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外循环(CPB)前、后肺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体外循环前、后用Swan-Ganz导管监测15例风心病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CPB前肺动脉压为3.7/2.3~11.6/6.0kPa(28/17~87/45mmHg),CPB后为2.9/1.1~11.8/5.5kPa(22/8~89/41mmHg)。二尖瓣替换术后肺动脉收缩压无明显降低(-9%,P>0.05),肺动脉舒张压(-20%)和平均压(-14%)均明显降低(P<0.05)。肺血管阻力(PVR)在CPB前高达60.3±40.9kPa·s/L,CPB后明显降低(-40%,P<0.05)。回归方程为:CPB后PVR=0.546PVRb+23.24,R2=0.651(PVRb为肺血管阻力基础值)。鱼精蛋白静脉用药10例,肺动脉压升高者4例;动脉用药5例,均未发现肺动脉压改变。结论:风心病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大部分PVR不能恢复正常。动脉系统用药可减少肝素鱼精蛋白复合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的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闭式分离术后平均13.9±6.5(4~24)年的16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进行了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男性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3±6(32~52)岁。结果:二尖瓣口面积由0.98±0.20cm2增加至1.91±0.49cm2(P<0.001);二尖瓣跨瓣压差由1.58±1.08kPa(12±8mmHg)降至0.50±0.50kPa(4±4mmHg,P<0.01)。并发症:术后发生二尖瓣返流1例,返流加重1例;4例发生房间隔水平分流;3例扩张时球囊破裂。结果提示:对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病人(1)行PBMV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2)二尖瓣超声记分对其病例选择及疗效判断有重要价值,记分≤10者疗效最佳;(3)操作中房间隔穿刺及二尖瓣口扩张有时将面临困难,应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3.
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20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1988年5月至1992年7月间以Inoue单球囊瓣膜成形术治疗二尖瓣狭窄200例进行分析。本组中男63例,女137例,平均年龄36.5±8.8岁。经血液动力学及左室造影观察,取得良好效果。左房平均压自3.34±1.22kPa(25.08±9.13mmHg)下降至1.42±0.55kPa(10.64±4.10mmHg)(P<0.001);二尖瓣跨瓣压差由3.40±1.36kPa(25.49±10.22mmHg)下降为0.89±0.65kPa(6.71±4.87mmHg),肺动脉收缩压由7.04±2.86kPa(52.78±21.42mmHg)下降为5.14±2.20kPa(38.56±16.47mmHg)(P<0.001);心输出量由3.84±0.11L/min上升为4.66±0.28L/min(P<0.001);二尖瓣口面积由1.08±0.28cm2增大为2.20±0.47cm2(P<0.001)。50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临床症状改善率为100%。本文对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适应证、方法、效果、并发症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113例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进一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113例经皮球囊肺动脉溶成形术(PBPV)的经验。患者年龄2~45(平均13.3)岁。术后即刻肺动脉-右室平均收缩压差自12.2±5.2kPa(91.7±38.8mmHg)下降到4.5±3.9kPa(33.4±29.6mmHg),平均跨瓣压差下降到1.8±1.1kPa(13.2±8.5mmHg)。3~34(平均18.4)个月后18例复查右心导管,证实了PBPV中期疗效的可靠性。作者比较了使用单球囊,双球囊和Inoue球囊行PBPV的结果,指出后者疗效更佳,推荐用于少年和成人组患者。本文还讨论了PBPV并发症、心肌激惹所致右室流出道压差的测量和转归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采用Inoue及国产球囊对41例患者施行了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成功的40例平均左房压由术前的15.7±3.1mmHg降到6.7±2.9mmHg(P<0.001),跨瓣压差由术前的13.1±2.1mmHg降到4.5±2.4mmHg(P<0.001),二尖瓣口面积由术前的1.10±0.25cm2增加到1.99±0.27cm2(P<0.001),左房内径由45.8±5.3mm减少到41.2±4.9mm(P<0.05),心功能由术前的3.10±0.62级改善到1.58±0.74级(P<0.01)。24例随访9±5个月结果示除2例发生再狭窄外,其余病例与术后3天相比,二尖瓣口面积和心功能无明显改变,左房内径进一步下降到38.2±4.6mmHg(P<0.05)。表明,PBMV的近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2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老年人风湿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分析老年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行PBMV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状况。结果21例行PBMV,20例成功,成功率95.2%;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1例因瓣膜明显均质性致密增厚而扩张失效。平均随访9±3个月,PBMV术后二尖瓣口面积从1.12±0.25cm2增加至1.89±0.27cm2,左房平均压从3.40±1.08kPa(1kPa=7.5mmHg)降至1.72±0.75kPa,术后心功能改善1级者6例,改善2级及以上者14例,手术失败1例心功能无改善。结论PBMV是老年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二尖瓣分离术后再狭窄的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的二尖瓣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患者10例(A组),与无二尖瓣分离手术史的患者10例(B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A组二尖瓣瓣口面积(MVA)由1.17±0.24cm2增至1.88±0.28cm2(P<0.001),B组中MVA由1.51±0.27cm2增至2.53±0.67cm2(P<0.001);血液动力学改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10)。PBMV治疗二尖瓣分离术后再狭窄安全、有效,可避免或推迟开胸术,可作为二尖瓣分离术后再狭窄外科手术的一种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8.
