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江西省鼠形动物中巴尔通体的携带状况和基因型特征,为巴尔通体感染的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2019年在南城县、广信区、横峰县、广丰区、铜鼓县5个鼠传疾病监测项目点,采集130只鼠形动物的肝、脾组织标本进行巴尔通体分离培养,挑取形态疑似巴尔通体的菌落纯培养后提取核酸,PCR检测巴尔通体属特异性基因gltA,阳性菌株鉴定为巴尔通体。对巴尔通体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基于全基因组序列构建聚类树。结果 从130只鼠形动物的组织样本中分离巴尔通体14株,携带率为10.77%。黄毛鼠携带率最高(2/6),其次为黑线姬鼠(8/72)、褐家鼠(3/27)、臭鼬鼱(1/12)。基因组序列分析显示14株巴尔通体分为5个不同的分支,分为5种基因型,聚类结果显示在分离地区和宿主类型上没有聚集性。结论 江西省鼠形动物中存在巴尔通体携带,携带的宿主类型多,菌株基因组多样性大,存在与人类致病性相关的基因型,存在人类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州增江沿岸地区鼠形动物及携带伯氏疏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恙虫病东方体、埃立克体、新型布尼亚病毒和汉坦病毒6种病原体的情况。方法 使用笼夜法在广州市增城区捕获鼠形动物,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鼠形动物脏器中的伯氏疏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恙虫病东方体、埃立克体、新型布尼亚病毒和汉坦病毒。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种属、雌雄和调查点鼠形动物病原体的感染情况。结果 捕获臭鼩鼱和褐家鼠共69只,鼠形动物密度为13.29%。褐家鼠中检出钩端螺旋体为57.89%、恙虫病东方体为31.58%、汉坦病毒为21.05%和伯氏疏螺旋体为5.26%;臭鼩鼱中仅检出伯氏疏螺旋体为2.00%。埃立克体、新型布尼亚病毒均未检出。此外,褐家鼠中存在4种病原体的双重感染,其双重感染率为36.84%。结论 广州增江沿岸地区鼠形动物以臭鼩鼱和褐家鼠为主且密度较高;褐家鼠中病原体感染率高于臭鼩鼱且存在多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当地应加强对鼠形动物尤其是褐家鼠的监测和控制、降低鼠形动物密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云南省大理市啮齿动物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和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感染率。方法 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大理市4个乡镇采集啮齿动物样本,采用巢式PCR扩增CoV和HEV的保守序列基因,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同源性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共捕获76只啮齿动物属于5属6种,CoV感染动物为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黄胸鼠(Rattus tanezumi),感染率分别为40.74%(11/27)、2.38%(1/42);HEV感染动物为褐家鼠和黄胸鼠,感染率分别为14.81%(4/27)、2.38%(1/42)。在银桥镇捕获的2只褐家鼠中同时检测到CoV和HEV,感染率为7.41%(2/27)。基于CoV的部分RNA依赖的RNA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的434 bp核苷酸片段分析,11株CoV阳性样本均来自褐家鼠,为α-CoV,与来自中国福建黄毛鼠(Rattus losea)RtRl/FJ2015同源性最高,为99.73%~99.74%;1株CoV阳性样本来自黄胸鼠,为β-CoV,与来自中国云南板齿鼠(Bandicota indica)Ruili66同源性最高,为98.21%。基于HEV的部分RdRp 的340 bp核苷酸片段分析,5株HEV阳性样本均来自褐家鼠,均为HEV-C,与来自中国香港免疫移植病人pt 5株同源性最高,为95.87%~96.21%。结论 云南省大理市啮齿动物中存在CoV和HEV感染,2种病毒的宿主动物与人关系密切,应加强相关病毒的监测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源地进行宿主动物汉坦病毒分离,研究分离株的基因分型.方法 采用幼龄长爪沙鼠接种和Vero-E6细胞培养的方法进行汉坦病毒分离,用直接免疫荧光实验进行鉴定.应用型特异性引物进行反转录一套式PCR分别扩增M片段G1、G2区、S片段,并测定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 从深圳市褐家鼠肺中成功分离到2株汉坦病毒,命名为SZ2082和SZ2083,经反转录一套式PCR扩增并进行序列测定显示为第2型汉城病毒型(SEOV).通过对3个基因片段序列比较分析发现,SZ2082和SZ2083部分M和S片段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M片段G1、G2区核苷酸序列与SEOV国际代表株80-39的同源性分别为96.7%、95.0%,与第1型汉滩病毒型(HTNV)型国际代表株76-118的同源性仅为75.9%、70.3%.S片段与SEOV80-39和HTNV76-118比较,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7%和69.7%,与M片段的结果相似.通过M片段G2区的分析发现,SZ2082与BjFT01、Beijing-Rn、Guang199、HN71-L处于同一分支,同源性为99.0%~99.7%.