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四川省在校学生结核病疫情,为完善全省学校结核病防控策略和措施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中国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四川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为基础,采用Excel 2013和SPSS 19.0软件,对2009—2013年不同年份间登记的学生肺结核患者诊断治疗特征进行分析。2009—2013年四川省在校学生总数分别为12196438、13307748、13123102、12788048和12788048名。对2009—2013年不同年份间登记学生肺结核患者来源、诊断分型、诊断结果和治疗分类等进行χ2趋势检验;对2012年学生登记肺结核患者与全人群患者的性别、民族、诊断分类、初复治构成和初复治涂阳患者治疗转归等进行χ2检验;对2009—2013年不同年份间患者诊断延迟时间的比较和诊断延迟在2012年学生与全人群登记肺结核患者中的比较进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9—2013年四川省在校学生肺结核登记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由2009年的33.5/10万(4085/12196438)降至2013年的20.7/10万(2652/12788048)(χ2=495.675,P<0.05)。2009—2013年,39.1%(6222/15905)的患者集中在川东北地区。登记学生结核病患者的来源中,因症就诊的构成比从2009年的40.6%(1688/4149)下降到了2013年的30.5%(801/2626)(χ2=135.446,P<0.05);转诊、追踪的构成比从2009年的53.4%(2214/4149)上升到了2013年的64.5%(1694/2626)(χ2=135.446,P<0.05)。2012年登记学生患者的涂阳比例(21.9%(629/2876)低于全人群患者涂阳比例(32.2%,19325/60101)(χ2=183.457,P<0.05);而学生患者中结核性胸膜炎比例(3.6%,104/2876)高于全人群(1.7%,1010/60101)(χ2=183.457,P<0.05)。学生涂阳患者中复治比例(4.9%,31/630)明显低于全人群(16.3%,3155/19325)(χ2=59.153,P<0.05)。学生患者就诊延迟时间[(46.37±130.449)d]较全人群[(75.29±317.071)d]短(F=23.810,P<0.05)。结论 四川省学生肺结核疫情呈持续下降趋势,但在川东北地区和民族地区等仍应加强学生结核病控制,并警惕学生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增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沈阳市胸科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诊断明确的所有胸腔积液患者93例。其中符合《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标准的48例患者为结核病组;根据病理学、病原学、疗效等确诊的非结核性胸腔积液45例患者为对照组。用T-SPOT.TB方法检测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对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靶抗原6(ESAT-6)和(或)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致敏的T淋巴细胞(即斑点形成细胞,SFC)的数量,再对两组患者SFC阳性率进行比较;同时检测两组患者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血清结核抗体(TB-AB)、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Mtb culture)情况,并与T-SPOT.TB检测进行比较。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样本“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T-SPOT.TB检测在结核病组阳性率为91.67%(44/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8.89%(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73,P<0.05)。T-SPOT.TB(E/C)的敏感度(91.67%,44/48)高于单用 ESAT-6的敏感度(85.42%,41/48)或单用CFP-10 的敏感度(75.00%,36/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ESAT-6比较:χ2=0.92,P>0.05;与CFP-10比较:χ2=4.8,P>0.05)。T-SPOT.TB、胸腔积液中ADA检测、血清TB-AB检测、胸腔积液Mtb culture的敏感度分别为91.67%(44/48)、70.83%(34/48)、62.50%(30/48)、14.58%(7/48);特异度分别为91.11%(41/45)、55.56%(25/45)、62.22%(28/45)、100.00%(45/45);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62%(88/93)、63.44%(59/93)、62.37%(58/93)、55.91%(52/93);除胸腔积液Mtb culture特异度高于T-SPOT.TB外(χ2=4.18,P<0.05),T-SPOT.TB(E/C)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其他检验方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SPOT.TB与ADA比较:敏感度χ2=6.84,P<0.05;特异度χ2=14.55,P<0.05。T-SPOT.TB与TB-AB比较:敏感度χ2=11.56,P<0.05;特异度χ2=10.49,P<0.05。T-SPOT.TB与Mtb culture比较:敏感度χ2=57.27,P<0.05;χ2=4.18,P<0.05)。 结论 T-SPOT.TB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时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陕西省学生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8—2013年《全国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陕西省报告学生肺结核病例。2008—2013年学生总人数分别为7 813 134名、7 618 213名、7 438 600名、7 200 128名、6 778 025名和6 465 627名。