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小剂量替格瑞洛(120 mg负荷量,序贯60 mg 2/d,口服)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300 mg负荷量,序贯75 mg 1/d,口服)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研究共入选357例成功接受PCI的CTO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小剂量替格瑞洛组175例和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组182例,详细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与出血事件。结果低剂量替格瑞洛组在住院期间MACCE与标准剂量氯吡格雷组无显著差异(2.3%vs.4.4%,P=0.381)。住院期间低剂量替格瑞洛组小出血风险显著低于标准剂量氯吡格雷组(2.3%vs.7.7%,P=0.027),大出血方面均无显著差异(0.6%vs.0.5%,P=1.00)。随访至1年,低剂量替格瑞洛组MACCE显著低于标准剂量氯吡格雷组(2.3%vs.7.1%,P=0.045),其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比例显著低于标准剂量氯吡格雷组(5.1%vs.11.5%,P=0.03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剂量替格瑞洛组1年无MACCE生存率显著高于标准剂量氯吡格雷组(P=0.005)。随访至1年,低剂量替格瑞洛组小出血风险显著低于标准剂量氯吡格雷组(4.6%vs.11.0%,P=0.030),大出血方面均无显著差异(1.1%vs.2.2%,P=0.685)。结论中国人CTO患者PCI后接受小剂量替格瑞洛较常规剂量氯吡格雷,可显著降低TVR和复合MACCE事件,同时降低小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剂量替格瑞洛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伴慢性肾功能不全(CR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解放军空军第986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75岁老年ACS合并CRI患者148例,根据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剂量不同分为低剂量替格瑞洛组(45 mg/次,2次/d,n=52)和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90 mg/次,2次/d,n=96),口服药物3 d后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比较2组患者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PA)和随访12个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大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标准剂量组患者ADP诱导的IPA高于低剂量替格瑞洛组患者[(83. 4±2. 5)%vs(67. 3±4. 7)%,P=0. 043],但2组IPA50%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 5%(7/52) vs 5. 2%(5/96),P=0. 219]。2组患者12个月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 2%(10/52) vs 13. 5(13/96),P=0. 476]。低剂量替格瑞洛组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9. 6%(5/52) vs 24. 0%(23/96),P=0. 033]。结论低剂量替格瑞洛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相比同样可发挥较好的抗血小板作用,且降低出血事件风险,可更好地平衡缺血与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PCI治疗的抗血小板聚集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ACS并成功完成PCI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n=45)和替格瑞洛组(n=45),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氯吡格雷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600 mg,后给予氯吡格雷标准剂量(75 mg,1次/日,口服)治疗;替格瑞洛治疗组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 mg,后给予替格瑞洛标准剂量(90 mg,2次/日,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危险因素以及PCI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未予负荷剂量治疗前、给予负荷剂量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抗血小板聚集能力,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替格瑞洛组负荷量180 mg比氯吡格雷组负荷量600 mg起效更快;随访术后6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P=0.042);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的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起效更迅速,能够更好地降低人群中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高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rTE-ACS)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连续选取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住院期间的高龄(年龄≥75岁)NSTE-ACS患者202例,根据抗血小板策略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86例)和氯吡格雷组(116例)。替格瑞洛组给予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后90 mg,口服,2次/d;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300 mg负荷量后75 mg,口服,1次/d,观察1年内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严重心肌缺血复发率及出血情况。结果替格瑞洛组发生MACCE 4例(4.7%),氯吡格雷组发生MACCE 16例(13.8%),两组患者MACCE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替格瑞洛组复发严重心肌缺血4例(4.7%),氯吡格雷组复发严重心肌缺血8例(6.9%),两组患者严重心肌缺血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5)。替格瑞洛组发生出血情况7例(8.1%),氯吡格雷组发生出血情况8例(6.8%),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2)。结论高龄NSTE-ACS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可改善预后,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急诊行PCI术的患者共192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n=105)和氯吡格雷组(n=87),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住院期间及随访3月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及出血、呼吸困难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3个月发现MACCE事件发生率替格瑞洛组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出血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氯吡格雷组中有6例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均再次行PCI干预,改用替格瑞洛术前负荷剂量180 mg,术后90 mg2/日,分别于术前及后24 h查血栓弹力图,结果显示ADP抑制率及ADP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应用替格瑞洛后均优于应用替格瑞洛前(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在我国人群急诊PCI术中具有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老年(≥65岁)AMI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n=101)和替格瑞洛组(n=99),分别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或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次日起改为维持剂量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或替格瑞洛180 mg/d,用药前及用药后1、6和12个月分别检测血小板反应指数(PRI),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出血事件。