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校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施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改革,不仅加强了各门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重复,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临床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心血管系统是一个结构与功能复杂的系统,是医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心血管系统为例,介绍了我们在教学模式改革中课程整合建设的一些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
秦嵩雯  张明懿 《内科》2014,(6):752-753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是实验课教学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管理对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如何管理好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体会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对医学基础课程《人体寄生虫学》授课进行了实践和思考。在提高教师队伍修养、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明确专业课程育人导向的基础上,探索课程思政在医学教育中的实施路径。将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要素贯穿于整个专业课教学过程,建立融入课程思政的新教学模式,专业院所与高校加强融合助推课程思政,努力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将《人体寄生虫学》打造为一门课程思政的“金课”。  相似文献   

4.
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神经外科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刘承基教授曾多次提到“细胞分子神经外科”的概念,为今后神经外科的发展指明了一个崭新的方向。如同大体外科学的发展基础是人体解剖学一样,作者认为有必要加强对“分子解剖学”的认识,因为这很可能成为细胞分子外科学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对医学基础课程《人体寄生虫学》授课进行了实践和思考。在提高教师队伍修养、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明确专业课程育人导向的基础上,探索课程思政在医学教育中的实施路径。将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要素贯穿于整个专业课教学过程,建立融入课程思政的新教学模式,专业院所与高校加强融合助推课程思政,努力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将《人体寄生虫学》打造为一门课程思政的“金课”。  相似文献   

6.
关于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寄生虫病仍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人体寄生虫学是医学院校的一门必修课程.近年来, 由于学科结构的调整,一些院校将人体寄生虫学由考试课改为考查课,加之大多数院校仍沿用过去以寄生虫生物学为重点的传统教学模式,使该学科的教与学都有些不如人意,这既不利于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科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代之以讲清主题概念,突出应用为教学宗旨,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注重专业知识、临床应用和辐射社会等几方面的紧密结合,已是当务之急的教改内容.作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结合本校的情况做了一些尝试,现就此谈谈一些体会,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教育是当前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团队立足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特点,借助学校所处的地理优势,深入开展日本血吸虫病现场教学,将思政教育充分融入课程。通过展示我国血防工作成就、演示哨鼠监测实验、观察钉螺孳生环境和参观血吸虫病防治专科医院等,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融为一体,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现将现场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过程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医学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人体寄生虫学是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性医学人才是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引入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国外     
《糖尿病之友》2014,(5):11-11
美国买块“人体脂肪”帮减肥 近日,美国一家网站开始向减肥者出售重量约为450克的“人体脂肪”模型,当你看到它时,就不好意思再多吃了。该模型是由美国医学教具销售网“解剖学仓库”推出的。这种黄色立体“人体脂肪”看上去像明晃晃的鸡油,由柔软、可随意弯曲挤压的聚乙烯塑料制成,其外形和手感都如同真实的人体脂肪。产品介绍中指出,人们只要触摸过这种产品,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是重视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要求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和谐融合.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都在进行改革,PBL教学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中提上了议事日程.作为医学院校之一,川北医学院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根据自己的教学方式,结合本校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了该学科的教学改革.人体寄生虫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临床学科,是重要的桥梁课程.因此在该学科理论教学中,把临床病例讨论引入到教学中,使基础和临床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这样更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和总结了人体寄生虫学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根据对教师“教”与学生“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个转变”的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通过教学内容多层次,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模式多样化,教学方式相结合,实验教学考核改革等措施,改革和创新了实验教学体系。使实验教学成为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体寄生虫学》内容在医学整合课程中的授课策略和重点。方法从人体寄生虫学的角度分析教学内容的重复情况和模式,因应提出医学整合课程的中人体寄生虫学内容在不同专业的授课内容和课时安排。结果和结论随着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系统模块整合课程逐渐成为各医科院校采用的教学模式。此课程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基础课程整合,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系统模块整合课程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从人体寄生虫学知识传授的角度分析,本模块课程在教学中应注意结合临床,并以临床症状和致病机理作为授课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为制订适应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的培养目标,从课程思政视角对《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校教育阶段不仅学习医学知识,还能在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等方面得到引导,为培养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全科医学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整合课程建设促病原生物学学科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涛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4,(2):I0003-I0004,F0003
整合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建立病原生物学学科是追求先进医学教育理念,顺应医学教学改革发展潮流的必然结果。病原生物学学科的建立有利于构建完整的病原学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实现教学和科研资源的共享。人体寄生虫学的发展在现今世界范围内普遍受到忽视,纳入病原生物学学科体系之后势必改善其不断萎缩之势。整合课程建设为加快病原生物学学科发展提供了契机。针对病原生物学整合课程建设,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以器官系统为主线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建立PBL或CBL的教学方法,培养一支能上整合课程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本文以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总论引言为例,将授课内容与爱国主义教育、国际友好合作、国家防控政策和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大爱精神、创新意识和辩证思维,探讨课程思政在人体寄生虫学课程中的实施路径,形成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能力、创造性的临床思维能力。其教学重点及难点在于指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并培养系统的临床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述和示范操作授课,学生被动学习为主,耗时耗力,学生不能充分得到临床实践,不能建立起系统的临床思维能力。急诊医学不同于传统学科,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内容,教学时间安排较短,临床带教随机性大,缺乏系统性,从而达不到临床教学的预期效果。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通过以问题为中心,对基础对知识、临床实践进行整合,使医学生建立整体的医学观,培养系统的临床思维能力[1]。我们通过对急诊心血管病教学工作应用PBL教学法,对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SPOC)混合式教学是基于网络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其结合线上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优势、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旨在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基于当前《人体寄生虫学》教学课时显著减少的背景,本研究从课前学习、课中学习、课后巩固和考核评价四个方面,构建了《人体寄生虫学》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本校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通过实施该混合式教学模式后,多数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均提升,对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提高,避免了考核分数的两级分化。  相似文献   

18.
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来促进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科研的精神,更有利于互助学习方式的形成,更有利于培养的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现将我们对该教学模式的认识和实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阻碍学生将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融会贯通,也使得基础教学和临床教学长期割裂,基础教师与临床教师缺乏沟通和知识的互补。通过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在长学制《医学寄生虫学》课程的初步尝试和探索,包含从内容选取、病例筛选到课堂设计全程,在总结教学效果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双师同堂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课堂主体,增加主体间的互动性,由“师师”对话引发“师生”互动,继而带动“生生”互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元的思辨能力,促进知识的多向流动,弥补目前医学基础教育的局限性,丰富学生的临床知识和早期临床诊疗思维的渗透。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默契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督促基础教师和临床教师通过充分沟通和相互学习,提高教学能力,重新梳理课堂设计,实现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相长。同时,双师同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临床知识储备以及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有利于临床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超声诊断学是医学院校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培养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飞速发展,对医学院校的影像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培养具有临床思维、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学影像专业人才,本研究立足于超声诊断学实验教学的自身特点,从PACS系统、虚拟仿真系统的应用、临床带教、开放性实验以及师生比等五个方面对大数据背景下超声诊断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旨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临床输送合格的应用型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