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四川省在校学生结核病疫情,为完善全省学校结核病防控策略和措施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四川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为基础,采用Excel 2013和SPSS 19.0软件,对2009—2013年不同年份间登记的学生肺结核患者诊断治疗特征进行分析。2009—2013年四川省在校学生总数分别为12196438、13307748、13123102、12788048和12788048名。对2009—2013年不同年份间登记学生肺结核患者来源、诊断分型、诊断结果和治疗分类等进行χ2趋势检验;对2012年学生登记肺结核患者与全人群患者的性别、民族、诊断分类、初复治构成和初复治涂阳患者治疗转归等进行χ2检验;对2009—2013年不同年份间患者诊断延迟时间的比较和诊断延迟在2012年学生与全人群登记肺结核患者中的比较进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9—2013年四川省在校学生肺结核登记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33.5/10万(4085/12196438)降至2013年的20.7/10万(2652/12788048)(χ2=495.675,P<0.05)。2009—2013年,39.1%(6222/15905)的患者集中在川东北地区。登记学生结核病患者的来源中,因症就诊的构成比从2009年的40.6%(1688/4149)下降到了2013年的30.5%(801/2626)(χ2=135.446,P<0.05);转诊、追踪的构成比从2009年的53.4%(2214/4149)上升到了2013年的64.5%(1694/2626)(χ2=135.446,P<0.05)。2012年登记学生患者的涂阳比例(21.9%(629/2876)低于全人群患者涂阳比例(32.2%,19325/60101)(χ2=183.457,P<0.05);而学生患者中结核性胸膜炎比例(3.6%,104/2876)高于全人群(1.7%,1010/60101)(χ2=183.457,P<0.05)。学生涂阳患者中复治比例(4.9%,31/630)明显低于全人群(16.3%,3155/19325)(χ2=59.153,P<0.05)。学生患者就诊延迟时间[(46.37±130.449)d]较全人群[(75.29±317.071)d]短(F=23.810,P<0.05)。结论 四川省学生肺结核疫情呈持续下降趋势,但在川东北地区和民族地区等仍应加强学生结核病控制,并警惕学生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增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陕西省学生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8—2013年《全国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陕西省报告学生肺结核病例。2008—2013年学生总人数分别为7 813 134名、7 618 213名、7 438 600名、7 200 128名、6 778 025名和6 465 627名。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学生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采用χ2检验比较率和构成比,采用χ2检验分析其变化趋势,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008—2013年陕西省报告学生肺结核患者例数分别为3947例、3205例、2418例、1637例、1631例和1410例,学生肺结核发病率分别为50.52/10万、42.07/10万、32.51/10万、22.74/10万、24.06/10万和21.81/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1382.68,P<0.05),年递降率为15.47%;同期,报告学生涂阳肺结核患者例数分别为764例、500例、413例、269例、193例和138例,学生涂阳肺结核发病率分别为9.78/10万、6.56/10万、5.55/10万、3.74/10万、2.85/10万和2.13/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520.61,P<0.05),年递降率为26.28%;学生病例占全人群肺结核病例的比率从2008年的12.07%(3947/32 702)下降到2013年的6.17%(1410/22 869)(χ2=1023.15,P<0.05)。每年春季报告学生肺结核病例多,其中3月份最多,平均报告312例,秋季波动上升,7、8、12月份报告病例较少,每月平均报告147例。2008—2013年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市分别为榆林市(103.38/10万)、延安市(52.21/10万)、铜川市(51.48/10万)。报告学生肺结核病例中,18~20岁年龄组病例最多,共报告5696例,占学生总病例数的39.98%。学生病例中男8378例,女5870例,男∶女=1.43∶1。 结论 2008—2013年陕西省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其流行特征表现为春季发病最多,陕北地区发病率最高,男多于女,18~20岁年龄组学生应作为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湘潭县农村居民结核病的死亡特征,评价湘潭县结核病疾病负担和结核病防治效果,为降低结核病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用“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结核病预警模式研究”设计的《死亡回顾性调查个案卡》(简称“《个案卡》”),对湘潭县农村居民2005—2010年间结核病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个案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死者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等;二是死亡情况,包括患者死亡时间、死亡年龄、死因归类和死因诊断等;三是结核病死亡情况,包括结核病诊断、治疗情况、结核病患者死因和肺结核直接死因,2009年基线调查和2010年终末调查共发放2880份《个案卡》,收回有效《个案卡》2873份,有效率99.8%。利用死亡情况资料与人口资料分析湘潭县农村居民结核病死亡特征,主要包括结核病死亡率、死因构成、死因顺位及不同性别和年份、乡镇的死亡率。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中位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等描述,计数资料用率、构成比等描述;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不同乡镇、不同年度死亡率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005—2010年调查人群中所有疾病总死亡率为568.3/10万(2873/505 582);2005—2010年结核病死亡率13.4/10万(68/505 582),结核病死因顺位排第11位。