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药证直诀》在中医证候学说的历史发展中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古代对证候的症征、方药认识常与现代不一致,故从寒、热证候与寒、热症征相关性角度,探讨《直诀》证候的特点。首先提取寒、热证候和寒、热症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寒、热证候与寒、热症征的相关性。发现:1热证与寒证比较,有热症征的证候比例以及热症征的频率均明显增加,有寒症征的证候比例以及寒症征的频率均明显降低;2热证与非寒热证比较,有热症征的证候比例以及热症征的频率均明显增加,有寒症征的证候比例以及寒症征的频率均明显降低;3寒证与非寒热证比较,有寒症征的证候比例以及寒症征的频率均明显增加,有热症征的证候比例以及热症征的频率均明显降低;4大多数的热证和寒证不出现寒、热症征。以上说明热证候与热症征具有正相关关系,寒证候与寒症征具有正相关关系,同时说明热证候与热症征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寒证候与寒症征的正相关关系还较弱。  相似文献   

2.
生物信息学分析寒证海量数据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信息学是这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它通常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分析诸如基因组碱基测序等的海量数据,从而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中医证候-基因组研究即是借用了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来探索中医证候的生物学本质。在寒证的转录组学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数据,但却面临"数据堆积"的困境,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引入必然为中医寒证-基因组研究予以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辨证分型标准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方法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临床科研共享数据采集系统"采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证候要素的临床分布特征。结果经过聚类分析将一般症状聚为25类,舌象聚为6类,共涉及证候要素17个;经过因子分析提取出公因子19个,共涉及证候要素15个。综合以上结果初步提取病位证候要素7个,分别为胞宫、肝、脾、肾、胃、心神和胆;病性证候要素7个,分别为气滞、血瘀、阳虚、气虚、湿、热和血虚。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病位胞宫、肝、脾、肾、胃、心神和胆相关性较高,与病性气滞、血瘀、阳虚、气虚、湿、热和血虚相关性较高,其中以气滞、胞宫、血瘀、脾、肝、阳虚、气虚、湿为主。  相似文献   

4.
中医证候的研究一直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中医具有整体性等特点,而无法用单纯的现代还原方法去研究,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去阐述中医内涵,为中医证候的定量提供了可能。文章就寒证量化提出了应用复数结构去定量,希望能为后期的寒证量化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共识法对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和证候构成要素进行分析,为修订《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标准提供依据。方法筛选报道类文献484篇,书籍类文献41部,提取文献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专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函审、共识会议、行业专家论证会,最终形成《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原发性痛经(修订)》中医证候部分。结果确定原发性痛经6种证型,即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气血亏虚证、湿热瘀阻证、肝肾亏损证、阳虚内寒证,并修改完善各证型下的证候构成要素。结论文献研究法、专家问卷调查法、专家共识会议法联用,为获得规范的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分型和证候构成要素提供了有力依据,初步形成了原发性痛经规范化证候分型及证候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寒证证候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提高中医寒证流行病学调查量表的质量。方法利用中医寒证证候量表采集了3914例调查者的临床症状学资料,采用Cronbach'sα系数、分半信度、结构效度等统计分析方法对量表进行信度效度进行评价。结果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91,除舌脉外,其余各项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60;分半信度为0.728;因子分析显示量表区分效度较高,结构效度好。结论寒证证候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能为寒证诊断标准的确立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心肾不交"这一名词演变的哲学基础开始于《周易》,在诸多经典医籍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藏经》等已有一定雏形,在唐宋时基本得到确定。"心肾不交"一词的记载首见于宋代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明清时一些医家认为心肾不交证为心火旺肾阴虚证,将心肾不交作为失眠、遗精、健忘的病机。据文献查阅"心肾不交证"一词现最早见于程莘农院士1964年所著《中国针灸学》,现代认为心肾不交证等同于心肾阴虚阳亢证、肾阴虚心火旺证,与明清医者观点一致。当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普通高等教育中医类国家规划教材和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均用"心肾不交证"作为规范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213例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症候进行聚类分析,找寻症候的分布规律及其诊断要点。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有关证候判定标准,自制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调查表,收集了213例KOA患者。把四诊资料首先进行系统变量聚类分析,再结合临床实际,认为分为3类最为合适,然后再行K均值聚类分析,并对每一类证型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每个证型和对应症状。结论:肝阴虚证、肾阴虚证、脾阳虚证、痰湿证、寒证、风证、血瘀证、气滞证等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基本证候单位,肝肾阴虚髓亏证、脾阳虚寒凝痰湿、风寒气滞血瘀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常见中医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COS患者证候要素,为其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82例PCOS患者的中医症状、舌象、脉象等四诊信息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方法了解其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结果:特征根1的公因子有18个,经同质性合并,共提炼出10个病性类证候要素:痰湿、阳虚、血瘀、气虚、气滞、气郁、阴虚、血虚、精亏、热火。3个病位类证候要素:肾脏、脾脏和肝脏,最终累及的靶器官是胞宫。结论:因子分析是确定PCOS常见证候要素的有效方法,PCOS患者最多见的证候要素为痰湿、阳虚、血瘀,病症的靶位器官为胞宫,涉及肾、脾、肝脏。为PCOS的中医辨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真寒假热证为中医学中一个极为特殊的证候类型,因该证候既有寒证表现,又有热证症候,但其中的热证不能反映疾病的本质,寒证才符合疾病的本质,故称为真寒假热。《中医诊断学》中认为寒热真假只有"当病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才能发生,常见于"病人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1]。吾师郭立中教授为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急难症研究所所长,于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真寒假热证并非只有在疾病危重关头才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CNKI数据库文献检索功能,深度分析艾滋病中医证候的文献趋势。方法以"艾滋病、中医证候"为主题词,或"艾滋病、AIDS、HIV感染、中医证候、中医体质类型"为关键词,检索CNKI数据库2005年—2014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结果 CNKI数据库2005年—2014共检索到69篇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相关文献。文献数量呈总体上升趋势,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杂志》和《中医学报》发表文献量最多。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CNKI数据库艾滋病中医证候的文献进行分析,为了解该领域的概况、现状和研究热点难点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诸病源候论》为隋代巢元方所著,书中大量应用"候"字,此"候"字可概括为病候、证候、脉候三部分。文章从《诸病源候论》中对"无子候"的论述着手,探讨"候"的含义及特点,并阐述《诸病源候论》对中医辨治不孕症的临床指导意义,以期为中医医者学习《诸病源候论》提供理论学习思路,将中医古籍学习成果应用于现代临床。  相似文献   

