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直接和延迟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65例发病3~6 h者先予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3~24 h行冠状动脉造影。54例TIMI血流为2~3级者7~10 d行PCI术(延迟组)。11例TIMI血流0~1级者及80例发病6~12 h者直接行PCI(直接组),术前给予波立维600 mg,阿司匹林300 mg。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 a左心室射血分数、容量、室壁运动积分指数。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射血分数、收缩末容量指数、舒张末容量指数、室壁运动积分指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在不具备PCI治疗的基层医院或PCI治疗有限制时,可先行静脉溶栓治疗,后再选择转运到有条件PCI的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成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对左室重构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91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动脉(IRA)完全闭塞(TIMI0级~1级)。依据成功行PCI的时间分为3组。A组:6h内成功对罪犯血管施行PCI,29例;B组:6h~12h内成功对罪犯血管施行PCI,34例;C组:12h~24h内成功对罪犯血管施行PCI,28例。分别于术后即刻和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评价冠状动脉及心功能情况,对比分析3组Cortina积分和室壁瘤形成的比率、左心室造影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分输出量(C0)、心脏指数(CI),并观察1年内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成功PCI即刻,3组之间各项心功能参数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时A组和B组各项心功能参数较即刻有改善趋势;C组较前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1年随访期间,3组无死亡及再次心肌梗死事件发生。心力衰竭及心绞痛的发生C组均明显高于A组、B组。结论AMI后尽早行PCI,开通IRA,可阻抑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从而改善预后,减少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急诊介入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肺复苏(CPR)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疗效。方法91例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9例经过CPR,对CPR所需时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支架置入CPR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PR所需时间1~10min平均(4.9±2.5)min。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近段闭塞5例,右冠状动脉近段闭塞2例,冠状动脉斑块2例。每支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置入支架1枚,前向血流TIMI 3级。脑复苏不全0例,应激性溃疡2例。结论急诊PCI治疗CPR后AM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验。方法 回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和结构性心脏病一病房在2020年10月1日至2023年3月5日TAVR术后再次行PCI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PCI相关数据。结果 共纳入8例TAVR术后接受PCI的患者,年龄66~84岁,其中男3例(3/8),7例(7/8)患者置入自膨胀瓣膜,1例(1/8)患者置入球囊扩张瓣膜。2例(2/8)患者在TAVR术前即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病变,先行TAVR纠正心力衰竭后择期再行PCI;其余6例(6/8)在TAVR时冠状动脉均为临界病变,在TAVR术后7~55个月因冠状动脉病变明显加重行PCI。5例(5/8)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例(3/8)表现为心绞痛。PCI靶血管均为左侧冠状动脉,以左前降支为主;6例(6/8)PCI路径为右桡动脉,2例(2/8)为股动脉。6例(6/8)患者选用Judikins left指引导管,2例(2/8)选用EBU指引导管。患者均成功完成PCI,原位病变置入支架,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其中3例患者使用Gu...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时间转运行直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因ST段抬高性的AMI收住外院,并转运至我院行急诊直接PCI的患者,按照发病至开始转诊的时间分为早期转运组(<6 h)、延迟转运组(6~24 h)和晚期转运组(24 h~1周).观察各组转运安全性、急诊PCI术成功率和1个月随访期间左室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 83例AMI经急诊转入我院接受PCI患者中,早期转运26例,延迟转运39例,晚期转运18例.转运过程中除早期转运和延迟转运组各有2例(分别占7.7%和5.1%)发生心绞痛症状外,各组均无死亡、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等严重心脏事件发生.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急诊直接PCI术,各组开始转运至球囊扩张时间均在180 min左右.