2005—2010年6年中男性结核病死亡率为21.1/10万(56/264 924),女性结核病死亡率为5.0/10万(12/240 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63,P<0.001)。2005—2010年,结核病死亡率分别为10.7/10万(9/83 752)、10.7/10万(9/83 962)、8.3/10万(7/84 155)、24.9/10万(21/84 389)、20.1/10万(17/84 633)和5.9/10万(5/84 6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32,P<0.05)。2010年结核病死亡率分别与2009年、2008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55,P<0.05;χ2=9.905,P<0.05)。2005—2010年6年肺结核死亡率为9.7/10万(49/505 582),死亡年龄中位数为68岁,>60岁44例。在68例结核病死亡者中,60例(88.2%)已知为结核病患者,其中在当地CDC登记过或处于登记治疗中的有34例,占56.7%。49例肺结核死亡患者中,16例死于慢性心肺功能不全,占32.7%(16/49);14例死于全身衰竭,占28.6%(14/49);12例死于咯血,占24.5%(12/49)。 结论 湘潭县农村居民肺结核死亡率下降,结核病防治成效显著。但是,结核病死亡率仍较高,结核病疾病负担仍较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BMI与运动耐量的关系。方法 收集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计算BMI,心肺运动试验测定运动峰耗氧量(PVO2),公斤体重耗氧量(PKVO2),每搏耗氧量(VO2/HR)和每分通气量/每分CO2产生量(VE/VCO2)。结果 273例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中,消瘦者(BMI<18.5 kg/m2)6例,体重正常者(BMI 18.5~<24.0 kg/m2)113例,超重者(BMI 24.0~<28.0 kg/m2)116例,肥胖者(BMI≥28 kg/m2)38例。肥胖组和超重组患者PVO2显著高于消瘦组和正常体重组患者[(1077.2±30.9)、(1095.3±54.3)ml/min比(550.2±192.1)、(886.0±31.2)ml/min],而PKVO2和VE/VCO2显著低于消瘦组和正常体重组[(14.6±2.2)、(16.5±0.5)ml·min-1 ·kg-1比(14.4±0.5)、(11.6±0.9)ml·min-1·kg-1 ,43.4±6.1、42.3±1.5比42.3±1.5、38.6±1.6,P<0.05]。在不同心功能状态下,单相关分析显示,BMI和PVO2呈正相关(r=0.40, P<0.01),与PKVO2和VE/VCO2分别呈负相关(r=-0.15、-0.25,P值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BMI和LVEF是PKVO2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年龄和BMI是VE/VCO2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BMI与运动耐量显著相关,且是运动耐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沈阳市胸科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诊断明确的所有胸腔积液患者93例。其中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标准的48例患者为结核病组;根据病理学、病原学、疗效等确诊的非结核性胸腔积液45例患者为对照组。用T-SPOT.TB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对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和(或)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致敏的T淋巴细胞(即斑点形成细胞,SFC)的数量,再对两组患者SFC阳性率进行比较;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血清结核抗体(TB-AB)、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Mtb culture)情况,并与T-SPOT.TB检测进行比较。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样本“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T-SPOT.TB检测在结核病组阳性率为91.67%(44/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8.89%(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3,P<0.05)。T-SPOT.TB(E/C)的敏感度(91.67%,44/48)高于单用 ESAT-6的敏感度(85.42%,41/48)或单用CFP-10 的敏感度(75.00%,36/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ESAT-6比较:χ2=0.92,P>0.05;与CFP-10比较:χ2=4.8,P>0.05)。T-SPOT.TB、胸腔积液中ADA检测、血清TB-AB检测、胸腔积液Mtb culture的敏感度分别为91.67%(44/48)、70.83%(34/48)、62.50%(30/48)、14.58%(7/48);特异度分别为91.11%(41/45)、55.56%(25/45)、62.22%(28/45)、100.00%(45/45);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62%(88/93)、63.44%(59/93)、62.37%(58/93)、55.91%(52/93);除胸腔积液Mtb culture特异度高于T-SPOT.TB外(χ2=4.18,P<0.05),T-SPOT.TB(E/C)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其他检验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POT.TB与ADA比较:敏感度χ2=6.84,P<0.05;特异度χ2=14.55,P<0.05。T-SPOT.TB与TB-AB比较:敏感度χ2=11.56,P<0.05;特异度χ2=10.49,P<0.05。T-SPOT.TB与Mtb culture比较:敏感度χ2=57.27,P<0.05;χ2=4.18,P<0.05)。 