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学生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采用χ2检验比较率和构成比,采用χ2检验分析其变化趋势,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008—2013年陕西省报告学生肺结核患者例数分别为3947例、3205例、2418例、1637例、1631例和1410例,学生肺结核发病率分别为50.52/10万、42.07/10万、32.51/10万、22.74/10万、24.06/10万和21.81/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1382.68,P<0.05),年递降率为15.47%;同期,报告学生涂阳肺结核患者例数分别为764例、500例、413例、269例、193例和138例,学生涂阳肺结核发病率分别为9.78/10万、6.56/10万、5.55/10万、3.74/10万、2.85/10万和2.13/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520.61,P<0.05),年递降率为26.28%;学生病例占全人群肺结核病例的比率从2008年的12.07%(3947/32 702)下降到2013年的6.17%(1410/22 869)(χ2=1023.15,P<0.05)。每年春季报告学生肺结核病例多,其中3月份最多,平均报告312例,秋季波动上升,7、8、12月份报告病例较少,每月平均报告147例。2008—2013年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市分别为榆林市(103.38/10万)、延安市(52.21/10万)、铜川市(51.48/10万)。报告学生肺结核病例中,18~20岁年龄组病例最多,共报告5696例,占学生总病例数的39.98%。学生病例中男8378例,女5870例,男∶女=1.43∶1。 结论 2008—2013年陕西省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其流行特征表现为春季发病最多,陕北地区发病率最高,男多于女,18~20岁年龄组学生应作为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防治工作模式的县(区)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情况,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型结核病防治(简称“结防”)服务体系提供依据。 方法 由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导出2012年和2013年全国各县(区)患者登记和治疗管理数据。在2627个县(区)中,符合“结防机构模式”的单位为1523个,符合“定点医院模式”的单位为750个,符合“转型定点医院模式”的单位为283个,符合“转型结防机构模式”的单位为71个,并将各县(区)按照不同工作模式进行分类对比,分析不同模式下防治工作执行的效果和变化情况。 结果 截至2013年底,全国已经有39.3%(1033/2627)县(区)实行了“三位一体”的新型结核病防治工作模式(即结核病防治机构、定点医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相比2012年,2013年“结防机构模式”、“定点医院模式”、“转型定点医院模式”、“转型结防机构模式”4种不同工作模式的县(区)中,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数分别下降了13.5%(24 032/178 033,2012年登记178 033例,2013年登记154 001例)、9.2%(8276/89 866,89 866、81 590)、22.3%(6698/30 044,30 044、23 346)和2.2%(164/7297,7297、7133),新涂阳肺结核占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比例(简称“新涂阳比例”)分别下降了3.3%(2012年新涂阳比例37.4%,2013年34.1%)、2.0%(33.1%,31.1%)、5.9%(34.6%,28.7%)和-0.3%(34.1%,34.4%)。实施“结防机构模式”、“定点医院模式”、“转型定点医院模式”、“转型结防机构模式”的县(区)2012年上半年登记的新涂阳患者治愈率分别为94.0%(89 088/94 786)、93.1%(43 185/46 394)、94.1%(14 512/15 421)和93.9%(3702/3943);2013年上半年,治愈率分别为93.1%(72 180/77 521)、91.7%(36 622/39 950)、90.4%(10 565/11 683)和91.8%(3187/3470)。2013年“转型定点医院模式”的县(区)在2012年上半年登记的新涂阳患者治愈率为94.1%(14 512/15 421)与“结防机构模式”的县(区)治愈率(89 088/94 786,94.0%)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1, P=0.571);而在2013年转型后,二者的治愈率分别为90.4%(10 565/11 683)和93.1%(72 180/77 521),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2=108.550, P<0.0001)。 结论 全国已有较多的县(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了工作模式转型,刚实施“转型定点医院模式”的县(区)患者发现(登记数)和治疗管理(治愈率)工作都受到一定影响,各部门需加强相关协调管理和督导考核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重庆市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学校肺结核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重庆市2009—2013年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学生肺结核的发病资料,查阅《重庆统计年鉴》,2009—2013年重庆市在校学生总数分别为559.55万名、558.85万名、564.62万名、608.11万名、612.88万名,计算重庆市学生肺结核登记率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描述学生肺结核患者三间分布,并对数据进行检验,显著性水平设为0.05。 结果 2009—2013年重庆市报告学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分别为2169、2045、1960、1782、1777例,学生涂阳肺结核患者分别为809、806、624、439、331例,学生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平均年登记率分别为33.52/10万(9733/29 040 100)、10.36/10万(3009/29 040 100)。