结论 在深圳市分离到汉坦病毒,通过鉴定其属于汉城型病毒S2亚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荆州市2017-202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监测结果,为该市HFRS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市8个县(市、区)开展HFRS宿主动物监测。在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采用夹夜法分别于室内、野外布放鼠夹。室内及野外选取荆州市常见生境。对捕获鼠进行鉴定,无菌取鉴定鼠肺,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鼠肺汉坦病毒并分型。结果 2017-2020年荆州市平均鼠密度4.83%(1 106/22 910),鼠汉坦病毒阳性率9.83%(58/590)。鼠密度居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江陵县(9.61%)、沙市区(6.44%)和石首市(4.92%)。鼠汉坦病毒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沙市区(17.31%,27/156)、江陵县(8.51%,16/188)、监利县(8.42%,8/95)和洪湖市(7.29%,7/96),其它地区捕获鼠未检出汉坦病毒。春季鼠密度为5.47%(578/10 566)。其中室内生境鼠密度6.15%(146/2 374),鼠汉坦病毒阳性率1.89%(1/53),阳性鼠为厨房捕获小家鼠;野外生境鼠密度5.27%(432/8 192),鼠汉坦病毒阳性率11.76%(16/136),阳性鼠以小麦田和虾稻田捕获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秋季鼠密度为4.28%(528/12 344)。其中室内生境鼠密度6.06%(198/3 269),鼠汉坦病毒阳性率0.78%(1/129),阳性鼠为杂物间捕获黄胸鼠;野外生境鼠密度3.64%(330/9 075),鼠汉坦病毒阳性率14.71%(40/272),阳性鼠以蔬菜田、虾田、虾稻田、稻田捕获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捕获黑线姬鼠均携带HNTV型汉坦病毒;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携带SEOV型汉坦病毒。结论荆州市HFRS宿主动物以野外捕获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主,分别携带HNTV型、SEOV型汉坦病毒。江陵县、沙市区鼠密度及鼠汉坦病毒阳性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解青海地区狂犬病病毒在人和不同动物中的流行趋势和变异特点。方法 在2012至2016年间,我们从青海不同地区收集194个组织样本,用直接荧光抗体(DFA)进行检测。获得的阳性标本在进行核酸扩增和序列测序分析。结果 从194个标本中获得了38个直接荧光抗体(DFA)阳性标本,从38个阳性标本中获得了8个狂犬病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比较这8个完整核苷酸序列,并与CQH2012D(KM27 2192.1)和来自西藏的2012年的CXZ1201D犬(KC46352)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他们与2个核苷酸序列之间的相似性在95%和100%之间。对8个G基因和N基因核苷酸序列和从中国和世界的代表株的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我们得到的狂犬病病毒核苷酸全序列属于Arctic-like2组,是China Ⅳ基因型,从38个DFA阳性标本的地区分布分析表明,阳性标本的发生率在青海地区有从西向东逐渐减少的趋势。结论 青海流行的狂犬病以Arctic-like2为主,并随动物迁徙有由西向东扩展的趋势, 流行病学数据提示人和家养动物狂犬病的传播途径是感染了狂犬病的犬或狼咬伤而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获得鼠形动物肠道产ESBL大肠埃希菌分布特征、菌型特点及相关耐药机制。方法 2016年9月-11月,在广州市城区内某居民区捕捉鼠形动物。从鼠形动物肠道内容物中分离耐头孢噻肟大肠埃希菌并进行产ESBL表型确认实验。Vitek2 compact进行产ESBL大肠埃希菌的抗生素敏感实验。PCR检测产ESBL大肠埃希菌的CTX-M、TEM、SHV和OXA等ESBL基因,并测序鉴定CTX-M亚型。对CTX-M大肠埃希菌进行MLST和PFGE分析。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123只,包括57只黄胸鼠、54只褐家鼠、11只臭鼩鼱和1只黑毛鼠。分离到35株耐头孢噻肟大肠埃希菌,经表型确认实验证实全部是产ESBL菌株,检出率为28.5%(35/123)。35株产ESBL菌株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环丙沙星以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很高,分别为100%(35/35)、91.4%(32/35)、97.1%(34/35)、100%(35/35)、100%(35/35)、88.6%(31/35)、80%(28/35)和74.3%(26/35)。 35株菌一共检出CTX-M耐药基因37个,有2株菌各携带2种CTX-M耐药基因,其中blactx-m-79 23株,blactx-m-55 6株,blactx-m-123 4株,blactx-m-15 2株,blactx-m-65和blactx-m-27各1株。MLST结果发现鼠形动物肠道分离的产ESBL大肠埃希菌具有遗传多样性,无优势克隆。结论 鼠形动物产ESBL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很高,产ESBL耐药机制主要是菌株携带CTX-M型基因。本研究检出的几种CTX-M型ESBL基因也见于人临床或健康人群菌株。MLST和PFGE的结果发现产ESBL大肠埃希菌具有遗传多样性。