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自噬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其活性长期受内外环境影响而处于动态变化中,自噬过强或过弱均对细胞不利,并可造成病理损伤而导致疾病发生,恢复自噬平衡则是治疗的关键所在。自噬的这种特性与中医"气""血"的特点和功能较为相符,针灸是调节气血的重要方法,其双向调节作用在恢复自噬平衡方面具有重大潜力。因此,从气血的角度认识针灸对自噬的影响可能具有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医推拿美容保健是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调节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阴阳平衡,通过内调外治,双向调节的方法,实现营养皮肤和调节内分泌,达到治疗损害性疾病以及延缓皮肤衰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附翼》称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 ,为滋阴和阳 ,调和营卫 ,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后世对本方发微甚广 ,认为该方具有调和营卫、气血、阴阳等多种作用 ,正如《金匮要略论注》所言 :“桂枝汤 ,外证得之 ,解肌和营卫 ;内证得之 ,化气调阴阳”。而其中双向调节是本方的主要特点。1 双向调节的配伍基础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 ,是人体气血、阴阳等物质生成和以期平衡的基础。因而从脾胃入手即可达到调和气血、协调阴阳的目的。这也是药物发挥其双向调节作用的主要途径。仲景深得此理 ,立此方即以调补脾胃为基础 ,可谓“补土派”之…  相似文献   

4.
历代医家论述不孕主要与肾气不足、寒客胞宫、冲任气血失调有关,不孕症多数病因为"虚、寒、瘀",而温经汤具有"温、补、散、通"特点,从病因病机、现代研究出发,分析温经汤治疗不孕症机理,温经汤对排卵有双向调节作用,可降低寒冷刺激、血液凝滞导致的血粘度增高,能够调节生殖内分泌,改善卵巢功能,调节患者镇痛及血管舒缩功能,使之恢复正常的卵巢功能。说明温经汤是治疗不孕症的经典方剂。  相似文献   

5.
张熙芮  柴可夫 《河南中医》2010,30(8):734-73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由于糖尿病日久,气血亏虚,络脉闭阻所致,故在治疗时采用运脾和络法以滋其气血生化之源和通其痰瘀阻滞之标,双向调节,相辅相成,并根据不同的证型和临床表现应用不同的治法,以达到辨证论治、对症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曲池纳摄阳明气血,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高血压前期属"未病"范畴,无明显症状可查。针刺曲池可以通过免疫调节、体液调节、神经调节等对高血压前期患者产生良性调节,平衡阴阳,调和气血,防止疾病进展。未来应进行大样本随机试验,寻找循证医学支持,为临床治疗带来更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灸的"双向调节"机制是针灸治疗疾病的特色之一,而影响"双向调节"作用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与腧穴本身的特异性,机体的状态和辨证论治三个因素有关。该篇从双向调节的影响因素入手,从正、反几个方面进行探索,配以各种例证进行剖析,以便对其进一步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8.
补中益气汤双向调节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气和脾胃的生理及脾胃气虚的病理,阐述脾胃气虚证候的复杂性、双重性。剖析补中益气汤的组方,探及本方双向调节机理的关键在于调升降、调气血、调虚实、调脏腑。  相似文献   

9.
刘善志 《陕西中医》1997,18(5):232-233
<正> 方剂的双向性,指同一方剂具有相反的两种治疗作用,包括症状相反而病机相同的异病同证同治。是通过调整阴阳平衡,调和气血失常,纠正脏腑功能紊乱,使之趋于正常。中医方药双向调治作用之灵活有效,现代医学亦对其甚为赞赏。现就归脾汤双向调节功能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医"脾胃病"临床的双向调治是中医的优势与特色,其主要是通过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实现的。在以往研究基础上提出:"中药对‘脾胃运化水液’功能的双向调节的分子机制是中药对平滑肌肌球蛋白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通过本假说,文章建立了调节胃肠平滑肌功能的药物研究模式,并应用于药物初筛和机制的初步研究,为中药及方剂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选择。  相似文献   