2009—2013年学生肺结核涂阴患者分别占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57.08%(1238/2169)、54.52%(1115/2045)、63.42%(1243/1960)、71.04%(1266/1782)、78.05%(1387/1777),涂阴患者比例逐年上升(χ2趋势=280.51,P<0.01)。2009—2013年健康检查发现患者的方式分别占4.47%(97/2169)、6.99%(143/2045)、8.01%(157/1960)、7.18%(128/1782)、11.25%(200/1777),比率逐年上升(χ2趋势=53.82,P<0.01)。学生肺结核患者男∶女≈1.24∶1(5396/4337),高发年龄为15~19岁; 2009—2013年15~19岁年龄段患者分别占66.62%(1445/2169)、68.26%(1396/2045)、67.65%(1326/1960)、68.69%(1224/1782)、72.04%(1280/1777),比率逐年上升(χ2趋势=11.06,P<0.01)。2009—2013年学生肺结核3月份发病的患者分别占21.48%(466/2169)、18.63%(381/2045)、17.70%(347/1960)、23.46%(418/1782)、16.49%(293/1777)。2013年重庆市报告学生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居前3位的区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分别是巫溪县(137.84/10万,102/73 999)、彭水县(81.61/10万, 102/124 980)、武隆县(64.69/10万,42/64 925)。 结论 2009—2013年重庆市学生肺结核疫情防治形势仍然严峻,健康体检发现方式比例逐年上升,学生肺结核患者以涂阴患者为主,男性发病人数多于女性,学生患者主要集中在初、高中,3月份为学生肺结核的发病高峰,国家级贫困县学生肺结核疫情较重。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广西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居民慢性病的死亡情况,为更好地预防与控制慢性病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收集整理2013~2017年广西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居民慢性病的死亡信息,对慢性病顺位、死因构成、死亡率特点及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进行分析。结果 广西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居民慢性病死亡以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为主。慢性病死亡率为545.82/10万(标化死亡率为526.14/10万),其中男性、女性、城市和乡镇慢性病死亡率分别为643.29/10万、439.48/10万、474.10/10万和578.18/10万。女性居民不同年份慢性病死亡率比较,呈上升趋势(χ2=63.120,P=0.001),城市居民亦呈上升趋势(χ2=210.790,P=0.001),而乡镇居民呈下降趋势(χ2=13.420,P=0.001)。男性慢性病死亡率高于女性(χ2=8 874.550,P=0.001)。乡镇居民慢性病死亡率高于城市居民(χ2=1 987.470,P=0.001)。慢性病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0~4岁组人群主要死于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65岁以上人群中,死于脑血管病和心脏病比例较高。2013~2017年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依次为19.62%、19.78%、19.60%、19.34%和20.10%。结论 广西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女性和城市居民不同年份慢性病死亡率变化呈上升趋势,乡镇居民呈下降趋势。男性慢性病死亡率高于女性,乡镇高于城市,不同年龄段主要慢性病死因不同,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防痨杂志》2015,37(1):97-99
 我国结核病耐药基线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肺结核患者中耐多药率为8.32%,广泛耐药率为0.68%,据此估算,我国每年新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2万例,其中80%为农村患者。由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传播的是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导致新的原发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发病后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管理难度大,不但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严重地威胁国民的身体健康。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问题,是目前我国结核病控制规划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2009年中国卫生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项目(简称“中盖项目”)启动,将“医防合作”控制耐多药肺结核作为内容之一,通过结核病定点医院与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简称“防治部门”)合作发现并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开封市作为该项目的执行单位,已经完成入选患者的治疗管理工作,现对其治疗管理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近年来全国结核病死亡变化趋势并做出预测,为制定合理有效的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DSP)获得的全国2005—2012年结核病死亡率分别为6.58、5.14、4.65、4.15、4.05、3.87、3.39和2.29,2005年调整后的DSP系统,包括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的161个监测点。其中城市监测点64个,农村监测点97个。DSP系统总监测人口8153万,约占全国人口的6%,死因分类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结核病报告(2012版)获得的全国1990—2010年每隔5年的结核病死亡率分别为19.00、13.00、8.70、5.70和3.80。