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糖尿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干预糖尿病前期是预防糖尿病发生,防止糖尿病病情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干预糖尿病前期符合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近年来中医药干预糖尿病前期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探索其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彰显临床疗效.目前这些研究可重复性差,缺乏可比性,迫切需要应用循证医学的理念来提高研...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前期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群的主要“后备军”,中医药在糖尿病前期防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优势,如何科学有效开展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研究,使其成果更好地服务临床,成为当前中医药工作者一大焦点问题。近年来,转化医学的发展,为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思路。简述糖尿病前期的中医优势,转化医学视角下开展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前期主要存在三个问题:(1)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脱节;(2)临床成果与基层诊疗结合欠缺;(3)主动健康与科技创新应对不足。对此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加强沟通,通力合作;(2)关口前移,重心下沉;(3)创新发展,医工融合。这些对策可能有利于促进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前期的成果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医证候特点及干预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前期又称糖调节受损,是指葡萄糖代谢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异常状态,其属中医学"脾瘅"的范畴。研究糖尿病前期人群的中医临床证候分布特点,对防治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医临床证候分布特点及其干预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药临床干预糖尿病前期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和总结糖尿病前期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以及中医对糖尿病前期的病因病机认识,从"治未病"角度评价中医对糖尿病前期的治疗实践。通过综述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前期的现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糖尿病前期的研究前景作出评价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医院为引导,社区为主体的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综合防治方案。[方法]立足于中医药防治脾瘅(糖尿病前期)临床研究结果及行业标准,经同行专家多次讨论,再修订,达成共识。[结果]36.20%糖尿病高危人群因饮食失节发生脾瘅(糖尿病前期),病位在脾胃占43.60%,中医综合防治方案干预脾瘅(糖尿病前期)1a,42.15%血糖恢复为正常水平。[结论]制定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可复制的、易推广的糖尿病前期中医综合"三早"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糖尿病前期的病因病机及其证候特征和临床表现进行进一步探讨,强调在糖尿病前期运用中医理论,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及养生保健方法早期干预早期防治.在CNKI数据库分别先后输入主题词“脾瘅”、“糖尿病前期”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跨度从2002年-2012年,检索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在检索结果中去除流行病学调查、会议报告、西医相关实验研究等.输入主题词“脾瘅”检索到15篇相关文献,输入主题词“糖尿病前期”检索到169篇相关文献,经筛选符合条件的剩余相关文献共45篇.纵观中医发展史,历代医家多重消渴轻脾瘴,对脾瘅的病因病机、证候演变及整体辨治规律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因此,从中医脾瘅角度认识糖尿病前期,为从源头上防治糖尿病提供了理论依据,突出“治未病”思想,提高中医药疗效,彰显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7.
正糖尿病前期即糖调节受损,包括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是介于糖代谢正常和糖尿病中间阶段的一种状态。2010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5.5%,2型糖尿病为9.7%[1]。因此,积极防治糖尿病前期对于延缓或阻断糖尿病的发生意义重大。本研究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思想,观察糖前康胶囊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早期防治糖尿病提供临床数据。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从痰湿论治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医病机和西医病理两个不同角度探讨了"胰岛素抵抗"与中医"痰湿"的相关性,阐述了古代中医和现代中医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认识,试图揭示痰湿的物质基础及其实质,并从病理方面探讨痰湿与肥胖及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联系,从分子水平探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意在揭示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病理实质,提示痰湿是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为运用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提供客观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前期属中医“脾瘅”范畴,在此时积极治疗可延缓或阻断向糖尿病发展。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中药、经脉-脏腑治疗的结合,应用于糖尿病前期可延缓病情进展为糖尿病。该文从对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认识、经脉-脏腑理论、中药治疗理论及内服转外用理论等方面详细探究穴位贴敷疗法的中医理论基础、选穴及选药依据,认为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糖尿病前期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具有绿色、无创、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效果好等特点,且可避免患者依从性不高等问题,发挥中医药优势,减轻医疗负担,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前期属中医学"脾瘅"范畴,此期通过干预治疗具有可逆性,是中医学"治未病"领域的优势病种。研究中医药干预治疗糖尿病前期病变具有广阔的前景。