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肝脏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对妊娠并发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08年5月-2010年3月收治的176例妊娠并发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接受ALSS治疗,对照组88例,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内毒素变化,并对其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80例(90.9%),对照组有效47例(53.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B、ALT、AST、TBA及ENDOT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患者33例(37.5%),对照组27例(30.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2例(2.3%),对照组病死6例(6.8%),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肝脏支持系统可有效改善妊娠并发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代偿肝脏功能,从而使体内毒性物质得到有效清除,降低肝功能衰竭的进展率,临床疗效十分显著,且该疗法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适合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osbuvir/velpatasvir,SOF/VEL)联合或不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基因3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至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就诊的84例基因3型慢性HC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丙型肝炎56例,代偿期肝硬化17例,失代偿期肝硬化11例。根据患者病情予以SOF/VEL联合或不联合RBV抗病毒治疗12~24周,检测患者基线、治疗4周、治疗结束时以及治疗结束后12周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肾功能[尿素、肌酐(creatinine,Cr)]和血常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和血小板(platelet,PLT)]等指标,检测基线和治疗结束后12周的肝硬度值。同时详细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主要结局指标为治疗结束后12周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和治疗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共80例患者(95.2%)达到SVR12,其中慢性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SVR12分别为100%(56/56)、94.1%(16/17)和72.7%(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慢性丙型肝炎组、代偿期肝硬化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结束后12周肝硬度值均较基线显著降低[(6.7±0.7)kPa vs(7.4±1.1)kPa,(17.8±3.1)kPa vs(25.9±3.4)kPa,(23.0±4.5)kPa vs(31.0±4.9)kPa;P均<0.001]。3组患者治疗后ALT和AST均较基线显著降低(P均<0.05),尿素、Cr、WBC和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后ALB较基线显著升高,HGB较基线显著降低(P均<0.05)。84例患者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1%(11/84),其中慢性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9%(5/56)、11.8%(2/17)和36.4%(4/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疲劳、头痛和贫血等,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无因不良事件导致的治疗中止。结论应用SOF/VEL联合或不联合RBV方案治疗基因3型慢性HCV感染者具有较高的SVR12,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张琼  胡蓉  毛创杰  杨启  康信通 《疑难病杂志》2015,(3):251-253,257
目的探讨难治性丙型肝炎(RH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中西药治疗效果。方法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70例(研究组)随机分为观察亚组37例和对照亚组33例,对照亚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亚组在对照亚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另选择同期治疗的普通慢性丙型肝炎患者50例作为普通组。观察难治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和病毒载量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均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研究组重度肝细胞脂肪变性率、小叶间胆管损伤率、淋巴滤泡样结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治疗12个月,2亚组ALT、AST及HCV-RNA定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亚组低于对照亚组(P<0.05)。观察亚组HCV-RNA阴转率为10.81%(4/37),高于对照亚组的3.03%(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99,P=0.030),治疗12个月后2亚组HCV-RNA载量均明显降低(t=4.929,2.225,P<0.05),且观察亚组低于对照亚组(t=2.475,P<0.05)。结论难治性丙型肝炎临床病理特点为重度肝细胞脂肪变性、小叶间胆管损伤和淋巴滤泡样结构,血清ALT、AST及病毒载量显著升高。中西药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肝功能,具有一定抗病毒作用,可以作为难治性丙型肝炎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陈定潜老师多年临床观察表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多为"阴黄",病机是肝郁湿阻脾困,宜采用疏肝通络、醒脾除湿法,方药为肝脾疏络饮,治疗中应注意时时顾护脾胃;1例在两次人工肝治疗后无效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通过此法治疗而基本痊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畅舒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尿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方法,选取。肾虚血瘀型绝经后尿道综合征患者36例,分为尿畅舒胶囊治疗组(24例)和尼尔雌醇对照组(12例),分别采用相应药物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及血清雌二醇(E:)、促卵泡生成素(FSH)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I-PSS、QOL、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血清激素水平均为绝经状态,E:、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H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畅舒胶囊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尿道综合征临床有效,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证侯分布规律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的552例病毒性肝炎证侯分布规律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1)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其次是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虚湿困证、气虚瘀黄证,其余证型少见;2)55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痊愈158例,好转386例,仅5例未愈(肝胆湿热证3例、脾虚湿困证和气虚瘀黄证各1例),3例死亡,总体预后良好;3)肝肾阴虚证及脾阳虚证组痊愈者多,其他证型组好转者多,不同中医证型组间疾病预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2);4)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及脾阳虚证预后最好(总有效率均为100.00%),其次是肝胆湿热证、脾虚湿困证(总有效率分别为98.87%、97.06%),气虚瘀黄证预后相对差一些(总有效率为93.33%)但不同中医证型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51)。结论:四川地区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其次是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虚湿困证、气虚瘀黄证,其余证型少见;不同中医证型与疾病预后间可能存在一些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联合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肝衰竭患者随机分入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组。治疗8周。比较两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生化及凝血指标改善的差异。结果:1)基线时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家族史、病因、病原型别、肝衰竭分型分期、并发症、生化指标、凝血功能及病毒学指标均相似,具有可比性;2)4周结束时中西医结合组死亡率明显低于西医组(7.69%VS25.00%,P=0.087);3)4周结束时中西医结合组原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医组(15.38%VS43.75%,P:0.021),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及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均略低于西医组;4)自治疗后第l周末始至第4周结束时中西医结合组总胆红素较西医组明显降低,尤其在第2周结束时、3周结束时(分别为198.63VS235.32,133.28VS220.93,83.58VS154.08,67.38VS92.58,P=0.306、0.014、0.012、0.203);第l周结束时至3周结束时中西医结合组ALT及AsT略低于西医组,ALB及PTA略高于西医组。结论:中西医结合联合人工肝治疗能改善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降低肝衰竭患者短期(4周结束时)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感染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所收治的9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感染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无感染组(F=4.419、5.807, P<0.05);感染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PCT水平显著下降(t=6.428、3.513,P<0.05);且经Spearman相关分析,患者血清CRP和PCT水平与SBP的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结论血清PCT和CRP水平是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并SBP的重要指标,抗感染治疗可显著降低PCT和CRP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术前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对老年肝细胞癌(HCC)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272例老年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进行TACE的8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进行TACE的18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既往的研究,选择可能与生存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以识别总体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总胆红素>20.4 mmol/L(HR=1.52,P=0.015)、 GGT>54 U/L(HR=2.02,P<0.001)、区域淋巴结转移(HR=1.58,P=0.014)和ES级Ⅲ~Ⅳ(HR=1.50,P=0.007)是与HCC老年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相关的可能因素。在血清GGT水平≤54 U/L的患者中,ES分级Ⅲ~Ⅳ(HR≤1.94,P≤0.030)是生存的唯一重要危险因素。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8个月和26个月,P=0.818)。TACE不是与生存相关的独立变量...  相似文献   
10.
泌尿系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以女性常见,大约有1/3的成年女性在其一生中患过尿道感染。据我国18万余居民普查的结果显示,尿路感染的患病率女性为男性的10倍。笔者自2005年以米使用口服左氧氟沙星联合三金片治疗女性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