结论 T-SPOT.TB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时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防治工作模式的县(区)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情况,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型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服务体系提供依据。 方法 由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导出2012年和2013年全国各县(区)患者登记和治疗管理数据。在2627个县(区)中,符合“结防机构模式”的单位为1523个,符合“定点医院模式”的单位为750个,符合“转型定点医院模式”的单位为283个,符合“转型结防机构模式”的单位为71个,并将各县(区)按照不同工作模式进行分类对比,分析不同模式下防治工作执行的效果和变化情况。 结果 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经有39.3%(1033/2627)县(区)实行了“三位一体”的新型结核病防治工作模式(即结核病防治机构、定点医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相比2012年,2013年“结防机构模式”、“定点医院模式”、“转型定点医院模式”、“转型结防机构模式”4种不同工作模式的县(区)中,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数分别下降了13.5%(24 032/178 033,2012年登记178 033例,2013年登记154 001例)、9.2%(8276/89 866,89 866、81 590)、22.3%(6698/30 044,30 044、23 346)和2.2%(164/7297,7297、7133),新涂阳肺结核占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比例(简称“新涂阳比例”)分别下降了3.3%(2012年新涂阳比例37.4%,2013年34.1%)、2.0%(33.1%,31.1%)、5.9%(34.6%,28.7%)和-0.3%(34.1%,34.4%)。实施“结防机构模式”、“定点医院模式”、“转型定点医院模式”、“转型结防机构模式”的县(区)2012年上半年登记的新涂阳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4.0%(89 088/94 786)、93.1%(43 185/46 394)、94.1%(14 512/15 421)和93.9%(3702/3943);2013年上半年,治愈率分别为93.1%(72 180/77 521)、91.7%(36 622/39 950)、90.4%(10 565/11 683)和91.8%(3187/3470)。2013年“转型定点医院模式”的县(区)在2012年上半年登记的新涂阳患者治愈率为94.1%(14 512/15 421)与“结防机构模式”的县(区)治愈率(89 088/94 786,94.0%)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1, P=0.571);而在2013年转型后,二者的治愈率分别为90.4%(10 565/11 683)和93.1%(72 180/77 521),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2=108.550, P<0.0001)。 结论 全国已有较多的县(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了工作模式转型,刚实施“转型定点医院模式”的县(区)患者发现(登记数)和治疗管理(治愈率)工作都受到一定影响,各部门需加强相关协调管理和督导考核工作。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分析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及其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27+CD4+ T细胞比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0例(肺结核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6名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试者血清CXCL10、CXCR3、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中CD27+CD4+ T细胞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CXCL10、CXCR3水平与PBMC中CD27+CD4+ T细胞水平以及血清IFN-γ、TNF-α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XCL10、CXCR3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 肺结核组患者血清CXCL10、CXCR3、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组PBMC的CD27+CD4+ T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65±2.53)% vs (41.57±5.32)%;t=31.997,P=0.000]。Pearson相关性分结果显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CXCL10与CXCR3、IFN-γ、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PBMC中CD27+CD4+ 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5)。血清CXCR3水平与血清IFN-γ、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PBMC中CD27+CD4+ 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10、CXCR3均具有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应用价值(AUC=0.825,AUC=0.820;P<0.05),联合两个指标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效能(AUC=0.938,P=0.00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00%和91.70%。结论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CXCL10及CXCR3水平上调,可能与CD27+CD4+ T细胞比例低有关,联合两者检测可辅助诊断活动性肺结核。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肺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原发性肝癌肺转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治疗组,共30例患者,对肝脏原发病灶行周期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TACE后3 d开始给予As2O3持续静脉滴注5 h(10 mg/d,14 d为1个疗程),间隔2周,连续进行3~4个周期; B组为对照组,共30例患者,对肝脏原发病灶行周期性TACE。