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画钟测验(CDT)用于肝硬化患者认知功能评估的意义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门诊就诊的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为A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以及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95例,CDT分别对两组进行认知功能测验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χ2检验,CDT得分的相关因素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本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自发画钟(CDT-1)与模仿画钟(CDT-2)总分的中位数分别17和26,对照组的得分分别为20和27,经秩和检验显示肝硬化组患者的CDT-1总分、CDT-1与CDT-2的数字及指针部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而在锚定部分得分及CDT-2总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健康对照组的CDT-2的总分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r=-0.262,P0.05),与驾驶史呈正相关关系(r=0.238,P0.05);肝硬化患者的CDT-1总分与DBil异常呈负相关关系(r=-0.203,P0.05),CDT-2总分与受教育年限、驾驶史、抗病毒治疗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91、0.222、0.223,P值均0.05)。结论肝功能稳定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已表现出视觉空间能力的下降,值得重视;画钟测验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硬化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Stroop色词测验在早期识别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轻度认知损害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听觉诱发电位与P300检查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张剑  王克菲  贾琳  孟庆华 《肝脏》2014,19(1):39-4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皮质醇(COR)量特点。方法乙型肝炎肝硬化107例和同期慢性乙型肝炎18例,取空腹清晨7时外周静脉血测定皮质醇(COR)、皮质醇结核球蛋白(CBG)、血常规、肝功能、HBV指标,公式计算游离皮质醇(FC)。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COR量(18.72±6.60)μg/dL,乙型肝炎肝硬化COR量(14.20±7.55)μg/dL,P=0.002;COR量Child-Pugh分级A级(15.11±5.56)μg/dL,B级(14.88±6.96)μg/dL,C组(12.68±8.36)μg/dL,P=0.006。ACTH量Child-Pugh分级A级(35.42±24.49)pg/mL,B级(26.57±15.72)pg/mL,C组(19.65±10.72)pg/mL,P=0.000。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COR量显著低于慢性乙肝患者,乙肝肝硬化患者存在丘脑-垂体-肾上腺调节轴受损,调节轴受损程度与肝硬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认知功能。方法对1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数字连接试验、数字符号试验、Stroop色词测验及画钟测验,并将其测评结果与19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画钟测验得分为22.8±4.9分,低于健康对照组23.9±4.0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5);两组受试者在数字连接试验、数字符号试验及Stroop色词测验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执行功能障碍,而无注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选择注意功能状况及药物治疗对其影响.方法 选取91例患者,并按同龄、同性别与91例正常人组成配对,使用Stroop色词测试指标评估正常对照组、病例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选择注意功能.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卡片C耗时、错误率等指标较对照差(P<0.01);病例组内比较发现,老年组较非老年组耗时、Stroop干扰效应(SIE)错误数多(P<0.05).经尼莫地平、阿司匹林和银杏叶片治疗后,非老年组SIE错误数较治疗前有改善,与非老年组无显著差异;老年组仅卡片C耗时有改善,与非老年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TIA患者存在选择注意功能障碍,同时其有一定可塑性,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的肾功能评估方法对28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肾功能评估的差异,并探讨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别采用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估患者肾功能。对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肾功能不全程度进行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肾功能不全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28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Child-Pugh A级患者95例,Child-Pugh B级患者122例,Child-Pugh C级患者72例。以eGFR<90 ml.min-1.1.73 m2为肾功能不全的判断标准,结果在本组患者中发现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为20.76%,显著高于采用sCr评估出的3.81%或cCr评估出的13.15%(P<0.05);Child-Pugh C级患者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为29.17%,显著高于Child-Pugh A级的13.68%或Child-Pugh B级的21.31%(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Child-Pugh分级、高尿酸血症、低钠血症与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有关,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尿酸血症和低钠血症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eGFR较sCr或cCr能更早地反映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是否存在肾功能不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肾功能不全程度与Child-Pugh分级有关,但高龄、高尿酸血症和低钠血症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Stroop测验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Stroop测验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自动性加工、控制性加工、选择性注意功能的情况.方法 在124例年龄在60~90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26例年龄、文化程度与之相匹配的健康者中进行Stroop测验.通过对比两组人群Stroop测验各项指标,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Stroop测验各指标的特点及与健康人群的区别.结果 两组比较,Stroop测验中卡片1的耗时数及卡片2、卡片4、字词反映干扰量(SIE)的耗时数及错误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字词自动性加工能力无明显损害,而控制性加工能力及选择性注意能力受损.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得到了大家的共识,有效的抗病毒通过病毒的抑制,能有效延缓疾病的进展,减少肝移植的需求[1]。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目前临床上较常使用的是核苷(酸)类似物(NUCs)抗病毒治疗。在我国,常使用的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NUCs主要有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替比夫定(Ld T)、恩替卡韦(ETV)、替诺福韦酯(TDF)等。国内外很多指南指出,乙型肝炎肝硬化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临床常见的肝硬化患者中70%~90%可检出HBV标志物,可见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病率相当高。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死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我们对57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岑瑜 《内科》2008,3(6):900-902
