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论中医“气血”学说中的免疫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中医“气血”学说中的免疫学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在中医的“气血”学说中,包括现代免疫学免疫系统中的诸多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也贯穿着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等免疫学功能的思想;从气虚、血虚患者的免疫功能多发生变化,而补气血方药多能增强或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等研究资料分析,也能进一步佐证“气血”学说与免疫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中医的"气血关系"为理论基础,从"益气-生血""活血-助气"到"正气-免疫系统"的同一性为出发点,探讨了中医"益气生血,化瘀解毒"学说中的肿瘤免疫学思想。认为在中医的"益气生血,化瘀解毒"学说中,贯穿着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等免疫学功能的思想,也包括了免疫系统的理论体系,如人体中枢外周免疫器官、各种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的思想内涵。文章从"虚瘀着久易成瘤"及肿瘤患者多发生免疫功能低下为切入点,通过对"益气生血,化瘀解毒"方药的研究资料分析,发现这类方药对肿瘤免疫功能具有调节或增强作用,更加说明了"益气生血,化瘀解毒"思想与现代肿瘤免疫关系密切。为丰富和发扬中医"益气-生血""益气-强卫"和"扶正-解癌毒"等理论,提供方法学借鉴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875-1877
该文探讨了中医"脾肾学说"蕴含的现代免疫学思想,认为中医的"脾肾学说"与免疫学关系十分密切。"脾肾学说"不仅包括了免疫细胞发育的基础,而且其中还蕴含了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和成熟等免疫学思想。此外,"脾肾学说"还与免疫细胞的定居、应答及免疫功能的发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江华  尹素改  彭新 《河南中医》2010,30(7):714-715
中医学对免疫的认识源远流长,许多名医名著中的论点、治则等与现代免疫学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中医阴阳学说与免疫平衡、正邪学说与免疫功能以及中药研究与免疫机理,论述了免疫理论与祖国医学理论密切相关,具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5.
本栏目将就中医学与免疫的关系,即如何应用现代免疫学理论与方法去认识、研究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现象、气血等学说,中医辩证、治则、治法的免疫学基础,中医中药、针灸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或调节等进行讨论,期望有利于阐述、理解中医学与免疫学内在的关系,有利于从免疫学角度加强中医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适当运动会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长期不适当的大强度运动训练会影响免疫功能[1],同时导致运动免疫抑制现象的机理比较复杂[2]。大运动量训练后免疫功能恢复手段的研究是当今运动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中医药对运动免疫功能的研究已很多,本文就祖国医药及天然药物提高运动免疫功能的研究做一综述。1中药复方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近代脾本质认为中医的脾包括现代医学的脾脏、淋巴器官等。肾主骨生髓。人类的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均来自骨髓多能干细胞。郭建军[3]等研究了补脾益肾中药对长期大运动量训练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精髓,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的免疫学说则是通过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以及产生的多种淋巴因子与抗体,在神经与内分泌激素调节下用以维持人的生理平衡.中医的阴阳学说与西医免疫学在宏观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脾胃学说源自《内经》,经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提倡,又经后世医家发扬光大,至今仍被誉为中医之"王道".近年来,免疫学说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热点,许多重大疾病皆已研究至免疫机制阶段.经众多学者证实,中医的脾胃学说与现代医学的免疫学说有着密切关系.笔者将脾胃与免疫的研究分三个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探讨中医免疫观和西医免疫学理论的相关性,阐述湿邪的来源及其致病特点,从中医文献演绎和现代实验研究两方面论述"湿性黏滞",提出以中西医两种免疫观认识"湿性黏滞",运用中医正气学说和西医免疫学理论来解释其迁延难愈、缠绵复发的本质,为湿病的辨证论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388-1390
六腑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与现代免疫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六腑功能正常,正气旺盛,则免疫功能正常,邪气难以致病;如果六腑功能失常,正气虚弱,则免疫功能多低下或紊乱,易引起多种疾病。文章通过中医和现代医学文献检索,探讨了六腑中的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及三焦在现代免疫中的作用,浅析了中医六腑学说和现代免疫二者的关系,旨在为防治中医六腑相关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与细胞因子、性激素、骨钙素的相关性。