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到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均分为研究组(n=24),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照组(n=24),实施开腹胃癌根治术。将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开腹胃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微创、安全、可行的优势,有效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柯萨奇病毒B3(CVB3)感染心肌细胞后鞘磷脂酶活性的变化、鞘磷脂酶mRNA、CVB3RNA的表达、病毒滴度的变化及心肌细胞表型的变化。初步探讨鞘磷脂酶在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CVB3感染心肌细胞后不同时间点,用薄层色谱法(TLC)检测鞘磷脂酶活性;用Real time-PCR检测心肌细胞中鞘磷脂酶mRNA与CVB3RNA的表达;同时取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CVB3滴度。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观察心肌细胞表型变化。设正常心肌细胞对照组,每个时间点设三个复孔。结果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心肌细胞相比,酸性鞘磷脂酶在4h、12h时活性有升高,其mRNA表达在2h时有升高趋势(P0.05);中性Mg2+非依赖性鞘磷脂酶活性在4h时有明显升高,在12h时活性下降,而其mRNA表达在20h时升高(P0.05);中性Mg2+依赖性鞘磷脂酶活性于病毒感染后4h、12h无明显变化,其mRNA表达在各组间也无明显变化。心肌细胞内病毒RNA表达在4h时有升高趋势,8h后开始明显升高(P0.01)。CVB3病毒滴度在2h时明显升高(P0.05)。心肌细胞在病毒感染2h后早期凋亡及坏死开始增加,4h时凋亡坏死增加更明显,到24h时坏死心肌细胞明显增多。以上实验均重复3次。结论中性Mg2+非依赖性鞘磷脂酶与酸性鞘磷脂酶在CVB3侵入心肌细胞及病毒的扩散增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而中性Mg2+依赖性鞘磷脂酶在此过程中可能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靶向EGFR/HER-2的融合蛋白Ec-LDP-Hr及其烯二炔强化融合蛋白Ec-LDP-Hr-AE对结肠癌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ELISA和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融合蛋白与结肠癌HCT-15的结合活性.克隆形成实验和MTT法检测Ec-LDP-Hr对结肠癌HCT-15细胞的增殖活性影响,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HER-2的表达量改变.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强化融合蛋白Ec-LDP-Hr-AE对HCT-15的细胞毒性及诱导凋亡情况.体内实验研究融合蛋白Ec-LDP-Hr、强化形式Ec-LDP-Hr-AE及其联合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的抑瘤效果.结果 结肠癌HCT-15、HCT-116和HT-29细胞都显示较高的EGFR和HER-2表达量.融合蛋白Ec-LDP-Hr能与结肠癌HCT-15细胞结合,并可通过下调靶点EGFR/HER-2的表达从而抑制HCT-15细胞的克隆形成和细胞增殖.强化融合蛋白Ec-LDP-Hr-AE对HCT-15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并且在低浓度下即可诱导细胞的凋亡.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和强化融合蛋白对结肠癌HCT-15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和37.6%和56.7%,两者联合可提高抑瘤率至71.4%.结论 靶向EGFR/HER-2的双特异性融合蛋白Ec-LDP-Hr对结肠癌HCT-15的裸鼠移植瘤有一定的抑瘤作用,联合强化融合蛋白Ec-LDP-Hr-AE能提高抗结肠癌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 itis,VMC)与心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的关系,以及参松养心胶囊对其的防治作用。方法:以腹腔接种嗜鼠心肌柯萨奇B3病毒(CVB3)0.1 mL建立VMC模型;将VMC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30只、中药防治1组(参松养心胶囊0.3 g/20 g)30只、中药防治2组(参松养心胶囊0.6 g/20 g)30只、中药防治3组(参松养心胶囊0.9 g/20 g)28只、另设正常对照组小鼠28只;在接种后3,7,14,20,30 d动态对照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和相关调控基因C-myc及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观察不同剂量的参松养心胶囊对心肌细胞凋亡和相关调控基因C-myc及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CVB3可引起VMC心肌细胞凋亡,C-myc及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支持心肌细胞凋亡情况;与对照组对比,中药组心肌细胞凋亡检出率显著下降。结论:心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可能参与VMC的发生和发展,参松养心胶囊对其过程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海带多糖对小白鼠运动能力和学习记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杰 《医学争鸣》2009,(20):2261-2262
0引言 海带多糖是海带的乙醇提取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氧化、降脂、抗凝血、降血糖、放射防护等作用,但有关海带多糖对小白鼠运动能力和学习记忆力的研究报道较少,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对兔髂腹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和机制。方法37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模型组(10只)、氯吡格雷组(10只)和阿托伐他汀组(10只)。检测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测量内膜、中膜厚度和面积,原位杂交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mRNA在髂动脉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凋亡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氯吡格雷组血清hs-CRP浓度、内膜/中膜厚度比、内膜/中膜面积比显著减少(P<0.05);髂动脉PDGF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表达下降不明显,bax表达明显升高,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氯吡格雷对血脂无明显影响。结论氯吡格雷减轻兔髂腹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机制与降低动脉炎症反应,抑制PDGF表达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刘旭杰  郝洪  李玲 《医学争鸣》2004,25(19):1767-1767
0 引言鬼针草系菊科植物(Bidens bipinnata L.),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本草拾遗>称其:"味苦、平、无毒",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功效,民间常用它治疗肠炎、痢疾等[1,2].目前国内对鬼针草的抗菌、抗溃疡、止血、治疗烧伤、抗肝癌、降脂及降压作用[3,4]的临床研究已有报道,但对降压作用机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对鬼针草的降压作用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鬼针草的降压作用可能与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青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 疑似青年冠心病患者(≤45岁)行冠脉造影住院病例91例,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67例,排除冠心病患者24例.冠脉造影病变程度由病变支数和病变Gensini总积分表示.危险因素包括性别、高血压病、吸烟、饮酒、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在病变程度不同的各组间比较,随各组中存在单个危险因素病例百分率的增加,冠脉造影病变支数和病变Gensini总积分随之增加.(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进法)显示,高LDL-C为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依次为男性、吸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低HDL-C、肥胖和饮酒.结论 高LDL-C是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但其他危险因素如男性、吸烟、饮酒、2型糖尿病、低HDL-C、高血压病和肥胖亦不可忽视,各危险因素在不同性别中危险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远隔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远隔预处理和后处理是否具有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心肌缺血预处理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分组进行干预。测定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和丙二醛(MDA)活性及心肌梗死面积并检测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心肌缺血预处理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再灌注末MDA活性、缺血组织MPO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远隔预处理和后处理均有显著的心脏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减轻活性氧的损伤及抗氧化作用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刘旭杰  蒲军 《现代肿瘤医学》2016,(17):2823-2826
胶质瘤(glioma)是成人最常见、致死率最高的颅内恶性肿瘤。尽管在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进步,但胶质瘤病人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4~15)个月。胶质瘤细胞能沿着血管渗透、侵袭至周边正常的脑组织,使肿瘤无法整体切除,也限制了局部放疗的效果,无法避免肿瘤复发,并且会损伤正常的脑组织。因此对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及其机制的研究对胶质瘤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对影响胶质瘤的侵袭性信号通路及 micro -RNA 研究进展予以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