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 目的 观察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正常冠状动脉者(对照组),4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组)。根据服用瑞舒伐他汀的剂量不同,将STEMI患者分为常规剂量组20例(术前服用瑞舒伐他汀 10 mg,1次/晚,至出院后30 d)和负荷剂量组20例(术前服用瑞舒伐他汀40 mg,继以20mg,1次/晚,至出院后30d)。所有对象于术前及术后2小时内抽取静脉血,用于血浆NT-proBNP浓度的测定。结果 STEMI患者不同剂量组间血浆NT-proBNP浓度术后2小时,负荷剂量组低于常规剂量组,分别为(264.18±124.23) pg/mL和(416.13±148.34) pg/mL。结论 STEMI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升高, 且在PCI术后2小时继续升高,提示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受损。在STEMI患者PCI围术期服用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较常规剂量可抑制血浆NT-proBNP的升高,提示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可以降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死亡风险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单次口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和术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STEMI并行急诊PCI治疗的118患者,随机分为2组:强化组(61例)术前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术后40mg/d;常规组(57例)仅于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两组均给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主要研究终点是术后30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心肌灌注TMPG分级、术后即刻和术后6hST段回降率(STR)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PCI术后强化组CK-MB峰值明显低于常规组[(230.20±128.84)U/L∶(285.28±149.55)U/L,P<0.05]。PCI术后6h强化组STR≥50%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86.9%∶71.9%,P<0.05)。与常规组相比,强化组治疗30d后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下降(P<0.05)。结论:STEMI急诊PCI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和术后40mg/d治疗安全有效,能够明显改善PCI术后6hSTR,降低CK-MB峰值和术后30d的LDL-C和hs-CRP。  相似文献   

3.
孙文静  徐戈 《内科》2014,(3):252-254,25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围手术期血浆sCD163浓度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炎症抑制机制和短期强化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入选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组(PCI术前2 d予阿托伐他汀80 mg/d,PCI术后予40 mg/d,30例)及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PCI术前术后均为20 mg/d,30例),于PCI术前及术后18~24 h内取患者外周新鲜静脉血,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PCI围手术期血浆sCD163和血脂水平的浓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阿托伐他汀PCI术前术后血脂各指标的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血浆sCD163浓度与术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但其中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组的血浆sCD163浓度于PCI术后降低更明显(P0.05),而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组血浆sCD163浓度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降低ACS患者围手术期血中sCD163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期间96例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术前服用20mg阿托伐他汀,术后持续以20mg/次剂量服用;观察组术前服用40mg阿托伐他汀,术后持续以40mg/次剂量服用。结果 PCI术后3d、7d,两组Lp-PLA_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 0. 05); PCI术后3d,对照组Lp-PLA_2水平较观察组高,(P 0. 05); PCI术后7d,两组Lp-PLA_2水平较术后3d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 0. 05); PCI术后7d,两组LVESD、LVEDD、LVEF均改善,观察组更低,LVEF更高,(P 0. 05)。结论 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术后采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有效维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ST段回落、血清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3月~2010年12月武警总医院发病时间<12 h、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95例,按照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3组:A组(n=34,术前给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B组(n=34,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C组(n=30,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以及术后24 h、3 d、7 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O合酶(NOS)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90 min内A组ST段回落比例更高,同时回落幅度也更大,与B组和C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A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下降,但与B组和C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 d和7 d,A组hs-CRP进一步下降,且与B组和C组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及术后3 d,A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水平高于B组和C组,但与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A组NOS水平继续升高,与B组和C组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一次性给予大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有利于STEMI患者心肌灌注恢复,并能够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刘丽珍  郭文怡 《心脏杂志》2008,20(6):720-721,73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损伤的标记物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Ⅰ(cTnI)及炎症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根据UAP患者PCI术前4周是否持续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于术前和术后8h、24h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浆CK-MB、cTnI和hs-CRP。结果PCI术后两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的标记物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试药组CK-MB、cTnI、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UAP患者在PCI术前4周持续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能明显减少PCI术对UAP患者造成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PCI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6个月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80例ACS患者,随机均分为序贯治疗组(术前2d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给予40mg/d,1月后改为20mg/d)及常规治疗组(术前未服用阿托伐他汀,术后及维持量均予20mg/d),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术后18h~24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序贯治疗组的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CK-MB:(2.72±0.52)μg/L比(6.04±0.51)μg/L,cTnI:(0.28±0.13)μg/L比(0.42±0.16)μg/L,P均<0.01];术后2d,序贯治疗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一直维持到术后6月[(1.49±0.78)mg/L比(2.34±0.51)mg/L,P=0.001],序贯治疗组血脂水平(除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外)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P均<0.01);两组转氨酶大于3倍以上比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前80mg阿托伐他汀联合术后40mg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脂;与常规剂量比较,未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改善术中心肌灌注及对术后30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81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顿服阿托伐他汀80mg,之后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d 1周,1周后改为20mg/d。