方法:两个医院在3个月内收集8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辨证分为肾阳虚衰、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四组,抽取血液样本,检测七个指标:雌二醇(E2)、睾酮(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结果:E2在四组证型的气滞血瘀组与肾阳虚衰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8),IGF-1z在四组证型的肝肾阴虚组与气滞血瘀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35),余指标的四组证型未见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雌二醇(E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两个指标可以作为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虚证(肾阳虚衰或肝肾阴虚)与实证(气滞血瘀)的鉴别诊断指标之一,中医证型存在客观的现代医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太空环境对航天员身体造成的损害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失重是引起各种病症的最重要病因,而失重引起的肌肉萎缩是航天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虽中医古代文献中无“失重”、“失重性肌萎缩”等概念,但中医理论能宏观把握复杂疾病的病机特点,为防治失重性疾病,尤其失重性肌萎缩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本文拟从气机升降理论的角度出发,从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变化探讨对失重的中医学认识以及形成失重性肌萎缩的中医病机,以期为中医理论在航天医学中的应用价值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医之“阳”若昭昭之日,温煦化生,抵御疾患,与夭寿相齐。而西医之T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对“自己”和“非已”抗原分子的识别及应答,完成己与非己的过程实乃为我所用及祛邪之过程。二者之间存在着联系。经脉医学通过在特定穴位进行体表刺激,如针刺、热敏灸以及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以引动人体之“阳”,进而促进免疫应答的运转,启动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达到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而其更是顺应了未来医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彰显中医“治未病”理念,具有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4.
益气摄血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多从气血相关的理论进行论治,气不摄血证是ITP临床常见的证型,补气摄血法是常用的治法。与西医相比,中医补气摄血的思路更好的抓住了止血这一关键矛盾,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达到标本兼治而副作用小的治疗目的。对ITP的研究,应探索与ITP证候具有特异性的关联性指标,尤其慢性ITP,临床多表现为气不摄血证,应从中医气血相关理论,结合现代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深入探索ITP气血相关的物质基础以及气不摄血证的形成过程,验证益气摄血治疗ITP的临床疗效,阐明益气摄血治疗ITP的疗效机理,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概念的诠释是准确理解中医理论的前提,是中医理论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医学概念的理解、诠释提供了手段与工具.于智敏博士的专著<中医药之"毒">,是在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医学中"毒"的概念作了解析,使中医"毒"说脉络清晰,具有理论创新意义.这对于我们保持和发扬中医学的整体性的原创思维,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信息时代要开展对中医学基本概念研究,以实现中医学的自身发展,彰显中医学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与结直肠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医证型及肿瘤相关抗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湿热瘀毒型、肝肾阴虚型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SFe水平较脾肾两虚型、气血两虚型、脾虚湿毒型的水平高(P〈0.05)。湿热瘀毒型与病灶在直肠乙状结肠、男性、未行手术治疗高度相关(P〈0.01);肝肾阴虚与大于60岁、肝脏转移高度相关(P〈0.01),与术后复发、肝脏以外的转移相关(P〈0.05)。结论根据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变化,配合中医辨证分型,可对结直肠癌的病情演变做出判断,并做出积极的干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在"虚瘀毒"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18年9月在"虚瘀毒"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CAG的随机对照试验,依制定的筛选标准确定纳入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文献相关风险评估及meta分析。结果纳入29项RCT,共2475例患者,其中"虚瘀毒"治疗组1297例,对照组1178例。与对照组相比,"虚瘀毒"组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34,95%CI[1.29,1.40],P<0.05)及胃镜有效率(RR=1.34,95%CI(1.23,1.47),P<0.05);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R=0.16,95%CI[0.05,0.52],P<0.05)。结论中医"虚瘀毒"理论指导下治疗CAG,能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及胃镜有效率、明显改善胃黏膜病理改变,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安全可靠。然鉴于所纳入文献的局限性,此结论尚需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论证。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病后防复几个方面。治未病理论对许多临床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重点从其基本思想出发,对慢性HBV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脂肪肝等常见慢性肝病的中医诊治思路进行探讨,认为治未病理论在肝病临床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的五脏,每个脏都有"有形之脏"和"无形之脏"组成。在古代虽然没有认识到它所界定的每个脏都有"有形之脏"和"无形之脏"组成的概念,但所采取的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实质上是在弥补当时界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