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OMI)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时原梗死区ST段急性抬高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选择OMI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时原梗死区ST段急性抬高且在首次发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均未采用溶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患者21例,均按急性左心衰竭常规处理以及对症治疗。所有患者病情平稳后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随着急性左心衰竭症状的好转,抬高的ST段逐渐回落至等电位线或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前水平,但未出现典型AMI的T波演变,病理性Q波也无明显加深加宽。CAG结果证实所有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均是完全闭塞的,梗死区的血运完全靠侧支循环提供。冠状动脉3支病变16例(76·2%),2支病变5例(23·8%)。结论:OMI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时其ST段抬高实质是梗死区域残存心肌侧支循环明显减少甚至中断,而非常规意义的冠状动脉急性血栓形成所致的AMI。临床上应按急性左心衰竭常规治疗,不应采取溶栓治疗,适时行完全或部分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前言 急性心力衰竭(心衰)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右心衰竭则较少见.急性左心衰竭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原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前言 急性心力衰竭(心衰)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右心衰则较少见.急性左心衰竭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抽样原则,所有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均为急性左心衰竭,通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临床表现特征、心功能变化情况,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结果 150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52例,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98例,其中,合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85例。结论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多为非ST段抬高型、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此外,急性左心衰竭症状的发病机制为左心室舒张功能、收缩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同的一组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溃烂、局部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流显著减少或完全中断而引起的一系列表现,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常因并发心源性休克、左心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而导致患者死亡,其病死率占心血管病之首位〔1〕。它的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入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62例,观察并分析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冠脉造影结果。结果其中有12例(19.35%)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有40例(64.52%)患者为前壁梗死,有10例(16.13%)为下壁梗死;45例左心射血分数小于40%,17例左心射血分数大于40%;左主干、三支血管病变33例(53.2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左心衰竭为心脏泵衰竭,病情危重,发生原理为左室收缩和舒张能力受到破坏,患者冠脉基础病变严重,多为多支血管病变,需及时诊断、积极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CI)后并发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急性左心衰竭应用BiPAP呼吸机加上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呼吸频率、心率、血压。与20例对照组对照。结果:BiPAP组呼吸频率减慢,心率下降,呼吸困难缓解,总有效率为90%,对血压无影响;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替罗非班对其冠状动脉内血栓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中,发生血肿2例,出血2例,术后1个月内,发生心绞痛4例,急性左心衰竭2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内血栓进行治疗,能减少血栓量,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内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替罗非班对其冠状动脉内血栓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中,发生血肿2例,出血2例,术后1个月内,发生心绞痛4例,急性左心衰竭2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内血栓进行治疗,能减少血栓量,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前导联缺血型ST-T改变对中、老年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86例中、老年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缺血型ST-T改变与不伴胸前导联缺血型ST-T改变患者进行随访,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再次心肌梗死、左心衰竭与猝死等发生率。结果 中、老年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缺血型ST-T改变者,其再次心肌梗死、左心衰竭与猝死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不伴胸前导联缺血型ST-T改变者(P<0.05-0.005)。结论 中、老年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缺血型ST-T改变者,其再次心肌梗死、左心衰竭与猝死等发生率高,远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李绪贵 《内科》2009,4(3):368-369
目的观察硝普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普钠治疗。结果18例患者显效12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早期应用硝普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不仅病死率高,而且AMI不易及时诊断导致延误治疗,尤其是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易被忽视,同时合并症多.通过对46例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此类AMI患者的及时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力衰竭是由于急性的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骤的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征。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竭较常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重者伴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而左心衰竭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较早地反映到X线影像的变化,这些影像变化所产生的X线征象某些具有特征性,并早于临床表现,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升高与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灌注及临床结果的关系.方法研究入选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于PCI后采集血液检测血浆BNP水平,根据BNP中位数将患者分为2组,高BNP组(H组BNP≥152 ng/L)和低BNP组(L组BNP<152 ng/L).比较2组患者特征、心电图ST段回落、左室收缩功能和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结果H组较L组糖尿病患者多(65% 45%,P<0.05)、ST段回落减少(55%,90%,P<0.01),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左室射血分数(52±13)%(61±11)%,P<0.0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146±32)ml(121±28)ml,P<0.01]、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发生增多(25%5%,P<0.01).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患者,血浆BNP的升高与心肌灌注受损相关,与住院期间急性左心衰竭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PEEP方式机械通气在治疗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压通气可使胸内压增高,不利于静脉血向心回流,使心排量下降,这对患有急性左心衰竭又必须行机械通气或行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左心衰竭的患者来讲,势必加重左心衰竭的病情,因此人们一直把正压通气作为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禁忌症.近来我们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PEEP)成功地救治了6例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明显改善,然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及其预后却无很大的改变。不可逆的泵衰竭引起循环衰竭和重要器官灌注减少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治疗方法不断改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仍然有较高的病死率。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血运重建可防止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发生心源性休克后早期血运重建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是心内科常见的急症,以老年人多见。患者大多有多年的冠心病史,及时准确的诊断和合理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明显改善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在急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本文评价无创正压通气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左心衰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心源性休克的机制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明显改善,然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及其预后却无很大的改变.不可逆的泵衰竭引起循环衰竭和重要器官灌注减少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尽管治疗方法不断改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仍然有较高的病死率.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血运重建可防止心源性休克的发生,发生心源性休克后早期血运重建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急性左心衰竭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多表现为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常合并呼吸衰竭,从而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老年人因生理老化可伴多种疾病,往往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药物疗效不佳.近年来我院早期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老年AMI并急性左心衰竭,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心力衰竭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教(LVEF),探讨AMI时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机制,并对其中14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 26例AMI患者中,18例为无痛性梗死;12例为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3例并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VEF<40%10例,LVEF≥40%16例.随访14例患者中,半年内死亡5例.结论 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主要表现的AMI多为无痛性梗死,心电图表现多为非ST段抬高性心阢梗死.AMI时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机制可能为左室收缩功能及/或舒张功能的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