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针灸足三里抗运运动性疲劳大鼠5=HT生成、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周递增游泳训练的方法复制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温针灸组、普针组。测定递增游泳训练后各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下丘脑内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的变化。结果:温针灸足三里可以延长大鼠游泳力竭时间,与普针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温针灸足三里能够减少5-HT的生成,与普针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温针灸足三里能够促进5-HIAA的生成,与普针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足三里能够抑制5-HT生成,同时加速5-HT代谢,从而有效地改善大鼠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不同方法干预对运动性疲劳大鼠5-HT的影响。方法:采用针刺预处理,针刺同时进行造模,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普针组、电针组、温针灸组,每组各10只。在第4周末观察大鼠力竭时间,下丘脑5-HT、5-HIAA/5-HT的变化。结果:各治疗组均可延长力竭时间,降低5-HT水平,提高5-HT转换率,温针灸组与电针组、普针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组在延长大鼠力竭时间、降低5-HT生成、增强5-HT转换率方面优于电针组、普针组。  相似文献   

3.
头穴透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部分生化指标及氨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部分生化指标及氨基酸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方法采用4星期递增游泳训练的方法复制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头穴组、传统针刺组。采用"逆针灸"的方法。测定递增游泳训练后各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全血乳酸(LA)、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及游离色氨酸/支链氨基酸(f-TRP/BCAA)的变化。结果头穴组与传统针刺组相比,可提高Hb水平,降低BUN、LA水平(P〈0.05),同时可降低CK、f-TRP/BCAA水平(P〈0.01)。结论头穴透刺能够有效改善运动性疲劳大鼠生化指标,同时降低f-TRP/BCAA水平,抑制5-HT生成,从而有效地改善大鼠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4.
电针肾俞、足三里穴防治大鼠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浩 《江苏中医药》2009,41(5):69-70
目的:观察电针肾俞、足三里穴对大鼠运动性疲劳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大鼠力竭游泳后电针右侧肾俞、足三里穴30min,1次/d,共10次;对照组大鼠固定30min,1次/d.共10次。检测并比较2组大鼠的游泳耐力时间、血糖、血清乳酸、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大鼠力竭游泳耐力时间比治疗前明显延长.对照组大鼠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大鼠力竭游泳耐力时间、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乳酸、肌酸肌酶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肾俞、足三里穴可激发体内贮备能源并增加运动疲劳大鼠体内糖贮备,保持体内血糖浓度水平,增强机体有氧代谢能力,升高血红蛋白,提高携氧能力.并同时提高糖异生各酶活力,提高机体血乳酸清除能力,改善骨骼肌能量代谢,减轻和避免疲劳对肌纤维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肾俞与承山穴预针刺联合推拿对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及对外周血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受试者分为对照组、推拿组及针推联合组,每组40例,针推联合组予以肾俞、承山一指禅推,频率为100~120 r/min,连续5 min,结束后在肾俞、承山针刺,得气后留针20 min,每天1次,连续5 d;推拿组仅予以肾俞、承山一指禅推,频率为100~120 r/min,连续5 min,每天1次,连续5 d;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观察3组受试者运动前、运动后疲劳主观感觉评分、心率、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血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及血氨的变化。结果:3组运动后疲劳主观感觉评分、心率、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血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及血氨较运动前升高(P 0.05);运动后推拿组及针推联合组的疲劳主观感觉评分、心率、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血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及血氨均低于对照组(P 0.05);针推联合组血清乳酸、血肌酸激酶及血氨低于推拿组(P 0.05),心率、乳酸脱氢酶及血尿素氮较推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肾俞与承山预针刺联合推拿或单纯推拿均能有效降低运动性疲劳患者疲劳主观感觉评分,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血肌酸激酶、血尿素氮及血氨水平,从而改善运动性疲劳,针刺与推拿对运动性疲劳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联合应用优于单纯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针刺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星期递增游泳训练的方法复制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头穴组、体穴组,采用"逆针灸"的方法。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大鼠力竭游泳时间、全血乳酸(Lactic Acid,LA)、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游离色氨酸/支链氨基酸(free Tryptophan/Branched Chain AminoAcid,F-TRP/BCAA)的变化。结果:与体穴组相比,头穴组在提高Hb水平,降低BUN、LA水平方面有明显优势(P<0.05)。在降低CK、F-TRP/BCAA水平方面,更是明显优于体穴组(P<0.01)。结论:头穴针刺能够有效改善运动性疲劳大鼠生化指标,同时降低F-TRP/BCAA水平,抑制5-HT生成,从而有效地改善大鼠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音乐电针对实验小鼠的抗疲劳效果。方法:将60只实验小鼠随机分为音乐电针组、脉冲电针组、空白组,每组20只。音乐电针组、脉冲电针组针刺百会、长强穴分别接通音乐电针、脉冲电针,连续治疗十五天,以负重游泳的方法制备疲劳模型,观察小鼠力竭性游泳时间、乳酸、尿素氮、肌酸激酶的变化。结果:音乐电针组力竭性游泳时间比脉冲电针组延长45.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音乐电针组血乳酸含量低于脉冲电针组(p0.05);音乐电针组尿素氮含量低于脉冲电针组(p0.05);音乐电针组肌酸激酶含量低于脉冲电针组(p0.05),从而更好的发挥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蒙医温针对运行性疲劳大鼠行为学及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21d力竭游泳方式制作运动性疲劳模型,用温针刺激“顶会”“心穴”,测定大鼠行为学、下丘脑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及蒙医温针的治疗作用。结果:在造模第7d、14d、21d,温针组力竭游泳时间延长,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5)。温针组悬尾不动时间缩短,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含量降低,而蒙医温针治疗可使以上指标趋于正常。结论:蒙医温针通过降低运动性疲劳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减少而起到治疗作用,这可能是蒙医温针抗疲劳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蒙医温针对运行性疲劳大鼠行为学及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21d力竭游泳方式制作运动性疲劳模型,用温针刺激“顶会”“心穴”,测定大鼠行为学、下丘脑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及蒙医温针的治疗作用。结果:在造模第7d、14d、21d,温针组力竭游泳时间延长,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5)。温针组悬尾不动时间缩短,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含量降低,而蒙医温针治疗可使以上指标趋于正常。结论:蒙医温针通过降低运动性疲劳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减少而起到治疗作用,这可能是蒙医温针抗疲劳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方法:将经过10天800米跑急速训练的60名运动员随机分为治疗组(头穴配合体针)、对照组(体针)、模型组,采用"逆针灸"的方法,每次训练前1小时进行治疗,分别记录首次训练与末次训练后运动员心率、成绩、血乳酸、血尿素氮、肌酸激酶、血红蛋白变化。