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血清AFP、CEA、IL-6和TNF水平对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AFP、CEA、IL 6和TNF检测在判断重型肝炎患者死亡与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RIA法检测重型肝炎患者 4种因子的血清水平。结果 :IL 6和TNF水平在重型肝炎死亡组较恢复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AFP水平在重型肝炎死亡 /肝移植组较恢复组显著降低 (P <0 0 1) ;CEA水平在重型肝炎死亡 /肝移植组较恢复组显著降低 (P <0 0 1;P <0 0 5 )。IL 6和TNF水平升高、AFP和CEA水平降低 ,对重型肝炎死亡 /肝移植的诊断效率为 66 7%、 61 1%、 69 4%和 75 0 %。结论 :血清IL 6和TNF升高、AFP和CEA低水平变化预示着重型肝炎患者死亡或需肝移植 ,它们的相反变化预示着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肺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 62例肺癌患者和 3 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L 6、IL 8、TNF α的水平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作显著性分析。结果  62例肺癌患者IL 6降低 ,而IL 8和TNF α水平升高 ,P <0 0 5。肺癌各病理类型患者血清中IL 6、IL 8、TNF α无差异 ,P >0 0 5。肺癌患者各分期存在较大差异 ,分期越晚 ,IL 6水平越低 ,而IL 8和TNF α水平越高。结论 IL 6、IL 8、TNF α是与肺癌病情变化和预后相关的细胞因子 ,可作为肺癌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创伤应激对糖尿病大鼠TNF-α、IL-6、NO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应激对糖尿病大鼠血清TNF α、IL 6、NO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 ,5 0mg/kg体重制成大鼠糖尿病模型 ,在此基础上以左下肢截肢作为严重创伤应激 ,观察应激后 2h、6h、12h、2 4h及 72h各时间点大鼠血清TNF α、IL 6、NO及氧化应激指标 (SOD、MDA、GSH)水平的变化。结果 :大鼠注射STZ 3d后血糖显著升高。对糖尿病大鼠行截肢后 ,血糖显著升高 (P <0 .0 5 ) ;血清TNF α、IL 6及NO水平均明显升高 ,TNF α及NO水平于应激后 12h达峰值 (P <0 .0 1) ,IL 6于应激后 6h达峰值 (P <0 .0 1) ;血清SOD、GSH水平均明显降低 (P <0 .0 1) ,MDA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于应激后 12h达峰值或谷值。结论 :严重创伤应激可导致糖尿病大鼠TNF α、IL 6及NO水平升高 ,抗氧化应激能力下降 ,进一步加剧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褪黑素干预治疗对糖尿病合并严重创伤应激大鼠血清TNF α、IL 6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糖尿病大鼠行左下肢截肢术作为创伤应激 ,术后给予褪黑素 1mg/kg/赋型剂腹腔注射 ,观察术后 2h、6h、12h、2 4h、72h各组大鼠血清TNF α、IL 6、SOD、MDA及GSH水平的变化。结果 :对糖尿病大鼠行截肢术后 ,血清TNF α、IL 6水平升高 ,SOD、GSH水平均明显降低 ,MDA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褪黑素干预组血清TNF α、IL 6水平降低 ,SOD、GSH水平均明显升高 ,MDA水平下降 (P <0 .0 5 )。结论 :褪黑素干预治疗可使糖尿病合并严重创伤应激大鼠前炎症细胞因子下降 ,抗氧化应激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外周循环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TNF α和IL 10的作用。方法 测定 39例老年AMI患者 (AMI组 )、2 0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 (OMI组 )及 2 0例正常老年人 (正常人组 )血清TNF α和IL 10浓度。 39例AMI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 ,治疗前、治疗后 1周和 6周测定血清TNF α和IL 10浓度。结果 AMI组TNF α、IL 10水平明显高于OMI组 ;OMI组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 ;正常人组血清IL 10未检测到。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 1周、6周TNF α水平均显著下降 ,6周后辛伐他汀组TNF 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IL 10水平 6周后均显著降低 ,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降低AMI患者血清TNF α水平的作用 ,对IL 10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黄芪足三里穴位注射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LPS)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6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9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B组31例,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每例患者共行血浆置换治疗3次,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 w后A、B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及LPS的浓度,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C组)进行比较。结果 A、B两组治疗前IL-6、IL-8、TNF-α及LPS均高于C组(P0.01);治疗后A、B两组血清IL-6、IL-8、TNF-α及LPS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B组各项指标水平显著下降(P0.001),与C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黄芪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紊乱状况,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TNF-α和IL-6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5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 3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TNF α ,IL 6浓度 ,用二维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1 血清IL 6、TNF α、去甲肾上腺素 (NE)在CHF各组均升高 ,但心功能Ⅱ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心功能Ⅲ级 ,Ⅳ级组IL 6 ,TNF α ,NE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和对照组 (P均 <0 0 5)。IL 6、TNF α、NE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r=- 0 6 3,P <0 0 1 ;r=- 0 54,P <0 0 5;r=- 0 58,P <0 0 1 )。 2 随心衰程度加重 ,血清TNF α、IL 6和NE浓度越高。TNF α与NE ,IL 6与NE呈明显正相关 (r =0 57,P <0 0 1 ;r =0 51 ,P <0 0 5)。 3 随心衰程度加重 ,血清IL 6与TNF α浓度越高 ,且二者呈正相关 (r =0 39,P <0 0 5)。