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肖敏  张群林 《心脏杂志》2002,14(4):367-368
纯阳子,又名赤阳子,主要成分维生素C,E和β-胡萝卜素,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1],有研究表明,细胞外基质重建在再狭窄的发生中是一个主要因素,而再狭窄发生早期,氧化还原反应作为基因序列表达的信号传递过程,这个过程会影响最终的创伤修复[2].基于以上这些研究,本研究观察了纯阳子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Ⅰ型胶原纤维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分组 32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A组:左侧髂动脉为假手术组,右侧髂动脉为正常对照组;B组:双侧髂动脉球囊成形术组;C组:球囊成形术加维生系C,E(维生素C 45 mg*kg-1*d-1,维生素E 16 mg*kg-1*d-1);D组:球囊成形术加纯阳子治疗组(相当于生药10 g*kg-1*d-1).术前7 d开始给药,一直持续到处死动物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纯阳子对兔髂动脉球囊成形术后血管局部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及c-myc表达的高峰期与血管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32只日本大耳白兔分成4组(每组8只)A组左侧髂动脉为假手术组,右侧髂动脉为正常对照组;B组双侧髂动脉球囊成形术组;C组球囊成形术加维生素C和E组;D组球囊成形术加纯阳子治疗组,均于术前用药7d。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纯阳子对球囊损伤后2h血管局部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血管壁解剖结构的关系。结果A组左、右髂动脉均未见c-myc基因的表达。B组近管腔部可见一层阳性显色,中膜沿平滑肌细胞排列方向可见阳性显色。C组及D组均见近血管腔部有一层阳性显色;中膜沿平滑肌细胞排列方向也见一些散在的表达,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与B组相比,颜色明显变浅。结论纯阳子能抑制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c-myc基因的过度表达;球囊损伤后2h(损伤后c-myc基因表达的高峰期),c-myc基因在靠近管腔处表达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兔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的机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探讨糖尿病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高再狭窄率的机制和L -精氨酸与维生素C对新生内膜的影响 ,将 36只糖尿病兔和 8只正常兔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L -精氨酸组、维生素C组及L -精氨酸 维生素C组 ,球囊损伤术后 4周取髂动脉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发现 ,L -精氨酸 维生素C组新生内膜面积明显小于糖尿病组 (0 .15 3± 0 .0 16mm2 比 0 .2 5 5± 0 .0 2 4mm2 ,P <0 .0 1) ,且其血浆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 ,超氧化酶歧化物和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升高。提示L -精氨酸和维生素C合用能抑制糖尿病兔动脉损伤后的内膜增生 ,此作用可能与一氧化氮的产生及氧自由基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冠心病介入疗法,然而30%~50%左右的术后再狭窄严重影响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细胞外基质是形成再狭窄的主要物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家族,在降解、合成细胞外基质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探讨兔髂动脉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和MMP2、MMP9表达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复方丹参滴丸预防再狭窄的可能机制。1对象和方法健康成年二级雄性日本大耳白兔30只,体质量2.5~3.0kg。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球囊内膜剥脱加高胆固醇饮食),治疗组10只(球囊内膜剥脱加高胆固醇饮食以及复方…  相似文献   

5.
