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索改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wme,MS)多种代谢异常的有效药物对降低MS并发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危险性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在激动剂的作用下可增加巨噬细胞胆固醇的逆向转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促进骨骼肌细胞脂肪酸的氧化、预防肥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抑制炎症反应、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损伤面积而有潜在的抗动咏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有望成为防治MS的新型药物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2.
杜芬  喻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8,26(11):1177-1183
清道夫受体B族I型(SR-BI)是细胞膜上首个被定义为高密度脂蛋白(HDL)受体的糖蛋白,其介导细胞选择性摄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影响细胞胆固醇平衡、炎症表型。肝脏SR-BI在胆固醇逆向转运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与HDL的代谢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密切相关,并且已发现人类存在SR-BI基因多态性。本文重点从SR-BI结构、功能、调节及其对As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高密度脂蛋白(HDL)通过其特有的胆固醇逆转运功能起到了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作用。大量临床及流行病研究已证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负相关,因此如何提高HDL-C水平已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但升高HDL-C药物的研发却屡屡受挫。进一步探讨HDL的结构,功能有助于分析升高HDL-C药物失败的可能原因及机制,对于临床和基础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等于总胆固醇减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流行病学研究认为,在糖尿病、甘油三酯过高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低的人群中,non-HDL-C比LDL-C更能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预测能力更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non-HDL-C的目标值已被写进欧美血脂指南和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专家建议,但关于non-HDL-C能否完全替代LDL-C目前尚无定论。现简述近年来non-HDL-C相关研究进展,并将non-HDL-C与LDL-C进行比较,从而明确non-HDL-C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脂蛋白(HDL)能够将胆固醇从泡沫细胞中转运到肝脏,代谢转化为胆汁排出体外,进而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称之为HDL的胆固醇逆转运(RCT)。因此,如何提高HDL浓度并促进HDL的功能,充分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能,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研究显示单纯升高HDLC并未发现有明显的临床效果,揭示了HDL功能的复杂性。因此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回顾HDL的分子结构、合成、代谢等,重新认识其RCT功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为进一步研究HDL的RCT功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高血压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从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病理基础。传统上认为冠状动脉病变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脂质代谢紊乱,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2〕。2004年有研究〔3〕提出了一个衡量血脂指标的新概念——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用甘油三酯(TG)与  相似文献   

7.
大量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证实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生理过程中抑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可以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理论上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然而迄今为止,调节胆固醇酯转运蛋白的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结果不尽一致,以抑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为基础的相关药物治疗选择带来了不确定性。文章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在脂质代谢中的生理作用、部分动物研究中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高密度脂蛋白的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产物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独立和重要的危险因素。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不仅决定于它的生成速率,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它的代谢水平。一系列的基因及其相关产物参与了高密度脂蛋白参与的胆固醇逆向转运过程,包括与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基因及其产物如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A1、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磷脂转运蛋白和脂蛋白脂酶等,以及降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基因和产物如清道夫受体B1、胆固醇酯转运蛋白、肝脂肪酶和内皮细胞脂肪酶等。而高密度脂蛋白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也是多方面的,不能仅由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来明确推断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降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关联但不是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血浆胆固醇水平的降低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消退王禹,李天德,何秉贤人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的稳定、病变发展的延缓和消退是目前AS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其中对AS的系列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良好的控制,特别是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及增...  相似文献   