结果:共有196例患者完成随访,两组治疗前PRI无统计学差异;PCI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PRI均较治疗前分别下降(P0.05);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在6个月和12个月时PRI降低更加明显(P0.01);随访1年时,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9.2%对12.9%,P=0.01);两组TIMI出血事件发生率无差别(氯吡格雷组9.6%对替格瑞洛组10.3%,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老年AMI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可进一步降低MACE事件,而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替格瑞洛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急诊行PCI的老年患者共170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85例)和氯吡格雷组(8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7d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抑制率等的变化以及住院期间和随访6月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7d,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66.9±11.7)%比(86.5±9.4)%]显著升高,ADP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52.0±4.1)mm比(39.3±4.6)mm]显著减小,P均=0.001;两组院内及术后随访6个月MACCE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115;但替格瑞洛组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21.2%比9.4%,P=0.033)。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在老年急诊PCI患者疗效更好,但出血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复杂冠状动脉病变PCI患者应用替格瑞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PCI患者204例,冠状动脉造影后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98例和氯吡格雷组106例。替格瑞洛组术前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mg口服,术后维持剂量90mg口服,2次/d;氯吡格雷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口服,术后维持剂量75mg口服,1次/d。观察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支架内血栓形成、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安全性终点包括TIMI出血事件以及呼吸困难发生率。结果随访12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vs 21.7%,P=0.170)。替格瑞洛组再发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1.0%vs6.6%,P=0.039;0vs 4.7%,P=0.029),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6.1%vs 0.9%,P=0.042)。替格瑞洛组出血事件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7)。结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PCI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获益明显,与氯吡格雷比较进一步降低MACE,不增加出血风险,但呼吸困难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3例成功行PCI的ACS病人,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替格瑞洛组PCI术前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mg口服,术后维持剂量为90mg,每日2次。氯吡格雷组PCI术前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口服,术后维持剂量为每日75 mg。所有病人均给予拜阿司匹林负荷剂量300mg,术后维持剂量每日100mg。比较两组病人基线临床资料,术后1个月和1年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血管内血栓形成和再次血运重建)和出血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组随访1年主要终点事件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困难发生率替格瑞洛组1个月时高于氯吡格雷组,之后明显减少,随访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对行PCI治疗的ACS病人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出血高危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应用小剂量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出血高危老年AMI患者100例,根据应用替格瑞洛治疗剂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PCI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每次100 mg,每天1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替格瑞洛每次90 mg,每天2次;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每次45 mg,每天2次;持续治疗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血小板聚集率;随访1年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发生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BMI及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1周,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1年,两组心源性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等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出血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26%)(P<0.05)。结论出血高危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小剂量替格瑞洛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但不增加MACCE...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治疗不耐受(表现为非严重出血或呼吸困难),探讨减半剂量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使用标准剂量替格瑞洛(90 mg,2/d)不耐受的PCI后ACS患者70例,予以半量替格瑞洛(45 mg,2/d)治疗至PCI后12个月。检测应用半量替格瑞洛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记录呼吸困难、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及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减半剂量治疗后,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有所升高[(10.0±9.5)%vs.(16.6±10.0)%,P<0.05];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共23例,其中显效10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缓解率达87.0%;出血事件明显减少(82.9%vs.24.3%,P<0.05);未记录到MACE。