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膜透析腹膜转运障碍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腹膜透析影响腹膜的转动功能,导致腹膜转运障碍。通过腹膜溶质转运动力学分析,可将腹膜转运障碍分为Ⅰ型、Ⅱ型及Ⅲ型腹膜衰竭。Ⅰ型腹膜衰竭以腹膜对小分子溶质转运增加为特点,治疗以维持腹膜两侧的渗透压梯度为原则;Ⅱ型腹膜衰竭时腹膜对水及溶质转运均有障碍,治疗以增加透析液总量为主,严重时需改行血透;Ⅲ型腹膜衰竭因腹腔淋巴吸收增多所致,尚无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     
尽管人工肾的技术有了发展,但腹膜透析(以下简称腹透)至今仍为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因腹透简单,有效,操作方便,能迅速清除内生性或医源性毒性物质,或纠正酸碱或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最近由于技术上的改进,腹透的使用不但更为方便,而且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理论依据腹膜是有透析性的半透膜,其面积大于肾小球毛细血管的面积,也大于多数人工肾的面积。低分子物质透过腹膜的(氵弥)散力与其浓度梯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 ( PD)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一种替代疗法 ,透析充分与否 ,直接关系到患者 PD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目前腹膜平衡实验 ( peritoneal equilibra-tion test,PET)是国际上通用的确定腹膜转运特性的方法 ,可作为临床制定及调整 PD方案的依据。近年来 ,我科对 2 5例 PD患者进行了 2 8次 PET。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5例均为正在进行的 PD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 ,其中男 1 6例 ,女 9例 ;年龄 44~73岁 ,平均 5 1 .5岁。透析时间 1~ 48个月 ,平均 6.42个月。原发疾病为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 1 0例 ,糖尿病肾病 6…  相似文献   

4.
腹膜上皮-间皮细胞转分化与腹膜纤维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膜透析(PD)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已有30余年,现代PD史的前20年主要致力于PD管道的设计、手术技术及腹膜炎的预防,近10年则主要研究PD液的生物相容性,以减少其对腹膜形态及功能的影响。生物不相容性的PD液、腹膜炎症及腹腔积血可导致急慢性腹膜炎症并损伤腹膜,导致腹膜逐渐纤维化及血管再生,最后失去超滤功能。  相似文献   

5.
腹膜透析过程中腹膜防御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膜透析过程中腹膜防御机理的研究肖申,俞雨生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防御机理;巨噬细胞腹膜透析(PD)已成为当前治疗终末期肾衰重要的替代疗法之一,近年来,随着透析管连接装置的不断改进,腹膜炎的发病率已由1.4次/病人年降至0.8次/病人年以下。除去上...  相似文献   

6.
腹膜透析(下称腹透)自1923年应用以来,曾一度广泛地开展,后因血液透析(下称血透)技术迅速发展,乃使腹透处于次选的地位。最近腹透又受到了重视,一方面是由于对急性腹透累积了重要的经验,更主要的是因为发展了慢性腹透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腹膜后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维化综合征是指一组原因不明的 ,以过度的纤维组织代替正常组织 ,从而影响该病变区正常功能的疾病。包括腹膜后纤维化、硬化性胆管炎、Riedel甲状腺炎、眼部纤维假瘤和纵隔纤维化。 190 5年法国泌尿科医生Albarran首次描述了腹膜后纤维化 ,直至 1948年Ormond用英语报道了 2例病例 ,才使人们逐渐认识它 ,故又称Ormond’s病。1 流行病学腹膜后纤维化是一相对少见疾病 ,其发病率较难统计。Gilkeson[1] 报道该病发病率小于 1/ 10 0 0 0 ,而AmisESJr统计发病率约 1/ 2 0 0 0 0 0。多数文献报道该…  相似文献   

