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脉压(CAP)指升主动脉根部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过去受测量仪器的限制,临床高血压管理的血压及脉压测量均采用外周动脉压即肱动脉血压替代中心动脉压。这是假设肱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相同。事实上外周动脉压不能完全替代中心动脉压,更不能等同于中心动脉压用以评价高血压药物的  相似文献   

2.
脉压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目的 比较动态脉压和诊所脉压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诊的轻 中度高血压病患者 118例。所有入选病例测量非同日 3次诊所血压、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动态脉压和诊所脉压水平各分为 3组 ,并分别比较。结果 动态脉压与年龄、高血压病史、左心室重量指数、动脉僵硬度指数和体重指数呈显著的相关性。动脉僵硬度随分组脉压的增大呈显著递增 ,其与动态脉压的相关性明显强于诊所脉压。动态脉压与左心室重量指数的相关性明显强于诊所脉压。结论 脉压升高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重要危险因素 ,与诊所脉压比较 ,动态脉压更能反映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以及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测量10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计算昼夜之脉压及脉压的变化幅度,根据脉压分为两组:脉压小于60mmHg的低脉压组和脉压大于或等于60mmHg的高脉压组;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两组血压参数与内膜中层厚度的差异,分析内膜中层厚度和脉压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高脉压组与低脉压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尤其是夜间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脉压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136例,测得脉压,于冠状动脉造影前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脉压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脉压≤40mmHg者与脉压40mmHg者比较,冠脉病变数量及冠脉病变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脉压≤40mmHg时,冠心病中医证型以心气虚弱型为主,脉压40mmHg时,以心血瘀阻型、痰浊内阻型为主。结论脉压≤40mmHg与脉压40mmHg对预测冠脉病变程度有重要意义,脉压的增大反映着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脉压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脉压及平均动脉压对中老年人脑卒中预测价值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脉压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对脑卒中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 867例中老年人群进行基线调查,其中中年组7 635例,老年组3 232例,随访8年,应用Cox回归分析脉压、平均动脉压对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脉压、平均动脉压均为中老年人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子。校正其他因素及舒张压后,中年人脉压、平均动脉压每增加10 mm Hg(1 mm Hg=0.133 kPa),脑卒中的发病危险分别增加32.4%和100.8%,且平均动脉压与脑卒中发病危险独立于收缩压;老年人脉压每增加10 mm Hg,脑卒中的危险增加9.1%,但不独立于收缩压。结论平均动脉压对中年人脑卒中的预测作用大于脉压,且独立于收缩压。脉压能在平均动脉压、舒张压水平上提供额外的危险分层信息,但不独立于收缩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关系。方法60岁以上体检者132例,其中高血压病患者99例,健康对照者33例。按脉压指数高低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正常脉压指数组(脉压指数≤0.5)57例和高脉压指数组(脉压指数>0.5)42例。检测各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结果高血压病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高脉压指数组与低脉压指数组之间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也无显著差异;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组脉压指数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无关,对照组脉压指数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负相关(r=-0.736,P=0.0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组中年龄是脉压指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6),对照组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是脉压指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3)。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指数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无关,健康老年人脉压指数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脉压指数评价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脉压指数(PPI)评价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的价值。方法用便携式动态血压检系统采集受检者日间收缩压、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数据,再分别计算日、夜间平均脉压,并做日、夜间两组脉压的成组t检验。筛选出日间平均脉压与夜间平均脉压有显著差别的21例患者,分别计算每例患者的日、夜间平均脉压指数,并做日、夜间两组平均脉压指数的成组t检验。结果日间平均脉压与夜间平均脉压有显著差别的21例患者,其日、夜间平均脉压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PP相比,PPI能更直接地反映血管顺应性,是评估血管硬化程度的更好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及其指数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测量159例研究对象的24h动态血压,并计算动态脉压(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动态脉压指数(动态脉压/平均收缩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分析动态脉压指数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颈动脉IMT与年龄(r=0.353)、平均收缩压(r=0.594)、平均舒张压(r=0.355)、动态脉压(r=0.855)、动态脉压指数(r=0.883)有良好的相关性(P均〈0.001)。