11.
结合医案介绍陆氏针灸治疗复视的临床经验。认为复视的病因病机为外邪阻络、气血亏虚、肝肾亏虚、气滞血瘀;治疗时重视局部取穴,遵循"局部取穴以疏通局部经气""远端取穴以调节全身气血"和"选取相应背俞穴以调节脏腑功能"的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12.
肠道菌群失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其中产后抑郁症与肠道菌群失调关系密切。基于产后"气血亏虚"的病理特点及肠道菌群归属中医脾胃系统,从中医气血理论入手,调节肠道菌群失调,防治产后抑郁症,不仅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亦可调理产后气血亏虚状态。本文阐述采用益气补血调节肠道菌群失调以防治产后抑郁症,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中医"气血"学说中的免疫学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在中医的"气血"学说中,包括现代免疫学免疫系统中的诸多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也贯穿着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等免疫学功能的思想;从气虚、血虚患者的免疫功能多发生变化,而补气血方药多能增强或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等研究资料分析,也能进一步佐证"气血"学说与免疫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双向调节作用"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巨成 《北京中医药》2008,27(11):860-861
"双向调节作用"是中医学调节规律中重要的核心内容,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内经>中强调的"节阴阳而调刚柔""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等等,都是阐明人体内部生克制化的规律,也就是抑制与促进的双向调节规律.  相似文献   

15.
胁痛乃"不通"与"不荣",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经络阻滞,针刺治疗重在揣穴(寻找敏感腧穴),贵在得气,通过阿是穴疏通局部经气,辨证取穴,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远取四肢腧穴,调整脏腑功能和全身气血运行状态,是腧穴"分经主治"及"远治作用";局部经穴及阿是穴,通调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是"近治作用"与"腧穴所在,主治所在"。针刺前揣穴,找出阿是穴及敏感经穴,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腧穴内受到一定刺激量而产生酸、麻、重、胀等得气感觉,并向病变部位放散,气至病所,产生针刺效应,调节脏腑功能,以治其本,疏通局部气血,以治其标。  相似文献   

16.
血压病是损害和困惑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一种普遍疾病。为了解除患者的痛苦,我根据刺激穴位、疏通经络、清滞化瘀、激发气血运行、改善人体血液循环功能的原理,编了一套双向调节血压的方法,可以使低血压升上来,高血压降下去。  相似文献   

17.
足三里穴为强壮要穴,具有双向调节之功。针刺足三里穴可有利于调动正气.促进机体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协调统一,达到阴阳气血趋于平衡之功。又可集中有生力量.抗邪外出,尚能激活神经、血液、内分泌系统的兴奋.可释放出大量的有机元素,产生抗体,增强自身调节能力.以此完成扶正祛邪、强身健体及延年防衰之功。  相似文献   

18.
气血理论是中医的基本理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历程就是气血由弱转强、继之由盛转衰的过程。气血的变化对于人体的生理、病理、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黄帝内经》说:"气血充盈,百病不生。气血失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著名医家朱丹溪在《血证论》中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血失和是百病丛生的根源,中医养生一贯重视人体气血的动态平衡,强调养生就要做到"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传统中医学家发明了运动、理疗、调节饮食、药物养治等诸多调和人体气血的养生之法,帮助人体气血和谐,"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升"与"降";"补"与"泻";"收"与"散";"行"与"止"等几个方面对中药炮制的双向调节作用进行阐述,初步论证双向调节的产生,是与药物所含成分的量变与质变有密切联系,研究这种规律对揭示药物作用的机理,开发传统药物新用途,提高临床疗效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凡痛证,虽有寒热虚实之分,然求其本,不过气血不通而已.而络穴联络表里两经,对调节气血运行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此理,周德安教授根据列缺行气、蠡沟活血、丰隆气血并治之功用,选此3穴组成"络血止痛方",广泛应用于多种实性痛证的治疗之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