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糖毒"与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血糖高、尿糖.血糖高可引发一系列损及脏腑、气血、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古有"脾瘅"、"消渴"、"消瘅"等病名.然"亢则为害","物之能害人者皆谓之毒","毒是对机体生理功能有不良影响的物质"[1],由此可将升高的血糖称之谓"糖毒".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糖毒"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以痈论治"消化性溃疡浅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曦明  陈文娜 《光明中医》2006,21(11):11-13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周学文教授长期从事脾胃病、肝胆病等疑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首次将中医外科"消、托、补"等治法融入内科溃疡病的治疗,认为消化性溃疡是以季节、饮食、七情为主要病因,气血壅遏,热盛肉腐为主要病机,进而提出消化性溃疡"以痈论治"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宇宙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的.人体身体健康,气化功能正常,气运行通畅,血与津液流通也通畅,精气充足,生理活动正常,生命力旺盛,叫有"神".如果五脏不调和,精气生成不足,循行不调和,必生凝滞,"石"乃产生.五脏六腑以通为用,五脏六腑条达,气血流通.人即有神,石乃自出.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是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治疗疾病的原理基本是针对阻止或纠正不良作用条件及影响正常气血、精、津流通的各种因素及造成的病理变化,在这个基本原则上,两者是相通的。中医理论认为"六腑以通为用",临床上笔者运用这个理论,对常见泌尿、生殖外科疾病,如肾功能不全、尿路结石、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慢性睾丸炎合并精液异常等疾病,结合现代解剖、生理、病理学的观  相似文献   

5.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06,26(10):25-25
一般人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病有六种不易治的情况。骄横放纵不讲道理,是一不治;把身体看得轻而把财物看得重,是二不治;对衣服食物不能调适,是三不治;气血错乱,脏气不安,是四不治;身体瘦弱不能用药,是五不治;迷信巫祝不信医道,是六不治。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渴望日益强烈,倡导惜生命,重养生,防患于未然,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和医疗技术,可能是当今医学预防或减少心脑血管、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有力武器.作为承载"治未病"功能的各级中医院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面对较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气血理论一直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焦点,气血失和是脏腑失调的病理反映,亦是许多疾病的基本病机。气血交互过程中,"脉"起到了重要的中介/纽带作用。气的生成与运行依赖于血,气血交会化生之所在于脉,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交互的中介,故提出"气血交互于脉"理论,诠释为"气以脉而帅血""血由脉而载气"。另外,将"脉"作为中医气血理论研究与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结合点,进一步探讨中医气血理论。以气虚血瘀证为例阐明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变机制与气血失和的相互关系,深化对气虚血瘀证"气虚于脉则血瘀,血阻于脉则气虚,气血交互于脉,三者互为因果"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浅话中医"补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古松 《光明中医》2007,22(11):10-10
"补法"是医门八法中一法耳.补阴阳气血之不足,使之归于平衡.为医者,临床用之,人所喜,然而,岂可投其所好而滥施?即所谓"进补必须识补".现略作浅议.  相似文献   

9.
"春困"反应了机体内部存在着不能顺应自然变化,隐伏着阴阳失和、气血失调、脏腑虚弱等的亚健康状态,如不及时调整、纠正则会发展到疾病状态.所以,通过各种方法对"春困"加以及时调整纠正是必要的.通过各种保健方法不能得到改善时,可采用中医辨质治疗的方法使其及时恢复健康.通过数百例的临床观察,可分五个体质类型:即肝肾阴虚型、肝阳上亢型、痰湿内阻型、中气亏虚型、肝气郁滞型.分别使用:养阴宣困汤、潜阳除困汤、散湿祛困汤、益气发困汤、和肝解困汤治疗.  相似文献   

10.
将"枢经"理论引入亚健康领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枢经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枢经"是人体的主要枢机,具有主司开阖和贵畅达的生理特点,是调节阴阳平衡、气血运行、脏腑功能的关键。而亚健康状态理论机制正是气血不调、阴阳失衡、脏腑失和,因此枢经理论在亚健康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故可以将调理枢经视作干预亚健康的总纲。  相似文献   

