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脏》2016,(7)
目的研究干扰素联合核苷类似物对HBsAg,HBeAg定量影响的平台效应。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34例CHB患者HBsAg,HBeAg定量,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34例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126例HBsAg定量下降,降幅30%31例、30%~50%21例、51%~80%36例、80%38例;上升7例;无变化1例74例HBeAg定量下降,降幅30%2例、30%~50%12例、51%~80%9例、80%51例;上升8例,其中1例小三阳变为大三阳;无变化52例。HBeAg阳性CHB组1例HBsAg转阴,HBeAg转阴率32.09%(26/81);HBeAg阴性CHB组HBsAg转阴率7.55%(4/53)。HBeAg阳性CHB治疗前后HBsAg定量分别(27 104.07±32 642.11)IU/mL,(12 263.37±19 037.3)IU/mL,降幅(51±39)%;HBeAg定量分别(1600.86±2796.52)CI,(445.0±1 245.39)CI,降幅(60±95)%。HBeAg阴性CHB治疗前后HBsAg定量分别(4926.3±6607.88)IU/mL,(2565.77±4110.57)IU/mL,降幅(54±42)%。HBeAg阴性CHB组HBsAg,HBeAg定量反弹率66.03%(35/53),反弹1,2,3,4,5,6次以上分别11,14,7,2,0,1例,共反弹75例次。HBeAg阳性CHB组HBsAg,HBeAg定量反弹率85.18%(69/81),反弹1,2,3,4,5,6次分别26,16,12,8,5,2例,共反弹163例次,总反弹238例次。反弹有4种模式,HBsAg,HBeAg同时上升型常与HBV DNA控制不佳有关;HBsAg下降,HBeAg上升型可向前者转化;HBeAg下降HBsAg上升型,HBeAg稳定HBsAg上升型更多见。结论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CHB是目前较理想的方案,延长疗程对HBeAg尤其HBsAg转阴并无突破;治疗过程中HBsAg,HBeAg定量频发反弹现象,平台效应与CHB难治直接相关,及时发现并明确反弹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治疗可望减少反弹并打破平台效应,提高CHB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HBsAg转阴的相关规律。方法对146例乙型肝炎HBsAg转阴者,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男性组有乙型肝炎家族史72例(59.0%),女性组有乙型肝炎家族史11例(45.8%)。HBsAg转阴时平均年龄分别为急性乙型肝炎(41.3±10.2)岁、慢性乙型肝炎(45.0±12.5)岁、早期肝硬化(57.2±16.1)岁、肝癌(54.8±11.6)岁、肝硬化失代偿(56.5±12.5)岁。急性肝炎与早期肝硬化,肝癌,肝硬化失代偿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值分别-2.884,-3.511,-4.463,P值分别0.007,0.001,0.000;慢性肝炎与早期肝硬化,肝癌,肝硬化失代偿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值分别-2.081,-2.458,-3.638,P值分别0.04,0.016,0.000。抗病毒治疗情况分别为急性乙型肝炎9/25例(36%),慢性乙型肝炎41/121例(33.8%),其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慢性重症肝炎3/30例(10%)。按年龄分析抗病毒治疗情况,30岁6/13(46.1%)、30~40岁12/34(35.2%)、40~50岁18/47(38.2%)、50~60岁11/30(36.6%)、60~80岁5/22(22.7%)。按慢性乙型肝炎年龄分析未抗病毒治疗HBsAg自然转阴情况,30岁5/11(45.4%)、30~40岁13/23(56.5%)、40~50岁24/37(64.8%)、50~60岁17/28(60.7%)、60~80岁17/22(77.2%)。HBsAg转阴时间以急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者最快,其次为急性乙型肝炎未抗病毒治疗者。HBsAg转阴后,HBsAb1 280 mIU/mL8例、300~1280 mIU/mL12例、100~300 mIU/mL11例、20~100 mIU/mL12例、6.4~20 mIU/mL11例、6例HBsAg转阴后反弹。结论 HBsAg有一定的自然转阴率,与年龄显著相关;抗病毒治疗可促进急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转阴;未抗病毒治疗患者HBsAg转阴时肝硬化失代偿、肝癌、慢性重症肝炎发生率较高;应重视抗病毒治疗,但目前不宜将HBsAg转阴作为乙型肝炎的主要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标准,符合诊断者96例,随机分为益肝丸组,对照1组(干扰素治疗组)、对照2组(一般治疗组)。