本研究结果表明鼠型动物是产ESBL大肠埃希菌的重要储存宿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中俄边境11个口岸鼠类宿主动物携带汉坦病毒(Hantavirus,HV)状况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夹夜法和鼠笼法捕获鼠类,应用巢式PCR方法对鼠肺样本进行检测,对阳性样本测序并分型,获得序列用MEGA6进行分析。结果 此次调查共捕获鼠类动物346只,经鉴定隶属3科9属11种。检测出汉坦病毒核酸阳性样本17份,平均带毒率为4.90 %,包括汉滩型病毒(Hantaan virus, HNTV)6例,汉城型病毒(Seoul virus, SEOV) 11例,首次在黑龙江口岸东方田鼠中检测到1例SEO型HV。进化分析表明,6株HNT型HV均与HNT型HV原型株76-118亲缘性较远(86.82%~88.43%),分别与HNT型HV株BAO14、HXZ244同源性最高;11株SEO型HV分别与SEO型HV株Gongzhuling97、北京株BjHD01、越南株HaiPhong3-11同源性最高。结论 黑龙江中俄边境口岸宿主动物感染汉坦病毒至少2个类型,相对较高的感染率提示着中俄边境地区开展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和防控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平阴县农村环境鼠形动物种类分布及携带病原体情况。方法 采用鼠夹和粘鼠板捕获动物,解剖取其内脏组织,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8种致病病原体核酸。结果 共捕获100只鼠形动物,包括小家鼠、褐家鼠和鼩鼱,所占比例分别为55%、40%和5%;平均捕鼠率为1.81%,鼠夹法和粘鼠板法捕鼠率分别为0.69%和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0, P<0.001);莫氏立克次体和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检出率最高,均为17.00%,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恙虫病东方体、土拉弗朗西斯菌和巴尔通体的检出率为1.00%~5.00%,并未检出汉坦病毒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共检出混合感染6只,混合感染率为15.00%,均为双重感染。结论 平阴县农村人居环境中鼠形动物以小家鼠和褐家鼠为主,存在莫氏立克次体、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恙虫病东方体、土拉弗朗西斯菌和巴尔通体的单一感染及混合感染,应加强当地人群感染和相关疾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云南省鼠类携带汉坦病毒情况及其分子特征。方法在居民区和野外捕鼠,用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鼠肺中汉坦病毒抗原,阳性鼠肺用RT-PCR法扩增汉坦病毒汉滩型和汉城型的S基因片段,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2006年9-10月在云南省泸西县共捕获鼠类4属6种267只,其中居民区146只,优势鼠种为黄胸鼠;野外121只,优势种为大绒鼠。居民区鼠类汉坦病毒带病毒率为0.85%(1/117),阳性鼠为黄胸鼠;野外鼠类汉坦病毒带病毒率为6.67%(6/90),阳性鼠为大绒鼠和高山姬鼠。对7份阳性鼠肺作RT-PCR扩增,结果从来自大绒鼠的LX378标本中检测到汉滩型病毒S片段核酸,其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Tula汉坦病毒Koziky/5276Ma/94株(AJ223601)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81%、89.8%,而与汉滩型76-118株、汉城型L99株的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3.9%(80.9%)、74.4%(77.9%)。结论首次从我国大绒鼠中检测到类似Tula样汉坦病毒的核酸序列,有关该类汉坦病毒在云南的分布、宿主动物和致病性以及全基因序列特征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北京昌平鼠间汉坦病毒感染时间动态变化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鼠类自然感染汉坦病毒(HV)时间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北京昌平南口镇某部驻地,从2002年8月至2004年5月采用夹夜法捕获鼠形动物。针对汉坦病毒M基因部分片段设计SEOV和HTNV型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法检测宿主肺组织中携带HV-RNA及其型别情况;应用ELISA法和IFAT接IFAT检测IgG抗体。利用SPSS软件分析宿主动物HV感染的时间动态特征。结果 共捕获啮齿动物296只,平均感染率11%。整个调查周期总体宿主种群密度波动不大,局部小生境(养殖场)种群波动明显。优势宿主褐家鼠平均种群密度与其感染率变化之间具相关性(r=0.594,P=0.023),养殖场褐家鼠密度与HV感染率之间相关性极显著(r=0.746。P=0.008)。褐家鼠性比和阳性率变化之间不具统计学意义相关性(r=0.541,P=0.086)。成幼比和阳性率变化之间则具显著相关性(r=0.697,P=0.046)。结论 北京昌平鼠间汉坦病毒感染长期持续存在,其感染率与种群密度随时问呈现动态变化,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并因生境而异。优势宿主种群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与HV感染也存在较为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山东肾综合征出血热重疫区病人血清中HV分子生物学特征,同时寻找准确、简便、迅速的HV检测与分型方法,从而为制定防治决策提供科学根据。