11.
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致残率、高致死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存质量,增加疾病负担。心脑之间的相互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心脑同治”是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探究二者的关系及中医药治疗现状对建立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心脑同治”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溯源,认为心脑血管疾病异病同源,心脑以血为基、神明相统;并阐述了心脑同治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心脑血管疾病致病因素相同、共患疾病夹杂,而神经体液反射失调、内分泌及免疫调节紊乱等可影响彼此功能。同时探讨了心脑同治中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干预效应,发现此类中药能够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的调控起到心脑血管保护作用。结合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对中医药心脑同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实践策略做出思考与展望,从关注重点人群、聚焦优势病种、发挥中医药价值、科学阐释心脑同治的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转化应用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控制与事件发生前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对79例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心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高危人群出现病情变化的多寡、所呈现的中医症候与多种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超重、脑力劳动、喜食肥甘、烟酒嗜好等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心脑血管事件危险因素控制不佳会直接或间接导致高危人群出现病情变化。遵循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早期识别病情变化,针对多重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及病情变化的中医症候进行辨证施治,必将有效的减少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血管活性物质在针灸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卢晨  王友京 《针刺研究》2004,29(4):304-309
本文对 1 998年来有关血管活性物质在针灸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针灸对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栓素A2 、前列环素、一氧化氮、血管紧张素Ⅱ、心钠素及神经降压素等血管活性物质的调节可能参与了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蚓激酶,是从蚯蚓(地龙)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具有良好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在抗血栓及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有着较好的疗效。目前开发的蚓激酶纳米靶向给药系统或蚓激酶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蚓激酶的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已广泛应用于溶栓、抗肿瘤等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本文就蚓激酶的相关组分及蚓激酶在溶栓、心脑血管、抗肿瘤、心脑血管保护等方面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和血管的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是指心脑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近年来促血管新生作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新的治疗策略而备受重视,该文主要对近几年来促血管新生的中医药研究概况进行总结,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6.
祛痰化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医学发挥其独有特色的诊治方法,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从祛痰化瘀的角度来探讨和治疗AS成了一个新的热点,本文将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斑块的中西医结合认识现状及研究思路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脉粥样硬化(AS)稳定斑块向不稳定的转变与心脑血管疾病事件密切相关,如何稳定AS斑块成为现代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的热点。粥样斑块的形成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参与的漫长复杂的过程,炎性反应在不稳定斑块形成及破裂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全方位治疗疾病且不良反应轻的特点,应该在稳定AS斑块方面具有潜在的疗效优势。本文就近年来学者们进行的不稳定斑块中西医结合的相关研究作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并结合作者进行的相关课题研究,提出了关于“毒、瘀致不稳定斑块”的设想,且正在运用解毒活血的方法进行不稳定斑块干预的研究。相信通过这一探索性研究工作,会为稳定AS斑块中医药治疗方法学提供客观的实验及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张洋洋  虞立  赵超  万海同 《新中医》2021,53(5):14-19
心脑血管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尤其是老年人健康的疾病,有高死亡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三大特征。中药复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等特殊优越性,脑心同治理论具有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征。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通过药方组成、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对基于脑心同治理论的中药复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阐明中药复方通过其药效物质基础发挥药理作用的同时,结合活血化瘀、养阴益气、通脉舒络等中医理论来防治心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9.
当归是传统中药方剂中一味常用的草药,可以补血、治疗痛经和其他妇科疾病。作为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刑,当归也在亚洲和欧美地区销售。它的补血、抗氧化和免疫调节作用已经广为人知。近期研究表明,当归在抗肿瘤、改善记忆力、抗辐射和神经保护方面也有一定作用。植物化学研究从当归中分离得到了有机酸、苯酞和多糖等多类物质。根据最近的动物研究和临床实验,当归可以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肾病综合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当归植物化学、药理学、药物相互作用、临床应用和毒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以使其药用价值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并使其应用前景更广阔。  相似文献   

20.
阿魏酸钠是阿魏酸的钠盐.研究发现,阿魏酸钠能减轻实验动物脑、心脏和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及免疫系统等疾病.本文综述了阿魏酸钠抗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