早期转运组PCI成功率为92.3%,延迟转运组为89.7%,晚期转运组为94.4%,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后1个月内随访,早期转运组无心脏事件发生;延迟转运组4例(10.3%)发生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其中1例(2.6%)在1个月内因心力衰竭死亡;晚期转运组3例(16.7%)发生失代偿心力衰竭,治疗好转出院.3~4周超声心动图示早期转运组左室射血分数为53.2%±9.7%,明显高于延迟转运(48.6%±8.2%,P<0.05)和晚期转运组(43.1%±10.3%,P<0.01).结论 AMI后不同时间对经选择的患者采取转运直接PCI是安全的,且早期转运PCI的疗效明显优于延迟或晚期转运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再搭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再搭桥的临床经验。方法:在510例冠状动脉搭桥患中,5例患在术后4h内因急性心肌梗死需急诊再搭桥,发生率0.98%。5例患中,男女比例为4:1,年龄56-77岁(平均63.6岁),均为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3例伴左主干病变),手术中搭桥3-5支(人均搭桥3.6支),左乳内动脉桥5根,其余为大隐静脉桥。2例在关胸后20min,3例在回重症监护病房后2-4h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表现(明显心电图ST-T变化),伴室颤2例,5例血液动力学均不稳定,药物处理难以稳定血液动力学。全部患均立即送手术室(2例仍在手术室),急诊再次开胸。探查发现,2例患静脉桥(分别搭桥到回旋支第二钝缘支和右冠状动脉后降支)内急性血栓形成;另3例所有静脉桥良好,但左室前壁收缩运动明显减弱,结合心电图变化,诊断为左乳内动脉灌注不良。重新建立体外循环,清除桥内血栓重新搭桥2例(1例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另取一段静脉搭桥到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吻合口远端的左前降支3例。结果:5例患顺利度过手术,均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22-25h(平均42h)。手术后呼吸机支持4h-18d(平均7.3d)合并消化道出血4例,肾功能不全2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手术后住院时间12-35d,平均21d。全组均痊愈出院。结论:冠状动脉搭桥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应重在预防。如怀疑桥有问题,急诊再搭桥是良好选择,但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原发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近期疗效。方法:204例AMI患发病0.5-26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冠状动脉闭塞,仅对梗死相关血管直径行TPCA及原发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结果:全组204例患再通197例,成功率96%,发病至血管再通的时间1-27h,平均5.6h,PTCA失败7例,其中心包填塞2例,钢丝不能通过2 ,术中死亡2例(均发生在伴有心源性休克的前壁心肌梗死患),率为0.9%,5周内死亡2例(经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心功能未明显改善,死亡心功能不全),2-6个月死亡6例(因再发心肌梗死而死亡,总死亡率4.9%。结论:AMI后早期(6h内)成功的再灌注可挽求涉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和明显降低死亡率,即使 在较晚时间(>12h),病人仍有胸痛及ST段抬高,使梗死的血管再通仍可达到治疗的目的。早期充分的再灌注可明显改善患的预后,急诊TPCA治疗,可命名开通闭塞血管的届时时间提前,PTCA后残余狭窄甚微,再灌注血流充分,极少发生恢复期心肌缺务及心功能不全,在条件的大型A,TPTCA治疗AMI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绿色通道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在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行绿色通道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2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是否在有效的时间窗内得到治疗,分析临床诊治及疗效,对比不同入院方式对门-球时间的影响。结果152例患者门-球时间为(78.5±28.8)min,其中56例直接人导管室患者的门-球时间为(52.6±10.5)min,96例经过住院部后入导管室的患者的门-球时间为(89.6±29.7)min,显著高于直接入导管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60例,临时起搏器27例,抽吸导管使用58例。血流恢复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1级2例,TIMI2级7例,TIMI3级143例;TIMI3级的发病时间显著低于TIMI1级患者发病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5±3.8)h强(14.5±1.1)h,P〈0.05]。因肾功能衰竭、感染等原因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为98.02%。结论急诊PCI治疗绿色通道的建立并保持畅通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方法全部病例为我院近5年问所收治392例AMI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非老年(〈60岁)98例,老年(≥60岁)294例,老年临床表现典型者219例,非典型者75例,并着重对非典型患者的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老年非典型AMI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归纳为8个亚型,分别是:(1)无痛型26例(34.6%),(2)异位痛型22例(29.3%),(3)心衰型6例(8.0%),(4)心律失常型5例(6.6%),(5)中枢型5例(6.6%),(6)周围型4例(5.3%),(7)肺型4例(5.3%),(8)腹型3例(4.0%);本组病例误(漏)诊情况:非老年病例门(急)诊正确诊断率100%,老年典型病例,误(漏)诊9例(4.1%),老年非典型病例,误(漏)诊13例(17.3%);预后:非老年组全部临床治愈出院,老年典型组死亡16例(7.3%),老年非典型组死亡12例(16.0%)。结论充分认识老年AMI患者中的不典型表现,只有将临床表现、ECG演变、心肌酶学改变进行综合性分析.