凋亡基因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应用球囊拉伤动脉内膜加高脂饲养的方法建立兔髂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24只模型兔进行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采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对髂动脉壁平滑肌细胞(SMC)的bcl-2和p53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实验观察.结果表明bcl-2在术后1周表达增强,p53在术后1周表达受抑制.提示血管成形术后早期由于抑制凋亡基因bcl-2表达增强,促进凋亡基因p53表达抑制共同导致细胞凋亡不足而促进了再狭窄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经皮球囊成形术或选择性支架置入术的近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136例下肢严重间歇性跛行或慢性缺血的患者,病因均为动脉粥样硬化,其中髂动脉阻塞81例,股浅动脉阻塞43例,胭动脉阻塞12例,所有病变首先均进行经皮球囊成形术,如果有夹层或残余狭窄〉30%,则置入支架。随访1年,在6个月和12个月时评估再狭窄和临床疗效。结果共进行36例经皮球囊成形术和99例选择性支架置入术。术前病变狭窄程度70%~100%(88.6%±7.5%),狭窄长度1.5~18.0cm[(6.2±2.9)cm],治疗节段2.0~19.0cm[(7.3±3.2)cm],术后残余狭窄0%~30.0%(8.7%±5.1%)。手术相关的并发症2例。6个月随访发现,再狭窄率在髂动脉、股胭动脉和所有病变分别为7.3%、19.4%和12.3%,球囊成形术组和支架置入术组再狭窄率分别为17.8%比10.2%(P〉0.05);12个月随访发现,再狭窄率在髂动脉、股胭动脉和所有病变分别为12.5%、29.9%和19.6%,球囊成形术组和支架置入术组再狭窄率分别为28.9%比16.1%(P〉0.05)。但6min最大步行距离和踝肱收缩压比球囊成形术组均显著小于支架置入术组(P〈0.001)。12个月随访期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3例和小卒中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皮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阻塞安全有效。中期疗效显示,选择性支架置入术组的再狭窄率与球囊成形术组相当,但6min最大步行距离和踝肱收缩压比优于球囊成形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左旋精氨酸 (L arginine)和NG 硝基左旋精氨酸 (L NNA)对兔髂动脉血管成形后的内膜增殖的影响 ,探讨一氧化氮 (NO)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新西兰大耳白兔高脂饲料喂养 3个月后 ,均行右侧髂动脉球囊成形 ,然后随机分为 3组 ,A组 :手术对照组 (共 8只 )。B组 :L arginine治疗组 (共 8只 ) ,损伤当日即给予左旋精氨酸 (5 0 0mg·kg- 1 ·d- 1 ) ,共 14d ,C组 :L NNA治疗组(共 8只 ) ,损伤当日即给予L NNA(3mg·kg- 1 ·d- 1 ) ,共 14d。结果 :病理学观察示 :A组及C组髂动脉内膜显著增生 ,B组髂动脉内膜增生明显受抑制。与对照组相比较L NNA组横断面积增大 ,而L arginine组横断面积缩小 ,3组管腔面积有显著差异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A组、C组的内膜、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指数 (PI)明显高于B组 ,且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左旋精氨酸对髂动脉球囊成形术后的血管内膜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管腔面积显著扩大。揭示NO可能抑制了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组水蛭素对兔髂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 :2 4只纯种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肝素对照组 (n=12 )和重组水蛭素组 (n=12 ) ,采用兔髂总动脉球囊扩张损伤后内膜增殖动物模型 ,术后 2周和 4周复查血管造影 ,术后 4周处死动物取髂总动脉标本。结果 :用药组术后 2周和 4周平均髂总动脉直径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P<0 .0 1) ,4周后新生内膜面积显著减少 (P<0 .0 1) ,管腔面积明显扩大 (P<0 .0 1)。结论 :重组水蛭素可显著减轻兔髂总动脉球囊扩张损伤后新生内膜增殖和管腔的狭窄  相似文献   

9.
曾欣  王伟  曾哲 《心脏杂志》2004,16(6):530-531,534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 (PTX)对实验性兔髂动脉球囊成形术后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耳白兔 4 0只 ,建立髂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模型 ,随机分成用药组与空白对照组 ,每组 2 0只 ,于血管成形术后 4周处死各组动物 ,取目标血管段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检测血管管腔面积、新生内膜面积、胶原特殊染色平均灰度值。结果 :用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内膜胶原染色平均灰度分别为 18.6± 4 .6和 2 9.3± 5 .7(P <0 .0 1) ;两组血管管腔面积差异显著 ,(1.10± 0 .2 3vs 0 .84± 0 .19,P <0 .0 5 ) ;用药组较空白对照组的新生内膜面积减少 (0 .6 4± 0 .0 7vs0 .89± 0 .2 6 ,P<0 .0 1)。结论 :PTX能显著抑制内膜胶原的沉积 ,增大管腔面积 ,从而减轻血管损伤修复时再狭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介导川芎嗪对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和血管狭窄的影响。方法:25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2±0.1)kg,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A组:空白组;B组:模型组;C组:超声微泡介导川芎嗪术后即刻给药组;D组:超声微泡介导川芎嗪术后1周给药组;E组:超声微泡介导川芎嗪术后3周给药组。