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可升高Hb水平,降低心率(P0.05),显著降低LA、BUN、CK水平(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可升高Hb水平,降低心率(P0.05),降低LA、BUN、CK水平(P0.05)。各组运动成绩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头穴透刺可以改善运动员的内环境,提高运动员的抗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是否应该给予针灸治疗。方法:47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17例)、先药后针组(15例)、针药结合组(15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3组患者分别给予温针灸、先药物后温针灸、药物与温针灸结合的方法治疗,每日1次,6次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①3种方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均有治疗效果,有效率均为100%;②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均优于先药后针组(P〈0.01);③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针灸应及早参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治疗胆道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3组均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治疗,其中针刺组、针灸联合组分别给予针刺治疗,针灸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结果:症状积分3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针灸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联合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针刺组、针灸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沪〈0.05),针灸联合组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治疗胆道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结合运动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加TDP治疗,观察两组VAS和运动功能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VAS及运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止痛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灸结合运动针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配电针疗法、温针灸疗法、针罐疗法共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治疗组运用针刺配电针和温针灸加针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配电针加火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观察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经统计两组之间总有效率差别不同,P〈0.005,两组统计差别较大。结论: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采用麦粒灸治疗躯体亚健康对该人群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躯体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60例。A组(麦粒灸组)采用麦粒灸治疗,B组(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A组和B组每天治疗1次,每周至少治疗3次,连续治疗3周。C组(空白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在治疗前后运用生存质量测量简表(WHOQOL-BREF)、疲劳量表(Fatigue Seale,F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连续治疗3周后进行疗效评定和分析。结果:治疗后,在患者总的生存质量、疲劳状态、睡眠紊乱、疼痛四个方面,C组分别与A组及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体力疲劳积分分别与B组及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P<0.01,与B组比较P<0.05)。结论:麦粒灸与毫针刺均能有效改善躯体亚健康患者总的生存质量,并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疲劳状态、睡眠紊乱及疼痛症状,且在改善体力疲劳方面,麦粒灸的治疗效果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针灸对AD大鼠血清内Aβ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针灸对AD大鼠血清内Aβ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及针灸治疗组,对模型组和针灸治疗组大鼠海马注射A131-42制备AD模型,假手术组大鼠海马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针灸治疗组大鼠采用针刺加艾灸百会穴和肾俞穴进行治疗,其余组大鼠不进行任何治疗;以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Aβ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β含量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针灸治疗组Aβ含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假手术组与针灸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AD大鼠百会与肾俞穴可降低AD大鼠血清内Aβ含量,但其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配合针灸推拿手法及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两组治疗方案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5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组和锻炼组.两组在服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的基础上,针推组配后中医针灸、推拿手法治疗 锻炼组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观察60天,分为治疗前、治疗后15天、30天、45天、60天5个观察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比值、两组对疼痛的影响.结果:①针推组的优良率为87.9%,锻炼组的优良率为87.5%.经X2检验,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②针推组与锻炼组比较,治疗15天后疼痛值分别为:17.73±2.53,13.91±4.53 治疗30天后分别为:19.7±2.14,17.34±5.53,两组之间及两个时间点疼痛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针推组在该时间内均值更大. 结论: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配合膝关节功能锻炼和配合针灸推拿疗法均能有效治疗膝骨关节炎,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 针推组比锻炼组在止痛方面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8.
怡力康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糖原及血清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怡力康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糖原及血清激素的影响,探讨其对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72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对照组、西洋参含片组及怡力康小、中、大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游泳疲劳造模,同时分别给予纯净水、西洋参含片液、怡力康(含片)液灌服,均每日1次,连续21d后检测各组大鼠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和血清睾酮、皮质醇水平。结果各游泳组大鼠肌、肝糖原含量均较安静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运动对照组下降最明显,各给药组与运动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怡力康各剂量组与西洋参含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对照组大鼠血清睾酮、皮质醇水平降低,但与安静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均明显升高大鼠血清睾酮、皮质醇水平(P0.01或0.05),怡力康各剂量组与西洋参含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怡力康通过提高运动大鼠肝糖原、肌糖原的贮备和血清睾酮、皮质醇水平,从而使大鼠在运动中具有充足的能量供应,延缓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