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是一种获得性、代谢应激性的肝损伤[1]。熊焰教授从事肝病诊疗近3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防治肝系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属中医肝癖、肥胖、积聚等范畴,熊教授认为其病机主要为肝失疏泄,致痰湿停蓄。现将熊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因素导致的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中医虽无相关病名,但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胁痛"、"肝积"、"肝癖"、"积聚"、"痞满"等范畴。足厥阴肝经经小腹,止于乳头下第六肋间,布于两胁,《灵枢·五邪》篇云:"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其病因病机,一般多认为是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阻滞,气病及血,而致血流不畅;或肝病传脾,脾失运化,水湿贮留,日久生痰,以致痰湿  相似文献   

3.
成冬生主任医师对慢性肝病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凤琴 《陕西中医》2004,25(1):50-51
陕西省中医医院成冬生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疾病临床工作 30余年 ,尤其擅长肝胆及脾胃疾病的诊治 ,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跟随成老师临床学习多年 ,受益匪浅 ,现就对慢性肝病病机的认识简述如下。慢性肝病的概念 慢性肝病是指一类疾病的总称 ,现代医学主要包括慢性肝炎、肝  相似文献   

4.
陈超 《辽宁中医杂志》2010,(6):1025-1027
慢性肝病系指以现代解剖形态学为基础的肝脏官器的慢性疾病,与中医的胁痛、黄疸、"积证"、痰饮(浊)、"气满"、"肝癖"湿阻、癥瘕、臌胀等病证相类似,其病位主要在肝,病机为气病及血、气血同病。现代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认为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慢性肝病与血瘀正虚相关,肝脏有慢性炎症,就一定有肝纤维化病变!与叶天士的"初病气结在经,久则伤血入络"和《血证论》的"一切不治之症,总由不善祛瘀之故"颇为相通。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行气化瘀、益气化瘀、养血化瘀、凉血化瘀、软坚化瘀、祛痰化瘀、攻下化瘀、理水化瘀等八法并强调治法是核心和灵魂,"法之后方言方,方之后方言药"。  相似文献   

5.
李薇  李吉彦  莫睿  刘威 《环球中医药》2020,13(6):1084-1086
枢机是指气机交接转枢之地,气机升降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医认为脾胃在五行属土而位居人身中央,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连上下,为斡旋之机,脏腑升降运动之枢纽。脾胃之所以为升降之枢,在于脾升胃降为水谷精微运化之枢纽。升降相因,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转输、排泄过程。故脾胃升降,对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至关重要。中医治疗一直是我国防治慢性肝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五脏之中肝与脾关系最为密切,生理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肝脾同病在慢性肝病中极为常见,肝郁脾虚是慢性肝病发病的基本病机。临证之时,不能只着眼于治肝,而应首先考虑实脾,以"先安未受邪之地",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此乃慢性肝病治疗的关键。因此,从脾胃升降之枢方面阐析慢性肝病,有助于加强慢性肝病的研究,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郑生主任医师认为乳癖的发病与情志内伤、脾胃虚弱密不可分。肝为木,脾为土,木旺乘土,或土壅木郁,可致肝气郁结,气机失于畅达,肝病及脾;脾失健运,水液失于运化,痰浊内生,日久脾病及肝。肝与脾常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气滞、痰浊阻于血脉,导致血行不畅,气血不活,气滞、痰浊、血瘀三者阻于乳络而致本病的发生。其病机关键是气滞痰凝血瘀,故治疗以疏肝健脾,化痰散结,活血通络为原则,方用软坚消癖汤加减变化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并举案例佐证。  相似文献   

7.
肝癖,现代医学称之为脂肪性肝病,其已成为我国最常见慢性肝病,其中以非酒精性脂肪肝最为常见,重度脂肪性肝病易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早期干预疾病进展是重中之重。现代医学目前无有效的特异性治疗药物,文章介绍了张斌教授治疗肝癖的经验。张斌教授认为:肝癖的病因主要为饮食失节、劳逸失常,病机根本在于肝郁脾虚、痰湿内蕴,肝癖久病多有痰淤互结之征象。张斌教授通过中药疏肝健脾、祛湿化痰、活血化瘀,联合饮食控制、运动干预治疗重度脂肪性肝病疗效确切,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另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林上助 《河北中医》2007,29(3):232-232,256
慢性肝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现将笔者治疗慢性肝病的临证心得介绍如下. 1 燮理肝脾,治肝之要 慢性肝病多由急性肝炎未治愈转变而来,而急性肝炎是由感受时邪疫毒,蕴结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湿热交蒸,或由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熏蒸肝胆,而致胆汁外溢,出现肌肤发黄.  相似文献   

9.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典籍中虽没有脂肪肝病名,但根据其发病特点和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认为本病可属于中医的“积证”、“积聚”、“胁痛”、“痰浊”、“肥气”、“臌胀”、“肝癖”等范畴。多数中医学者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或饮酒无度,在内则责于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湿热蕴积脾胃,痰浊(湿)内  相似文献   

10.
徐洪涛  袁成业  肖香群 《光明中医》2014,29(11):2392-239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中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学基础.中医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是由于肝失疏泄,脾失运化,而致痰浊内生,气血痰瘀相互搏结,瘀阻肝络.因此肝脾脏功能失调是本病病机的关键,痰湿、瘀血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没有脂肪肝病名 ,多数学者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积聚”、“胁痛”、“痰浊”等范畴。大多数学者认为 ,本病主要涉及肝、脾二脏 ,以肝为主 ;病理产物为痰、浊、瘀、湿 ;病因病机可归为酒食不节 ,或感受湿邪 ,或嗜食肥甘等而致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 ,气机郁滞 ,血脉瘀阻 ,气、血、痰、浊互相搏结而形成。周琴花认为 ,本病的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 ,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湿滞中焦 ;肾气亏虚而致气血痰瘀互结胁下形成本病。〔1〕谢敏卿等认为 ,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 ,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阻滞 ,横逆犯胃 ,气病及血 ,血流不畅 ;肝病传…  相似文献   