13.
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对表热里寒证的论述较为简略,历代中医药学家对这一证型也争议颇多,导致医者对此类证候在理论和临床上有一些困惑和混淆,使得提取和界定证候要素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从“表里”含义的不同角度“、寒热”概念中的不同界定等方面,结合古籍和历代医家对于表热里寒的理解,分析“表”和“里”的定义,浅析表热里寒证产生歧义的原因,以期加深在理论和临床上对本证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李晓辉 《国医论坛》2013,28(1):16-17
现行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对于阴阳格拒中"阴盛格阳"的病机认识有实寒证和虚寒证之不同;通过阴阳学说的再认识,结合《伤寒学》相关治疗进行分析,提出"阴盛格阳"当为极虚寒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功血证候要素的提取和应证组合规律,对证候规范化进行深化研究。方法: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对功血现代文献提取证候要素和靶位以及应证组合规律。结果:通过对功血现代文献的研究,提取的主要证候要素为:气虚、内火、血瘀、阴虚、阳虚、气郁、血虚,其靶位为:肾、脾、肝、胞宫、冲任、心。7种证候要素进行应证组合,得到37种证候组合形式,临床涵盖率为95.37%。结论:目前功血临床中医证候类型分布离散,临床辨证的个体性差异大,运用证候要素去应证组合证型有一定的规律性,使中医辨证论治具有可操作性、灵活性、准确性及先进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气滞证诊断标准的异同,总结适用范围,为气滞证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气滞证诊断标准的相关文献,并追查标准出处,获取原始刊物,归纳各标准被引频次、证候组成、症状分布,并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最终得到单一气滞证诊断标准类刊物8本,被引频次分别为《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126次,《中医证候规范》100次,《中医证候辨治轨范》11次,《中医证候诊断治疗学》19次,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285次,行业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790次,国家教材《中医诊断学》433次。结论气滞证诊断标准可分为:主要症状、伴随症状、或见症状、舌脉四个方面,临床研究上气滞证诊断标准应以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为主,根据研究需要选择相应诊断标准参照应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寒证的现代研究方法,主要从主观(专家系统)客观(数学系统)结合、宏观(症状)微观(基因)结合、中(证候)西(疾病)结合和人文与科学方法结合等4种方法来论述。寒证这一传统证候的研究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有利于增强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利于促进中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证候诊断标准是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核心。10余年来,诸多专家学者在该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如《中医证候辨证规范》(冷方南主编)、《中医证候规范》(邓铁涛主编)、《中医疾病诊疗纲要》(朱文锋主编)等。特别是近几年面世的国家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病证治法术语》等,不仅使证候诊断规范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标志着中医学术标准化有了重大突破。但是,在临床辨证过程中,同一证候其所属症状的轻重程度往往有明显差异,给临床辨证论治与实验研究带来新的问题。可否对证候依其所属症状的轻重程度进行分度定量诊  相似文献   

19.
微博直通车     
正@九星悬朗七曜周旋#《国际疾病分类》纳入中医证候#2018年6月18日,数十年推广中医的世卫组织发布了新版《国际疾病分类》,首次将中医"证候"纳入:阴阳虚实寒热表里八纲之证、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证、十二经脉病证、奇经八脉病证、六经病证、三焦病证、五脏病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过敏性哮喘中医证候模型相关研究文献,对阴虚证、气虚证、寒证、热证哮喘中医模型造模方法及评价标准进行归纳,认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动物证候模型基本符合中医辨治特点,可为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但其致病因素、病因病机与发病转归等与临床实际仍存在差异,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