益肝丸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24~63岁,平均40.34±9.06岁;病程1~8年,平均3.42±2.52年;对照1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1~74岁,平均43.94±11.33岁,病程半年~10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发展成肝硬化的必经阶段 ,如何减轻或逆转肝纤维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根据中医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结合临床经验 ,应用自拟抗纤化瘀汤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通过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的观察 ,结果显示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68例慢性乙型肝炎 ,均为我院 2 0 0 2年 1月-2 0 0 3年 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 ,男 62例 ,女 6例 ,年龄 2 3~ 5 8岁 ,平均 ( 3 6 4± 9 2 )岁 ;病程 2~ 18年 ,平均 ( 8 2± 5 1)年 ;其中轻度 10例 ,中度 5 4例 ,重度 4例 ;诊…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用天睛甘美联合阿拓莫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4月-2007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9例,其中男90例,女49例,年龄21~60岁,平均(32.45±10.6)岁,诊断均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77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生化检查结果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苦参素与因特芬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5月我们联合应用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和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61例 ,并与单用干扰素治疗的 5 5例患者作对比观察 ,现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按 2 0 0 0年 (西安 )第 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与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1] 诊断为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 ,共 116例。联合用药组 61例 ,男 49例 ,女 12例 ,年龄 19~5 4岁 ,平均 (3 2 1± 9 9)岁 ,病程平均 3 5年 ;干扰素组 5 5例 ,男 48例 ,女 7例 ,年龄 18~ 5 6岁 ,平均 (3 3 2± 8 7)岁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结束后病毒学反弹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就诊,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结束时HBsAg的水平,将患者分为HBsAg≤250 IU/mL的低水平组和HBsAg250 IU/mL的高水平组,对比两组治疗结束后12周、24周、36周及48周时病毒学反弹率及病毒定量水平;同时分析HBsAg水平与治疗结束后12周、24周、36周及48周时病毒定量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治疗结束后12周及24周病毒学反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6周及48周时,高水平组病毒学反弹率明显高于低水平组(P0.05)。同时,两组治疗后病毒定量水平均随时间延长而呈增高趋势(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2周及24周病毒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6周及48周时,高水平组病毒定量水平明显高于低水平组(P0.05)。各随访时间点,HBsAg水平与病毒定量水平均呈正向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后病毒学反弹与HBsAg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笔者应用安络化纤丸联合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取得了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为2008年3月-2009年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患者,诊断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并排除血吸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丙型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等疾病.其中男87例,女56例;年龄27~71岁,平均(44.6±16.3)岁.所有患者的HBV DNA均≥104copies/ml,丙氨酸转氨酶(ALT)在正常值上限的两倍以上,HBeAg阳性.  相似文献   