8.
作者从1950~1980年的住院患者中发现148例恶性间皮瘤。25例(17%)为腹膜间皮瘤,其中男14,女11例,中位年龄49(16~80)岁。最常见的症状为腹部膨胀及腹痛(各7例)、可扪及腹部或盆腔肿块(4例),有时以不适、发热、乏力、体重减轻或便秘为首发症状。经剖腹探查诊断者最多,为19例,2例在疝修补术时发现,1例经腹腔穿刺及腹水检查诊断,3例仅在尸检时诊断。患者均无接触石棉或其他可引起间皮瘤物质的病史,以往均未作过腹部或盆腔的照射治疗。17例间皮瘤作了组织学分类,10例为上皮性,6例纤维肉瘤性,1例混合性。2例有异位性激素产生的症状,其中1例有反复的低血糖发作疑有胰岛素样物质产生,另1例有反复的低血钠和高血钾症,提示有异位性加压素(ADH)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产生。19例在整个病程中肿瘤局限于腹部,另6例则播散到横膈以上,无一患者发生远处转移。19例作了剖腹并对肿瘤作了部份性切除,术中均见肿瘤有腹腔内播散,在术后加用其他治疗。7例应  相似文献   

9.
陈海燕 《山东医药》2010,50(41):12-12
本文利用光镜观察24例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腔炎症状态及其腹膜的结构特点,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转运功能和腹腔炎症状态与腹膜超微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长期采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腹膜转运性质是否恶化迄今了解很少,且多数仅涉及小分子溶质和水,对中分子量(MW500~5500)及大分子物质的报道几乎没有。作者采用病例对照方式研究长期 CAPD 后腹膜的转运特性及动力学改变。病人和方法长期 CAPD 组(4年以上,平均60月)和新近开始组(2.1月内,平均39天)各20例,其年龄、性别、肾衰病因及腹透方式等  相似文献   

11.
70例87次腹膜平衡试验(PET)中高转运(H)19例,高于平均转运(HA)26例,低于平均转运(LA)19例,低转运(L)6例。17次重复PET中9次无变化,9次调换透析液后4次LA者转为HA,2次HA者转为H,1次转为HA。1次有近期腹腔感染者HA转变成H。根据PET分别采用DAPD34例,CAPD36例。4例采用CAPD治疗的H患者中2例出现水潴留;4例LA及1例L患者采用DAPD治疗的有3例出现尿毒症症状,分别改为DAPD及CAPD治疗后症状缓解,其余4例有残余肾功能而未出现症状。3年内透析期及年龄对PET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腹膜清除效能与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腹膜清除效能与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 取本院99例310例次行腹膜透析患者的随访资料,分别计算各例次的腹膜清除效能指标:腹膜尿 素Kt/v和腹膜Ccr。以蛋白呈现率(nPNA)、白蛋白、瘦体重百分比(%LBM)及主观综合评价法评 估营养状况;根据总尿素Kt/v分组,分析腹膜清除效能与营养状况间之的相关性。结果 A组 (Kt/v<1.7)的腹膜Kt/v、Ccr与白蛋白、%LBM、nPNA呈正相关;B组(1.7≤Kt/v≤2.0)腹膜Kt/ v、Ccr与白蛋白呈负相关;C组(Kt/v>2.0)腹膜Kt/v、Ccr与nPNA、%LMB呈正相关。结论 腹膜 清除效能与腹透患者营养状况之间在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性,过高的腹膜清除对腹透患者的营养 状态并无益处。  相似文献   

13.
腹膜平衡试验在调整腹膜透析方案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平衡试验(PET)在调整腹膜透析(PD)方案及提高PD效果中的作用。方法:根据PET结果,结合临床疗效及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对22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透析方案作适当调整。结果22例CAPD患者中因透析不充分,需调整PD方案的有8例;根据PET结果调整PD方案后,8例中有7例的透析已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PET是制定及调整PD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腹膜转移癌由于缺乏临床特征性的表现和实验室依据,因此诊断困难。自1980年以来经用腹腔镜检查和直视下腹膜活检巳确诊腹膜转移癌42例,其中男女比例为1:1,31例(73.8%)年龄大于40岁。在非应用腹腔镜的情况下临床正确诊断率仅为9.5%。许多病人(30.9%)被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少数为肝硬化,其余的诊断为腹块、腹水或诊断不清。  相似文献   