进一步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动态脉压及动态脉压指数具有显著线性关系(R2=0.789),动态脉压指数的标准回归系数(p=0.621)大于动态脉压的(p=0.284)。结论:动态脉压指数和动态脉压是评价颈动脉血管硬化的良好指标,动态脉压指数的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左室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将11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脉压水平分成两组:脉压<65mmHg组和≥65mmHg组,分别测定各患者的心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脉压≥65mmHg组左室收缩功能较脉压<65mmHg组差。结论脉压增大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脉压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内蒙古准格尔旗中老年人群脉压、脉压指数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统一体检调查。结果 1该项研究的入选人数为72 350人,应答率为88.7%,其中脑卒中2 588人,患病率为3.58%。2随着脉压的增大,脑卒中及其亚型的患病风险均有增高。脑梗死的患病风险在脉压达到51~60 mm Hg时出现显著增高,脑出血的患病风险在脉压达到42~50 mm Hg时出现显著增高。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脑卒中亚型,脉压可能对脑出血的影响更大。3随着脉压指数的增大,脑卒中的患病率有所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压值增大可致脑卒中,脉压与脑梗死、脑出血均有关,但不支持脉压指数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方农村脉压分布特点及其与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脉压在农村人群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2004年辽宁省阜新市农村自然人群高血压普查资料(≥35岁),共41 676人,分析脉压在人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血压水平分布频率,以及不同脉压水平脑卒中分布特点。结果(1)不同性别脉压分布最高频度均为40~49 mmHg;(2)随着血压的增高脉压的分布频率也在增高,血压正常人群,脉压为40~49 mmHg分布频度最高,在血压Ⅰ级人群中脉压为50~59mmHg分布频率最高,在血压Ⅱ级人群中脉压为70~79 mmHg分布频率最高,在血压Ⅲ级人群中脉压为80~89 mm-Hg分布频率最高,男女间差异无显著性。(3)随着年龄的增加脉压分布频率逐渐增加。(4)校正其他因素后脉压为60~69 mmHg者脑卒中患病率增加,且独立于收缩压。结论脉压随着年龄和血压的增加而升高,脉压为60~69mmHg者脑卒中的患病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脉压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分析,探讨脉压及HRV对冠心病心衰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心衰患者101例,同时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以脉压≥60mmHg组(宽脉压组,n=38,1mmHg=0.133kPa)和脉压〈60mmHg组(正常脉压组,n=63)分为两组。对其进行分析并随访观察。结果宽脉压组年龄明显大于正常脉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h收缩压、白昼及夜间收缩压,24h脉压、白昼及夜间脉压高于正常脉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昼心率低于正常脉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宽脉压组SDNN、SDANN显著低于正常脉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宽脉压组在随访期间总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脉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4%(11/34)vs.13.3%(8/60),P〈0.05];其中,宽脉压组心绞痛加重再次入院的发生率高于正常脉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6%(6/34)vs.3.3%(2/60),P〈0.05]。结论冠心病心衰患者脉压增大对自主神经功能损害有影响,且以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为主,提示脉压增大及HRV降低是冠心病心衰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脉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收集941例高血压病患者(脉压>40 mmHg者816例,脉压≤40 mmHg者125例)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脉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60岁年龄组:脉压>40 mmHg组合并冠心病(CAD)的百分比小于脉压≤40 mmHg组,P<0.05;(2)在<60岁年龄组:脉压>40 mmHg组合并脑出血的百分比大于脉压≤40 mmHg组(P<0.01),而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的百分比小于脉压≤40 mmHg组(P<0.05)。结论:脉压可作为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如高血压心脏病、脑出血、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外周脉压,包括诊室脉压、24 h平均脉压(24 h MPP)和中心动脉脉压(CAPP)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血压门诊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412例的临床资料,测量诊室脉压、24 h MPP、CAPP,测定踝肱指数(ABI)、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反射波增强指数(Alx)。结果高血压患者中诊室脉压、24 h MPP和CAPP中男性宽脉压者分别占37.4%、41.2%、20.6%,女性分别占62.6%、58.8%、79.4%,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室脉压、24 h MPP、CAPP均随年龄增大而增大,老年组脉压增大更明显(P<0.05)。与非宽脉压组比较,诊室脉压、24 h MPP、CAPP宽脉压组ABI、Alx、baPWV、cfPWV均明显增高(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诊室脉压、24 h MPP、CAPP与baPWV、cfPWV均呈正相关,且诊室脉压、24 h MPP与ABI,CAPP与Alx亦呈正相关,余无相关性。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与诊室血压、脉压比较,24 h平均血压、24 h MPP与中心动脉血压和CAPP的一致性较好,其相关性亦较高。结论高血压患者脉压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女性的脉压变化较男性更明显;脉压与ABI、baPWV、Alx、cfPWV均呈正相关,且诊室脉压与baPWV、24 h MPP与baPWV、CAPP与Alx的相关性较高。24 h MPP与CAPP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均较诊室脉压高。  相似文献   

15.