结论PCI后ACS患者予标准剂量替格瑞洛治疗不耐受时,减半剂量治疗可有效缓解呼吸困难和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而未增加MAC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对PCI治疗的AMI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心肌酶与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PCI治疗的96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替格瑞洛常规剂量组(48例,90mg/单次)和替格瑞洛负荷剂量组(48例,180mg/单次);观察入院即刻与PCI后24h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心肌酶指标、冠脉血流指标的变化,对比两组患者PCI治疗24h血小板抑制率与安全性指标。结果:PCI后24h,与常规剂量组比较,负荷剂量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1.84±0.22)μg/L比(1.75±0.13)μg/L]、白介素6[(3.52±0.29)pg/ml比(3.38±0.21)pg/ml]、C反应蛋白[(7.85±1.29)mg/L比(7.09±0.98)mg/L]和肌酸激酶[(97.31±10.72)U/L比(93.12±10.05)U/L]、肌酸激酶-同工酶[(25.73±3.87)U/L比(23.61±3.28)U/L]、心肌肌钙蛋白(cTn)I[(79.46±10.25)μg/L比(74.51±9.83)μg/L]、cTnT[(1.91±0.21)μg/L比(1.79±0.15)μg/L]水平均显著降低,左前降支收缩期血流峰值(SPV)[(13.45±1.69)cm/s比(14.26±1.76)cm/s]、左前降支舒张期血流峰值(DPV)[(28.91±3.29)cm/s比(30.76±3.94)cm/s]、冠脉血流储备(CFVR)[(2.81±0.31)比(2.98±0.39)]及血小板抑制率[(60.46±14.98)%比(67.82±15.64)%]均显著提高,P<0.05或<0.01;PCI后30d内,负荷剂量组缺血事件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6.25%比20.83%,P=0.034),两组出血事件无显著差异(P=1.000)。结论:负荷剂量替格瑞洛可显著降低急性心梗患者PCI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冠脉血流与心肌酶指标,并可在不加大出血事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血小板抑制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评分是否可用于指导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PCI治疗的CTO患者497例,应用DAPT评分工具评估,分别观察≥2分及<2分的患者采用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或延长治疗(12~58个月)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及出血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入组患者405例,随访时间34(28,44)个月。(1)在DAPT评分≥2分的患者中,延长双抗治疗组较标准双抗治疗组MACCE的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和14.0%,P=0.040)。延长双抗治疗组心源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低于标准双抗治疗组,分别为(1.8%和8.6%,1.8%和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延长双抗治疗组与标准双抗治疗组MACCE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2)在DAPT评分<2分的患者中,2组MACCE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双抗治疗组的BARC 2,3,5型出血事件显著低于延长双抗治疗组(3.4%和12.8%,P=0.018)。Kaplan-Meier分析显示,标准双抗治疗组较延长双抗治疗组无出血事件生存率高(P=0.034)。结论DAPT评分可用于指导CTO患者PCI术后双抗治疗的时程,≥2分的CTO患者PCI术后给予延长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获益更多,<2分的患者给予标准时程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出血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icagrelor and different dosages of clopidogrel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MethodsWe compared different antiplatelet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1939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with a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ResultsAt 24 months, a surviv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icagrelor and double-dose clopidogrel de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MACCE (a composite of all-cause dea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 and stroke) (p < 0.001, p = 0.012, respectively). Although double-dose clopidogrel obviously increased the risk of major bleeding (p < 0.001), a similar result was not observed in the ticagrelor group (p = 0.398). These two stronger antiplatelet strategies also decreased the incidenc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p = 0.004 and 0.045, respectively). The advantages of ticagrelor are also evident in the endpoints of all cause death and 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 The NACCE (a composite of all-cause death, MI, stroke and major bleeding) rate was also reduced in the ticagrelor group (p = 0.004).ConclusionsIn PCI patients with a high ischemic and bleeding risk, the ticagrelor antiplatelet strategy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MACCE rate without increasing the risk of major bleeding. A decreased MACCE rate was also observed in patients administered the double dosage of clopidogrel, but the bleeding risk was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比伐芦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围术期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接受PCI治疗且术前应用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作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ACS患者309例,根据围术期应用的抗凝方案分为比伐芦定组和肝素联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GPI)组(肝素GPI组),分别收集到58例和251例。进行1:1比例的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均n=50),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统计终点事件发生情况。主要终点为术后30 d净不良临床事件(NACE)发生率,定义为包括符合美国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出血标准(BARC)的全部出血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即包括各种原因引起死亡、紧急的靶罪犯血管需行再次血运重建(uTVR)、心肌梗死、卒中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为术后30 d和6月内的MACCE事件及全部出血,以及术后6月内的NACE。 结果 两组术后30 d的NACE事件、MACCE事件、全部出血事件以及术后6月发生的NACE事件、MACCE事件及全部出血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30 d发生符合BARC(3~5)型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在CRUSADE评分>30分的中-高危出血风险的人群中应用比伐芦定可以降低PCI术后30 d的NACE事件发生率(P<0.05)(比伐芦定组与肝素GPI组的NACE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0 %与 6.0%)。 