方法从山东肾综合征出血热重疫区临沂市费县收集病人早期血清,应用巢式RT-PCR对病人血清中的HV进行基因扩增,采用RFLP、SSCP分型,并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48份临床和ELISA检测确诊的HFRS病人血清经巢式RT-PCR扩增后,41份阳性,阳性率85.42%。41份阳性标本巢式RT-PCR产物经HindIII、HinfI酶切后,呈现2种不同的RFLP图谱:33份显示与R22株相似的酶切图谱,应属SEOV型;另外8份显示出与HTN76-118株相似的图谱,属HTNV型,这8份HTNV型标本均为10-12月间收集的病人血清。41份阳性标本巢式RT-PCR产物经SSCP分析,亦呈现2种不同的图谱:33份具有与R22株相似的SSCP图谱,应属SEOV型;而另8份则与HTN76-118株具有相似的SSCP图谱,属HTNV型。对部分扩增产物序列采用系统进化树分析也得出类似的结果:sdp1、sdp2、sdp3与HTN型76-118株亲缘关系相近,属同一簇,而sdp22、sdp37与SEOV型Z37、R22株亲缘关系相近,属另外一簇,这与RFLP和SSCP获得的结果相一致。结论山东肾综合征出血热重疫区病人基因型以SEOV型为主,但在秋冬季节也存在HTNV型。巢式RT-PCR结合RFLP、SSCP法可对HV准确分型,而且简便、迅速,适合于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实施精准防控措施及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消除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江西省血吸虫病疫情较重的山丘型流行区瑞昌市和彭泽县的5个流行村作为调查村。在调查村有螺环境捕捉野鼠等野生动物,收集来自调查村的野生动物肝脏,检查其血吸虫感染情况。在调查村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筛查、粪便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和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人群血吸虫感染,采用粪便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测家畜血吸虫感染;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钉螺分布,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钉螺血吸虫感染。结果 在调查村捕获、收购野鼠、黄鼠狼、野猪、麂子和野兔等野生动物或肝脏样本240只(份),其中捕获野鼠172只,血吸虫感染率为2.91%,其他野生动物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野鼠、麂子和野猪肝毛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2.21%、1.96%和12.50%。调查村人群和家畜中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各村平均钉螺密度在0.13~0.80只/0.1 m2,在1个村发现2只检测管钉螺有血吸虫阳性。结论 江西省山丘型传播控制地区野生动物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和潜在风险仍不可忽视;应继续加强监测,并采取有针对性防治措施,以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江西省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野生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实施精准防控措施及实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和消除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江西省血吸虫病疫情较重的山丘型流行区瑞昌市和彭泽县的5个流行村作为调查村。在调查村有螺环境捕捉野鼠等野生动物,收集来自调查村的野生动物肝脏,检查其血吸虫感染情况。在调查村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筛查、粪便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和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人群血吸虫感染,采用粪便塑料杯顶管孵化法检测家畜血吸虫感染;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钉螺分布,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钉螺血吸虫感染。结果 在调查村捕获、收购野鼠、黄鼠狼、野猪、麂子和野兔等野生动物或肝脏样本240只(份),其中捕获野鼠172只,血吸虫感染率为2.91%,其他野生动物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野鼠、麂子和野猪肝毛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12.21%、1.96%和12.50%。调查村人群和家畜中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各村平均钉螺密度在0.13~0.80只/0.1 m2,在1个村发现2只检测管钉螺有血吸虫阳性。结论 江西省山丘型传播控制地区野生动物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和潜在风险仍不可忽视;应继续加强监测,并采取有针对性防治措施,以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5.