各治疗组连续干预7d。术后4周取损伤处髂动脉HE染色测量内中膜面积比和狭窄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内中膜面积比和狭窄率增大(P0.01)。与B组相比,C组和D组内中膜面积比和狭窄率均显著减少(均P0.05),C组下降最明显;E组内中膜面积比减少(P0.05),管腔面积和狭窄率变化不大。结论:超声微泡介导川芎嗪可显著抑制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和血管狭窄,早期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兔髂动脉球囊成形及支架术后血管壁超微结构的变化 ,探讨支架内再狭窄与球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不同机制。方法 :10支兔 ,分别于左髂动脉行 NIR支架置入术 (S组 ) ,右髂动脉行球囊成形术 (B组 )。术前3d始予阿司匹林 2 5 mg· d- 1 ,直至处死动物。术后皮下注射肝素 2 5 0 0 U· d- 1 ,连续 7d。术后 7d和 30 d处死动物。用光镜、透射电镜及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损伤部位血管壁变化。结果 :术后 30 d光镜检查发现 S组新生内膜平滑肌细胞 (SMC)的增生程度明显高于 B组 (P<0 .0 5 )。电镜检查 ,术后 7d,S组较 B组可见较多从外膜向中膜及内膜迁移的肌纤维母细胞 ,中膜及内膜大量以合成型为主的 SMC,细胞外基质 (ECM)以胶原及弹性纤维为主。30 d时 B组内膜下 SMC已转化为收缩型 ,ECM以胶原及弹性纤维为主 ;而 S组内膜下大量 SMC仍为典型合成型表现 ,周围 ECM以氨基聚糖及糖蛋白为主。结论 :球囊成形术及支架术后 ,新生内膜组成成分不同 ,支架术后新生内膜增生以 SMC增生为主 ,ECM以氨基聚糖及糖蛋白为主而球囊成形术后新生内膜增生 SMC较少 ,ECM以胶原及弹性纤维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病理改变,并加用替米沙坦进行干预,探讨其对再狭窄模型新生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再狭窄和替米沙坦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兔髂动脉二次球囊损伤建立再狭窄模型,其中替米沙坦组于第二次球囊损伤后第2天开始加用替米沙坦5mg/(kg·d)。实验结束时,动物处死前采血检测总胆固醇,并留取髂动脉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组织匀浆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再狭窄和替米沙坦组总胆固醇[(20.44±0.68)、(20.39±0.60)比(0.58±0.19)mmol/L]、血管壁AngⅡ[(115.6±15.7)、(123.8±22.1)比(90.1±7.7)ng/L]、内膜厚度[(266.1±70.3)、(68.2±24.4)比(2.8±0.2)μm]和狭窄率[(89.3±6.9)%、(42.6±18.1)%比(23.0±3.5)%]增加(均P0.05)。而替米沙坦组的内膜厚度和狭窄率低于再狭窄组(均P0.01)。与对照和替米沙坦组比较,再狭窄组平滑肌细胞增殖率明显增加[(21.9±4.7)%比(7.3±4.9)%、(7.1±5.1)%,均P0.01]。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证实,再狭窄和替米沙坦组的新生内膜主要细胞成分为血管平滑肌细胞。结论替米沙坦对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新生内膜增殖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在于观察血管成形术对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用球囊导管拉伤血管内膜和高脂饲养的方法建立兔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再对模型兔进行球囊血管成形术.作者用Northern印迹同位素杂交和RT-PCR技术观察了血管成形术前后转移生长因子(TGF-β_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分子(bFGF)基因表达的情况.在血管成形术后1周和2周,TGF-β_1、EGFR和bFGF的mRNA表达较血管成形术前明显升高.血管成形术使兔髂动脉组织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升高,可能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管内放射源照射对损伤血管增生反应的影响。方法  30只常规喂养新西兰大白兔 ,用大于血管直径的球囊过度扩张兔双髂动脉 (球囊 /血管 =1 5 4∶1) ,造成血管壁损伤 ,同时在扩张的球囊中灌注放射性3 2 P进行一侧损伤血管内照射 ,一侧血管单纯扩张作自身对照。按不同照射剂量分成三组 :10Gy、2 0Gy和 40Gy ,每组 10只。在扩张前后进行血管造影 ,4周后再次血管造影同时处死动物取双髂动脉作平滑肌细胞、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染色 ,观察血管受损后放射对血管腔径及其管壁增生的影响。结果  4周后血管造影显示 ,三组兔髂动脉扩张损伤后均发生一定程度的狭窄反应 (P <0 0 0 1)。血管内照射一侧与对照侧比较 ,血管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病理组织分析 ,10Gy组照射一侧血管内膜增生与对照侧比较无差异 (P >0 0 5 ) ,而 2 0Gy和 40Gy二组照射一侧血管内膜增生较对照侧血管减少 (P <0 0 0 1,P <0 0 4) ,但二组间比较内膜增生减少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过度扩张兔髂动脉可产生再狭窄样反应 ,血管内放射在 2 0Gy到 40Gy照射剂量时能减少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 ,但血管损伤后狭窄程度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32P液体球囊血管内近距离照射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量效关系,及其抑制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取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球囊扩张法损伤髂动脉,一侧给予^32P液体球囊内照射治疗,预计吸收剂量分别为10、20和40Gy,以对侧髂动脉作对照,灌注生理盐水。