观察两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获益率、生活质量等指标及转移瘤大小、灶数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中客观有效率为26.7%(8/30),获益率60.0%(18/30),B组客观有效率为0,获益率16.7%(5/30),两组客观有效率及获益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67,P=0.008;χ2=11.915,P=0.001)。A组患者中生活质量改善4例,稳定18例,B组患者中改善0例,稳定1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9,P=0.008)。肿瘤负荷与疗效呈显著负相关,且相关关系密切(Kendall相关系数为-0.765,P<0.001;Spearman相关系数为-0.821,P<0.001)。结论 As2O3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是一种治疗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正常范围内CD4+ T细胞水平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招募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269例,依据正常范围内的CD4+ T细胞水平将其分为4组:A组58例,414~670个/μl;B组78例,671~927个/μl;C组74例,928~1 183个/μl;D组59例,1 184~1 440个/μl。对研究对象的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17(IL-17)、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进行检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计算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Matsuda指数评估胰岛素敏感性IS(ISIM),分析各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 四组CRP、INF-γ、IL-17、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HOMA-IR、ISI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RP、INF-γ、IL-17、HbA1c、FPG、HOMA-IR与CD4+ T细胞水平呈正关联,ISIM与CD4+ T细胞水平呈负关联。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OMA-IR与CD4+ T细胞、CRP、HbA1c、FBG、IL-17、INF-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ISIM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 T细胞、FBG、IL-17、INF-γ水平与HOMA-IR水平呈正关联(P<0.05)。控制FPG及其他混杂因素(CRP、HbA1c、IL-17、INF-γ)后,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OMA-IR与CD4+ T细胞呈正相关(r=0.343,P<0.05)。结论 在CD4+ T细胞正常水平范围内,T2DM患者的CD4+ T细胞水平越高,其胰岛素抵抗越重,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更低。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18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法、英、美分型系统(FAB)分型,M2型3例,M4型9例,M5型6例。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低危6例,中危8例,高危4例。其中11例患者为移植前第1次完全缓解(CR1),7例患者为移植前第2次完全缓解(CR2)。所有患者的造血干细胞来自于外周血,其中18例采用化疗药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2例因第1次采集CD34+数量不足,第2次采用普乐沙福动员。18例患者输注CD34+计数中位数为4.05×106/kg(1.87×106~27.40×106/kg),单个核细胞计数中位数为14.48×108/kg(4.07×108~24.74×108/kg)。结果 18例患者中性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0(9~13)d,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5(10~19)d。3年的总生存率及无白血病生存率分别为73.00%及72.00%。BuCy预处理患者复发率为33.33%,含BuMel预处理方案复发率为12.50%。18例患者均有不同的消化道反应。6例以BuCy为预处理方案的患者,血液外的不良反应表现为Ⅰ~Ⅱ度腹泻,心慌、胸闷,转氨酶升高,低钾血症。1例移植后出现植入综合征。8例含BuMel预处理方案的患者,血液外的不良反应表现为Ⅰ~Ⅱ度口腔溃疡,低钾血症。18例患者未发生移植相关死亡。结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AML患者缓解后安全、有效的巩固治疗选择。BuMel预处理方案有更轻的不良反应及更低的复发率,可作为AML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武汉市青山区2005-2012年结核病控制工作情况,为全区2011-2015年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提供依据。 方法 统计分析武汉市青山区8年的结核病资料、手工季度和年度报表及《中国结核病控制信息系统》数据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05-2012年青山区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848例,其中男2100例,女748例。男性活动性肺结核、新涂阳肺结核、复治涂阳肺结核和涂阴肺结核患者分别为女性患者的2.8倍(2100/748)、3.3倍(949/289)、5.3倍(159/30)和2.3倍(992/429)。初治涂阳和复治涂阳患者均以65~岁组老人为主,共计263例和52例,初治涂阳前三位从高到低依次为65~岁(263例)、45~岁(239例)、55~岁(159例);而涂阴则由高到低前三位依次为25~岁(268例)、15~岁(259例)、35~岁(242例);活动性肺结核职业分布上,离退休人员最多(711例),工人和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居第二位(647例)和第三位(489例)。