在新的医学模式下,生存质量(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无疑是评价健康的重要发展方向,它作为患者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适应和环境因素指标的一种反应,能全面体现患者健康水平,有助于综合评价疾病及医疗措施对患者的影响。慢性乙型肝炎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可以获得生化学缓解和组织学改善,部分患者甚至获得了肝硬化的完全逆转,显著降低了肝脏失代偿、肝癌以及肝病相关死亡的发生.干扰素可用于代偿期肝硬化有限疗程的抗病毒治疗,核苷(酸)类似物可用于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的长期抗病毒治疗.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生化学和病毒学变化,及早发现病毒学突破,阻止...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慢性HBV感染是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容易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终末期肝病。国外研究显示,乙型肝炎肝硬化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也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使用SF-36(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简明健康情况调查表(中文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正常人群生存质量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特征,了解机体的免疫状况和疾病进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患者检测结果,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两组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原发性肝癌发生率、病毒DNA载量及ALT、AST、TBiL检测水平、Child-Pugh分级等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构成上有明显差异,HBeAg阴性组年龄较阳性组大;阴性组病程较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肝功能指标如ALT、AST、TBi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组水平较阴性组高;Child-Pugh分级A级阳性组患者较多,而C级阴性组患者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毒DNA载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组病毒DNA载量大于阴性组;原发性肝癌发生率两者无明显差别;性别构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eAg阳性和阴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在年龄、病程、肝功能、Child-Pugh分组、病毒DNA载量上有差异,两组肝癌发生率和性别构成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HBV DNA水平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健康人、38例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6例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及31例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外周血PLT及MPV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与健康人相比,乙型肝炎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PLT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相比,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L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 DNA水平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LT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人相比,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MPV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相比,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偿代期患者MPV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 DNA水平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MPV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高载量HBV DNA对血小板参数降低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血小板参数变化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35例(A组)和健康体检者82例(B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PLT、血小板比容(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A组患者根据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分为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C组,65例)和无上消化道出血组(D组,70例),分别比较各组参数情况。结果 A组PLT、PCT均显著低于B组(P均=0.006),其MPV、PDW均高于B组(P均=0.007)。C组PLT、PCT、MPV、PDW均低于D组(P均〈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莉  陈悦  柯昌征  刘国华  李东  马德强  穆敬平 《肝脏》2007,12(5):346-350
目的应用荟萃分析评价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国内文献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在国内生物医学期刊有关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纳入8个RCT(n=578)研究拉米夫定100mg/d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纳入文献的总体方法学质量较高,4篇Jadad评分为3分以上,但在随机化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的使用方面重视不够。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拉米夫定可明显促使ALT复常,对Child-Pugh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内使用拉米夫定对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期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治疗组的HBeAg转阴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是安全的,它可使ALT复常,降低Child-Pugh评分,但对远期HBVDNA和HBeAg阴转率尚无足够证据说明。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组织学肝硬化的预测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组织学肝硬化的分布情况;应用非创伤的指标建立组织学肝硬化的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75例,分成模型组206例和验证组69例,均接受肝活组织检查.根据肝脏病理结果计算S0-S3组、S4(早期肝硬化)组、活动性肝硬化组的构成比.选择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血常规、血清生物化学、HBV标志物、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定量、病毒载量、血清纤维化四项、脾脏肋间厚度以及相关指数:年龄-血小板指数、AST-血小板比值指数.脾脏-血小板比值指数、年龄-脾脏-血小板比值指数(ASPRI),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组织学肝硬化的预测模型,并在验证组中检验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275例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活组织检查的患者中,S0~S3组193例(70.2%),S4组42例(15.3%),活动性肝硬化组40例(14.5%).单因素分析显示非肝硬化组与肝硬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较多,共23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判断≥S4的预测因子INR、γ-谷氨酰转肽酶、ASPRI、HBeAg,建立肝硬化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本模型判断≥S4的ROC曲线下面积0.871,诊断界值是0.458,敏感性84.4%,特异性75.7%,准确度79.7%;判断活动性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53,诊断界值是0.526,敏感性81.8%,特异性62.9%,准确度67.4%.将预测模型应用于验证组,该组与模型组的ROE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在两组的诊断价值相近.结论 INR、γ-谷氨酰转肽酶、ASPRI、HBeAg与早期肝硬化和活动性肝硬化有密切关系;由此4项预测因子建立的组织学肝硬化预测模型可以用于预测早期肝硬化和活动性肝硬化.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肿瘤和最主要的死因之一,多发生于HBV和HC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患者,筛查肝硬化人群,早期诊断HCC可降低肿瘤的病死率。甲胎蛋白(AFP)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辅助诊断HCC的血清学指标,是对B超、CT等影像学诊断的有效补充。最近的荟萃分析表明,不同研究论文报道的AF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现象不能完全用AFP的临界值不同解释。血清中的N糖蛋白主要由肝脏和B淋巴细胞合成,N糖成分的改变可反应肝脏或B淋巴细胞功能的改变,糖链的改变常常反应出机体的异常改变。糖组学在诊断领域的应用曾经因为缺少合适的分析技术而受限制,血清中N糖组学分析技术克服了这一屏障。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血清中N糖指纹图谱应用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肝癌辅助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ALT持续正常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肝功能、HBeAg、HBV DNA及肝组织炎症状况,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ALT持续12个月正常及ALT异常肝穿病理证实存在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性别、HBeAg、HBV-DNA及组织病理学结果,应用秩和检验、χ2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LT正常组与ALT异常各组比较,肝脏组织病理炎性程度无明显差异,ALT正常组HBV DNA载量较ALT异常组低,AST/ALT比值大于1与ALT异常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血清白蛋白、性别、HBeAg及胆碱脂酶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LT正常亚组中,72%的患者ALT在30~50 U/L之间,两组之间组织病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所有的肝硬化患者中,HBeAg定量与肝脏炎性程度无相关性,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结论 ALT正常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组织存在明显炎症,AST/ALT比值大于1在肝硬化组明显升高,炎性程度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HBeAg定量与肝脏炎性程度无相关性,而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