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PCI术中观察TIMI血流分级,记录校正的TIMI计帧值(CTFC)。随访观察术后30d内MACE发生率。结果(1)术中TIMI血流等级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间CTF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3±6.9、31.5±7.3,P<0.05)。(3)两组间30d内发生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EMI患者PCI围术期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以改善患者PCI术中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无复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陈晓  刘松 《山东医药》2010,50(5):49-5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衰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羧基端糖基化肽(Copeptin)的影响。方法将40例AMI合并心衰患者分为两组,行PCI前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口服20 mg/d;两组均在行PCI前1 d,术后1、3 d检测血清hs-CRP,入院24 h、行PCI前1 d、术后1 d检测血清Copeptin。结果与入院24 h、术后1 d比较,两组术后1、3 d血清Copeptin明显降低,hs-CRP明显升高(P均〈0.05),以观察组血清hs-CRP降低明显(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AMI合并心衰患者行PCI后的血清hs-CRP,降低其心血管事件和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概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杨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140-4142
目的 探讨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冠脉支架植入(PCI)术前、术后ox-LDL水平的变化趋势及他汀类药物对其的干预.方法 选取2007年4月至2010年9月该院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术老年患者302例,其中口服瑞舒伐他汀的作为瑞舒伐他汀组,口服阿托伐他汀的作为阿托伐他汀组,未服用他汀类药物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三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48 h、术后1 w、术后6个月的ox-LDL水平变化,并于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术(CAG).结果 三组患者术前血浆ox-LDL水平及临床基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CI术前,心梗急性期三组患者血浆ox-LDL水平均升高.PCI术后即刻ox-LDL水平进一步升高,并达峰值,此后呈下降趋势,术后1 w较术后6个月ox-LDL水平无明显差异,提示术后1 w达到稳定状态.三组患者术前ox-LDL水平无显著差异,PCI术后即刻、术后48 h,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两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CI术后即刻对照组血浆ox-LDL水平显著升高(P<0.05),术后48 h阿托伐他汀组血浆ox-LDL下降显著(P<0.05).在术后1 w及术后6个月,ox-LDL水平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P<0.05).术后5、6个月复查CAG,三组靶血管再狭窄率、晚期管腔丢失率(LLL)比较,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1)老年STEMI患者ox-LDL水平升高,急诊PCI术后ox-LDL水平进一步升高,提示心梗急性期及PCI术后存在明显的氧化应激反应.(2) PCI术前急性加用瑞舒伐他汀20 mg与阿托伐他汀20 mg均有降低ox-LDL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更有优势.(3)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有一定的降低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作用,瑞舒伐他汀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3例)、健康体检者(30例)SAA和APN水平。将STEM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干预组(n=31)和阿托伐他汀40 mg干预组(n=32),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SAA和APN水平。结果干预前SAA水平在2 0 mg组和4 0 mg组均比健康组高,APN水平在2 0 mg和4 0 mg组比健康组低(P<0.05);2周后SAA在20 mg组和40 mg组均较干预前降低,APN在20 mg和40 mg组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干预后40 mg组与2 0 mg组比较SAA和APN的浓度变化幅度更大(P<0.0 5)。STEMI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脂联素呈负相关(r=-0.478,P<0.05)。结论 STEMI患者SAA水平升高,APN水平降低;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可降低SAA浓度,升高APN浓度;大剂量可使SAA和APN浓度变化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及早应用阿托伐他汀与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1月-2009年9月住院治疗行急诊溶栓成功的72例患者.治疗组(3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24h内加服阿托伐他汀80mg,1次/晚,用药12个月;对照组(35例)按急性STEMI常规溶栓、抗栓、抗缺血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和随访1年的临床情况,包括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用药治疗4个月,治疗组血脂、hs-CRP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 1 年间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及早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与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且用药较安全、不良反应少,未增加溶栓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炎性指标及安全性指标,为国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理应用调脂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11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术的患者按随机量表分为阿托伐他汀40 mg及20 mg治疗组,检测术前及术后1个月炎性因子、超声心动图、血脂等疗效指标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 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组在调脂、抗炎及改善左心室功能方面优于20 mg治疗组,且两组间副作用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40 mg阿托伐他汀在国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入选对象均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且至少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3个月以上者入选阿托伐他汀组,未服用任何调脂药物者入选对照组,连续入选,至每组60例为止。PCI术中根据TI-MI血流分级法(TFG)、TIMI计帧法(cTFC)评价冠状动脉血流。术后24h进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检查,计算心肌灌注缺损计分指数(CSI)及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术后30min及24h记录心电图,观察ST段抬高最显著导联ST段回落的情况。术前、术后24h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sICAM-1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组TIMI3级血流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而cTF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CSI(1.22±0.33:1.37±0.42,P<0.05),WMSI(1.53±0.40:1.71±0.38,P<0.05)均显著降低。术后30min阿托伐他汀组ST段回落≥50%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  相似文献   

15.