结论 ①比伐芦定在给予替格瑞洛的ACS患者PCI围术期时应用具有有效的抗栓作用且不增加临床大出血风险;②应用比伐芦定可以降低CRUSADE评分>30分的中-高危出血风险患者术后30 d发生NACE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不同时间窗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朝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明确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156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行急诊PCI组(PPCI组,n=78)、溶栓后3~24 h PCI组(TE-PCI组,n=46)与溶栓后48 h行PCI组(TL-PCI组,n=32)。比较患者住院期间和随访1个月心功能和预后情况。结果TL-PCI组患者症状发作到首份心电图时间(S2T)显著长于其余两组(6.9±3.8 vs.4.2±1.9 vs.4.2±1.9,P=0.018)。TL-PCI组和TE-PCI组患者造影提示血管再通(81.3%vs.84.3%vs.15.4%,P<0.001)和心肌染色分级3级比例(88.4%vs.87.0%vs.51.3%,P<0.001)显著高于PPCI组;慢血流/无复流比例(9.4%vs.6.5%vs.21.8%,P=0.043)和术后校正TIMI帧数(21.3±9.2 vs.22.1±9.3 vs.32.7±10.5,P=0.012)显著低于PPCI组。随访1个月,TL-PCI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TE-PCI组(39.8±9.5 vs.43.2±11.2,P=0.026);TL-PCI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124.2±21.3 vs.102.8±15.9,P=0.032)和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74.7±16.2 vs.58.4±11.3,P=0.017)显著高于TE-PCI组。TL-PCI组患者住院期间小出血事件显著高于另外两组(40.6%vs.17.8%vs.12.8%,P=0.004),但大出血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溶栓后未及时行PCI的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强化抗栓后48 h延迟行PCI可改善心肌微灌注,小出血事件虽增加,但未带来大出血事件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在溶栓失败后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3~2014年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溶栓失败后12 h内于我院行补救PCI的患者246例。随机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n=121)和氯吡格雷组(n=125),替格瑞洛组术前给予替格瑞洛180 mg,术后90 mg bid联合阿司匹林100 mg qd;氯吡格雷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300 mg,术后75 mg qd联合阿司匹林100 mg qd。采用TIMI血流分级(TFG)、校正的TIMI记帧(CTFC)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评价比较两组术后心肌灌注水平。随访12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及其它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心肌灌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相比MACCE复合终点累计发生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6% vs. 15.2% HR=0.395,95%CI:0.166-0.940,P<0.05)。两组总体主要出血、主要致命/危及生命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格瑞洛在溶栓失败后补救PCI患者中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方法150例AMI患者行急诊PCI时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按年龄≥65岁和<65岁将患者分为老年组(40例)和非老年组(110例),分析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达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出血标准将患者分为TIMI出血组(10例)和非TIMI出血组(140例),分析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老年组达到TIMI出血标准的发生率有高于非老年组的趋势(12.5%vs4.5%,P=0.132)。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仅有术后即刻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值是发生TIMI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OR=1.458)。两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0vs2.7%,P=0.565)。结论在≥65岁的老年AMI患者中,急诊PCI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左主干(LM)病变和(或)三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在同时合并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HFrEF)情况下,接受不同血运重建策略治疗对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合并HFrEF并成功行血运重建治疗的LM病变和(或)三支病变冠心病患者进行病例注册分析。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入选患者902例,其中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228例(PCI组),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674例(CABG组)。根据术后平均3.1年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左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经单因素回归分析后,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吸烟史、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病史、既往PCI史、既往CABG史、SYNTAX评分)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成功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后1年CABG组患者的MACCE发生率高于PCI组(17.66%比14.04%,HR 1.362,95%CI 1.211~2.070,P<0.010)。对MACCE单个事件比较显示,CABG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高于PCI组(12.61%比6.14%,HR 2.134,95%CI 1.832~3.182,P<0.010),而再次血运重建率较低(2.97%比4.82%,HR 0.696,95%CI 0.518~0.922,P=0.026);两组患者卒中及因心力衰竭入院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术后3年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MACCE发生率相似,同时在单独事件全因死亡风险、心原性死亡风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PCI组,CABG组具有较高的卒中发生率(5.93%比3.07%,HR 1.894,95%CI 1.528~2.673,P=0.014)和较低的再次血运重建率(8.31%比13.16%,HR 0.558,95%CI 0.362~0.714,P<0.010)。并依据SYNTAX评分分值分为SYNTAX评分低分(≤22分)、SYNTAX评分中分(23~32分)、SYNTAX评分高分(≥33分),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经校正混杂因素后术后3年随访结果显示,对于SYNTAX评分低分患者,CABG组心原性死亡风险高于PCI组(HR 1.253,95%CI 0.748~2.003,P=0.048),两组全因死亡风险相似;而对于SYNTAX评分高分患者,CABG组的全因死亡事件、心原性死亡发生率均略低于PCI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 0.796,95%CI 0.318~1.274,P=0.057;HR 0.941,95%CI 0.295~1.681,P=0.623)。结论合并HFrEF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接受PCI的远期预后并不劣于接受CABG治疗,对于存在左心功能障碍的冠心病患者,PCI也可作为血运重建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