1981年10月至1998年4月,我院应用急诊体外循环(ECPB)抢救心脏病危重患者2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9例,女9例;年龄4~48岁,平均19.0岁;体重10~58kg,平均38.5kg。其中行介入治疗时发生意外2例,术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循环对肺血管平滑肌细胞有一定的损害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体外循环对吸入一氧化氮(NO)气体效应的影响。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28例,体外循环前、后分别吸入90%O2和40ppm(1ppm=10-6)NO混合气体。结果:体外循环前基础肺血管阻力(PVR)36.4±9.7kPas/L者6例,吸入NO后降低了(35.6±16.4)%(P<0.05),体外循环后基础PVR全部恢复正常(13.4±9.0kPas/L)。体外循环前基础PVR74.9±15.3kPas/L者14例,吸入NO后降低了(26.5±12.8)%(P<0.01);体外循环后基础PVR高于正常的患者9例,吸入NO后降低了(38.4±28.7)%(P<0.01),PVR降低幅度在体外循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体外循环前基础PVR155.6±64.6kPas/L者8例,体外循环前、后吸入NO气体肺动脉压和PVR降低均不显著(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外循环前、后吸入40ppmNO有选择性肺血管松弛作用,且该作用不受体外循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CSH)病人外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常规分离PBMC,在PMA、Ionomycin、Monensin的刺激下,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对17例CSH患者及19例正常健康者CD4+T细胞内IFN-γ和IL-4的表达进行分析,并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 CD4+Th1、 Th2细胞在CSH组分别为7.2%—26.3%(平均15%)和0、l%—10.9%(平均2.0%),正常对照组则分别为2.2%—11.9%(平均5.9%)和0.4%—3.9%(平均2.2%);CD4+Th1细胞百分数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SH组中13例HBV DNA阳性,其HBV DNA的含量与IFN-γ表达细胞百分数呈负相关。结论 Th1细胞与肝脏的炎症活动明显相关,IFN-γ的表达对HBV复制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瓣膜球囊扩张术治疗右向左分流重症肺动脉瓣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0例伴有右向左分流重症肺动脉瓣狭窄,应用超大球囊法进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扩张术,肺动脉瓣扩张术跨瓣压差(△P)由术前15.8±5.9kPa降至2.6±0.5kPa,术时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由术前86.8±3.7%降至61.8±26.1%,术毕时SaO2升至93.4±4.1%。随访6个月内7例SaO2达≥90%,2例于6~12个月SaO2达≥95%,1例PBPV后3年SaO2仍为92%。作者认为重症肺动脉瓣狭窄伴右向左分流仍为PBPV适应证,并着重讨论球囊扩张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重建术后氧输送和氧耗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3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氧输送指数(DO2I)、氧耗指数(VO2I)及其关系。其中单纯CABG15例,伴左室室壁瘤切除12例,心脏瓣膜替换3例。全组架1~4支桥者分别是10、8、8、4例。结果29例成活,1例死亡。成活组术后即刻至3小时DO2I提高10.6%(P<0.05)。VO2I增高15.8%(P<0.01).术后14小时较6小时DO2I增加15.8%(P<0.01),而VO2I降低4.4%。死亡例即刻至3小时DO2I增加6.0%,VO2I却降低29.1%,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资料表明,作为CABG术后正常恢复经过,早期DO2I升高的同时VO2I也升高,此时,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得到改善,氧债得到清偿。氧输送和氧耗达到平衡后VO2I不再增加。可见CABG术后维持满意DO2I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内窥镜下心房间隔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5月~7月我科采用股动、静脉体外循环,右侧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房缺)修补术4例,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 对象全组4(男2、女2)例,年龄16~25(平均19.5)岁,体重47~65(平均 56.5)kg。全组均为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其中混合型2例,中央型1例,上腔型1例。房缺大小2.8~3.2(平均3.1)cm。 方法静脉复合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左肺单肺通气。股动、静脉插管。于右腋中线第7肋间做第1切口,长1.0cm,分离助间肌肉,入电视胸腔镜;于右锁骨中线第4肋间做第2…  相似文献   

14.
