构异常与厌食症的发生有关,而儿宝颗粒能有效干预其结构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脾和络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造模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运脾和络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甲钴胺组,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运脾和络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大鼠血浆β-内啡肽的影响。结果:运脾和络颗粒高、中剂量组能明显上调大鼠血浆β-内啡肽(P<0.05)。结论:运脾和络颗粒能上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血浆β-内啡肽,可能是其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儿退热解毒颗粒对发热大鼠下丘脑中β-内啡肽(β-EP)和神经降压素(N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10只和模型对照组、小儿退热解毒颗粒组各13只。模型对照组、小儿退热解毒颗粒组用酵母混悬液造模。造模结束后,小儿退热解毒颗粒组给予小儿退热解毒颗粒42g/kg,灌胃容量10mL/kg;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量蒸馏水,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观察给药后2 h体温变化值(△T),测定β-EP和NT含量,并将△T分别与下丘脑中β-EP和NT的含量变化进行相关分析,观察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小儿退热解毒颗粒组给药2h后体温明显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儿退热解毒颗粒组给药2 h时△T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儿退热解毒颗粒组β-EP、NT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小儿退热解毒颗粒组的△T与β-EP、NT含量均呈正的直线关系。结论小儿退热解毒颗粒可通过影响下丘脑中β-EP和NT的含量而发挥其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设儿宝冲剂、健儿糖浆治疗组,并设对照组,治疗小儿厌食症。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厌食患儿淋巴细胞ANAE标记的T淋巴细胞绝大部分回升至健康儿童值96.46±4.1。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心理应激反应大鼠中枢及血浆β-内啡肽(β-endorphine,β-EP)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n,ACTH)含量的变化及调肝治法方药-加味四逆散的影响。方法采用限制大鼠活动空间的方法,建立慢性心理应激反应模型。放射免疫法检测β-EP和ACTH。结果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内β-EP水平明显降低,血浆含量明显升高;下丘脑、血浆ACTH水平均明显升高。调肝方药可以明显升高下丘脑、垂体内β-EP水平,降低血浆β-EP含量以及下丘脑和血浆ACTH水平。结论加味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反应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其机制与其调控中枢阿片促黑皮质激素原(Proopiome-lanocortin,POMC)细胞分泌产物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外敷结合理疗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拟厌食运脾贴外敷结合生物波经络通治疗仪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78例,采用厌食运脾贴外敷中脘、通谷两穴,配合使用生物波经络通治疗仪;对照组78例,给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和21-金维他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厌食运脾贴配合生物波经络通治疗仪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药七皮饮对银屑病样皮损大鼠模型皮损及不同组织中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方法]复制银屑病样皮损大鼠模型,中药七皮饮治疗,每日治疗1次,连续10 d。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变化、测定皮损Baker组织学得分及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得分、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浆、皮损及下丘脑中β-EP含量。[结果]中药治疗后大鼠皮损明显改善,中药组Baker组织学得分及PASI得分均明显较模型组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浆β-EP呈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皮损β-EP升高(P0.05);模型组下丘脑β-EP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血浆β-EP含量无明显变化;皮损处β-EP降低(P0.01);下丘脑β-EP含量升高(P0.01)。[结论]中药七皮饮对银屑病样皮损大鼠模型皮损有改善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降低皮损β-EP、升高下丘脑β-E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