This work is a molecular epidemiologic study to detect the incidence of Coxiella burnetii in rodents on Heixiazi Island at the Sino-Russian border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Liver tissues were extracted and processed to test the incidence of C. burnetii infection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alysis. In total, 18% (66 of 370) of rodents tested positive for infection. The result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infection with C. burnetii was associated significantly with weight and month of capture, and infection was found in all rodent species that were observe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sex on the infection of C. burnetii. Though phylogenetic analysis disclosed heterogeneity in the nucleotide sequences isolated from the island rodents, the majority of observed strains were among the most common strains found worldwid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incidence of C. burnetii in rodents on Heixiazi Island at the Sino-Russian border.  相似文献   

16.
This British hantavirus IgG prevalence study, aimed at 119 asymptomatic farmers in England, and using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IFA) as screening technique, concluded that rat-transmitted Seoul virus (SEOV) might be the main suspect as hantaviral pathogen in the UK. Exactly the same conclusion, using the same IFA screening technique, resulted from a 1994 serosurvey in the same country, and in 627 clinical cases plus 100 healthy controls. SEOV-positive study subjects were also mainly farmers with heavy rat-exposure, but residing in Northern-Ireland, a region where all other known rodent reservoirs for pathogenic hantaviruses are known to be absent, except the wild rat. A rodent capture action in and around the farms of eight seropositives confirmed SEOV seropositivity in 21.6% of 51 rats. All SEOV seropositives were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an acute feverish condition, a majority of which having the clinical picture of hantavirus-induced nephropathy, known as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Leptospirosis, often mimicking perfectly HFRS, was serologically excluded. Thus, SEOV was established as a human hantaviral pathogen in the UK and in Europe 20 years ago.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西安地区携带汉坦病毒(HV)宿主种类及分布特点。方法 夹夜法捕获宿主动物后鉴定种类,利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宿主动物肺脏中HV核酸。结果 2011-2013年在监测地域共捕获动物2 577只,鼠密度为3.28%,在9月份达到5.6%;其中黑线姬鼠(Aa)占63.4%,小家鼠(Mm)和褐家鼠(Rn)分别占18.98%和12.88%;312份动物标本中检出HV核酸,其中Aa占88.78%,Rn占5.12%,Mm占4.49%,在黄胸鼠(Rf)和北小社鼩(Cs)也检出HV核酸,在8月和9月捕获的阳性宿主占到了全部阳性的56.73%, 野外的阳性宿主占到了总阳性的87.82%。结论 西安地区鼠密度在9月达到高峰,鼠种主要为Aa,Mm和Rn,携带HV的动物有Aa,Rn,Mm,Rf和Cs等,形成了在野外以Aa为主,居民区以Rn 和Mm为主,阳性宿主动物主要出现在野外8月9月,这对本地区防控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中宿主控制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2021年江西省高安市采集的鼠肺样本进行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Vero-E6细胞分离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采用实时荧光RT-PCR法和直接免疫荧光法对分离株进行鉴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采用CLC、MEGA7.0等软件对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一种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HTNV)和汉城病毒(Seoul virus,SEOV)双重实时定量荧光RT-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HTNV和SEOV S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建立2种汉坦病毒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以甲型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新布尼亚病毒、寨卡病毒、新冠病毒阳性核酸为模板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将建立的方法与巢氏RT-PCR比较,确定方法对临床样本的适用性。结果 建立了一种HTNV和SEOV 双重实时定量荧光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2种型别病毒的最低检测限均为10 copies/μL,不同浓度标准品Ct值批内和批间差异均小于2%。与登革热病毒、新布尼亚病毒、寨卡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对10份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期血清样本进行检测,结果9份为HTNV、1份为SEOV,与巢式RT-PCR方法结果一致。结论 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可以快速对HTNV和SEOV 进行分型和定量检测,适用于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