开展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经验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noue法对50例风心二尖瓣狭窄(MS)患者施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治疗。单纯MS者14例,伴二尖瓣返流(MR,1-2/4度)及轻度主动脉瓣病变36例。房颤21例,外科闭式分离术后再狭窄4例,术后血液动力学显著改善:左房平均压从23.7±7.7降至11.0±4.9mmHg(P<0.001),跨二尖瓣压差(MVPG)由20.2±8.3降至4.1±3.2mmHg(P<0.001)。二尖瓣瓣口面积从0.91±0.20扩大到2.03±0.2cm2(P<0.001),左房径从4.96±0.82缩小至4.1±0.51cm(P<0.01),主功能从3±0.46提高到1.37±0.51(P<0.001)。本组病例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掌握好房间隔穿刺技术,选择无明显瓣膜钙化和瓣下严重融合的病例,对房颤病人进行抗凝准备和正确掌握扩张终点是PBMV成功和减少严重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我院从1979年11月至1995年12月,应用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患者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右心导管检查提示平均肺动脉压5.0~10.4kPa(38~78mmHg),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直经1.0~2.5cm,其中I型6例,I型7例,II型2例。手术方法:体外循环并行下结扎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修补术14例(其中1例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直视缝合2例,补片修补12例。同时纠治合并畸形。结果:全组15例,误诊加漏诊10例,占2/3。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13.3%),其中1例死于术后昏迷,合并心室颤动,另1例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合并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结论:提高对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的认识、减少术前的误诊和漏诊及术中及时的发现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良好的体外循环和外科手术方法,以及围绕肺动脉高压的积极术后处理,是减少手术并发症、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151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45%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效果。方法单纯CABG组61例,平均LVEF(40.8±3.7)%,平均塔桥3.6支;CABG合并其它手术组90例,平均LVEF(34.4±7.1)%,平均搭桥1.8支,合并手术包括室壁瘤切除或成形87例,瓣膜置换3例。结果两组分别死亡2例和6例,心律失常和术后低心排是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平均随访34个月,随访率为92%,两组各死亡2例,其中3例与心脏因素有关。两组LVEF分别为(55.6±7.3)%和(50.4±11.4)%,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术前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早晚期病死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CABG对伴有左心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移植血管应尽可能应用乳内动脉,以提高远期效果。加强围术期的处理,调整心脏的前后负荷,兼顾心肌氧需和氧耗平衡,必要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或左室辅助(LVAD),以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室性心动过速的电消蚀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告10例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阵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PSUVT)患者电消蚀治疗的结果。10例中,8例采用导管心内膜直流电消蚀(DCCA),其中4例先用射频导管消蚀(RFCA)未成功,而立即改用DCCA;1例采用直视心外膜直流电消蚀(DEA);1例仅采用RFCA。8例DCCA成功7例,不成功的1例与DEA1例术后仍发PSUVT,分别服用维拉帕米与美西律有效。RFCA共治疗5例,1例成功,4例不成功即刻改用DCCA而成功。DCCA成功的7例,术后随访3~26(13.3±6.7)个月,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6例无PSUVT发作,1例术后15个月复发而行第二次DCCA,其后再次随访10个月无PSUVT。DCCA与DEA未成功而服药的2例,分别随访7个月与15个月,1例发作减少;1例无PSUVT。仅用RFCA的1例,术后随访3个月无PSUVT。  相似文献   

18.
自1988年以来共收治小儿法乐四联症85例,其中男54例,女31例,年龄2岁2个月至14岁,其中3岁以下者12例(14.1%)。右心导管及右心室造影检查:右室压力10.67~16.00kPa(80~120mmHg),主动脉骑跨25%~75%。手术采用深低温停循环15例,其余均在中低温(25~26℃)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根治术。平均机器转流时间为85分钟,主动脉阻断55分34秒。手术要点:右室流出道狭窄疏通;室间隔缺损修补;体外循环灌流技术及术后监护。本组术后早期死亡8例,死亡率为9.4%,随访0.5~4年。  相似文献   

19.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原学及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94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病毒标志的研究,并分析了几种影响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结果发现:单纯HBv感染42例(44.7%);混合感染共50例(53.2%),其中HBV与HCVl9例(20.2%).HBV与NDV13例(13.8%),HBV与HCV、HDVI0例(10.6%)HAV与KBV3例(3.2%),HAV与HBU、HCV3例(3.2%)HAV与HBv、HDVI例(1.1%).NAV与HBV、HCV、HDV1例(1.1%);病毒标志均阴性者2例(2.1%)。HBV、HCV和HDV混合感染者病情重,病死率高。血清总胆红素越高,凝血酶原活性越低,其病死率越高;有并发症者的预后差,而AMP升高者的预后较好;重肝的预后可能与年龄、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12F扩张管在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我们医院在1998年3月至1999年2月,在13例患者中,使用12F扩张管进行PBMV,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病例选择:本组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30~52岁,平均(46.4±9.2)岁;病程5~9年,平均(5.2±2.7)年;心功能均为Ⅲ级,所有患者近期均无风湿活动及体循环栓塞史;经临床及多普勒血流仪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其中,伴轻至中度动脉瓣反流4例;伴轻至中度二尖瓣反流5例;三尖瓣反流8例;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