15.
乳酸盐腹膜透析液对人腹膜间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乳酸盐腹膜透析液(L-PDF)对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HPMC作体外培养,以MTT试验测定HPMC增殖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蛋白质水平;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IL-8mRNA的表达;用Lowry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内总蛋白.结果L-PDF抑制HPMC的增殖,且呈时间依赖关系.L-PDF刺激HPMC后,培养液中IL-8和FN蛋白质水平明显增高,并上调IL-8mRNA的表达.在恢复培养期间,若加用脂多糖(10mg/L)、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10mg/L)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0×10  相似文献   

16.
施敏  陈红  钟爱民  庄薇  李赟 《山东医药》2010,50(29):10-12
目的探讨长期腹膜透析尿毒症大鼠腹膜结构的变化。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7只,不予干预;尿毒症生理盐水组(NS组,5/6肾切除)11只,每日经导管腹腔给予20 ml生理盐水;尿毒症腹透液组(PD组)12只,每日给予20 ml 4.25%腹透液。各组均维持6周,然后取大鼠壁层、脏层腹膜标本进行检测。结果PD组与其他两组比较,超滤量显著下降(P均〈0.05);NS组与C组比较,其超滤量明显减少(P〈0.05)。HE染色PD组相对其他两组,腹膜增厚、血管数增多,NS组相对于C组腹膜厚度明显增厚、血管数明显增多(P均〈0.05)。免疫组化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阳性细胞数PD组相对于C组和NS组大量增加,NS组较C组增加(P均〈0.05)。RT-PCR显示NS组和PD组VEGF和TGF-β1mRNA表达较C组显著上调,NS组高于C组(P均〈0.05)。结论尿毒症本身及非生物相容性腹透液均会引起腹膜血管新生及纤维化,导致超滤量减少,最终使患者退出腹透。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2007年3月收治1例腹膜间皮瘤误诊病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3岁,以“间断腹胀、腹痛3年伴恶心1个月”于2007年3月入院。患者3年前出现腹胀、腹痛,以右下腹明显,呈隐痛,厌食油腻,感全身乏力,发热,体温最高达38℃,发热无明显规律,否认畏寒、寒战、盗汗,否认咳嗽、胸痛,无皮疹和关节肌肉痛。  相似文献   

18.
70岁以上老年人腹外疝占我院同期收治腹外疝的6.0%,男66例,女6例:男:女为11:1。72例中腹股沟疝66例(直疝11例,斜疝55例;其中嵌顿疝27例);股疝4例、脐疝1例(均嵌顿);切口疝1例。32例嵌顿疝(44.4%)有肠梗阻者16例。本组患者多并存心血管及呼吸系疾病。72例共施行手术75次(急诊32例次,择期43例次)。疝修补方法:哈斯德法58例次,巴西尼法10例次,麦克凡法5例次,富克森法2例次。麻醉:以硬膜外为多。72例中,术后痊  相似文献   

19.
541858 腹壁窦道切除全层缝合法介绍/高显清等//实用外科杂志。-1985,5(10).-524 作者对7例腹壁窦道患者行窦道切除全层缝合法获满意疗效,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5月~3年,均未见复发。方法:连续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距窦道瘢痕1×0.5cm处棱形切开皮肤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51岁,因腰部酸胀5个月入院.5个月前患者始出现腰部持续性酸胀,无排尿困难,无畏寒发热.外院腹部CT示"腹膜后下方肿块".5个月来腰部酸胀逐渐加重并伴腰部疼痛.入院后体检:体温36 5℃,心率81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4/70 mm Hg(1 mm Hg=0 133 kPa),神志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明显包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