结论 :CHF患者血清TNF α和IL 6浓度升高 ,尤其中重度CHF患者更加明显 ,并与LVEF呈负相关 ,提示血清IL 6、TNF α水平可作为CHF严重程度的判断与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白细胞介素 6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将 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轻度 2 8例、中度 17例、重度 5例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 3月、6月后采集静脉血作TNF α、IL 6、HBV标志物和肝功能的检测。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肝损害的程度与血清INF α、IL 6水平密切相关 ,肝损害越重其值升高越明显。经苦参素胶囊治疗 3个月后 ,其值下降明显 ,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肝损害较轻者变化不明显 ,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单用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HBVDNA转阴率较低 ,但肝功能复常率均在 80 %以上。结论 苦参素胶囊能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NF α、IL 6水平 ,从而保护肝细胞膜的稳定性 ,有较好的降酶退黄作用 ,但单用苦参素胶囊对HBV标志物的影响则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9.
陈定  刘俊恒 《高血压杂志》2002,10(6):535-536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培哚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选择长期或短期使用培哚普利的缺血性与高血压性CHF患者各 32例、30例 ,正常对照组 30例 ,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白细胞介素 - 6 (IL 6 )水平并作比较。结果 CHF患者血清TNF α、IL 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CHF长期使用培哚普利组TNF α、IL 6水平低于短期组 (P <0 0 5 )。结论 培哚普利可能直接或间接降低血清TNF α、IL 6水平 ,有利于改善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2 (IL 2 )、IL 6、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 3 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血清IL 2、IL 6,IL 8及TNF α水平 ,并以 3 0例健康人血清中IL 2、IL 6、IL 8及TNF α水平作为对照。  结果   3 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IL 6、IL 8、TNF α显著高于缓解期 (P <0 0 1) ,而缓解期血清IL 6、IL 8、TNF α与对照组相比仍然有差异 (P <0 0 1) ;IL 2浓度在发作期和缓解期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发作期和缓解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血清IL 6与IL 8,IL 6与TNF α ,IL 8与TNF α水平均呈正相关 (r=0 70 9,0 63 3 ,0 615 ) ,但与IL 2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血清IL 2、IL 6、IL 8、TNF α不仅参与了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感染时的发病机制 ,而且在慢性炎症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12及IL-18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探讨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12、IL-18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12及IL-18含量。各组肝炎及肝硬化患者IL-12及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以重型肝炎水平最高。重型肝炎死亡病例IL-12及IL-18明显高于生存组(P<0.01)。IL-12和IL-18与AST、ALT及TBil正相关,且IL-12与CⅣ及HA水平正相关。IL-12、IL-18可能参与了病毒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炎性损伤过程,重型肝炎患者联合检测血清IL-12及IL-18有助于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 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PE治疗,选择同期没有进行PE治疗的重型肝炎41例为对照组。结果 PE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存活率均获得改善,其改善的程度普遍优于对照组(P <0 .0 5或P <0 .0 1。)。结论 PE治疗重型肝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重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5,(7):115-118
酚妥拉明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胆碱脂酶动态变化与重型肝炎转归,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血清TNF—α、sIL-2R及内毒素水平的影响,钱英教授治疗慢性病毒性重型肝炎经验介绍,重型乙型肝炎血清HBV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及其意义,重型肝炎患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重型肝炎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综合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PE治疗,对照组只进行综合内科治疗。分析两组的疗效、预后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存活率为79.4%,对照组为52.9%(P〈0.05)。PE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均明显下降,血清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明显升高,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血浆置换可显著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近期存活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86例的临床资料,对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9例患者痊愈或明显好转,存活率为56.98%;37例病情恶化或死亡,病死率43.02%。死亡组年龄大于存活组(P<0.01);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重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的疗效低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的重型肝炎(P<0.01);存活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总胆固醇、甲胎蛋白及白蛋白水平高于死亡组,而血清总胆红素、内毒素水平低于死亡组(P<0.01);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患者疗效高于晚期患者疗效(P<0.01),慢性重型肝炎存在的并发症也影响血浆置换的疗效。讨论血浆置换的疗效与患者的年龄、治疗前的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总胆固醇、甲胎蛋白、白蛋白及内毒素水平有关。血浆置换治疗后胆红素水平反跳明显、PTA恢复不明显或甚至更低者的疗效差。我们认为血浆置换治疗>5或6次后病情仍未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不明显或反跳幅度明显、PTA恢复不明显或甚至更低者,有条件者应尽早施行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16.
