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患者,分别按2:1的比例进入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第8周、第12周、第24周、第48周病死率。结果: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在第8周、12周、24周、48周,两组病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期、中期死亡率较低;晚期死亡率较高,两组患者生存曲线间齐性检验,p=0.0525,提示加用中药可能改善患者预后。HBV相关慢性肝衰竭患者在第8周、12周、24周、48周,两组病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降低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病死率,尤其对晚期患者在缺乏肝移植等手段时,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治疗可改善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西医综合疗法联合益气疏肝、醒脾化湿通络法治疗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HBV-related liver failure,HBV-L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2例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随机分入西医组(119例)和中西医结合组(113例),西医组患者采用西医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肝脾疏络饮,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人工肝次数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2周时,中西医结合组患者血清TBil和DBil水平显著低于西医组(F值分别为6.477、11.700;P值分别为0.002、0.001),血清TBil下降程度亦显著高于西医组(F=11.7,P0.001)。治疗24周时,中西医结合组患者入组后人工肝次数及人工肝费用均显著低于西医组(F=4.76、9.065,P=0.03、0.004)。中西医结合组在治疗1周、2周、3周、4周及8周时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西医组(P均0.05)。结论西医综合疗法联合益气疏肝、醒脾化湿通络法治疗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病死率,减少人工肝次数及医疗费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方案对48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934例HBV-ACL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际接受的治疗方案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93例)、西药治疗组(341例),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4、8、12、24、48周终点事件累积发生率,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计算分析影响HBV ACLF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4、8、12、24、48周病死率分别为11.6%、17.9%、20.6%、24.5%、27.0%,显著低于西药治疗组的19.1%、25.5%、27.3%、31.4%、32.0%(P0.05);经校正混杂因素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4、8、12、24、48周时死亡风险分别是西药组的0.57、0.63、0.72、0.65、0.73倍(P0.05);年龄、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血小板计数是影响HBV ACLF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降低HBV-ACLF人群的4~48周病死率;与西药治疗方案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改善HBV-ACLF患者预后方面具有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4.
周双男  张宁  王立福  李筠 《肝脏》2012,17(1):36-38
肝功能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脏损伤,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疽、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在我国,引起肝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发生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及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的慢性肝衰竭尤为多见[1-2].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991—2006年问本院收治的437例各型肝衰竭,对其临床特点及影响转归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不同类型肝衰竭的转归差异显著,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差异较大,亚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预后差异较小。年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合并感染、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是影响患者最后结果的关键临床因素。乙型肝炎病毒仍然是各型肝衰竭的最常见原因。急性肝衰竭比亚急性,慢性肝衰竭肝性脑病发生率明显增高,各型肝衰竭的最常见并发症分别是肝性脑病和腹水。结论急性、亚急性、慢性肝衰竭的病因差异较大,各型肝衰竭的预后不同。肝性脑病是急性肝衰竭最常见并发症,而腹水是亚急性和慢性肝衰竭的最主要并发症。PTA和胆红素等仍然是各型肝衰竭判断预后简单而又重要的特异性指标,在亚急性和慢性肝衰竭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肝性脑病(HE)患者8周病死率情况,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18家医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医综合治疗,纳入所有0周合并HE的患者125例。观察2组8周病死率情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logrank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8周病死率分别为27.5%、50.0%(χ~2=5.630,P=0.018),8周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1.2 d、28.4 d,累积生存概率分别为60.4%、32.5%(χ~2=6.187,P=0.013);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是HBV-ACLF合并HE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风险比(HR)=0.424,P=0.018,95%可信区间(95%CI):0.208~0.864],高TBil(HR=1.063,P=0.042,95%CI:1.002~1.128)、低PTA(HR=0.942,P=0.044,95%CI:0.890~0.998)、ACLF分期晚期(HR=2.737,P=0.009,95%CI:1.287~5.818)、合并消化道出血(HR=5.291,P=0.003,95%CI:1.736~16.126)是8周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医药治疗可显著降低HBV-ACLF合并HE患者的8周病死率,提高8周生存概率,延长生存时间。TBil、PTA、疾病分期、消化道出血是该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系为肝衰竭(hepatic failure,HF)或重型肝炎病变基础上并发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的临床症候群.肝衰竭可分为四种类型:急性肝衰竭(acuta liver failure,ALF)、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a liver failure,SALF)、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ute-no-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和慢性肝衰竭(chronic liver failure,CLF)[1].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及慢加急性肝衰竭多属重型肝炎类型,而慢性肝衰竭常为肝硬化失代偿的终末期临床表现.肝性脑病常与腹水、门静脉高压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肾功能衰竭等症候群合并发生,肝性脑病为重型肝炎诊断重要依据之一,病死率极高.开展肝性脑病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研究是提高肝性脑病存活率和治愈率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与慢性肝衰竭(CLF)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方法 10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按肝衰竭诊疗指南分为ACLF组(35例)和CLF组(68例),比较两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常见并发症、MELD评分及预后。结果 CLF在慢性重型肝炎中占66.02%(68/103),患者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两组在血常规参数(WBC、HB、PLT、MPV)和凝血指标(PT、APTT、TT)均有差异(P<0.05,P<0.01);ACLF组肝功能AST、ALT、TBIL、ALB高于CLF组,GLO、TBA低于CLF组(P<0.05,P<0.01);两组腹水和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LF组MELD分值低于CLF组,其预后优于CLF组(P<0.05,P<0.01)。结论 ACLF和CLF在好发年龄、病程、血常规参数、凝血功能、肝功能指标、并发症腹水和肝性脑病发生率、MELD评分及预后均有差异。肝衰竭指南符合国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加味大承气汤灌肠佐治慢加亚急性肝衰竭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联合内科综合治疗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观察组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大承气汤保留灌肠,对照组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结果观察组病死率(11.1%)与对照组(59.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TBIL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加味大承气汤保留灌肠联合内科综合治疗慢加亚急性肝衰竭,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减少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和感染等并发症,有明显的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451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总结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疗效以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EpiData数据库。根据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观察治疗第4周和第8周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生化指标、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的影响。