脉压增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脉压增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指数、血液生化指标及一般情况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对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脉压、动脉硬化指数的测定,并检测患者的血尿酸、血糖、血脂、肌酐、尿素氮等血液生化指标及一般情况,总计133例,按照患者的脉压分为2组。正常脉压组:102例,脉压小于60mmHg。高脉压组:31例,脉压大于或等于60mmHg。对2组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l)脉压增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年龄、病史和收缩压显著高于正常脉压者,而其舒张压显著低于正常脉压者(P均<0.01);(2)脉压增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指数(P<0.01)、血尿酸(P<0.05)水平显著增高。结论:脉压增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年龄大、病史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动脉硬化程度较重,并伴有血尿酸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脉压和脉压指数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相关性和剂量反应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9年武进区65岁及以上健康体检老年人11421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40388(35.4%)。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脉压和脉压指数与代谢综合征患病的相关性和剂量反应关系。结果随脉压水平和脉压指数的增加,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的患病率逐渐增加(P<0.01)。调整混杂因素后,代谢综合征的OR值随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增加逐渐升高,与最低四分位比较,脉压在第二、三和四组相关(OR=1.52,95%CI:1.47~1.58;OR=1.89,95%CI:1.82~1.96;OR=2.15,95%CI:2.07~2.23);脉压指数与第二、三和四组相关(OR=1.22,95%CI:1.18~1.26;OR=1.36,95%CI:1.31~1.41;OR=1.47,95%CI:1.42~1.53)。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脉压和脉压指数与代谢综合征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χ2值分别为309.23和57.14,均P<0.01)。结论脉压和脉压指数与老年人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相关,且呈现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脉压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方法动态血压测量253例研究对象的动态脉压和脉压指数,按动态脉压≤40mmHg(59例)、4l-60mmHg(82例)、61-80mmHg(76例)及〉80mmHg(36例)分为4组;按动态脉雎指数≤0.40(62例)、0.41-0.50(86例)、0.5l-0.60(72例)及〉0.60(33例)分为4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使用超声检测。比较不同动态脉压组及不同动态脉压指数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随着收缩压、舒张压、动态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增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随之增加,动态脉压、脉压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系数r值大于收缩压和舒张压。结论动态脉压和脉压指数评价血管硬化的价值优于收缩压、舒张压,而动态脉压指数评价血管硬化比脉压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6例,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40~60mmHg(1 mmHg=0.133kPa)组45例和脉压>60mmHg组51例.对入选患者做以下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血压、头颅计算机断层摄影术、颈动脉超声,并查血肌酐、尿白蛋白.结果脉压>60mmHg组左心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厚度、尿白蛋白定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颈动脉斑块指数均高于脉压40~60mmHg组(P<0.05~0.01),靶器官损害发生率高于脉压40~60mmHg组(P均<0.05);直线相关分析示颈动脉内膜厚度与收缩压、脉压、脉压变异相关.左心室重量指数与收缩压、收缩压变异、舒张压、脉压、脉压变异相关;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得到逐步回归方程,提示颈动脉内膜厚度与脉压呈正相关,左心室重量指数与脉压及脉压变异成正相关.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增大的脉压有关,脉压是颈动脉内膜增厚和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动脉发生退行性改变,管壁弹性降低,从而导致收缩压升高和舒张压降低,最终动脉脉压升高。脉压与脑卒中的发生有着直接的相关性,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脉压增高发生脑卒中的风险也随之增大。但目前临床上对脉压与脑卒中的相关关系尚无明确的认识,本研究从宽脉压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与脑卒中发生的关系、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以及控制动脉脉压的方法等方面对脉压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患者的中心动脉压、肱动脉压与脉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肱动脉压、脉压,了解脉压随年龄变化趋势。方法随机选取728名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410例,女性318例,年龄24~88岁,测量患者的中心动脉压、肱动脉压,根据年龄进行分组,分析脉压与年龄之间变化趋势。结果患者中心动脉收缩压、脉压低于肱动脉收缩压、脉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中心动脉舒张压高于肱动脉舒张压,两者之间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肱动脉及中心动脉脉压随着年龄增长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女性两者均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中心动脉压和肱动脉压有显著差异性,中心动脉与肱动脉脉压随年龄变化的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