建立GM(1,1)灰色模型,采用MATLAB 7.0分别处理两种来源的结核病死亡率历史数据,获得全国结核病死亡率趋势模型,经拟合检验确认效果后进行外推,得到未来年份的结核病死亡率预测数据。结果 通过GM(1,1)趋势模型、以两种数据来源的数据为依据进行预测,2015、2020、2025年结核病死亡率分别为2.44/10万、1.62/10万、1.07/10万和2.55/10万、1.71/10 万、1.14/10万。作为对比,通过时间序列模型(指数平滑法)以两种数据来源的数据为依据进行预测,2015、2020、2025年结核病死亡率分别为2.27/10万、1.40/10万、0.86/10万和2.54/10万、1.70/10 万、1.14/10万。结论 利用灰色模型GM(1,1)对我国结核病历史死亡率的拟合效果较好,结果显示在整体外部环境和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我国结核病死亡率呈稳步下降趋势,有希望完成联合国结核病防治千年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中国结核病死亡资料的来源和数据概况,以及中国结核病总体死亡的变化趋势。方法 通过查阅5个国内外文献库,结合专家咨询(5名结核病研究领域的专家),得到中国人群结核病死亡资料来源途径的线索,根据线索寻找数据资源并对资源概况及死亡率数据进行描述。结果 中国人群结核病死亡率资料的来源包括: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库、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世界卫生组织年度报告以及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等。关于总结核病的死亡率,世界卫生组织年度报告中,2000年为19.00/10万,然后逐渐降低至2007年的15.00/10万;1984-1985年、1989年、1999年3次结核病全国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中的死亡率数据分别为35.00/10万、20.40/10万、9.80/10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中结核病死亡率,从2005年的6.18/10万逐年降低到2008年的3.41/10万。关于呼吸道结核死亡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的5.89/10万逐年降低到2008年的3.20/10万。关于肺结核的死亡率,3次全国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结果分别为31.00/10万、19.10/10万、8.80/10万。结论 目前结核病死亡率的数据来源较多,总体来看结核病死亡率呈逐步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目前天水市麦积区居民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麦积区国家慢病监测点2008年医院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8年麦积区居民年均死亡率为392.99/1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229.95/10万,女性年均死亡率163.04/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主要死因死亡率前5位依次为脑血管病(112.69/10万)、肿瘤(76.77/10万)、心血管病(70.25/10万)、呼吸系统疾病(51.59/10万)和意外死亡(39.94/10万),引起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为意外伤害、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PYLL合计为23 235人年。结论麦积区监测点人群的死亡以慢性疾病和意外死亡为主,加强慢性病防制,减少死亡和伤残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全国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资料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2005年全国结核病病人发现工作进展情况。方法 利用2005年全国结核病控制工作季报表资料对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年全国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共登记新涂阳肺结核病人471732例,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的登记率为36.06/10万,发现率为78.67%。男性登记数和登记率均高于女性,登记率呈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登记率波动在4.22/10万~72.43/10万之间。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与初诊病人占全人口比例成正相关(r=0.705)。结论 2005年全国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达到了既定目标,但全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廊坊市2003~2010年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工作成效,为制定廊坊市结核病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2003~2010年上报的月报表、季报表、年报表等常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18 151例,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登记率56.51/10万;涂阳结核病人12 580例,其中新涂阳10 366例,复治涂阳2 214例;新涂阳治愈9 986例,治愈率96.33%,复治涂阳治愈2 061例,治愈率93.13%。