才能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血管意外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梗死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回归分析我院1988-1999年782例脑梗死(CI)与1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的资料。结果:脑心卒中发病率2%。AMI发生在CI后8小时-1个月,无痛型心肌梗死7例(43.8%);死亡率6.25%。结论: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时应重视监,纠正心衰、低血压、避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早期行6分钟步行试验(6MWT)的心理体验和康复需求。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22年6—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PCI的AMI患者12例,均进行6MWT。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了解患者6MWT前后的体验,根据Colaizzi七步法分析、整理资料,提炼共性问题,形成主题。结果 12例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6MWD)为288~402 m,平均(357.5±35.8)m。访谈时间为27~62 min,平均(43.6±9.8)min。共提炼出4大类主题:运动感知与认知偏差、社会支持系统匮乏、个体化差异的康复需求、积极适应社会的康复需求。结论 AMI患者PCI后早期存在运动感知与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运动恐惧、运动障碍、试验行为偏差和运动康复认知缺乏。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匮乏,体现在医疗技术、经济、政策和家庭、工作方面。患者有个体化差异和积极适应社会的康复需求。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AMI的急诊介入治疗已经被众多的临床实践证明,它可以尽早、充分、持续地开通梗塞的相关血管,挽救濒死心肌,防止远期的左室重构,降低死亡率,改善左心功能。我院急诊科于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AMI患者389例,其中198例符合有效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指征。AMI患者急诊成功转运是行PCI手术成功的有效前提,本文对1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院内转运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更好地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在不同时间窗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连续入我院行直接PCI的AMI患者95例。按行直接PCI时间分为:AMI后A组(〈6h)45例,B组(6-12h)15例和C组(〉12h)35例。分别比较A、B、C三组的术后心衰发生率、总死亡率。于PCI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结果住院和随访期间,A组的术后心衰发生率、总死亡率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而B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A组的LVEF(%)(57.51±6.9)明显高于B组(52.25±4.27)和C组(47.75±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45.89±4.23)明显低于B组(49.0±3.1)和C组(52.4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行PCI术时间越早,患者心功能恢复效果越好,心衰发生率、左室重构和死亡率越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白细胞介素8(IL-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变化与心肌灌注的关系. 方法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8例,接受急诊PCI治疗,于术前5 min,术后6 h、12 h、24 h分别抽取动脉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ICAM-1及IL-8.PCI术后1个月做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DISA SPECT)检查,根据心肌灌注程度分为心肌灌注不良组、心肌灌注良好组. 结果 IL-8在PCI术前5 min两组均已呈现升高趋势(P>0.05),术后6 h心肌灌注不良组进一步升高达峰值(P<0.01),术后12 h、24 h心肌灌注不良组[分别为(94.3±169.9)和(44.1±27.8)ng/L]仍高于心肌灌注良好组[分别为(27.4±26.8)和(21.5±12.2)ng/L,P<0.01和P<0.05].两组sICAM-1在PCI术前5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24 h均持续高于心肌灌注良好组(P<0.0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良患者血浆IL-8、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心肌灌注良好者,提示细胞因子IL-8、sICAM-1参与血运重建后心肌灌注障碍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作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可迅速改善患临床症状,减少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预后。本回顾性分析山东省交通医院自2002年6月至2005年12月期间行急诊PCI治疗的AMI患108例,围术期死亡6例,死亡率5.6%。现就其死亡原因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急诊PCI治疗AMI的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2)与心肌再灌注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103例诊断为STEMI并接受直接PCI的患者,根据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STR)分为STR≥50%组(69例)和STR<50%组(34例)。