年平均登记率分别为:活动性肺结核78.6/10万,初治涂阳34.2/10万,复治涂阳5.2/10万,涂阴39.2/10万;962例涂阳患者治愈,2008年及以后治愈率达90%及以上。因症就诊患者1073例,结核病防治机构因症就诊的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患者由2005年的41.0%(133/324)和52.6%(70/133)下降到2012年的11.9%(40/336)和47.5%(19/40);非结核病专科医院查出1477例活动性肺结核和722例涂阳肺结核患者。 结论 武汉市青山区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老年离退休患者居多,肺结核患者登记率不高,结核病防治机构因症就诊率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全国学校结核病疫情特征并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8-2012年“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有关学生结核病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全国学生总数(不包括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2008年为240320 175名,2009年为238547238名,2010年为237235870名,2011年为235770400名,2012年为235770400名。结果2012年全国共报告学生肺结核患者39198例,报告发病率为16.63/10万,与2008年(65815例,27.39/10万)比较,下降了39.28%。第二季度报告的患者比率最高[30.43%(12662/41608)~32.38%(21313/65815)]。2012年学生报告发病率居前五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是西藏(79.95/10万,415/519042)、青海(59.09/10万,607/1027309)、贵州(36.54/10万,2956/8089905)、重庆(33.06/10万,1778/5377413)、新疆(26.08/10万,1082/4147979);2012年学生患者占全人群患者的4.12%(39198/951508),15~<2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54.12%,21215/39198)。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全国共报告了21起学校聚集性疫情,全国东中西部省(直辖市)均有疫情报告,其中以高中为主,发生14起(66.67%),平均每起疫情报告患者25例。结论2008-2012年学生肺结核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季度报告患者数最高,西部地区学生报告发病率较高,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20岁年龄组。近几年报告的多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暴露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中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2011年中国在校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及疫情特征。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由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得全人群、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例数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在校学生人数,两者结合共同计算全人群、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由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获取全人群、学生登记肺结核患者人口学特征、诊断分类及预后数据。由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获取结核病突发事件报告信息。采用上述数据对比分析在校学生肺结核疫情特征。结果2011年全人群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71.09/10万(953 275/1 340 909 996),在校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为20.16/10万(41 608/206 339 584)。山东省在校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最低,为10.54/10万(1508/14 300 995),西藏的在校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最高,为66.24/10万(350/528 389)。2011年登记学生患者的涂阳比率为30.59%(12 193/39 853),低于全人群患者涂阳比率的46.82%(423 830/905 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42.85,P<0.01)。学生初治涂阳患者2个月末痰菌转阴率(97.37%,11 310/11 616)及治愈率(95.56%,11 278/11 802)均高于全人群患者(93.83%,353 729/377 005;93.98%,353 238/375 8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7.70和50.79,P值均<0.01)。 结论 2011年中国在校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约为全人群报告发病率的1/3,学生登记涂阳肺结核患者比率低,而学生初治涂阳患者治愈率较高,学校结核病控制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全国除台湾、港、澳地区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活动性肺结核和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变化情况,为评价全国肺结核患者发现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2010-2012年全国结核病网络专报系统登记报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数(2 731 008例)和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数(1 123 236例),统计分析各年度全国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和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占同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的比率,分析2011-2012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活动性肺结核登记率和新涂阳患者登记率的变化。 