结论廊坊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但结核病控制工作仍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Tuberculosis (TB)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mong people with HIV in sub-Saharan Africa. Expanding access to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 may reduce the burden of TB, but to what extent is unknown. METHODS: In a study of 1044 adults who initiated home-based ART in Tororo, Uganda between 1 May 2003 and 30 June 2005, participants were screened for active TB at baseline and then monitored at weekly home visits. Participants with TB at baseline or follow-up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out TB to determin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in those with TB. RESULTS: At baseline, 75 (7.2%) subjects had TB and a total of 53 (5.5%) were diagnosed with TB over a median of 1.4 years of follow-up (3.90 cases/100 person years). Cumulative mortality was 17.9/100 person-years for those with TB and 3.8/100 person-years for those without TB (P < 0.001). Mortality was associated with low baseline CD4 cell counts [relative hazard (RH), 0.99 per 1 cell/microl increase; P = 0.03] and marginally associated with a body mass index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武汉市青山区2005-2012年结核病控制工作情况,为全区2011-2015年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提供依据。 方法 统计分析武汉市青山区8年的结核病资料、手工季度和年度报表及《中国结核病控制信息系统》数据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05-2012年青山区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848例,其中男2100例,女748例。男性活动性肺结核、新涂阳肺结核、复治涂阳肺结核和涂阴肺结核患者分别为女性患者的2.8倍(2100/748)、3.3倍(949/289)、5.3倍(159/30)和2.3倍(992/429)。初治涂阳和复治涂阳患者均以65~岁组老人为主,共计263例和52例,初治涂阳前三位从高到低依次为65~岁(263例)、45~岁(239例)、55~岁(159例);而涂阴则由高到低前三位依次为25~岁(268例)、15~岁(259例)、35~岁(242例);活动性肺结核职业分布上,离退休人员最多(711例),工人和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居第二位(647例)和第三位(489例)。年平均登记率分别为:活动性肺结核78.6/10万,初治涂阳34.2/10万,复治涂阳5.2/10万,涂阴39.2/10万;962例涂阳患者治愈,2008年及以后治愈率达90%及以上。因症就诊患者1073例,结核病防治机构因症就诊的活动性肺结核和涂阳肺结核患者由2005年的41.0%(133/324)和52.6%(70/133)下降到2012年的11.9%(40/336)和47.5%(19/40);非结核病专科医院查出1477例活动性肺结核和722例涂阳肺结核患者。 结论 武汉市青山区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老年离退休患者居多,肺结核患者登记率不高,结核病防治机构因症就诊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
SETTING: Data from the mortality database, Rio de Janeiro City (RJC) Health Department, Rio de Janeiro, Brazil. OBJECTIVES: To determine the role played by tuberculosis (TB) in Brazil's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positive population, we investigated the frequency of TB as the primary cause of death among HIV-positive subjects in RJC. DESIGN: Information about 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deaths from 1996 to 2005 in individuals aged >12 years was obtained from the Mortality Information System (SIM), and the cause of death wa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0), through primary causes coded in Chapter I--B20 to B24 (HIV disease). RESULTS: There were 8601 AIDS-related deaths in RJC between 1996 and 2005. TB was the primary cause of death in 9.0% of all AIDS-related deaths, while 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PCP) accounted for 4.7%. TB cases erroneously classified under other infectious diseases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an underestimation of the number of TB deaths among HIV-positive patients. CONCLUSION: Our study showed that TB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AIDS-related deaths and is responsible for twice as many deaths as PCP, in a scenario of free access to antiretrovirals.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TB preventive treatment and of the availability of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could not be established by this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