比较两组PCI术前和术后即刻、2 h、6 h、24 h的血清Ang-1、Ang-2及Ang-2和Ang-1的比值(Ang-2/Ang-1)。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电图STR不佳的危险因素。结果 STR≥50%组术前至术后6 h Ang-1显著高于STR<50%组(P<0.05),而Ang-2/Ang-1显著低于STR<50%组(P<0.01);术后24 h Ang-1和Ang-2/Ang-1及各时间点Ang-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Ang-2/Ang-1升高、发病至置入球囊时间延长、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LAD)和术后TIMI血流<Ⅲ级是STEMI患者心电图STR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接PCI术前Ang-2/Ang-1升高可作为STEMI患者PCI后心肌再灌注不佳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以及与心血管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1)按WHO诊断标准排除感染、炎症、肿瘤、结缔组织疾病、创伤、痛风、肾脏疾病等,以及利尿剂的使用。选择急性心肌梗死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正常对照组(Nor)40例。(2)对AMI组病人分别于梗死后4h,6h,12h,18h,24h,30h,48h,1周,2周抽取静脉血3ml,用酶法测定心肌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而UAP,SAP,Nor组病人分别干入院即刻,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得心肌酶,CRP值。(3)对所有病人进行空腹血糖、血脂、外周血白细胞的测定和心脏B超检查。对AMI病人的心电图(ECG)进行记分,估测心肌梗死面积。结果(1)在Nor,SAP,UAP,AMI4组中,CRP逐渐增高,其中4组CRP比较:除SAP与Nor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相比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2)在AMI组,CRP浓度随时间呈动态变化,约干29.32h达高峰,此后又逐渐下降,而且CRP峰值在溶栓治疗时前移,较非溶栓治疗组提前约9.56h,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相关分析:CRP与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ECG-ST记分呈正相关,与心搏量,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呈负相关。结论CRP随着CHD的发展而增高,可能参与动脉硬化的形成,影响了AMI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且对其发展和预后有判断和预测价值。同时,CRP也是AMI溶栓治疗成功与否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尿激酶溶栓加即刻血管造影,TIMIⅡ级或以下时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支架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AMI(发病6h以内)患25例,常规应用尿激酶(商品名:天普洛欣)150万U0.5h内静脉滴注,其中6例无创指标未见再通,25例患90min后即刻血管造影,其中13例TIMIⅡ级或以下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结果:13例TIMIⅡ级或以下均成功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术后冠脉血流均达到TIMIⅡ级,未见需要输血的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AMI时尿激酶溶栓加即刻准备的支架术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 (cypherTM)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 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4年 2月的STEMI患者 96例 ,随机分为两组 :药物洗脱支架组 ( 4 8例 )和普通支架组 ( 4 8例 ) ,所有患者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治疗 ,一组置入cypherTM ,另一组置入普通支架。结果  96例患者急诊PCI治疗均获得成功。 4 8支梗死相关血管 (IRA)的 4 8处罪犯病变置入 4 9枚药物洗脱支架 ,另 4 8支IRA的 4 9处病变置入 4 9枚普通支架。未发生与介入治疗有关的并发症 ,其中 1例置入cypherTM 者术后出现脑梗死 ,于第 7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药物支架组和普通支架组相比较 ,PCI后造影结果和临床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随后对 95例病人进行了 1~ 9个月随访 (平均 4 5± 2 6个月 ) ,药物支架组患者未发生任何心血管事件 ,普通支架组有 2例发生心绞痛。结论 cypherTM 在STEMI急诊PCI中应用与普通支架一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急症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L-6、CRP和SAA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血清炎性介质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以及PCI对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RP、SAA、IL-6水平。其中行PCI手术14例患者,18例患者未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AMI患者血清中的CRP,SAA发病后逐渐升高,持续到3~5d。IL-6在24h左右为最高,3~5d已下降。AMI发病早期IL-6与心肌酶呈正相关。AMI患者中介入治疗组术后血清IL-6水平较非介入治疗组高。结论AMI患者血清中炎性标志物早期即可升高并持续3~5d。IL-6与心肌损伤程度正相关。介入治疗可导致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