早期调脂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3d后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P-选择素及可溶性血管粘附分子水平的变化,以探讨早期调脂干预对AMI斑块稳定、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选取43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无服用任何调脂药物,21例)和阿托伐他汀组(立普妥20mg,qd,22例),测定治疗前后sCD40L、P-选择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的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sCD40L、P-选择素、sICAM-1分别下降35%、41%、30%,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sVCAM-1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在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在阿托伐他汀组sCD40L、P-选择素、sICAM-1的降低与总胆固醇(TC)(分别为r=0.08,P=0.56;r=0.16,P=0.34;r=0.12,P=0.4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r=0.09,P=0.88;r=0.11,P=0.46;r=0.18,P=0.77)的下降百分数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在AMI的早期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3d,可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术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组织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实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43例,随机分为他汀标准组与他汀强化组。他汀标准组73例,术后起阿托伐他汀20mg/天,持续1个月。他汀强化组70例,术前给予负荷量的阿托伐他汀钙片80mg,继之给予40mg/天,持续1个月。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药物使用情况、超声心动图、化验检查结果等。胸痛发作12小时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中心肌梗死溶栓分级(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收集并阅读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光盘及手术记录等资料,电话随访了解术后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了解他汀的肝肾及肌肉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他汀标准组术中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为17例(23.3%),他汀强化组为14例(20%,P=0.39);前组手术结束前仍为慢复流者为4例(5.5%),后组为3例(4.3%,P=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他汀标准组1个月内MACE事件发生12例(16.4%),他汀强化组发生6例(8.6%),P=0.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2组均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分别为2例(2.7%)vs.1(1.4%),P=0.51;缺血驱动靶血管血运重建分别为[9例(12.3%)vs.5例(7.1%),P=0.22];支架内血栓分别为[1例(1.4%)vs.0,P=0.51]。他汀药物不良反应两组分别为[3例(4.1%)vs.4例(5.7%),P=0.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期间未发现STEMI患者行急诊PCI围术期,强化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及改善临床预后,也未增加肝肾及肌肉损害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浆内皮微粒(EMP)与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入选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其中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35例,急性非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10例, STEMI组患者发病12 h内及早予直接PCI治疗,仅处理“罪犯”血管。NSTEMI组患者予早期(48 h)冠脉造影及PCI治疗。所有患者均选择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后血浆EMP表达变化,分析EMP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性。结果: ①STEMI和NSTEMI两组患者行PCI治疗后EMP表达均增高。②STEMI患者行再灌注治疗术后1h EMP即大幅增高,峰值明显早且大于NSTEMI PCI组,与CK-MB增长趋势一致,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血浆EMP水平的动态变化与AMI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经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1个月后用ELISA法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降低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使hs-CRP、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炎症反应明显减轻,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住院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5例,分为ST段抬高组(n=68)和非ST段抬高组(n=37),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住院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示病变血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非ST段抬高组以老年人多见(71%),其中〉60岁的女性患者占41%,相关血管不完全闭塞比例较高、累及非主支血管较多,且梗死相关血管周围多有侧支循环形成。非ST段抬高组总住院不良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再次心肌梗死、再次冠脉介入治疗和脑卒中等)的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住院病死率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非ST段抬高者以老年、女性患者居多,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不典型,但有较好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变化特点,探讨BNP对评估AMI患者心力衰竭及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住院AMI患者93例及正常对照组50例进行BNP的床旁快速检测,并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按照心肌梗死Killip心功能分级分为Ⅰ—Ⅳ级,按照梗死部位分为广泛前壁AMI组、前壁和/或前间壁AMI组、下壁和/或后壁AMI组,根据ST段有无抬高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计算各组内的BNP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AMI患者Killip心功能分级的递增,BNP水平不断增高(除KillipⅠ级与对照组BNP浓度比较P〉0.05,其余各组之间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随着Killip分级递增而减少,与BNP呈中度负相关(r=-0.79,P〈0.05)而LVEDd逐渐增大与BNP呈高度正相关(r=0.96,P〈0.05)。广泛前壁AMI组BNP浓度〉前壁和/或前间壁AMI组〉下壁和/或后壁AMI组。STEMI组和非NSTEMI组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床旁快速测定BNP浓度可作为判定AMI患者心功能状况及心肌缺血严重程度的重要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