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在降低总胆红素(TBil)及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方面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生存率提高(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更好地消退患者黄疸、改善PTA,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雷火灸联合搐鼻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及观察组,每组42例,3组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对照1组采用雷火灸治水四穴;对照2组采用中草药搐鼻疗法;观察组采用雷火灸治水四穴联合搐鼻疗法。疗程为4周,治疗后对各项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分别与2个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体重、腹围、脾厚、门静脉内径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平均24 h尿量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治水四穴联合搐鼻疗法可以明显改善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临床症状,降低门静脉压力、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利水软肝汤、中药敷脐联合温针灸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肝功能、尿量和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10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利水软肝汤、中药敷脐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腹围、体重、肝功能、24 h尿量、腹水暗区深度、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和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腹围、体重和腹水暗区深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24 h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水软肝汤、中药敷脐联合温针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腹水量、增加24 h尿量,进而降低腹围、体重,明显改善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自拟中药方剂(血安胃康)、西药在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中的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寿光市人民医收治的1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予以自拟中药方剂(血安胃康)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情况。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88.00%)(P<0.05);研究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P<0.05);研究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再出血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P<0.05)。 结论自拟中药方剂(血安胃康)联合西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突出,既可提升总疗效率、促进临床症状快速消失,又可显著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联用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扶正通利(FZTL)法对胰腺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胰腺癌患者46例,其中对照组26例,采用规范化疗、放疗、营养支持等西医方法综合治疗。治疗组2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FZTL法治疗,随访观察2组病例生存率,中位生存期,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进行Cox回归多影响因子分析。[结果]随访率为98%,随访时间2~5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治疗组6、12、18、24、36个月累计相对生存率分别为69%、43%、43%、43%、29%,而对照组分别为44%、20%、15%、8%、8%,2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存期治疗组为14个月,对照组为7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医FZTL法与肿瘤分期是影响因子,其中前者是保护因子,而后者是危险因子,FZTL法降低死亡风险61%。[结论]中医FZTL法可以延长未经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率、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新加白头翁汤联合西药对比单用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活动期UC患者50例,对照组24例,试验组26例。试验组予新加白头翁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临床缓解率69.2%高于对照组37.5%(P<0.05);临床有效率84.6%高于对照组58.3%(P<0.05),试验组黏膜愈合率为46.2%,对照组29.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症状改善方面,试验组对腹痛和黏液脓血便症状改善更好(P<0.05),但在腹泻症状改善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理化指标方面,治疗后试验组血沉(ESR)和粪钙卫蛋白(FC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但治疗后2组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结论:新加白头翁汤联合西药治疗UC时可起到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通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治疗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冠通方,疗程20周。观察中医证候、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左室射血分数以及血浆脑钠素(BNP)浓度。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和5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浆脑钠素浓度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安全性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冠通方能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具有明显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行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支架置入术后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丹参滴丸。观察术后6个月再狭窄发生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临床症状变化,并比较术后心室功能及血清IL-18、hs—CRP水平。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室壁运动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及IL-18、hs—CRP水平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冠心丹参滴丸可以降低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18.
内镜介入加中药治疗疣状胃炎2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内镜介入和中药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胃镜诊断明确的220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各110例,两组均采用内镜介入方法,共治疗疣状隆起病变536枚,术后分别给予西药和中西药结合治疗,1~2个月后观察镜下病变形态学变化、幽门螺杆菌(Hp)转阴及腹痛、烧心、反酸等症状变化.[结果]全部病例治疗后疣状隆起消失率达94.7%,西药组及中西药组分别为93.6%及94.6%,Hp转阴率分别为93.6%及95.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缓解率西药组为78.6%,中西药组为91.8%,中西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疣状胃炎采用内镜介入方法治疗安全、有效、可靠;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中西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脂化瘀方对常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脂仍未达标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人血脂、血液流变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人72例,均经常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脂仍未达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及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加用安慰剂,治疗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及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及清脂化瘀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纤维蛋白原(FIB)及红细胞比容]、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9%与63.9%,P<0.05)。治疗后,治疗组sdLDL-C、TC、LDL-C、FIB、红细胞比容、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G、HDL-C、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常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脂仍未达标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人,加用清脂化瘀方可进一步降低血清sdLDL-C、TC、LDL-C、FIB、红细胞比容、TNF-α、IL-6水平,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荟萃分析法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差异、副作用、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近20年网络、数据库中有关激素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evMan5.0软件对入选试验进行分析.结果 本文纳入29个病例对照研究,共1852例重型肝炎患者.文献质量经改良Jadad评分平均为2.69分.Meta分析:治疗组患者生存率、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黄疸消退时间、消化道症状消退时间、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继发性感染、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腹水发生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文纳入的文章时间跨度大、依照的诊断标准不同、RCT样本量少、部分研究两组患者数量差距大均导致某些分析的统计学同质性差(F>50%),并影响到了结果准确性.故本文Meta分析结论仍需大样本量实验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