术后于不同时间点取材,行HE染色、TUNEL染色观察血管病理变化及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其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对照组血管内膜明显增生,管胖变窄。10Gy组未观察到明显的生物效应;20Gy组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明显受抑。管腔面积略减小,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40Gy组中膜平滑肌明显萎缩变薄,4例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结论 ^32P液体球囊在一定的吸收剂量范围内可安全有效地防止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平滑肌细胞凋亡、抑制新生内膜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动脉球囊损伤后细胞外基质重塑过程中组织蛋白酶S(CatS)及其抑制剂胱蛋白C(CysC)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兔髂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模型。观察应用葛根素治疗前后再狭窄形成的范围。检测再狭窄局部CatS及其抑制剂CysC和内皮下胶原的表达水平。结果葛根素组与球囊损伤组比较,再狭窄范围明显减小,CatS表达水平降低,内皮下胶原含量减少,(P〈0.05)CysC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可降低球囊损伤部位再狭窄形成过程中CatS表达、减少斑块内胶原的聚集,抑制再狭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对兔髂腹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和机制。方法37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模型组(10只)、氯吡格雷组(10只)和阿托伐他汀组(10只)。检测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测量内膜、中膜厚度和面积,原位杂交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mRNA在髂动脉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凋亡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氯吡格雷组血清hs-CRP浓度、内膜/中膜厚度比、内膜/中膜面积比显著减少(P<0.05);髂动脉PDGF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表达下降不明显,bax表达明显升高,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氯吡格雷对血脂无明显影响。结论氯吡格雷减轻兔髂腹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机制与降低动脉炎症反应,抑制PDGF表达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新型颈动脉再狭窄兔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了解再狭窄发生机制 ,进行再狭窄预防研究建立新西兰兔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直流电刺激的方法刺激兔颈总动脉外膜 ,在初步产生动脉纤维斑块的基础上 ,给予球囊扩张。结果 :通过血管造影及组织形态学观察 ,证实兔颈总动脉发生了动脉再狭窄病理改变。模型组血管腔内面积明显缩小 (P<0 .0 1) ,血管内膜增厚 (P<0 .0 1)。结论 :采用封闭群动物新西兰兔建立的颈总动脉狭窄模型具有模拟性好、死亡率低、实用性强和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欣舒注射液对兔血管内膜剥脱术后血管壁基因表达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其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日本健康雄性大耳白兔 15只 ,体重 (2 .5± 0 .5 )kg ,用球囊导管剥脱兔的腹主动脉内皮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 3组 ,每组 5只。术后2周处死动物 ,采集局部血管标本 ,RT -PCR法半定量分析PDGF -BmRNA和C -mycmRNA的表达。结果 :中药组PDGF -BmRNA及C -myc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 :欣舒注射液能明显抑制兔动脉损伤后血管壁PDGF -B及C -myc基因表达 ,从而可能达到降低内膜增生 ,防治再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建立兔髂动脉再狭窄模型,观察髂动脉病理改变及连接蛋白(Cx)的表达情况。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再狭窄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兔髂动脉二次球囊损伤建立再狭窄模型。所有髂动脉标本均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采用RT-PCR法测定血管组织匀浆Cx43及Cx40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再狭窄组髂动脉管腔狭窄率增大[(23.00±3.53)%︰(89.32±6.93)%,P0.01],内膜明显增厚[(266.12±70.27)μm︰(2.85±0.19)μm,P0.0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染色证实新生内膜主要细胞成分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两组均有Cx43表达,再狭窄组新生内膜处有大量Cx43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两组血管ECs及中膜均有Cx40表达,再狭窄组Cx40表达仅比对照组略有增强。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再狭窄组Cx43mRNA表达增加(P0.01);但两组Cx40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内膜增殖是再狭窄的病理基础,VSMCs是主要的增殖细胞成分,并且这一过程伴随有Cx43的表达增加,而Cx40表达无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