9.
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6月-2004年1月,我们采用安络化纤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0例,并与复方丹参片组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40例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均为十堰太和医院肝病防治中心2003年6月至2004年1月门诊就诊患者,全部病例的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8±8)岁;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38±11)岁,病程6~22年。治疗前6个月及治疗过程中不用其他抗纤维化和抗病毒药物,以及强力降酶药。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例入院时血清…  相似文献   

10.
<正>据有关资料显示,抗菌药是当今住院用药中应用最为广泛且消耗量最大的一类药物〔1〕,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会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2〕。本文通过了解我院老年患者抗菌药使用现状,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为制定合理规范的老年抗菌药使用方案提供科学可行的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12月的住院患者病历4000张,筛选出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病历552张。其中男292例,女260例,年龄6012月的住院患者病历4000张,筛选出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病历552张。其中男292例,女260例,年龄6096〔平均(74.12±8.44)〕岁。  相似文献   

11.
1996年3月~1998年3月我院收治58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者,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58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EV感染者中男性45例,女性13例,年龄19~62岁,平均58.8±8.9岁。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慢性乙型肝炎及急性戊型肝炎各58例作对照,三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肝功能稳定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认知功能。方法采用Stroop色词测验(CWT)法对60例肝功能稳定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测评和比较。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WT-A耗时(25.01±5.16s)与健康组(28.83±4.76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WT-B耗时(42.01±11.15s)和CWT-C耗时(78.12±23.74s)均长于健康组(分别为38.14±9.58s和68.61±16.17s,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WT-A、CWT-B和CWT-C的正确数分别为49.33±0.88个、47.73±2.25个和45.69±4.90个,均低于健康组(分别为49.63±0.55个、48.73±1.29个和47.13±2.24个,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WT-A耗时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总胆红素水平相关(R2=0.39,P<0.001),CWT-B耗时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和性别相关(R2=0.29,P<0.001),未发现患者的人口学或疾病特征与CWT-C耗时相关。结论肝功能稳定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集中注意和反应抑制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和总胆红素水平是集中注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4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作定量检测,分析血清HBV DNA水平与疾病程度和HBV血清标志物(HBVM)的关系,探讨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一、检测对象 参照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慢性乙型肝炎49例,均存在肝功能异常,其中轻度19例、中度13例、重度17例。男42例,女7例。年龄18~78岁,平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1991~1992年用猪苓多糖注射液(江苏连云港东风制药厂生产)和乙型肝炎疫苗(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8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1991~1992年通州市人民医院传染科和通州市肝病专科门诊部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110例。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分型标准。治疗组58例,男42例,女16例,年龄18~56岁,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2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32例。对照组52例,男40例,女12例;年龄19~57岁。其中CPH24例,CAH28例。110例慢性乙型肝炎经血清学检测全部HBeAg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的特征,为防治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09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血清HBV标志物,肝功能及临床转归。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为5.06∶1;发病年龄主要为20~59岁,占93.57%。全部患者中有96.34%既往未曾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既往接种史不详。性接触传播为重要途径之一,共27例,占24.77%。临床治愈率高达94.50%。全部患者入院时抗-HBc IgM为(20.38±8.41)S/CO,HBV DNA为(4.27±1.12)lg拷贝/mL,ALT水平为(1404.98±906.22)IU/L,TBil为(95.24±69.03)μmol/L;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22.87±10.16)d;血清HBsAg转阴时间为(13.87±10.14)d,HBV DNA转阴时间为(10.05±9.66)d。结论成年人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性传播途径是目前成人急性乙型肝炎重要感染途径之一,建议成人和高危人群开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以降低成人急性乙型肝炎的感染率和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16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6例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我科 2 0 0 0年 10月以来的入院病例 ,男 14例 ,女 2例 ,年龄 2 9~ 60岁 ,平均 (4 7 75± 11 47)岁 ;病程 1~ 2 3年 ,平均(10 5 3± 7 0 3 )年。肝硬化病程 1~ 4年 ,平均 (1 87±1 14 )年。诊断符合 2 0 0 0年 9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排除HAV、HCV、HEV、HGV感染 ,亦无酗酒者和糖尿病患者。其肝功能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上限 ;Child -Pugh分级 ,B级 10例 …  相似文献   

17.
笔者于1996年4月~1997年6月采用丽珠肠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104例,同时以肌苷片治疗本病52例为对照,发现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随机接诊,以2∶1比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04例,男66例,女38例,年龄15~47岁,平均35.4±5.8岁;病程6个月~8.2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肝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波型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患者病理改变的关系,笔者应用最新自然组织谐波显像技术(NTHI)对100例肝脏疾病及30例正常人肝静脉的多普勒曲线进行了测量、分型及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系1999年元月份以来我院部分住院病人,其中肝硬变并高度腹水患者50例(年龄18~72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年龄20~55岁)。部分病人作了肝组织活检,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为HBsAg( )、HBeAg  相似文献   

19.
戴小波 《肝脏》2007,12(6):473-474
长期服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引起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YMDD变异是指病毒聚合酶的活性区第552个或551个甲硫氨酸(M)发生突变,被缬氨酸或异亮氨酸取代,是导致HBV对拉米夫定耐药、治疗失败或者无应答的原因[1-3]。本研究检测HBV YMDD变异患者肝组织中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以探讨YMDD变异引起拉米夫定治疗失败的细胞分子病理机制。资料与方法一、对象我院2004—2005年的45例发生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22~68岁。所有病例服用拉米夫定100mg/d0.5~2.5年,HBV YMDD…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烟台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间性别、年龄及ALT、HBV DNA定量、HBeAg状态的差异。结果 362例标本中,B基因型7例(1.9%),C基因型344例(95.0%),非B非C型11例(3.0%)。B基因型患者年龄(36.29±17.54)岁,C基因型患者年龄(37±10.64)岁,非B非C型患者年龄(45.09±10.67)岁,P=0.050;两两比较提示C基因型患者年龄较非B非C型患者年龄低,P=0.015,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基因型之间性别及ALT、HBV DNA定量、HBeAg状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烟台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以基因C型为主,存在少量基因B型及非B非C型。不同基因型患者年龄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