结果 2010年全国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数占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数的46.2%(429 899/931 465),2012年占35.4%(316 332/894 199)。2010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为69.8/10万,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为32.2/10万,2012年分别为66.4/10万和23.5/10万。2010-2012年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数环比统计结果:2011年比2010年降低了3.3%,2012年比2011年降低了1.7%;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数环比统计结果:2011年比2010年降低了12.7%,2012年比2011年降低了16.5%。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0年新涂阳患者登记数占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的范围为26.4%~66.7%,2011年为24.1%~66.3%,2012年为20.7%~63.1%。2012年活动性肺结核登记率与2010年相比有7个省(自治区)增加,平均年增加幅度为0.74%~6.97%。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降,平均年下降幅度为 0.12%~12.26%;2012年新涂阳患者登记率与2010年相比,有1个省增加,平均年增加率为2.94%,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降,平均年下降幅度为1.38%~46.33%。 结论 全国活动肺结核登记率缓慢下降,新涂阳患者登记率明显下降,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新涂阳患者登记率大幅度下降,其下降的原因值得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南山区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非结防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到位情况,探索提高非结防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总体到位率的方法。 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0 520例深圳市南山区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非结防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对这些患者的转诊、到位、未到位数据资料进行线性趋势性χ^2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009—2012年深圳市南山区非结防机构对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转诊到位率分别为55.76%(1709/3065)、50.90%(1470/2888)、49.21%(1149/2335)、50.45%(1126/2232);追踪到位率分别为57.11%(699/1224)、49.29%(521/1057)、56.39%(375/665)、63.79%(303/475);总体到位率分别为82.87%(2540/3065)、81.44%(2352/2888)、87.58%(2045/2335)、92.29%(2060/2232)。转诊到位率逐年呈下降趋势(χ趋势^2=17.89, P〈0.001),而追踪到位率(χ趋势^2=4.04, P〈0.05)和总体到位率(χ趋势^2=113.31, P〈0.001)均呈上升趋势。 结论 通过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规范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报告和追踪流程,使2009—2012年深圳市南山区非结防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州市普通高考招生体格检查结核病检出特征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09--2013年广州市普通高考招生体格检查病案资料和全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的疫情资料,共有316386名考生参加体格检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检出的238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分析,组间比较用7。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09--2013年广州市普通高考招生体格检查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检出率为75.2/10万,2010年和2011年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15.0/10万、102.0/10万,2012年检出率最低,为46.5/10万。其中男性为55.9%(133/238),女性为44.1%(105/238)。根据学校生源地区检出例数从高至低排列前5位为番禺区54例、越秀区37例、荔湾区29例、增城区25例、天河区22例、白云区22例。5年间检出患者均为初治类型,涂阳肺结核患者占18.I%(43/238),涂阴肺结核患者占81.9%(195/238),肺部病灶以1~2个肺野为主,占90.7%(216/238)。结论广州市普通高考招生体格检查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广州市在校高中学生,尤其是老城区和流动人口密集区域高中学生的结核病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黑河市2009-2011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的转诊与追踪情况,提高患者发现效果。 