10.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根据不同的分离方法,HDL-C可分为多种亚类,HDL-C亚类在血中的相对含量及颗粒大小不断发生改变,认为与HDL-C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关.HDL-C各亚类主要通过促进细胞胆固醇的流出,参与胆固醇的酯化,将胆固醇转运到肝脏再循环或肠道清除来发挥作用.HDL-C亚类组成异常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和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对代谢综合征(MS)、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从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于我科住院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取416例,其中甲状腺功能正常者298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者118例,比较两组MS相关指标、尿酸、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差异。以颅内动脉粥样硬化、MS分别为应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促甲状腺激素(TSH)与各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比例增多,MS患病比例增加,收缩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Hcy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水平显著减少(P<0.05或P<0.01)。经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TSH、MS、年龄、收缩压、LDLC、Hcy是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的危险因素,TSH、尿酸是MS独立的危险因素,且TSH与TG、尿酸、Hcy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高TSH与MS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通过改变血脂谱,使血尿酸、血Hcy升高等途径参与MS的发生发展,并进一步增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肝X受体(LXR)是机体胆固醇稳态维持的重要调控因子,通过调控下游靶基因表达,参与调节各组织中的胆固醇代谢。LXR激动剂能够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具有潜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本文围绕近年来新型LXR激动剂,从不同来源、特点和作用机制等角度对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泰方(NTF)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方法健康日本大白耳兔86只,通过从兔耳缘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进行血管内皮免疫刺激及喂养高脂饲,60天复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MG)、降脂宁颗粒组(JG)、阿托伐他汀组(AG)、脑泰方低剂量组(LNG)、脑泰方中剂量组(MNG)、脑泰方高剂量组(HNG),每组12只,同时设空白对照组(CG)10只。分组后开始灌胃给药,CG和MG予蒸馏水灌胃,各治疗组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每日1次,灌胃体积5mL/kg,灌胃疗程1个月。用药剂量降脂宁颗粒1.304 g/(kg.d),阿托伐他汀0.435 mg/(kg.d),脑泰方低剂量0.1 g/(kg.d),脑泰方中剂量0.2 g/(kg.d),脑泰方高剂量0.4 g/(kg.d),连续灌胃1个月。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计算主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及面积,镜下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1)经治疗1个月后,模型组TC、HDLC、LDLC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各治疗组TC、HDLC、LDLC与模型组...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低水平与冠心病风险的增加具有联系。对于HDL胆固醇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和临床疾病中的保护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得出,从动脉壁去除胆固醇过程中HDL起显著作用,并且提示出一些增加脂蛋白有效活性的方法。目前提高HDL胆固醇功能水平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和烟酸类。用来提高HDL或者载脂蛋白A-Ⅰ(apoA-Ⅰ)的功能,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的措施包括:通过上调在血管壁巨噬细胞中腺苷三磷酸-结合载体的含量来增加在这些细胞中胆固醇的排出量;药物刺激内源性apoA—Ⅰ的合成;apoA-Ⅰ、apoA-Ⅰ Milano、apoA—Ⅰ-似蛋白肽或者脱脂HDL的利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抑制剂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磷脂转运蛋白(PLTP)活性与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明显相关的作用机制主要与其参与脂蛋白代谢有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PLTP在高密度脂蛋白(HDL)代谢和胆固醇逆向转运(RCT)中发挥的复杂生物学作用。PLTP可否通过影响HDL和RCT而发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本文通过近年的文献复习并结合我们的相关工作与读者一同寻找答案和线索。  相似文献   

16.
内皮脂酶是近年来发现的甘油三酯脂肪酶基因家族新成员.该家族还包括脂蛋白脂肪酶、肝脂肪酶.内皮脂酶具有磷脂酶活性,可参与脂蛋白代谢,尤其对血浆中的高密度脂蛋白代谢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具有明显调节作用.近来研究证明,抑制内皮脂酶可提高人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但目前内皮脂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胆固醇逆行转运及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仍尚无明确定论,且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烟酸是临床上常用的调节血脂异常的药物,具有全面而独特的调脂作用,几乎可以对所有与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的脂类产生有益的调节作用.烟酸通过增加肝细胞载脂蛋白B(apoB)的降解和抑制脂肪降解来降低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及apoB负载的脂质含量;通过抑制肝细胞对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Ⅰ(HDL-apo A-Ⅰ)的摄取来升高血浆中的HDL水平,从而增强胆固醇外流和胆固醇逆向转运,最终表现出很强的抗AS效应.本文综述了烟酸对AS相关脂质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是血浆脂蛋白中催化游离胆固醇酯化的关键酶,在高密度脂蛋白代谢和胆固醇逆转运中起着重要作用。尽管LCAT研究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关系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就LCAT生物化学特性、在脂代谢中的作用机制、与心血管病的关系及准确测定存在的问题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胆固醇(T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与缺血性卒中之间关系的研究仍然没有确切的结论,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为脑梗死的病理基础[1~3].本文就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与复发性脑梗死关系进行探讨,拟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许多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一致反映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与冠心病危险增高强关联。此外,具有HDL代谢先天性遗传的高胆固醇血症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明显。这些有力地说明:HDL是这种动物模型的动脉粥样硬化的调控者。这些观察性研究,加上许多已接受他汀治疗病人中的大量残存疾病危险,触发了对升HDL治疗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