应用血透机行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 ,以探讨其治疗效果。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各 1例 ,慢性重型肝炎 4例 ,其中肝昏迷 5例 ,全部有少~大量腹水。总胆红素 4 50~ 150 0 μmol/L ,凝血酶原活动度 36%~ 6% ,综合治疗效果欠佳时 ,及时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德国Frese nius血透机装置 ,P2S血浆分离器。置换量 2 0 0 0ml/次。用同型冰冻血浆为补充液。治疗前 1天及治疗后 1天采血检测肝功能、IL 6和TNF α。设对照组 6人。综合治疗方法相同 ,未给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共治疗 6人11例次 ,治愈好转率达 66.6%。其中治…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患者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平衡失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了解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12 2例CHF患者及 30例健康人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的浓度。结果 :①CHF患者血浆中TNF 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者 (P <0 .0 5或 <0 .0 1) ,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 ,TNF α水平呈进行性增高 ;CHF患者血浆IL 6及IL 10水平 ,心功能Ⅲ、Ⅳ级者明显高于对照者 (P <0 .0 5或 <0 .0 1) ,而心功能Ⅱ级者与对照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TNF α与IL 6 (r =0 .6 18,P <0 .0 1)、IL 10 (r =0 .5 6 6 ,P <0 .0 1)均呈正相关 ,但TNF α与IL 10的比率 (TNF α/IL 10 )也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 ,IL 10的升高与TNF α的升高相比明显不足。结论 :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CHF患者血中炎性细胞因子明显升高的同时伴有抗炎性细胞因子升高的相对不足 ,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参与了CHF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单核因子在幼年脊柱关节病 (JSp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夹心ELISA法同时测定JSpA患者血清、关节液及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1α (IL 1α)、IL 1β、IL 6、IL 8、IL 12、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等单核因子水平及部分炎性指标水平 ,同时对血清中各单核因子与炎性指标的相关性、各单核因子在血清和关节液中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JSpA患者血清IL 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而IL 1β水平却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0 1) ,除IL 12外 ,关节液中其他单核因子水平均明显高于血清水平 (P <0 0 1)。血清中部分单核因子水平与炎性指标 (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等 )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其中IL 6水平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最为密切 (相关系数r分别为 0 6 2 6、0 5 11、0 5 0 4,P值分别为 0 0 0 95、0 0 42 9、0 0 46 3)。血清中TNF α和IL 1α水平明显正相关 (r =0 94,P <0 0 1) ,IL 12和IL 1β水平正相关 (r =0 6 0 ,P <0 0 5 )。TNF α在JSp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r =0 86 ,P <0 0 0 0 1) ,血清中IL 1β与关节液中的TNF α水平呈明显负相关 (r =- 0 86 ,P <0 0 0 0 1)。关节液中IL 12和IL 8水  相似文献   

19.
应用血浆置换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应用PE对41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68例次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总胆汁酸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并与一般保肝综合治疗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41例患者经PE治疗后ALT、TBIL、TB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LB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PE组治愈好转率为5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PE联合一般保肝综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可显著改善血生化指标,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内毒素血症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Wang J  Chen M  Sun G  Et Al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7):459-461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血浆内毒素、白细胞介素 (IL) 2、IL 6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的关系。方法  71例肝硬化患者行葡萄糖 氢呼气试验 (GHBT)检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 ,鲎实验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及ELISA法检测血浆IL 2、IL 6及TNF α水平 ;分析血浆内毒素与血浆IL 2、IL 6及TNF α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71例肝硬化患者中 ,GHBT阳性者为 1 8例(2 5 3 % )。肝硬化伴与不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者血浆内毒素分别为 (0 71 5± 0 2 2 9)Eu/L、(0 379±0 2 2 3)Eu/L(P <0 0 0 1 ) ;IL 2分别为 (1 9 1 5± 4 60 )ng/L、(9 41± 6 69)ng/L ;IL 6分别为 (93 2 9± 2 7 37)ng/L、(53 2 2± 2 8 31 )ng/L ;TNF α分别为 (42 1 8± 1 6 91 )ng/L、(2 7 72± 1 7 0 6)ng/L(P值均 <0 0 1 )。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与IL 2、IL 6及TNF α存在直线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94、0 857、0 845(P值均 <0 0 0 1 )。结论 肝硬化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血浆内毒素、IL 2、IL 6、TNF α水平均增高 ,提示肝硬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是导致肝硬化患者出现内毒素血症的原因之一。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与血浆IL 2、IL 6、TNF α水平升高相关 ,提示肝硬化患者内毒素血症可刺激机体产生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