从脾虚湿热致脾瘅的新视角探讨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中医药疗法,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前期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以期延缓糖尿病前期病程的进展,有效改善其转归,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近年来关于糖尿病前期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的文献研究总结,发现将中医体质学应用于糖尿病前期人群,突出中医"治未病"理念,进行个体中医体质辨识及保健,合理适度的饮食指导及生活方式干预,为糖尿病前期中医辨证施治和预防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属中医学"视瞻昏渺"、"萤星满目"范畴,中医学对其辨证分型、治法用药的认识已久,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近10a来,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展示了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中医药相关研究,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治疗进展有重大意义.本文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方式及疗效进行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前期是指高代谢综合征,如烦渴,多尿,易饥,体重减轻、乏力等,测得的血糖水平已超过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这种状态称为糖尿病前期,包括单纯IFg,单纯IGT、IFG合并IGT。糖尿病前期患者如不积极地进行有效干预,则极易发展为糖尿病。笔者通过文献回顾综述治疗糖尿病前期中西医干预的研究现状,从糖尿病前期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治疗目标进行详细阐述,对糖尿病前期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中医诊断、中医治法进行分析总结,得出"脾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前期的观点,详细介绍药对在治疗脾瘅中的运用,并总结中医各家学术思想及复方在脾瘅中的运用。糖尿病前期的中医体质干预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一脉相承,中医历来强调对疾病要"三分治、七分养",中医"治未病"思想广泛运用于以糖尿病前期为代表的亚健康人群,笔者主要汇总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中医体质与糖尿病前期的相关性研究,以总结中西医治疗经验为主,旨在共同提高对糖尿病前期的临证思维,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前期指在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高血糖状态[1]。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达35.2%,其中男性为37.0%,女性为33.4%[2]。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脾瘅”“肥胖”“食郁”等范畴,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前期有新的证据,是“治未病”理论的充分体现[3-4]。本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临床一线专家采用病证结合原则,基于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水平分级、推荐级别和专家共识建议提出糖尿病前期诊断、预防、干预、康复的基本流程和技术方法,促使糖尿病前期防治的规范化[5-6]。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中从事糖尿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各类医师、护师,以期应用病证结合诊疗思维,提高糖尿病前期中医药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是全世界的健康难题,西医西药在治疗糖尿病中存在局限性,中医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更符合系统生物学对糖尿病的认识,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和机制还未被国际广泛认可。中医病机与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能够用现代生物学理论有机的联系起来,用中西医结合观认识糖尿病,用现代生物学理论去解释病因病机、法理方药,用组学、质谱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等破解对中医药糖尿病治疗中的科学疑问,把中医的精华展现出来,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调节由正常变为受损,虽升高但还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时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两种。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前期属于消渴病的萌芽阶段,即“脾瘅”范畴。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糖尿病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含义。本文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对整体调节干预糖尿病前期的理论、意义及前景展望进行了阐述,为中医药个体化防治糖尿病前期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中医"治未病"角度出发,引用古典文献及历代医家论述,指出脾虚是糖尿病前期的基本病理基础,可通过中医健脾法综合调治,以防止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期转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呈急剧上升态势,由于广大患者对该病的认识不足,不能加强对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和对并发症的积极预防、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情快速发展、死亡率迅速攀升。西医在糖尿病的预防、治疗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整体综合治理、调理方面尚无法兼顾。中医药的独特作用有效地弥补了西医西药的不足,2型糖尿病采用中医药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广大患者对中医中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越来越重视与认可。刘志龙教授运用中医经方治疗糖尿病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治疗经验,他在临证中灵活运用"六重法"的中医"整体观念"思维模式针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治疗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我们通过学习、整理刘教授的"六重法",并以"六重法"为指导,从而在临床中所体现的预防、治疗2型糖尿病独有的中医药优势。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可从"血痹"、"麻木"、"不仁"、"痿证"等辨证治疗,现代人有称为"消渴痹症"。目前,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认识和治疗手段日益丰富,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疗效,探寻历代文献的中医治疗规律及辨证论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6,(7):1387-1389
本文主要通过回顾中医经典结合现代研究方法,从中医对肥胖2型糖尿病认识及数据挖掘角度,探讨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研究思路及方法,为中医药防治其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