方法 利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2009-2011年黑河市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转诊、追踪及核查报表,对4991例需转诊患者的转诊到位率、追踪到位率、总体到位率、到位后肺结核患者检出率及非结防机构对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率进行分析。 结果 2009-2011年黑河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到位率分别为45.4%(870/1918)、47.8%(762/1594)和61.1%(904/1479),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78.711, P=0.000);追踪到位率分别为91.7%(961/1048)、94.2%(784/832)、86.6%(498/575);总体到位率分别为95.6%(1834/1918)、97.1%(1547/1594)、94.8%(1402/1479);到位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检出率为43.0%(2057/4783),涂阳肺结核患者检出率为23.9%(1144/4783);非结防机构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率为50.1%(2057/4107),对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率为46.8%(1144/2446)。 结论 2009-2011年黑河市的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的转诊到位率呈逐年递增趋势,追踪到位率及总体到位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赤峰市2009-2012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到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就诊及诊断情况,探讨提高患者发现效果.方法 利用结核病专报系统中2009-2012年赤峰市非结防机构报告的10 812例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及核查报表信息,对实际报告与转诊的7981例患者的转诊到位率、追踪到位率、总体到位率、到位后肺结核患者检出率及非结防机构对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率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赤峰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转诊到位率分别为34.1%(648/1900)、30.4%(613/2017)、32.0%(632/1976)和33.4%(698/2088);结防机构追踪到位率分别为85.5 %(1071/1252)、95.8%(1345/1404)、95.8 %(1288/1344)和94.2 %(1310/1390),结防机构转诊加非结防机构追踪的总体到位率分别为91.3%(1734/1900)、97.4%(1965/2017)、97.4%(1924/1976)和96.6%(2017/2088);到位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为59.7 %(4563/7640),涂阳肺结核患者检出率为24.0%(1833/7640);非结防机构对活动性肺结核及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的贡献率分别为29.0%(4563/15 736)和27.7%(1833/6625).结论 2009-2012年赤峰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的转诊到位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追踪到位率及总体到位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TB-DM)患者的临床特征,为PTB-DM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和可行性建议。 方法 选取青岛市胸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6月间住院的PTB-DM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住院的单纯肺结核(PTB)患者392例,根据年龄段进行分层,并按照各年龄段两组患者比例尽量一致的原则,依患者住院号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得到18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临床症状(咯痰、痰中带血或咯血、胸闷等)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痰菌转阴率、肺部CT(病灶形态、病灶部位)等,采用χ^2验或U检验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入院时,PTB-DM组患者痰中带血或咯血发生率(32.45%,61/188)显著高于PTB组(18.62%,35/188)(χ^29.456,P〈0.05)。治疗2个月后,PTB-DM组患者仍存在咯痰、痰中带血或咯血、胸闷症状的比例分别为66.49%(125/188)、5.32%(10/188)和23.94%(45/188),显著高于PTB组的51.06%(96/188)、1.60%(3/188)和14.89%(28/188)(χ^2分别为9.231、3.904、4.913,P值均〈0.05)。PTB组患者咯痰、胸闷症状的改善率[36.84%(56/152)、74.07%(80/108)]优于PTB-DM组[20.89%(33/158)、56.31%(58/103)](χ^2分别为9.637、7.352,P值均〈0.05)。两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后,PTB-DM组患者痰菌转阴率(53.15%,76/143)显著低于PTB组(69.77%,90/129)(χ^28.609,P=0.003)。PTB组患者条索、钙化发生率[34.04%(64/188)、13.83%(26/188)]高于PTB-DM组[22.87%(43/188)、2.13%(4/188)](χ^2分别为5.761、17.532,P值均〈0.05),结节、空洞发生率[7.98%(15/188)、45.74%(86/188)]低于PTB-DM组[14.89%(28/188)、56.38%(106/188)](χ^2分别为4.438、4.257,P值均〈0.05);PTB-DM组患者肺部病变在下叶背段及下叶基底段的发生率[74.47%(140/188)、46.28%(87/188)]高于PTB组[63.30%(119/188)、26.60%(50/188)](χ^2分别为5.472、15.721,P值均〈0.05)。 结论 与PTB患者相比,PTB-DM患者临床表现较重,短期治疗后疗效较差,需要及时根据情况调整和强化PTB-DM患者的治疗并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