12.
金洪元教授在其近40年临床、教学、科研实践中,始终重视脾胃学说,临证之中注重调理脾胃已成为老师整个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多年跟师学习的一些体会整理如下. 1慢性肝病从脾胃论治 金师擅治肝病,尤以治疗各类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更著蜚声.他认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因为湿热疫毒,其病机演变可分为三期:初期湿热疫毒,蕴结肝脏,气机郁滞;中期木郁土壅,湿热未尽,脉络瘀阻;后期湿热留恋,瘀热互结,肝肾阴亏.治疗时,有清热解毒、行气化湿、活血通络.滋补肝肾之不同;但无论病至何期,金师都非常重视疏肝运脾法,认为肝与脾在病机上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常谓“知肝之病,必要传脾,治肝之病,当先实脾.”  相似文献   

13.
疏肝理气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功能性消化不良症(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属中医“胃脘痛”、“胃痞”、“胃缓”、“嘈杂”等范畴。多认为其病因病机是由于情志失调,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或中气不足邪犯胃肠,致使胃肠运动功能及脾胃气机升降功能失调而致。其病位在胃,病机与肝、脾密切相关,基本证型为肝郁气滞与脾胃虚弱。临床治法及方药颇多,初学者不易掌握,一时无所适从。作者认为疏肝理气法为治疗FD的基本大法。试从理论及临床分析中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维 《河北中医》2002,24(8):582-583
慢性肝病 (慢性迁延性肝炎、继发性肝硬变 ) ,多因急性肝炎失治、误治或反复发作逐渐演变而成。其病程较长 ,病情复杂 ,迁延难愈 ,中医学对本病认识颇深 ,治疗方法多样。《金匮要略》指出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慢性肝病 ,病位虽在肝 ,实则累及脾肾 ,然以脾虚为本。临证施治 ,岂能只着眼于治肝 ,而应首当考虑实脾 ,扶助中州 ,恢复脾胃功能 ,更有效的抑制肝炎病毒 ,保护肝细胞免于损伤 ,促进肝细胞再生 ,防止或减缓肝细胞纤维化过程及调控提高免疫功能 ,截其传变 ,以期恢复和重振肝脾功能 ,此乃是慢性肝病治疗的关键。尤其对久…  相似文献   

15.
<正> 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包括慢迁肝(CPH)、慢活肝(CAH)、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病程长,病机复杂,症状繁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目前治疗方药很多,然综观要旨,总不离重用香燥之品以舒肝理气,多用滋腻之品以补益肝肾,活血软坚之味以化瘀滞而消痞积,清热解毒之品以消除病毒,这些方法临症时虽可收到一定疗效,但究其病因、病机,考证前人的教诲,慢性肝病肝阴不足、肝血亏虚者甚为  相似文献   

16.
笔者长期从事中医药治疗肝病的研究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现仅就本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介绍如下。1 病机复杂 ,非止一端目前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机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饮食不节 ,嗜酒过度 ,损伤脾胃 ,运化失常 ,湿浊内生 ,蕴而化热 ,湿热熏蒸肝胆 ,肝胆疏泄失常 ,发为本病。二是劳逸失当 ,正气受损 ,不能御邪 ,导致肝病迁延不愈。三是情志失常 ,郁怒伤肝 ,肝气郁结 ,失于疏泄 ,而致疾病发作或者加重。四是瘀血停留 ,气血运行受阻 ,脏腑功能失调 ,疾病进一步加重。临床上 ,慢性乙型肝炎多表现为虚实夹杂 ,多种因素互为…  相似文献   

17.
从西医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分类来说,"肝癖"不单是指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还包括了相关肝硬变及肝细胞癌,故"肝癖"一名符合该病演变的整个过程。"肝癖"病名囊括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因病机、症状特点及疾病演变规律。然而"肝癖"病名如何更全面、更系统地反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怎样赋予其新的内涵,仍需通过临床应用和验证,不断修定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肝癖又名肝痞,多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瘀积于肝引起以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酒精性及非酒精性原因引起的肝内脂肪蓄积过多的病理状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肝病工作组脂肪肝分组于2006年将脂肪肝称为"肝癖"病,包括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我院肝病科(国家级中医重点肝病专科建设单位)多年来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总结名老中医治疗肝癖经验,结合临床实践,研制出消脂复肝丸,自2003年以来治疗肝癖病12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洁真  梁灿池  晓玲 《新中医》2014,46(7):248-249
<正>中医学无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名,根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属黄疸、胁痛、湿温等范畴。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主要是湿热疫毒侵袭,蕴蒸肝胆而致疏泄失司,脾胃阻遏而运化失常,病势缠绵,脾气虚弱,阴阳失调,气血失和;或先天禀赋不足,外邪趁虚而入导致一系列病理变化。临床治肝之法众多,但均可归于扶正祛邪之列。对于正邪关系的处理,正如清·徐大椿在其所著《医学源流论·用药如用兵论》所述:"防  相似文献   

20.
李渊泉老中医治疗慢性乙肝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渊泉老中医为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分院副主任医生,佛山市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41年,擅长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肾结石等专科疾病,现总结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经验如下:1证型分析李老中医认为慢性乙肝病位在肝,与脾、胃相关。病因病机是正气不足,感受湿热疫毒之邪,而致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乘脾胃,加上湿困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受纳,气血生化乏源,导致肝失血养,其气不得条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